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话事人_分节阅读_第705节
小说作者:随轻风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2 MB   上传时间:2025-10-31 12:34:35

  封堵蛇门,说这是效仿勾践的恶意;打开蛇门,就说这是心虚后欲盖弥彰,还怎么反击?

  回到蛇王庙巡抚临时驻地,蒋师爷无奈的对赵巡抚劝道:“东翁不妨壮士断腕,停止一切加税和补税。”

  赵巡抚质疑说:“此等大事,说停就停,在别人眼里,巡抚政令岂不成了儿戏?

  那本院受同道委托来做这个巡抚,还有什么意义?”

  旁边其他随员也说:“即便现在停下来,林泰来就能既往不咎?”

  对这些质疑,蒋师爷也无言以对,不过现在哪还有十全十美的办法?

  正当这时候,又有个随员冲了进来,向赵巡抚禀报说:“织造太监孙隆下令,将杭州织业摊派减半!”

  赵巡抚愕然道:“他疯了?”

  孙隆这个织造太监,其实全称是提督苏杭织造太监,不但有苏州,也包括杭州。

  只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孙隆这样的织造太监常驻苏州,因为这边织业更发达。

  每年需要上缴给皇宫的基本数目,除了少部分靠织造局自己那几百张年久失修的织机,剩下的都要向织业摊派。

  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象到,孙太监就管着苏杭两地,如果把杭州织业的摊派减半了,那么不足的部分就只能从苏州加派了!

  这种做法,岂不与“苏州加税、浙江减税”的传言完全契合?

  或者说,从侧面证实了巡抚的治理思路?

  屋内鸦雀无声,只有蒋师爷喃喃自语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除了察院里这几个人,从守备司到织造太监,所有势力似乎都暗地里听从林泰来,那还玩个屁啊!

  此时西巡的林泰来已经视察完了太湖船户、木渎分关、工业园区,正在横塘镇视察。

  在横塘学院转了一圈后,对常务副院长高长江问道:“李卓吾先生在哪里?”

  从湖北带回来的李贽,已经正式安排在横塘学院了。

  高长江回答说:“似乎去江边钓鱼了。”

  林大官人便道:“好歹也是知名学者,我去看看他。”

  一行人信步走到胥江岸边,却望见李贽双手笼在袖中,正看着什么。

  林泰来站在李贽身边也瞅了瞅,前面不就是一个老头正在钓鱼么?

  便奇怪的问道:“有什么可看的?”

  李贽抬起手,比划着说:“眼前这幅画面,像不像是秋江独钓图?

  在这深秋时节,从这垂钓老者身上,竟能散发出如此孤独、寂寥的气质,隔着数十步便能引发我的共鸣。

  苏州不愧人文鼎盛之乡,诗情画意随处可见啊。”

  林泰来不禁陷入了哲思,在日常生活中,文青到底是不是一种病?

  高长江对着钓鱼老者招呼了一声,但那钓鱼老者先转头向这边看了眼,然后又冷漠的转回头,不理不睬。

  李贽叹道:“竟能无视权贵,真乃高人隐士之风也!”

  高长江忍不住道:“卓吾先生!那钓鱼老者乃是江南最大社团的最高首领、新吴联大龙头兼安乐堂堂主陆太公!”

  李贽又惊道:“果然不是凡俗之人!”

  林泰来高长江:“……”

  当晚在横塘镇林家大院一起吃饭,席间李贽谈及最新形势说:

  “九元君这样煽动地域情绪,挑动和激化本地百姓对赋税的不满,他日容易玩火自焚。”

  林泰来明知故问的说:“你这是何意?”

  李贽又道:“假设一个极端例子来说,若以后北方大范围遇灾或者遭受敌寇入侵,需要江南大力支援。

  而江南士绅百姓经过多年挑拨激化,不愿意出钱出力出粮,又该如何是好?”

  林泰来面带讥讽的冷笑道:“说得好像没有我,那些土财主就愿意出钱出力似的。”

  李贽惊讶道:“原来你能看到这点?”

  林泰来答话说:“所以我才要尽力把江南的财富、产业集中在自己手里啊。万一遇到什么事情,只要我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就行。”

  李贽差点就问出,万一你也不想正确呢?不过有些问题是无解的,问了也白问。

  林泰来有感而发,人生第二次叹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高长江问道:“第一阶段舆情工作已经顺利进行,下面可以发动抗粮了吧?”

  林泰来拿出地图,斟酌了片刻后,指着东边说:“苏州的文章,要从松江做起!”

  然后又说:“在苏州发动抗粮,容易让我和首辅这样的苏州籍敏感人物陷入被动,所以还是让松江府那边动起来吧!

  估计最近首辅他老人家的日子不好过,弄不好就要下台,就不要再给他添麻烦了。”

  李贽虽然思想观点偏激,但真不是不问世事的隐士,对各种政治八卦很感兴趣。

  闻言连忙好奇的问道:“首辅申吴门怎么了?为什么不好过?”

