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话事人_分节阅读_第759节
小说作者:随轻风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2 MB   上传时间:2025-10-31 12:34:35

  麻贵:“……”

  眼见林经略对倭寇如数家珍,好半天没说话的董一元也忍不住问道:“军门莫要只说咸镜道,也不妨推算一下南边江原道的倭兵。”

  如果麻贵兵团北上进攻咸兴,他董一元留守永兴,那么很可能要面对南边江原道的倭兵,如果江原道倭兵前来支援咸镜道的话。

  林泰来答道:“江原道倭兵数目大概在数千人到一万五千人之间。”

  董一元:“……”

  你这个数目的误差区间,说不说又有什么区别?

  林泰来苦恼地说:“江原道倭兵的主力应该是岛津义弘部,但这是个更老的老油条。

  按道理说,倭国摄政王叫他出动一万兵马,但是他一直磨磨蹭蹭阳奉阴违,天知道现在到底出了多少兵。”

  而后又嘱咐董一元说:“反正以你本部一万兵马,足以守住永兴了。

  无论如何不许丢失永兴,我不要任何伤亡数字,我只要永兴!

  与此同时,还要配合朝鲜国义兵,在永兴周围扫荡,尽力拦截倭国人的信使,阻绝咸镜道倭人和其他地方之间的通信!”

  “明白!”董一元应声道。

  就在这时候,麻贵忽然又纠结起来,“咸兴府乃是朝鲜国东北大城,守城倭兵按军门所言有一万二千人。

  而我兵团一万七千人加上经略直属标营六千人,满打满算不过两万三千兵马,尚不足守城倭兵的两倍,况且重炮数量也不多。

  军门是不是要重新考虑一下?即便能克城,但若伤亡代价太大,也是极为不划算的。”

  经常攻城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攻城方兵力至少也该是守军的三四倍。

  而现在只有两倍不到,又让麻贵心里纠结了起来。

  林泰来对着麻贵拍案喝道:“本部院已经决定,不用再考虑了!

  作战最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你勿复多言!

  你兵团休整两日后,立即与本部院标营一同出发,前往咸兴府!”

  麻贵回到本营后,便召集各纵队将官,进一步传达命令。

  其实各将官也非常关注未来的作战计划,宣府四猛将之一杨登山问道:

  “我等奋勇厮杀并无问题,但经略公心里究竟作何想?不至于又想要首功吧?”

  攻打平壤城时,李如松兵团众将的郁闷遭遇,他们可都已经知晓。

  如今那个比武将还凶猛的经略大臣,已经在他们兵团这边了。

  进入朝鲜国之前,他们做梦没也没想到,夺取一线军功最大的威胁居然是经略大臣。

  最可怕的这经略大臣并不是作秀,而是真的上啊,两次“先登”、手刃数十敌的含金量,他们这些将官哪能不知道?

  麻贵苦笑道:“林军门实乃深不可测,我又哪里猜得出,到了咸兴再看。”

  两日后,麻贵兵团十一个纵队加三个经略直属标营拔营而起,朝着一百多里外的咸兴府进军。

  朝鲜国八道版图里,平安道和咸镜道是最后纳入的地方。

  在朝鲜国的观念里,这两道都是边疆区,属于“西北禁锢”之地,赤裸裸官方歧视地区。

  所以李朝在这两地尤其是咸镜道的统治基础非常薄弱,这是加藤清正兵团能在咸镜道长驱直入的原因之一。

  咸兴府在朝鲜国算是一座大城,乃是朝鲜国李朝太祖李成桂的起家之地。

  出发后第三天的中午,大明官军的兵锋抵达咸兴城外。

  第三兵团主将麻贵向林经略请示,如何扎营。

  林经略便吩咐说:“你兵团分二千兵马与本部院,加上三个经略标营共计八千兵马,在城北扎营。

  你兵团其余一万五千兵马,在城南扎营。”

  麻贵只觉得,这个布置听起来真踏马的外行,但是想了想倭兵的战斗力,还是忍了。

  就算是八千人扎营,应当也足以抵挡数万倭兵的攻击了,安全性没什么问题。

  然后又听到林经略下令说:“重炮都部署在你们城南那边,以你们城南为主攻方向,明日开始攻城,而本部院在城北督战策应。”

  听到主攻、策应等几个词,麻总兵的脸皮忍不住抽了抽。

  打平壤时,林经略你就是让李如松在西城主攻,然后你这个策应却偷偷在另一个方向先登破门。

  林经略看出了麻贵的心思,诚恳的说:“相信我,这次本部院真的是策应。”

  麻贵回到本营,便点了杨登山说:“你纵队暂时归属林军门直属,去城北扎营!”

  杨登山愕然道:“为何是末将?”

  麻总兵的理由十分充分,“因为林军门的武门生黑风虎在你麾下!”

