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894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府兵捕的鱼,自家吃不完的话,会分一点给部曲,毕竟这会可是农忙时节,不多吃点如何有力气?

  他们中大概一半来自河北,乃受灾流民,被收拢之后送来晋阳,充作三交、石岭二龙骧府两千四百府兵的部曲。

  另外一半则来自汴梁,成分复杂,有天师道徒,有胡人俘虏,有罪人家眷,也有受灾流民。一部分表现出色且有家庭的,有幸被送到了太原当府兵部曲。

  严格来说这是好事,因为在汴梁是修宫城,苦得很。这两三年没宫城修了,就在陈留屯田,粮食只够糊口,剩下的大部分被少府搜刮走了。

  府兵部曲并不是奴婢,只是与府兵有人身依附关系罢了。而且梁王善待府兵,这几年慢慢将发给他们的地从一百五十亩变成一百七八十亩,甚至有部分府兵家里的地已经达到了规定上限的二百亩。

  地多得是,缺的反而是人。

  连带府兵一家总共四户人,耕作二百亩地,也不用多费心照料,广种薄收便是,日子比以前可好多了。

  说实话,一家大几十亩地,你根本不可能精耕细作,也不可能有多好的田间料理,忙不过来的,更不需要什么精良的农具,尽力而为就行,反正田地数量摆在这里,广种薄收之下,收益仍然比精耕细作十几二十亩地强太多了。

  实在种不了的话,拿一半地休耕就是了。

  三交、石岭龙骧府是去年秋冬之际设立的,妥善安置之后,今年二月开始春耕,八月开始,田间地头满是金黄的粟米,看着十分喜人。

  一部分提前收割完毕的府兵们,则凑钱打制了一副渔网,安于河中许久,今日起网,满满的收获,上下一片欢腾。

  太原太守邵光远远见了,眼眶竟然有些微红。

  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

  大前年晋阳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以至于影响了征讨匈奴之事。

  前年暴水成灾,损失难以计数,很多在匈奴时代仍能坚持的坞堡都挺不下去了。

  去年与鲜卑大战,晋阳城外沦为胡人的牧场,损失惨重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太原郡究竟荒芜到了何种程度。

  击退鲜卑后,太原满目疮痍,甚至合并掉了几个县,因为没人了。

  入冬之时,梁王力排众议,从河南筹集到了部分粮草、农具、种子,坚定地设置了两个龙骧府,给太原增添了九千六百户、三万多口人。

  如果当时囿于河南士族的压力,延缓设置府兵,那么就不会有今年这番景象。

  今年还只是第一年,收成没那么好。到了明年,准备更充分,收成会更高。

  肥沃的汾水谷地,不该只是胡人的牧场。

  “按老规矩办,一户纳粮五斛,尽数送入羊肠仓之内。”邵光对随行的官员们吩咐道:“如此一来,今年过年就不会太寒酸了。”

  众人听了,喜笑颜开。

  晋阳县丞孙珏站在人群之中,只觉恍如隔世。

  “梁王至矣!”一骑自南边奔来,大声道。

  孙珏精神一振,紧了紧手里的户籍黄册,脑中最后过了一遍户口、田亩数字,以备垂问。

第六十二章 太原

  台骀泽畔,一幅巨大的地图被摊了开来。

  阳光洒落地面,斑驳的树影在山川河流间摇曳不定。

  “阳曲”是被邵勋提得最多的两个字。

  太原八县之中,晋阳户口第一,第二便是阳曲了,但不是因为这里有多么安全,又或者土地多么肥沃,主要是新迁入的人口多——太原郡八县现有一万九千余户、七万四千余口。

  当然,谈论阳曲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军事。

  新兴郡已经名存实亡,石岭关以北的九原、定襄、晋昌、云中四县几无人烟,石岭关以南的广牧县国朝屡废屡置,刘汉时期复设,前阵子又废弃了,原因是没人。

  新兴太守刘洽还留在九原县,寥寥千余户人家缘城开垦,安全得不到保障。

  如果鲜卑再度南下的话,新兴郡是没有任何阻滞作用的,人家会直薄石岭关。如此一来,阳曲就十分重要了。

  “文纪,我见你欲言又止,显是有话要说。”谈话告一段落后,邵勋盘腿坐在毛毯上,看着孙珏,笑道。

  太守邵光似乎早有预料,没什么表情。

  晋阳令郝凤就不太高兴了,毕竟他是县丞孙珏的顶头上司,梁王越过他直接问询,让他不太好受——郝凤之父郝昌现任陈郡太守,是卢志早年拉来的河北降将之一。

  “大王。”孙珏跪坐在毯上,先拜了一下,再道:“仆闻晋阳仓中有粮三十万斛,羊肠仓内有粮十余万,秋收后各地还会转运百余万斛粮至晋阳。如此,则大有可为矣!仆请徙汴梁役户五万人至太原,以实户口。”

