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话事人_分节阅读_第709节
小说作者:随轻风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2 MB   上传时间:2025-10-31 12:34:35

  所以在很多人认知里,内阁中书舍人并不被视为正经文官,属于杂流。

  如果不是太祖高皇帝允许军民上书,只怕中书舍人连上奏疏弹劾阁老的权利都没有。

  在陈太监印象里,这可能是第一次有中书舍人弹劾阁老,也算是大明新纪录了。

  只能说,有些读书人为了成名,真是疯了。

  不过在黄正宾之后,情况就比较正常了,若干言官跑过来呈交弹章。

  有弹劾申时行的,有弹劾王锡爵的,有一起弹劾的,还有弹劾赵志皋的,不出意外的群魔乱舞。

  陈太监和孙永这个纯粹搬运工不同,他是有资格翻看奏疏的人。

  但是看过言官们的奏疏后,陈太监不知道应该说他们“稳重”还是“怂”,弹劾的都很克制。

  不过也可以理解,估计这帮人担心言辞过于激烈会触怒天子,和申时行等人一起殉葬。

  根据皇帝的指示,陈太监将今日弹章全部下部院议论。

  在所有弹章里,中书舍人黄正宾终究还是成了最靓的仔,风头力压所有言官。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黄舍人的身份原因,连见多识广的陈太监都能震惊,更不要说别人了。

  再说这次密疏外泄事故,不能完全排除有内阁中书舍人“失误”了。

  而黄正宾也是中书舍人,这时候跳了出来,怎能不让人多想?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其次就是弹章内容,黄舍人完爆了一帮子言官。

  言官们的弹章大都是大骂申时行或者王锡爵表里不一、首鼠两端、逢迎媚上等等,多是老生常谈的套话,没有什么新鲜东西。

  而黄舍人不但是弹劾,还是检举!他的弹章曝光了很多小内幕,指责申首辅在内阁排挤和陷害同僚,这些都是外人很难见到的新鲜东西!

  于是黄舍人一时间名声大噪,成为京师官场最知名的人物,尤其受到了清流党人的热烈欢迎。

  因为害怕引火烧身或者过犹不及,所以清流党人保持了相对克制,以稳妥取胜,免得被走投无路的申时行、王锡爵拉着殉葬。

  但是在客观上,仍然需要有人站出对申时行给予沉重一击,彻底扒下申时行的脸皮。

  黄正宾的弹章就很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等于是给申时行的棺材板砸上了最后一颗钉子。

  清流势力与首辅申时行已经战了六七年,如今终于凭借天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不过黄正宾的行为激怒了阁老赵志皋,如今赵阁老不再是混子,而是内阁临时二把手。

  赵阁老直接将黄正宾罢免,从内阁清除了出去。

  但是黄正宾没有丝毫落寞,转眼间又被几名御史邀请到都察院进行参观和交流,被尊称为“义士”,在官场红极一时。

  随即赵志皋又受到了一波舆论抨击,被弹劾堵塞言路、排除异己。

  此后赵志皋在文渊阁再次大骂王家屏,指责王家屏先串通中书舍人驱赶了首辅、次辅;如今又发动攻讦驱赶四辅,妄图在内阁一人专权!

  时局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八卦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但对于坐镇会极门的陈太监来说,这日子非常枯燥和无聊。

  因为除了皇帝之外,只有他是最明白真相的人。既然知道了谜底,再看悬疑剧又有什么意思?

  别人眼里的精彩八卦,在陈太监看来,都像是跳梁小丑,这就是握有真相的优越感。

  他在会极门坐镇,说白了就是装模作样,代表皇帝假装重视。

  假装也要像那么回事,所以再无聊也不能走,要一直耗到最终结局。

  今天陈太监又让人加了俩火盆,天气越来越寒冷了,会极门廊房这里真的不暖和,只希望这无聊的日子早些结束吧。

  忽然长随在门外叫道:“有锦衣卫官紧急求见爷爷!一定要当面说话!”

  陈太监能猜出,大概是宫外出了什么事情,便让锦衣卫官进来。

  然后就听到那锦衣卫官急声禀报说:“今日在长安右门外的街道上,出现了大字揭帖!”

  陈太监轻笑道:“这种揭帖不是每天都有的么?也值当紧急见我?”

  那锦衣卫官立刻又说:“可是揭帖上说,首辅次辅两封密疏外泄,乃是天子有意为之!还列出了几点原因!”

  卧槽!正烤火的陈太监心神不稳,差点一头栽进火盆里,他仿佛在冬日听到了震雷声!

  一共就三个人明确知道,其中还有一个已经自尽了!

  那么到底是谁踏马的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把真相捅出去的?

  这种无中生有、凭空造物的行为,怎么像是林泰来的风格?但林泰来明明远在两千多里外的苏州啊!

  只恨自己为什么这么贱,天天念叨日子太无聊,这下真不无聊了!

  无聊有什么不好?平平淡淡才是福!

