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话事人_分节阅读_第250节
小说作者:随轻风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2 MB   上传时间:2025-10-31 12:34:35

  郑员外又不是没与官员打过交道,到底以后还有没有所谓的“补偿”,谁又知道呢?

  官员的承诺,往往也就那么回事。

  但郑员外此时已然无计可施,他搭上的靠山次辅许国远在京师,解决不了眼下的问题!

  从杨巡抚这边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郑之彦又回到了林泰来面前。

  林大官人的微笑还是那么和煦,很温和的说:“现在条件又变了,这七千引窝本要永久性租给我,由我的人在盐场收盐,然后交由漕军兄弟承运。”

  刚才的条件是,关于这七千引窝本,郑家在盐场收盐,然后交给漕军承运,后面都不用郑家管了。

  现在修改后的条件则是,郑家连收盐都不用管了,等于是郑家彻底失去了对这七千引窝本的控制权。

  郑之彦简直要气疯了,“你刚才说过,条件不会再变!”

  林大官人淡淡的说:“刚才如果你不转身去找巡抚,当场答应,条件就不再变。

  现在既然你去找过巡抚了,条件就随之而修改了。”

  这完全不讲理了,郑员外差点又想转身去找杨巡抚。

  见郑员外还是不愿意痛快答应,林泰来又问了句:“莫非你还想去找巡抚?”

  郑员外觉得自己处境实在太难了,真的是进退两难。

  “答应他!”恍恍惚惚间,郑员外又仿佛听到杨巡抚在后面叫。

  如果不答应,只怕连巡抚都得罪死了,郑员外感到生无可恋,开口道:“只有这些了?不会再变了?”

  林泰来点了点头,“如果你现在答应,就不会再变!”

  最终郑员外屈服于现实,低头道:“那我就答应了!”

  林大官人立即扭头朝着另一个方向喊道:“高长江!准备契约!一式四份!”

  然后对郑员外说:“口说无凭,立约为证!”

  趁着准备契约的空闲时间,林大官人又走到那上千“哗变漕军”面前,激动的大声说:

  “漕军兄弟们!我给诸位带来了至少延续几代人的生计!”

  “坐馆高义!”那些漕军比林大官人更激动,连称呼都改成了坐馆,原先只有林氏社团内部成员才这样称呼林泰来。

  “从今以后,这七千引从扬州运往苏州城的盐货,就完全由你们承运!”

  “坐馆高义!”

  “据我个人估算,在场的漕军兄弟每人每年可获利十两!”

  “坐馆高义!”

  现场互动十分热烈,林大官人每说一句,哗变漕军就欢呼一声,响彻云霄。

  十两银子真不算少了,基本上接近于一个苏州普通打工人的年收入了。

  林大官人十分满意,这些漕军确实很有抱团意识。若能为己所用,以后大有可为。

  这种漕军抱团现象,在本时代似乎是一个不起眼的情况,不值一提,但对后世的影响却延续了几百年。

  在另一个时空,到了清代后,建立在卫所制度上的漕军自然没了,但必不可少的漕运还是要靠这些人。

  于是这些人变成了漕帮,然后又演化出了更赫赫有名的青帮。

  这时高长江冲了过来,急忙的提醒说:“坐馆!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

  林大官人问道:“忘了什么?”

  高长江答道:“你与郑盐商谈判,怎么把花魁白姬忘了?

  你到扬州城来,不就是为了白姬吗?谁不知道你对白姬的一往情深?

  你完全可以提出这个条件,让郑盐商把白姬交出来!”

  林泰来当即变了脸,斥责说:“荒谬!我林泰来岂是为了女色而不顾一切的人?

  再说我与郑之彦谈判,是为了给漕军兄弟谋取福利,怎能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节外生枝?”

  “坐馆高义!坐馆高义!”哗变的漕军不知说什么好了,只能一起狂热的振臂反复高呼。

  在后台看到一个叫赵老幺的书友打赏了15000书币,这是啥?起点的不是起点币吗?书币是qq的?

  (本章完)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扬州欢迎您

  高长江攥着一叠文书,对林泰来说:“坐馆!等契约签了后,就无法再反悔变更了,错失讨价还价索回白姬的最佳机会!”

  林泰来大手一挥,非常坚决的说:“就这样拿去给郑员外看吧!不能因为白姬,就让漕军兄弟们的好处受损!”

  于是高长江又拿着契约文书走到郑之彦面前,先简单说了几句:

  “契约内容大致如同刚才我们坐馆所说,将七千盐引窝本租与坐馆,立约双方则是坐馆与你。

  代笔则是在下高长江,但还要有两个保人,分别是江北的杨抚台和江南的赵抚台。”

  这时代的契约就是这样,除了立约双方外,往往还会有代笔、中人、见人、保人等角色,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就是这次高长江提出的两个保人有点特殊,不过这么大份额的契约,又涉及到官盐运转,用巡抚来当保人做官方背书也可以理解。

  郑之彦肯定不敢替杨巡抚做主,需要向杨巡抚请示,但先问了句:“赵抚台远在苏州,如何作保?”

