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话事人_分节阅读_第854节
小说作者:随轻风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2 MB   上传时间:2025-10-31 12:34:35

  第二,在宫中有实力干这事的人没几个,得宠的郑贵妃正是其中之一。

  第三,郑贵妃和皇三子有前科,十二年前他们还曾经指使数十内监在宫里围殴林泰来来着。

  而后林泰来迅速引导着众人的思路,指着沈首辅手里的诏书,大声说:

  “诏书不能交出去!不然若有什么不测之事,吾辈手中就没有任何依据了!”

  宛如一语惊醒梦中人,还在懵逼的大臣们立刻就清醒并明白了!

  现在宫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好,天塌地陷的大事情也不是没可能发生。

  但无论如何,只要沈首辅手里这份诏书还在,朝臣们就有主导后期事务的“法理”,总能稳定住大局!

  如果手中没有法理,朝臣们在大义上就只能由着宫里的“阴谋势力”拿捏了,将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处境。

  比如说,某贵妃和某皇三子在宫里弄死了皇太子,又弄死了正在重病的皇帝,然后一纸“诏书”发到外朝,大臣们听还是不听?

  所以沈首辅手里这份诏书,绝对是当前的定海神针和稳定基石。

  先前那三名内监靠近了沈首辅,领头的人伸手就去拿诏书。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反正他们的任务就是收回诏书。如果完不成任务,回去没准就要被皇帝打死。

  林泰来却冲上去一记大力挥拳,直接将伸手拿诏书的内监打飞了,随即厉声喝道:

  “内监不得妄动诏书!目前形势不明,谁知你们是不是参与阴谋受了乱命,前来销毁诏书的?”

  林党便一起鼓噪道:“首辅竟然要把诏书交给来历不明之人,同样也不可信!”

  清流势力大佬钱一本长叹一声,提议道:“为了大局,如今只有带方侯能护得住诏书!”

  众望所归的林泰来不再客气,一把攥住了沈首辅的手腕,强行抢过诏书。

  然后林泰来用力将沈首辅推到一边去,又对众人道:“事急从权,便应了诸君所请,这份诏书暂由我林泰来保管!”

  众人纷纷道:“正该如此!”

  面对混沌不清又波诡云谲的宫中情况,朝臣们难得齐心了一次,就是清流势力这时候也闭上了嘴。

  万一宫里阴谋势力派人动手抢诏书,林泰来是最有可能带着诏书杀出去的人。

  或者说,林泰来是全体朝臣如今在宫廷中唯一的武力,其他无论是打手还是兵卒都进不了宫。

  真要遇到需要动手的场合,大家也只能指望林泰来一骑当千了

  林泰来又招呼众人道:“在这里空谈无济于事,我等应该入宫求见陛下和捍卫太子殿下!”

  内廷首辅沈鲤的威望已经彻底废了,外朝六部之首吏部天官沈一贯便站出来扛起责任,提议道:

  “可以兵分两路,带方侯先前往东宫接应和保护殿下,我等前往乾清门求见陛下!”

  林泰来点头道:“可以!出发!”

  众人没觉得有什么,只有王象蒙狐疑的看了眼林泰来。

  他想起在春节内部家宴上,林泰来喝多了后说过一句话——除了以势压人的阳谋之外,我也略懂一二宫廷阴谋。

  ------------

第七百八十章 逼宫和结局

  午门以内都是“宫城”,但以乾清门为界线,也有里外之分。

  乾清门外面部分的宫城大臣是可以进的,乾清门里面就是真正的内宫了。

  当今皇太子朱常洛住在慈庆宫,位于宫城的最东边,靠近东华门,与文华殿、文渊阁大体上属于一个片区。

  慈庆宫这里是相对独立的单元,与皇帝后宫是隔开的。毕竟皇长子已经成年,不可能混住在后宫。

  大臣们进了午门后,便分头行动,林泰来朝着东华门方向疾走。

  只有四十三岁、还算年富力强、身强力壮的申用懋紧紧跟随在林泰来后面,低声问道:“到了慈庆宫如何做?”

  林泰来胸有成竹的说:“见机行事,尽力激化东宫的怒气。”

  搞政治都要有大义,如果东宫不发飙,哪来的“大义”?

  “虽然有些行险,但你有成熟思路就好。”申用懋就没继续往下问了,这是磨合了十几年的绝对信任。

  林泰来坦然的回应说:“没关系,这点风险或许不算什么。

  我里有丹书铁券,试验其免死功能到底好使不好使的时候到了,应该没有问题。”

  申用懋:“……”

  你是在讲冷笑话吧?可你这个冷笑话并不好笑!

  进了慈庆宫前庭,便看到七八个太监按着两个大汉,而那两个大汉虽然已经被捆绑,但仍然不停的剧烈挣扎。

  二十来岁的皇太子坐在檐下,额头已经被包扎起来——看来是真挨了打,茫然无措的望着前方。

  原本历史上就发生过类似的梃击案,不过情况严重程度不如今天这场,原本历史上那次梃击案中太子并没直接挨打。

  只能说,承平日久之后的宫廷安全水准都这样。

  在一道道惊疑不定的目光中,林泰来高举刚抢到手的诏书,先大喝一声:

  “殿下勿忧惧也!有昨日诏书在此,无论如何,臣定然竭尽全力护得殿下周全!”

  一句话迅速明立场,减少沟通成本。

  有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太监急忙迎上来,对林泰来行礼道:“咱乃太子伴读王安,恳请君侯维护太子殿下!”

