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872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晋军归心似箭,与贼人奋力拼杀,部曲督陈铜根中流矢而亡。

  二十二日,冲到天池以北,又遇一股敌骑,双方于旷野之中接战,杀声震天。

  天池之上的刘昭见得,亲率部落轻骑出击,击败拓跋鲜卑,将邵慎等人迎了进来。

  此时一点计兵马,只剩两千多了,损失过半。

  没回来的人里面,战死的最多一半,散失的甚至更多一些。

  消息传回石岭关后,邵勋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

  大侄子这一路,算是此番最后一支结束战斗的部队。

  对于损失过半这个事,他没有过多苛责。

  霍去病第一次河西之战深入敌后,经验不足,运气不好,遇到了不少匈奴兵,战斗频次高,一万精骑只回来了三千,损失七千。

  第二次就好多了,深入敌后,约两万骑兵只损失了三成。

  大侄子在丘陵、河谷、盆地之中反复转圈,前后转战近千里是有的,最后损失过半,还可以,不算差。

  六月二十六日,邵勋下令班师,其时军已断粮,只剩肉汤可食。

  行至晋阳时,得到消息,五月时长安附近地震,终南山崩。

  这时他终于明白匈奴没有大举东进的原因。

  这小冰河气候、这地质活跃期,大家活得都不容易啊。

第四十一章 怨言与崩

  邵勋班师回晋阳的时候,庾亮已经回到了汴梁,组织收上来的第一批粮草的转运。

  河南差不多五月下旬才结束夏收,扬晒入仓之后,官员们立刻挨个坞堡、庄园收取粮食,然后第一时间往位于各个交通节点的邸阁输送。

  交割完毕之后,一切手续从简,于六月中开始启运,往汴梁汇合。

  六月下旬,粮草转运至河内。

  庾亮把手头数万工徒分散在汴梁、荥阳、河内、上党各处,日以继夜转输物资。

  首先需要赈济的是上党、太原、岢岚三郡的胡人部落。

  征战期间吃了他们大量牛羊,征用了许多马匹、役畜。

  马就算了,但牛羊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牛羊少了,产奶就少,下半年以及明年的日子都不好过,不赈济必然发生饥荒,再度叛乱未必不可能。

  另外,班师回晋阳的大队人马会休整旬日,然后去清理太原、岢岚二郡曾经造反的部落。

  之前没腾出手来,很多部落自己害怕,于是向西流窜,渡过黄河跑了不少人。但还有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以为不会被处理,仍留在原地,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放牧。

  动的就是他们。

  不光银枪军、黄头军会出动,各个部落也会奉命出动,一起瓜分背叛者的家底。

  当然,这一切首先需要等第一批粮食抵达之后再说。

  而如此高强度的征战,也让河南上下怨声载道。

  二十五日,庾亮、卞敦在宅中相对而坐。

  “这是大王写的?”军谘祭酒卞敦苦笑道。

  梁王给他写了封信,提及多年前旱蝗相继时的惨状。

  父子奔入江湖,兄弟缘入山岳,四处寻找吃的。

  花朵果实,所在皆罄。草根树叶,一扫而空。即便如此,亦不过“假命须臾”,“终死山泽”。

  去年河北暴水,灾荒又来,流民规模越来越大,嗷嗷待哺。

  有那不愿意离乡的,或者远近数百里内都找不到粮食的,自忖不免,干脆在家等死,其中甚至包括不少富户大族之人。

  他们饿得久了,“鸟面鹄形,俯伏床帷”——这是饿得脱了形。

  梁王还亲眼见到有士族门下僮仆部曲尽散,全家穿上漂亮的衣服,关闭门窗,怀抱书卷、金玉,枕在一起,最后也饿死在一起。

  于是“人迹罕见,白骨相聚,如丘陇焉”。

  说这话主要是想激起河南士族的同情心,让他们多出一点粮食,赈济并州的同时,也做好赈济河北的准备。

  最近十来年,老天爷就没宽恕过河南、河北士民,尤以河北灾情为重。

  但是——

  卞敦长叹一口气,道:“最近几年,并州大水一次,三郡被灾。河北大水一次,暴水一次,被灾十余郡。另有青徐司冀并蝗灾一次,被灾不下二十郡。每次都是豫、兖二州来救,再多钱粮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啊。”

  庾亮有些着急,但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话反驳。

  别的地方遭灾,豫兖二州出粮赈济,难道这不是“灾”?