  高长江将手里的几份契约展示给郑员外看,每一份契约上,都已经盖好了应天巡抚的关防。

  普通地方官员用正方形大印,巡抚则用长方形关防。

  契约上的关防应该都是真的,真的不能再真,更离谱的是还有骑缝盖章!

  郑员外:“……”

  高长江解释说:“是这样,林坐馆在苏州时,就提前写好了契约,并且请正在苏州的赵抚台作保。”

  郑员外感到,自己的智商被深深的侮辱了!

  难道你林泰来神机妙算,还在苏州时就能知道,会从郑家“租”走七千盐引的窝本?

  肯定是只准备了空白文书,并提前盖上了应天巡抚的关防!然后刚才把契约具体内容写进去的!

  这踏马的要是放到太祖高皇帝时,你们这空白文书提前盖印的操作,叫做“空印”,全都要掉脑袋的!

  高长江当然坚决不承认“空印”,警告说:“员外别瞎想!契约内容就是在苏州已经写好的!”

  郑员外此时已经没有挣扎能力,只能愤然走回杨巡抚面前,禀报了情况。

  对杨巡抚而言,为契约作保倒是无所谓,反正出卖的利益是郑家的,他又没有实际损失。

  而且他也不希望郑员外出尔反尔,最好就是老老实实的把利益让出去,最起码在他的任期上安稳点。

  不然的话,这帮苏州漕军如果没得到实际利益,动辄以此为借口“哗变”,他这个巡抚也难受。

  所以在作保问题上,杨巡抚很痛快,契约上立刻加盖了凤阳巡抚的关防。

  到此为止,契约正式成立,一式四份。

  林泰来、郑之彦两个立约人各一份,交给盐业主管衙门两淮盐运司备份一份,交给契约签订地点江都县县衙备份一份。

  林大官人举着契约,对着漕军们挥了挥手,又引发了一阵欢呼声。

  等欢呼声稍弱后,林大官人立刻宣布:“近期运盐之事暂时由赵百户和高长江对接,并共同主持!”

  在场这些哗变人群,除了浑水摸鱼的林氏社团伙计,真正漕军约莫有八百来人。

  七千引盐,按一小引二百斤计算,只正盐就是一百四十万斤,算上“余盐”就是几百万斤。

  分到这八百漕军头上,人均每年可运盐几千斤回苏州城,从中赚个十两没问题。

  事到如此,失去三分之一产业控制权的郑员外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但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他强颜欢笑的对杨巡抚说:“请大中丞入城,在下略备薄酒不成敬意”

  大亏已经吃了,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下去的。

  就好像社畜即便被社会毒打了,但还是要擦干眼泪继续生活。

  但杨巡抚却冷哼一声,头也不回的上了轿子。

  然后大轿重新启动,却调转了个方向,又回运河码头去。

  郑员外连忙追着叫道:“大中丞?大中丞?”

  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轿子一直被抬到了岸边,巡抚大座船正在这里停靠。

  杨巡抚还是一言不发,闷头上了大座船,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直接走入了船舱。

  随后巡抚的大座船在众目睽睽下,又重新启动。

  也是硬生生的转了个头,离开扬州城,沿着运河向北而去,大概是要回淮安府。

  岸边无数吃瓜群众议论纷纷,这位江北头号大员、凤阳巡抚兼总督河漕、未来的户部尚书,到了扬州下船后,还没入城,居然又像撞了邪一样,调头走人了!

  不过这次吃瓜吃的不爽,因为有很多当事人的关键对话,远远围观的人吃瓜群众根本听不到。

  大部分吃瓜群众只能看到,苏州来的名人林解元出现后,杨巡抚转头就走了。

  郑员外站在岸边,目送巡抚座船离去,无可奈何,又走到了岸边另一艘大座船这里。

  虽然杨巡抚走了,但今天的重量级嘉宾可不只杨巡抚,还有别人,也不能怠慢了。

  刚才这艘大座船与巡抚船队一起过来的,不过在靠岸后,暂时没人下船。

  吃瓜群众的目光随着郑员外移动,也注意到了这另一艘大座船。

  大座船上倒是打出了官牌,吃瓜群众里永远不缺乏见多识广的人才,更别说是在扬州城这种每年无数官员过境的交通要冲。

  当即就有个读书人看出来了,开口道:“这船看官牌是南京吏部尚书,大概就是原任巡抚李公世达了,要从淮安府前往南京城上任。”

  了解官场动态的都知道,上一任凤阳巡抚兼河漕总督李世达刚升为南京吏部尚书,文官除了宫保虚衔之外最高的正二品。

  特别是李世达今年才五十三,这个年纪就已经是正二品尚书,肯定还会更有前途!

  按照历史轨迹,李世达过几年就当上左都御史了,言官的扛把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6页  当前第2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0/8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话事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