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830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管涔山的地域非常大,南接吕梁尾闾,北抵阴山。

  主峰位于南端,是汾水、马邑川(恢河)等河流的分水岭,天然郡界——历史上也是北宋与契丹的国界之一。

  “我本欲刘昭屯于新兴,现在想来,或可移至岢岚郡。此郡为羁縻郡,民风与中原迥异。”邵勋说道:“暂辖秀容、静乐以及——”

  他的手指又戳在后世岢岚县的地方,道:“岚谷,总计三县,治静乐。以刘昭为此羁縻郡太守,但他不能待在静乐县,我会在天池畔筑一城,供其居住。部众就在附近放牧,整军备战。”

  羁,马络头也;縻,缰绳也。

  羁縻州郡,汉武帝时就有,是中原王朝无奈之下的妥协手段,即让当地胡人自治,名义上臣服汉廷。

  到了唐代,广布羁縻州,有的羁縻州还驻军。自治的胡人首领出兵帮唐廷打仗,不定时上供,并派质子到长安、洛阳。

  羁縻州不光北边有,南方也很多。

  羁縻州汉化得好的,升为正州,派官、驻军、收税。

  发展得不好的,也有从正州降为羁縻州的。

  晋阳向西一进山,几乎就看不到汉人了,全是各色胡人。甚至平坦肥沃的太原盆地内,胡人也茫茫多,与世家大族杂居——刘渊修筑的大干城,就位于晋阳西南不远。

  太原南边的上党、西边的西河,胡人也远远多于汉人。

  传统汉地的平阳、河东,在刘渊起事前,就有大量胡人于此生活,他们甚至不是大晋朝时期来的,而是东汉中期开始,朝廷无力抵御,让他们一步步蚕食南下的,毕竟匈奴王廷都设到离石了,你还能指望什么?

  东汉、曹魏、西晋,快两百年了,胡人仍然自治,至此积重难返,最终出了个刘渊。

  到了神龟四年(320)的今天,在并州全部及司州的河东、平阳,算算总人口,汉人才是少数民族,胡人占多数。

  现实如此,那就要好好考虑怎么治理了。

  胡人肯定不能一上来就用汉人的方式来治理,汉唐不是傻子,朝廷有无数杰出之士,他们摸索出的方法,虽然仍免不了叛乱,但已经是无奈之中的最优解。

  邵勋觉得自己面对的情况比汉魏两朝都更加险恶。

  因为就连太原这种富饶之地,都已满是胡人,更别说盆地之外的山区了。

  他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岢岚郡我就交给你侄儿了。”邵勋说道:“那里匈奴人非常多,还有少许鲜卑、乌桓。我不相信他们,这些人只是迫于形势暂时顺服罢了,如果不管,一定会叛乱。”

  “你相信㔨离(刘昭)?”刘野那轻声问道。

  “不,我相信你。”邵勋看着刘野那的眼睛,说道。

  刘野那“嗯”了一声,把头靠在男人怀里。

  邵勋又道:“刘昭统六千户羯人至天池,恐不太够。汴梁还有两万余羯众,再拨两千户给他,于楼烦关南的河谷放牧。听闻那边草木茂盛,地上时有泉水涌出,应不差了。稳定下来后,可向北蚕食。雁门郡乃刘琨私自割让给拓跋氏的,我不认,早晚要夺回,㔨离可提前做好准备。”

  “去了这两千户,汴梁还有三千户,如何处置?”刘野那又问。

  小富婆的本钱真的很多,叔伯兄弟也各有本钱,只不过因为她是胡女,所以经常被人忽视罢了。

  “我会一步步收回汉以来的失地,以后设置羁縻郡乃至羁縻州时,需要自己人。”邵勋说道:“他们就留给孩儿,我们的孩儿。”

  刘野那脸有些红,又“嗯”了一声。

  然后突然想到了什么,钻出了邵勋的怀抱,道:“边地太苦了,我想孩儿留在汴梁或洛阳。”