  偶尔一次就罢了,但这明显不是一次两次了,河南的家底也被掏空了。

  梁王也知道这事,所以他不是强硬下命令,而是先给人写信。

  卞氏是济阴郡头号豪门,卞敦还是左军司王衍的军谘祭酒,梁王希望卞氏做出表率。

  只是——表率?

  卞敦苦笑了下,真不是哭穷,他们也很困难,若非刚收了一季夏麦,这日子是真没法过下去了。

  但梁王都如此恳切了,一点不出适合吗?显然也不适合。

  梁王控制较深的陈、襄城等郡,都出了大批粮食,首批启运的麦子就来自这些地方。现在大户挨个派捐,一个都跑不了,或多或少都要出点。

  真细算起来,如今确实没有正常的税收制度,但他们的负担居然比正常交税还要深重许多,真是绝了。

  抬眼看了下庾亮殷切的表情后,卞敦问道:“大王在晋阳?还没回平阳?”

  “还在晋阳。”庾亮说道:“听闻要东下河北,安抚冀州官民。”

  卞敦点了点头,道:“大王明年还会出征打仗吗?”

  “应不会了。”庾亮说道:“并州残破,而今得想办法恢复此六郡之地。”

  “别打了,让百姓喘一口气吧。”卞敦叹道:“裴景声撰《五行志》,录得三国六十年被灾六十次,国朝五十余年被灾二百二十余次。都这样了,还打什么?”

  庾亮哑口无言。

  比起三国鼎立那六十年,国朝各色灾害居然是三国时的三到四倍。

  这般深重的灾害,亘古未有,大晋朝不亡可乎?

  “仲仁,你先回趟济阴吧。”到了最后,庾亮只能劝道:“尽量多筹措些粮草。河南百姓多出些粮,只是饿一下肚子,但不至于饿死。但这省出来的粮食运到并州、冀州,却可活民无数。”

  卞敦闻言一阵血气上涌。

  凭什么河南人饿肚子?河北人饿死关我什么事?

  只不过这话说不出口,只能腹诽罢了。

  “仲仁,做人总要讲良心吧?”庾亮看卞敦一脸为难的样子,忍不住说道:“当年豫州遭灾,河水断流、蝗虫遍及各郡,以至饥民相食,白骨蔽野,流民围攻堡寨,只为求得一口吃食,当时是谁稳定河南秩序的?更有那匈奴屡次入侵,兖州乃胡虏铁蹄蹂躏践踏之地,济阴数次告警,人心惶惶,又是谁打退匈奴的?若无梁王,济阴现在就是常山、中山、太原的模样,卞氏能独活否?”

  卞敦无语。

  不是他被说服,而是烦了。

  十年前听这话,感激涕零。

  五年前听这话,微微点头。

  现在听这话,只觉得腻了。

  你难道不知道人是健忘的吗?都过去十来年了,你还拿这套话术来和我说,烦不烦啊?

  若真想拿出诚意,不如先把度田给停了。

  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许多河南士族的共同心声。

  要我们出钱出粮出人,还不给好处,谁受得了?

  现在已经有人呼吁停止清查田亩、编户齐民了,梁王不该听听“父老”的呼声吗?

  整天打仗,不统一天下会死啊?

  有河南、河北这么大的地方,还不够你家天下吗?

  当然,以上这些话他同样不会说出口,但他不说,不代表没人说。

  ******

  蒲津关外,蒲洪率数千兵马缓缓撤走。

  潼关之外,赵固也带着掳掠到的少量资粮、人丁,撤回了关内。

  河东、弘农再度恢复了平静。

  黄河对岸,刘粲看着雄伟的中条山,沉默地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这么好的一次机会,结果两路出动的兵马还不到万人。

  这么小的规模,自然不可能有多少战果,只能撤军了。

  当然,撤军最大的原因还是长安地震。

  这是六年内长安第二次地震了,城内屋宇坍塌千余间,地裂涌水,谣言四起。

  刘粲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粗粗稳定了局面。

  本来想消停点的,但实在不甘心,于是跑到冯翊,兵出两路,尝试着攻一下晋国。

  结果北路蒲洪稍一遇挫,就退了回来。

  南路赵固还算可以,劫掠了两个县,直到被忠武军逼退。

  眼见着没什么战果可捞,他终于不情不愿地下达了撤军固守的命令,然后——

  火速回长安。

  六月二十八日,匆匆回返的刘粲入了建章宫。

  刘聪已到弥留之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8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2/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