  咸兴城倭军守将、加贺守、三十六万石佐贺藩藩主锅岛直茂站在城门楼上,默默的注视着远方的大军。

  这是一支军容极为陌生的大军,骏马多到不比人少的地步,战车列阵训练有素。

  不用多想,这陌生大军肯定就是朝鲜人口中的大明天兵了。

  三天以前,就收到了南边永兴失守的消息,只是当时还不确定,是哪方兵马占据了永兴。

  现在这个疑虑则可以彻底解答,夺取永兴的肯定就是明军。

  但是锅岛藩主还是想不出,这支明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一时间也不知道,其他地方到底遇到了什么情况,难道西线小西行长那废物已经迅速败北了?

  不然的话,从西线进入朝鲜国的明军如何还能有余力分出兵力,出现在东海岸?

  现在锅岛藩主心里有点后悔,不该把自己的长子胜茂也带出来。

  这种对手,只看军容就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遇上这样的对手,也许就是自己出道数十年来最难过的关口。如果连长子也一起折损,那就亏大了!

  真不知道丰臣关白到底吃错了什么药,居然狂妄到幻想定都和移居明国,还要征服南洋和天竺。

  遇到这种情况,大体上无非就是两种思路,一是死守,二是弃城突围。

  但是经过观察后,锅岛直茂果断放弃了弃城突围的思路,只能死守了。

  就凭敌军马匹的数目,己方拿什么突围?两条腿吗?

  突然从城外传来一声炸响,随即又接连数十声响声宛如震雷。

  连城门楼的角檐都被轰碎了一个,锅岛藩主匆匆忙忙从城门楼下去。

  在炮火面前,目标明显的城门楼已经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南城外麻总兵摇了摇头,对这几轮炮击的效果很不满意。

  一百斤以上的重火炮数量还是太少了,几十门够干什么的?前阵子李如松打平壤时,可是动用了三百多门。

  唉,凑合打吧!麻总兵叹口气,先部署了二十多个攻城点,命令各纵队开始以步兵试探着轮番攻城。

  在指挥之余,麻总兵也不忘关注北城的情况。有探马回报说,经略公在北城并未大张旗鼓攻城,只是架起了云车向城中射箭。

  守将锅岛直茂亲自在南城督战,忽见十几岁的儿子胜茂跑了过来,手里举着一封书信。

  “父亲大人!射进来很多封箭书,上面用了两种文字书写!”

  锅岛直茂疑惑不已,双方语言不怎么通、文化差异也巨大,有什么可交流的?难道明军还想劝自己投降?

  展开看去,却见上面写着“告龙造寺将士书——锅岛直茂本为龙造寺氏家臣,表面忠义,却在战场故意葬送主公隆信以及四大亲将,后又私下勾结关白秀吉,得以鸠占鹊巢窃据佐贺藩。

  闻说城中兵将多为龙造寺氏之旧人,想必不乏忠义之士。

  为弘扬忠义之道,有擒锅岛直茂亦或斩首来献者,我大明愿赏银千两并礼送回国,若不愿回倭国可另行封赏。”

  看完这篇污蔑之词,锅岛直茂险些眼前一黑。自己在国内的这点破事,怎么连明军那边也都知道了?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知道,简直就是了如指掌的水平。

  自己当藩主还没多少年,佐贺藩兵将很多都是从老藩主龙造寺氏时代过来的人物,与自己的关系非常敏感。

  又因为自己与麾下兵将的关系十分敏感,平常都是要小心对待的,生怕引发问题和动荡。

  结果这些箭书里就能精准的抓住这点,直接赤裸裸的大肆污蔑和挑拨离间。

  “这些箭书是从哪里射进来的?”锅岛直茂对儿子问道。

  锅岛胜茂答道:“都是从北城来的。”

  于是锅岛直茂也顾不上在南城督战了,匆匆的向北城赶过去。

  反正南城这边看起来暂时危险不大,还是北城那边的人物更让锅岛直茂担忧。

  ------------

第六百九十四章 人生如戏

  在咸兴北城外来回晃荡,感觉自己像个街溜子的参将杨登山听着从南城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有点不爽的看了眼不远处的林姓经略大臣。

  先前打平壤的时候,经略公你不是挺猛的吗?不但身先士卒,还带着手下立了功。

  怎么到了咸兴城下,就开始摆烂了?

  关键是经略公你自己摆烂不要紧,还把他杨某人带到北城一起摆烂,这就过分了啊。

  南城麻总兵那边好几个纵队将官都是来自宣府的老兄弟,一起并称宣府四猛将。

  如果别人在南城破城立功,而他杨某人又无所事事,还能抬得起头么?

  其实也不能怪杨参将碎碎念,实在是林经略现在的样子也太抽象了。

  他在军前没骑马,甚至不是步行,而是坐在一顶大辇上,由八个强壮军士扛在肩膀上。

  身上也没披甲,穿着华丽宽大的麒麟服——就是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内甲。

  头上所戴乃是累赘的梁冠,只有在大朝会穿礼仪朝服时才会戴的那种冠帽。

  尤其是在这大冬天,林经略手里还拿着一柄金色的折扇,整个形象极其华而不实。

  在林经略的两侧,则有军士高举着十六面加大款的高脚牌,上面用金字写着林经略各种成就、名号、官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6页  当前第7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9/8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话事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