  “因为陛下那冬至立储的承诺!而现在距离冬至日只有半个月了!”林泰来说。

  确实如同林泰来所预料的那样,自从林某人离京后,消停了两个月的朝廷又开始波涛翻涌了。

  本来在来自河南、湖广的警告下,清流党人是想休养生息的。

  但是距离冬至日越来越近,如果清流党人对东宫问题半点表示都没有,那树立起来的“政治人设”就全崩了。

  所以清流党人不得不发起行动,一方面派了几个敢死队充当炮灰,上书直言进谏并请求立储。

  另一方面,又强力挤兑方才履职两个月的礼部尚书罗万化,逼着罗万化带头对立储问题表态。

  而罗万化本身就不是圆滑性格,受到舆论挤兑后,当即以礼部尚书身份正式上书,明确请求皇帝立皇长子为东宫。

  万历皇帝看到奏疏后大怒,下旨罢免礼部尚书罗万化,旨意先发到了内阁。

  而此时,首辅申时行因为身体欠佳,请假在家调养,内阁日常工作由大聪明王锡爵次辅主持。

  ------------

第六百四十八章 冬至风云(上)

  文渊阁中堂,王二锡爵、王三家屏、赵四志皋相对而坐。

  现在申大因病请假,内阁只有三位阁臣当值,看起来就不那么对称了。

  临时主持内阁工作的王二看着桌上的御批,叹口气说:“都说说吧,怎么办?”

  这本御批的内容,就是皇帝罢免礼部尚书罗万化。

  对于御批或者说旨意,内阁有两种处置方式,第一种是承应下来草拟正式诏书,用印后发下去,一般情况都是这样;

  第二种是内阁拒不执行旨意,并且再上疏反对旨意,叫做执奏。

  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只有发生非常之事时,内阁才会考虑这样做。

  而这次皇帝公开以议论立储的由头,不讲道理的罢免礼部尚书罗万化,就称得上非常之事了。

  皇帝的态度如此鲜明,如果内阁执奏反对皇帝旨意,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但如果内阁顺从旨意的草诏,那又会被外朝官员骂死。

  若奏请立储都可以作为罢官理由,那以后别人还怎么进言?

  主持会议的王二看着另两位,“御批就是这么个御批,状况就是这么个状况,你们为何不说话?”

  迎接王二的,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坐在这里的人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御批表面上只是罢免罗万化,但同时又是皇帝直接逼内阁表态。

  不然的话,皇帝完全可以不经内阁、六科,直接将旨意发到外朝六部。

  虽然这种旨意叫“中旨”,被文官视为不合法,可是关于罢免旨意,合法不合法的似乎也没那么重要。

  但凡还要点脸的官员,接到被皇帝罢免旨意后肯定直接走人,不会说因为这是“中旨”就死赖着不走。

  所以如果皇帝只是想罢免罗万化,其实很简单,完全不需要内阁草诏下发。

  那么皇帝把御批送到内阁,目的肯定就是逼着内阁表态。

  王二忍不住拍了下桌案,“诸位平日动辄千言万语,今日为何一言不发?”

  王三这才开口道:“首揆不在,还请次辅裁定,我等愿附骥尾!”

  王二又看向赵四,然后就听到赵四说:“当今稳定压倒一切,一切都要从维护稳定出发。”

  王二:“……”

  这驴唇不对马嘴的,也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装傻装糊涂说废话吗?

  别人可以装低调装傻装聋,但主持内阁工作的王二装不了。

  最后王二无可奈何的说:“皇上罢免罗万化未免有些不讲理,我们也不便完全盲从。

  故而内阁还是要上疏反对一下,并请皇上收回旨意,以免外朝挑我们的理。

  与此同时,在私下里劝说罗万化主动辞官,也算是化解局面。”

  这意思就是,先上个反对罢免罗万化的奏疏,糊弄一下外朝;然后私下里想办法让罗万化自己主动滚蛋,把皇帝糊弄过去。

  近些年来,内阁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在情绪日益对立的外朝和皇帝之间来回糊弄。

  等王二说完处理意见,赵四连忙道:“次辅高见!”

  王三则说:“善!若申首揆在此,必定也是如此处置。”

  王二若有所思,然后又补充说:“上疏反对罢免罗万化,是我们内阁集体行为。

  即便申首揆在阁,也会同我们同进同退,所以这次联名可以将申首揆也列于其中。”

  如此这件事就算议定,王二负责草拟奏疏并呈上。

  夜晚的申府中,申用懋侍候完“生病”的父亲申时行用膳,然后禀报道:“次辅王太仓遣人来问候父亲,并想亲自拜见和面谈。”

  申时行想也不想的答道:“不见,不能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6页  当前第7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5/8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话事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