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剑出大唐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一片苏叶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42 MB   上传时间:2025-09-11 15:29:12

  “太平道穷山小观,在雍丘赐符消灾,乃是顺应隋朝,抚平一方,更无僭越之事。如今义军遍地,宇文成都既尊皇命,又怎么会朝我这郊野来一趟?”

  “周天师有所不知啊.”

  曹承允站起身:“阳堌城有家刘记豆腐坊,经营数代,却在前些日子遭了难,一家老小被官兵带走。可猜到为何?”

  “难道与豆腐有关?”

  “正是!却又非天师所想。”

  曹承允不再卖关子:

  “传说淮南王刘安炼丹时,豆浆与炼丹用的石膏意外混合,这才有了豆腐。那刘记豆腐坊,为了买卖,便称得了淮南王的传承,豆腐点卤技艺源自西汉。

  就是这条流言,让其一家生死不知。”

  刘安

  周奕若有所悟,看向一旁的《淮南鸿烈》。

  这时岳思归道:“前段时日,杨广在东都被一方士用戏法所骗,后来别有用心之人造谣生事,传世间果有道法,能得人生妙谛,长生久视。

  杨广信了谗言,遂命人网罗道法,宇文阀便受此命。

  淮南王刘安喜好黄老之学,曾有宾客千人,编《淮南鸿烈》内篇二十一论道,另有八篇二十万言,尽言神仙黄白之事。”

  岳思归娓娓道来,丝毫不见停顿。

  二人与周奕的目光一样,都盯在周奕拿起的《淮南鸿烈》之上。

  这时已不用他们解释。

  周奕幽幽道:“传说刘安又得《枕中鸿宝苑秘书》,服药后白日飞升,临行时,置盛药器皿于庭,鸡犬舐啄,尽得升天。”

  亭中沉默数息。

  岳思归与曹承允笑出声,当然是嘲讽一笑:

  “如此荒诞之事,杨广竟然信了。底下人将刘记豆腐坊抄了家,逼问《枕中鸿宝苑秘书》的下落。”

  言下之意,周奕如何听不出来。

  太平道也呈黄老之学,自然是宇文成都的目标。

  这就是他们想说的话。

  周奕心底没全信,表面却像是失了分寸,佯装愁色:“岳兄,话已至此,你有何良策?”

  岳思归道:

  “想要在鹰扬府军铁骑下自保其实并不难,天下乱局已定,四海混沌,急需重整乾坤。若寻到这个乱世英豪,足以定住乾坤之人,不仅可保山门,还能鸡犬飞升,成一方大教。”

  周奕在亭中来回踱步,跟着顿足急停,像是拿定主意:

  “这位英雄是谁?请二位教我。”

  “此人,正是密公”

  少顷,岳思归与曹承允一道下了夫子山。

  周奕将他们送到道场门口。

  望着二人背影,心中疑云大起。

  这两个家伙神神秘秘的,今日拜山竟是为了这个?

  给我送一份李密的录用通知?

  曹家老太爷应该是个保守之人,否则接寿宴上,怎么连浑元派都不得罪?

  当下李密没到瓦岗寨,还是杨玄感残党。

  这身份比我太平道都敏感,曹芮年没那个胆子。

  细细一想,全是矛盾。

  周奕虽担忧夫子山,却也知道不能自乱阵脚。

  对了,还有那封信!

  他揭开烤漆,取信来看。

  入目便是:

  “周天师,若吾家儿郎提及乱世英雄,绝非曹府授意。此项,请转告老天师。”

  好家伙,原来如此。

  曹老太爷看得挺透。

  叛逆的孙儿,操碎心的爷。

  周奕摇了摇头,这封信中除了开头这一句极为关键外,中间一大部分都是客套话,表达谢意。

  信末,却又给了另外一条消息

  他不由多扫了几眼:

  “嗯?这位密公.现下不知所踪?”

第11章 太保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太阳爬过树梢,夫子山青霭散尽,周奕的左手还执着书信。

  思索中,右手不经意摇动身旁探出头的松枝,梢头宿露簌簌惊落。

  “噔噔噔”响起脚步声。

  小道童从山道上冒出头:“师兄,张三哥与冯四哥传话去了,但其余箓生分散在雍丘各地,怕是要三五日才得回返。

  清晨那两位曹府拜客没作逗留,下了山骑马便走。”

  晏秋抹去鼻头汗水,笑着说:“夏姝打开礼箱,内里包着不少药材,给库房的宗先生看过,说是上了年份的好药,他们可真大方。”

  大方确实是大方。

  但若顺了他们的心,可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周奕俯瞰山脚,方才没给承诺,却又充分表达善意。

  至少从岳思归与曹承允的角度来瞧,太平道对李密很感兴趣。

  这便够了

  想来岳思归是李密的铁杆,曹家二郎近墨者黑,万幸曹老太爷火眼金睛,免去一桩对曹府的误会。

  否则这些拜礼恐怕要当做是李密的人情了。

  曹岳二人目的性很强,既要提防他们夸大其词,又不敢当作耳旁风。

  “师兄,师兄”

  周奕想得入神,晏秋连唤两声。

  周奕这才走近拍拍他的肩膀,一边说话一道朝库房去。

  夏姝正叫几名帮工挪动杂货,整理布道法具。

  别瞧她年岁小,所谓无娘儿,天照应,跟在角悟子身边耳濡目染,可比寻常小孩懂事机灵。

  穷道观的道童早当家嘛。

  有旁人在场,夏姝凑过来小声说:“师兄,坛场那边的小牌额、纱围罩灯、红绳彩幡等小物件也要装箱?”

  “装,”周奕理所当然道,“吃饭的家伙怎能拉下。”

  女娃子如梦方醒,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上去怪可爱。

  “咱们要出逃避祸?”

  一旁的晏秋有些惊慌地瞧向自家师兄。

  周奕没否认:“师兄再告诉你们一个道理,这叫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至于‘出逃避祸’,不必说的这么凄凄惨惨。”

  他自有说辞,半开玩笑:

  “战国时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孟子寻到更好的成长之地,有朝一日我们离开夫子山,也只是因为浑元派这类人污染了雍丘的江湖风气,怕你们两小娃受其影响,这才搬迁。”

  “而不是我太平道怕了谁,我说的对吗?”

  夏姝和晏秋本来心怀忐忑,孩童情绪来去极快,这会儿又被逗笑了。

  “师兄所言极是!”二娃异口同声。

  周奕满意地嗯了一声,“这几日多备硬功药材,研磨出来分填药囊。”

  两小道童立即点头。

  这活只能由他们做,道场内其余人是做不得的。

  比如外练铁布衫功,需得黄芪、加皮、朱砂、猴骨,无名异等药,其间分量乃是丹方药秘,并不外露。

  稍有错漏,效果大减。

  更别说泡酒冲服与外皮洗炼又有迥别。

  外功本就磨人,须得引外物填补,入错了药,这辈子掌握横练罡气的机会便相当渺茫。

  所以,角悟子收下的太平道箓生全是砖拍、抄沙、撸石锁之人。

  一个个膀肌起伏,臀肌硬如磨盘。

  虽说只是记名弟子,但这些练硬功的箓生也从角悟子手中得到了好处。

  那些真正单纯的拜山信客,往往是平民百姓。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周奕不由望向法坛香火,那缕缕青烟,何尝不是乱世苦难之人虚无缥缈的慰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4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剑出大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