  “五万人,可不好养啊。”邵勋说道:“还要支付种子、农具,或许还要筹措一些耕牛,这些粮食得全部填进去才够。不瞒你说,我今年答应了河南休养生息,就这么多粮了,你要我全花掉?”

  “大王。”孙珏再拜,道:“吾闻昔年东海王越征长安,自洛阳雇牛车转输军粮,一车止给绢三匹余,而有私民雇牛车自潼关至洛阳,需给绢六十匹,少则无人愿行。差距如此之大,挽输之酷烈可见一斑,百姓为此家破人亡者数以万计。”

  “若大王迁民以实太原,垦荒放牧,时逢大稔,则仓阁皆满。如此一则人户免于转输之苦,一则便于将官就近调发,以赞王之大业。”

  “此言颇有条理。”邵勋夸奖道:“太原可如此,新兴怎么办?”

  孙珏愣了一愣,他只是晋阳县丞啊,你问隔壁郡的事?

  不过他知道这是表现的机会,立刻说道:“中夏百姓,重于垅亩,事有缓急,难以卒迁。不如檄调诸部正胡、杂胡,北出石岭,择便于放牧之地,蓄养六畜。滹沱水劲,泛滥过后,水草丰美,牛羊喜食,假以时日,定然大获其利。”

  “或曰有索头劫掠,然草原部落本就如此,千百年来未曾改变,其自有应对之法。此部北上新兴之后,诸般事体多有仰赖太原之处,断无反叛之可能,可为国之干城。”

  “唔,说得不错。”邵勋微微颔首,又问道:“若将河清刘泉移镇新兴,文纪以为如何?”

  糟糕!孙珏心下一惊,怎么绕到自家人身上了?

  他反应算快的,立刻说道:“刘将军之部众仅有万余人,少了点。”

  “汴梁还有两千余户羯人,一并交给他了。如此五千户,差不多够支应一时了,索头现在应该也没心思南下,至多劫掠罢了。”邵勋说道:“就这么办!”

  孙珏嘴里发苦,感觉好像坑了舅哥。

  他心思敏锐,忽然又想到,将来舅哥不要坑了他啊。

  刘昭镇岢岚、刘泉镇新兴、刘曷柱镇常山,伯侄三人都是边地大将,万一哪天造反了,岂不是把他这个娶了刘氏女的人坑得再无翻身之地?

  “并州诸事,你可还有建言?”邵勋继续问道。

  孙珏想了想,道:“太原孤悬敌后多年,从贼者多矣。王师收复晋阳之后,多有亡命山泽者。去岁与鲜卑战,诸部胡人群情骚动,亦有惧罪隐藏者。大王宜令长吏张榜招携,勒令归家,一概不问。”

  “北国重镇,贤良多矣。囿于出身,无门参选。纵有材器,难得进身。大王可特事特办,量材授官,如此则民情大悦,亦不虞此辈煽惑叛夫,糜烂地方。”

  “太原多年征战,官员无心理事,冤狱滞讼多不胜数。大王可遣人寻访苦主,秉直办案,洗雪民冤。如此花费不多,而带来之人望实多也。”

  “国朝以孝为本。敬老养亲,人伦之道。大王可令诸郡年七十以上或家有废疾者,免其一丁差役,以便奉养。”

  “连年大战,亡殁甚多。大王宜令诸郡长吏查访各自地界,若有暴露骸骨,请予埋瘗,并差官致祭。”

  ……

  邵勋本来只是随口问问,没想到孙珏说了一大堆,且思路清晰,非常有条理。

  他看出来了,到底是沦落到亲自种地吃过苦的,孙文纪并非那种不接地气的士人,有两把刷子,可以继续培养。

  “善。”他一拍大腿,赞道:“君之策可行。”

  最重要的是花费不多,带来的好处却不少,花小钱办大事,这是人才啊。

  县令郝凤在一旁听得脸都绿了。

  下属这么出色,压力很大啊。

  “今岁丰稔,百姓安乐,便依文纪之策,于太原增置台骀、广牧、洞涡三龙骧府。”邵勋站起身,说道:“所需兵将,自许昌、兖州世兵中挑选二千四百人,自洛阳中军内再选一千二百壮士,举家而来,部曲则发汴梁役户以充。”