  这位王安也是大有来头的人,他是掌印太监陈矩亲自安排在太子身边的人,此时他看到林泰来就像是看到了大救星。

  虽然朱常洛去年被立为了太子,但万历皇帝对这位太子还是不太待见的,各方面待遇都非常差。

  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仪仗都没有配备,慈庆宫这里用的太监也多是老弱,人数也稀散。

  不然也不至于发生两个大汉持棍闯入,还能冲到太子近身行凶的闹剧。

  在这种宫中连空气都充满着阴谋味道的非常时候,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太子伴读王安甚至对万历皇帝都不敢相信,所以如今太子殿下所能仰仗的,就是以林泰来为代表的朝臣的“保护”了。

  林泰来指着那两个被捆住后仍在疯狂扭动的大汉,问道:“什么情况?可曾问出了什么?”

  王安愤怒的答道:“这两名该千刀万剐的凶徒都是疯子,什么也问不出来!”

  林泰来又道:“他们怎么进来的?”

  王安回答说:“打听过了,似乎是宫里一个叫李进忠的狗崽子,说这两人是修葺宫墙的瓦匠,从东华门带进宫来的!

  然后这二人不知从哪得了木棍,又打进慈庆宫。当时殿下正在前庭,准备出宫去探视皇上,不幸受伤。”

  但凡熟悉明史的人就没有不知道“李进忠”这个人的,原本历史上十八年后他改了个名字叫魏忠贤。

  林泰来似乎很疑惑,“我对宫里事情不太明白,李进忠又是哪边的人?服侍谁的?”

  王安咬牙切齿的说:“此贼往时在郑妃翊坤宫那边跑腿办事!”

  听到这里,林泰来就可以判断出,这王安是真的豁出去了,不然也不至于直接点出“郑妃”。

  宫里有身份的太监说话都是很小心的,不会轻易这样随便对贵人指名道姓,不然很容易莫名其妙死掉。

  不过也可以理解王安的愤怒,因为以宫中政治体制,成为太子伴读后就等于彻底与太子绑定了。

  等将来太子登基后,伴读基本就会成为司礼监班子成员,即便不进司礼监也是其他衙门的权势掌印太监。

  如果太子出了事情,那王安就会陪葬,没有别的可能,所以王安怎么可能不愤怒?

  发动阴谋的恶贼都要弄死他了,他还需要忍耐什么?真当他王安是泥捏的?

  摸清楚状况后,林泰来也立刻义愤填膺的骂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并且再次表明立场道:“王大伴放心!我等必定维护殿下,与奸贼周旋到底!”

  确认过眼神,于是王安开始主动建议说:“殿下不能被动的坐以待毙,应当前往启祥宫面见皇上,将事情摆在明面上!

  不然以皇上之生性,极有可能借着病重,对外情故作不知,任由宫中恶人戕害太子殿下!

  所以当务之急是将殿下护送到皇上面前,让皇上无法回避问题,如此才能周全!”

  林泰来立即感觉自己省心了,这王安不愧是在历史上当过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物,头脑就是敏锐。

  所以才能如此迅速脑补出“郑妃动手谋害太子,皇帝装聋作哑不理”的阴谋,不用他林泰来再多费周章继续进行引导了。

  除了留下看管疯子凶徒的人,其余十来名老弱内监簇拥着皇太子,出了慈庆宫,而林泰来亲自在皇太子近身左右护卫。

  穿过会极门,从前宫三大殿边上路过,来到乾清门前。

  只见二十来个三品以上大臣在门前叫喊着求见皇上,对面则有数十名大内禁兵挡住了门口。

  当大臣们看到受了伤的皇太子,立刻更加群情愤激,甚至还有冲动的大臣开始动手推搡禁兵。

  启祥宫中,勉强坐起的万历皇帝看着哭哭啼啼的郑妃,气得头晕目眩,感觉自己又要病危了。

  “你为何要做这种蠢事!”万历皇帝忍不住斥道,“谁给你胆量去袭击东宫?”

  郑贵妃抹了下泪水,叫屈道:“陛下明鉴!东宫遇袭之事与臣妾全不相干!”

  万历皇帝抬手指着外面,“别说朕如何,你就看去,外面朝臣信不信你?”

  郑贵妃偷眼看了看站在皇帝旁边的李太后和司礼监掌印陈太监,见这两人都没有帮自己开解的意思,心里就委屈极了。

  这次自己绝对没有指使爪牙袭击皇太子,怎么就没人相信自己是无辜的?

  只能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委屈都休想搬动。

  那派人袭击东宫的李进忠,确实是翊坤宫外围打杂的内监,但谁知道他到底鬼迷心窍,还是受了别的什么人指使?

  这个时候,这两日一直负责守在乾清门的司礼监太监王义走进来,奏报说:

  “二十多位大臣簇拥太子聚在乾清门外,鼓噪着请求赴启祥宫觐见皇爷,亦或皇爷御乾清门接见他们。”

  里面外面都是不省心的!万历皇帝烦躁的说:“朕这般病体如何接见大臣?让他们速速散了,再让长哥独自进来!

  就说这是天家的家事,不劳外臣费心,朕自会处置!”

  反正万历皇帝不想见群臣,稍微想想就知道,这帮大臣有什么主意。

  他们肯定会要求处置郑爱妃,然后逼着年满十六的三儿子福王离开京师,去外地封藩就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6页  当前第8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4/8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话事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