  ------------

第六百五十三章 君臣之道

  “张挂揭帖的人是谁?”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抱着侥幸心理,对锦衣卫官怒吼道。

  之所以说是侥幸心理,那是因为在长安右门外的街道上,张挂大字揭帖的现象太多了,大都不会引起注意。

  等别人看完揭帖内容,那张挂揭帖的人早就跑没影了。

  随即陈太监又补充了一句:“或者有没有人看到,张挂揭帖的人是什么模样?”

  锦衣卫官却出乎意料的答道:“那人没走,倒是被抓住了。”

  陈太监大喜:“什么身份?”

  锦衣卫官苦恼的说:“那人就是个不识字的力工,有人在路上出钱让他张挂揭帖,他就照着做了。”

  陈太监:“……”

  所以想要找到是谁发的揭帖,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所有信息就这些,陈太监不顾形象,迈开腿就向毓德宫狂奔,他要见万历皇帝!

  虽然此时此刻,皇帝肯定已经知道了消息——厂卫肯定最优先奏报皇帝,不需要陈太监去告知。

  但是陈太监是为了第一时间撇清自己,不要让皇帝迁怒到自己!

  万历皇帝胖脸气得通红,对陈太监咆哮道:“是谁做的?又是如何被人知道了?”

  本来万历皇帝心里还是挺得意的,精心策划干了件坏事,但却没人知道是谁干的,这很有成就感。

  但是却没想到,居然直接被人发布到大街上去了!

  干了坏事后被人发现曝光这种事,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万历皇帝这么做的动机说起来也简单,第一就是逼迫首辅次辅公开站队,帮着自己抗压。

  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没完没了的和稀泥,最后还是他这个皇帝直面言官压力!

  第二,如果首辅次辅都不肯站队,并且辞官走人,那么在朝廷动荡之下,冬至册立东宫的事情自然而然就黄了,谁还顾得上立东宫?

  这个时候,陈矩暂时放心了,听皇帝这话,并没有迁怒到自己的意思。

  便回答说:“外界应当没有人知道内情,大概是有些人胡乱猜测,误中副车而已。”

  “胡乱猜测?”万历皇帝愣了一下后,又继续咆哮:“竟然有人胆敢诽谤君父!”

  在大部分的正常判断里,密疏泄露是因为内阁或者文书房的失误,还想不到皇帝身上。

  毕竟这事儿太没底线了,很难想象出神圣的皇帝能这么没底线。

  但这张揭帖发出来后,一下子就打开了新思路,引导着世人朝着皇帝那边去想。

  见皇帝还在生气,陈太监只能答话说:“容臣尽力消弭影响。”

  他不敢说查清事情,所以就说消弭影响了——在皇帝面前总得表一下态。

  万历皇帝挥了挥手后说:“那你就去做!总不能让世人继续肆意诽谤朕!”

  确保了自身安全的陈太监从毓德宫出来后,心里又开始琢磨,揭帖到底是谁写的?

  虽然陈太监为了安抚皇帝,说是有人胡乱猜测,但他内心并不这么认为。

  围绕密疏外泄,重点人物还是内阁的那几位。

  申首辅?他有这个聪明,但却不是极端和疯狂的性格,干不出写大字揭帖戳皇帝脸的事情。

  王锡爵?也不像是,以他的性格就算看出来,也只会委委屈屈的向皇帝要解释,不会公开。

  王家屏?这人比较刚,如果他的密疏被外泄,那确实有可能发大字揭帖,但现在又不是他密疏被外泄。

  赵志皋?更不像,一个唯唯诺诺的混子罢了,哪有什么胆量主动出击。

  反正陈太监想了一圈,还是没有任何头绪,只能先想法子消除影响了。

  总不能让皇帝自己出面,对世人说“我不是我没有”吧。

  这张大字揭帖内容传开后,重新又把京师官场震了一震。

  先前的主流看法是,文书房或者内阁中书舍人工作失误,被人利用搞事。

  而现在大家再看皇帝,似乎也有点可疑了。

  原本局面虽然闹闹嚷嚷,但还不怎么混乱,毕竟大家都知道未来走向,那就是首辅次辅下台,然后又是新一轮大博弈。

  但揭帖点出了天子,局面直接混乱到让人不知所措了。

  大孝子申用懋这些日子一直在家,陪伴着已经在官场穷途末路的老父亲,主要是怕父亲想不开胡来。

  父亲下台对申大爷而言,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没了父亲还有九元真仙,似乎也没差多少。

  但让申大爷担心的是,老父亲气急败坏之下乱来一通,连累到以后的他。

  今天申大爷看到,父亲居然让仆役准备车驾,似乎出门的样子,有点吓了一跳。

  “父亲要去作甚?”申用懋赶紧问道。

  申时行板着脸答道:“我去文渊阁当值。”

  申用懋无语,外面舆论环境那么恶劣,父亲就不能老老实实在家宅着吗?难道还想垂死挣扎一番?

  申时行冷哼道:“我又没有辞官,天子也没有将我罢免,为何不能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6页  当前第7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9/8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话事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