  此言一出,孙珏还没什么,其他太原士族官员们却面现愁容。

  台骀就是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位于晋阳城南十里——此湖泊后世已湮废。

  广牧应该就是废弃的新兴郡广牧县旧址了,听梁王的意思,那块地属于太原郡了。

  洞涡是洞过水的别名,应位于晋阳、榆次二县之间。

  如果再算上晋阳北的三交龙骧府,以及阳曲县的石岭龙骧府,太原郡竟然有了五个龙骧府整整六千户府兵,一跃成了堪比高平、陈留的府兵重镇。

  这些兵将趁着太原荒无人烟的机会扎下根来,可就赶不走了。

  与他们相比,太原士族的力量真是寒酸得可以,几乎不值一提。

  并州,梁王说了算。

  ******

  “庾蔑、苏恕延不会出事了吧?还没消息传回?”九月底、十月初的时候,太原各县的越冬小麦已经种下,邵勋已经来到晋阳以西的楼烦县了,还是没收到使团的消息,不由地有些担心。

  司农卿殷羡刚刚巡视完羊肠仓,与陪伴邵勋而来的侄女殷氏对了下眼色,然后便来到了一处新建的学堂前。

  说是新建也不对,因为这学堂就是拿一处废弃的院落改建的,此时坐了七八个孩童少年,懵懵懂懂地上着课。

  梁王正站在院外,静静看着这帮求学的孩童。

  殷羡知道,这都是楼烦县山里部落酋豪的子侄,被勒令派到县里学习。

  楼烦县设教谕,非官,乃县令上佐,主要任务就是教授部落贵人子弟。至于有没有用,那就天知道了,反正梁王觉得做这件事比不做好。

  “洪乔。”邵勋远离了院落,说道:“羊肠仓如何?”

  “粮豆十六万一千余斛皆在,另有干草二十万束,点验无误。”殷羡禀道。

  邵勋点了点头,然后伸手一指县城附近开辟出来的农田,说道:“十月了,牧人们陆陆续续回到了山下。楼烦县设立不过一年,竟编得一千二百余户、六千余口,着实惊人。”

  殷羡放眼望去,自城墙根往外延伸,简陋的窝棚随处可见,非常凌乱。

  蓬头垢面的牧人进进出出,忙碌不休。

  他们没有选择种冬小麦,而是在田里种满了芜菁,显然是为牲畜过冬准备的。

  看得出来,他们仍然本能地倾向于蓄养牲畜,而不是积攒粮食。

  一片窝棚之中,偶尔见得几座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大宅院,应该是部落贵人们住的。

  院墙夯土筑成,院内的房子也是那种土坯房,混以梁木。甚至于,部分屋舍居然是用树枝和以黄泥建成,也不知道给谁住的,可能是奴隶吧。

  总而言之,贵人们的“豪宅”还是很寒酸,甚至不如中原士族们的如厕之所,但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他们愿意下山住,就是一个好的开头。万事开头难嘛。”邵勋满意地说道:“楼烦县会慢慢汇集商徒、乐人、百工,会慢慢热闹起来。在县里可买到山里买不到的东西,可享受山里享受不到的东西,久而久之,这些部落贵人会越来越喜欢住在山下、住在县城附近,这就是定居。”

  “定居久了,他们就会想办法建更好的宅子,穿更好的衣裳,吃更好的酒食,用更好的物什。如果在县里当个上佐,或者出征立功当了官,还会与汉地士人官员来往,增长见识。他们会模仿汉地大族的起居生活,让自己看起来高人一等。”

  “但过这些好日子需要商徒贩卖而来的各色精美物品,需要钱,怎么办?那就卖牛羊马匹,或者让牧子牧奴们为他种地,贩卖粮肉果蔬,支持日常用度。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是部落贵人,部落会变得松散,渐渐解体,而他们则会变成县乡土豪。”

  “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可能需要几代人,中途还不能被打断。洪乔,你现在可知我苦心?真以为我穷兵黩武么?不把战线向外推,西河、岢岚、太原这些地方如何稳定得下来?甚至平阳、河东、上党、乐平也不能稳。并州不稳,洛阳危矣。”

  邵勋这一番话,让殷羡微微有些触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8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94/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