  邵勋有些惭愧,只含糊道:“以后再说。”

  刘野那还是有些不高兴。

  邵勋在她耳边轻声说道:“岢岚既为羁縻郡,便可有郡姓,岢岚刘氏可为虏姓世族。当羁縻郡升为正郡,岢岚刘就是正经士族了。”

  刘野那又抱住了邵勋,满面愁容道:“郡姓不郡姓我不关心,我只想我们的孩儿留在汴梁,我不想他吃苦。”

  邵勋哑然。

  这女人不为家族考虑,尽想着自己的孩子。得,造人去。

第三章 巴掌与甜枣

  正月二十,天使抵达了平阳,邵勋还在闻喜。

  “长途转运资粮,诸多不便。”裴氏庄园内,他看着众人,说道:“今数万大军屯于平阳、河东,靡费甚多,二郡富庶,须得出些钱粮,否则无以养军矣。”

  说是看着众人,其实主要是对裴氏众人说的。

  无论多么不情愿,他也不得不承认,此番能如此快速地攻破平阳,裴氏领头的士族反正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不然的话,说不定还要多打至少三个月。而到了十一月的时候,邵勋亲领的北路军其实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伤冻减员。

  恶劣的天气还让银枪军最擅长的步弓效用大减,自晋阳出发的辎重车队屡屡失期,都非常打击士气。

  而在闻喜之战结束后,据守石楼山以南各个要点的匈奴兵士或成建制投降,或一哄而散,完全丧失了斗志,这便是河东大族反正带来的效果。

  “银枪、黑矟二军破晋阳、下平阳,战功彪炳,匈奴为之丧胆。有此锐兵在,河东乃安,此事责无旁贷。”裴宪左右看了看,发现就他这个监察御史官最高,别人都不说话,于是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好。”邵勋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又看向卫展。

  “明公,卫氏虽不富裕,却也愿捐输军粮,济我大军。”卫展表态道。

  他已经被任命为梁国五兵曹左丞,即将赴汴梁上任,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关键时刻攻取虞城邸阁,据守中条山颠軨坂,令石虎的五千大军抛弃辎重逃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不然的话,即便邵慎那一路攻克大阳渡,也将与石虎反复争夺渡口及浮桥的归属。

  石虎如果狗急跳墙,完全有可能烧了浮桥,把邵慎及府兵堵在黄河南岸,难以突破。而最后的闻喜决战,从陕城渡河北上的府兵精锐(老牙门军)、幽州突骑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很多事情一环套一环,得世家大族者得天下,此言不虚。

  卫展有此功,入汴梁协助柳安之处理军务理所当然——呃,卫氏屈居柳氏旁支族人之下,有点倒反天罡,但这就是从龙早和从龙晚的区别。

  “乡间或有物议。”敲定完粮草的事情后,邵勋又主动挑起了另一个话题:“提及勋官、虏姓或挤占士人官位,此事不假——”

  裴宪等人闻言,心中一紧。

  他们私下里确实经常谈论这个话题,但至今还没人敢在梁公面前公然反对,仿佛禁忌一般,大家都默契地缄口不言,把不满藏在心底,没想到梁公主动挑破了这层窗户纸……

  “何短视哉!”邵勋拍了下大腿,说道:“景思,我问你,如今的官制可有缺陷?”

  “有,很多。”裴宪实务能力约等于零,但制度、仪典、礼乐、经史方面的事情却很精通,立刻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邵勋点了点头。

  事实上一直到唐代,官制都不健全,为此发明了各种临时性的使职,以弥补官制缺陷。

  说白了就是官太少。

  前汉时七八千人,到大晋朝万余,到盛唐时一万八千,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实也是朝廷对天下治理能力提升的表现,但还是不够。

  在邵勋看来,大晋的官制问题比唐朝还严重,很多部门完全可以砍掉——事实上南北朝及隋唐就裁并了很多部门,然后又新设了一些部门,变得更加合理了。

  “国朝官制缺陷甚大,阙员甚多,以至于三品以上高官往往自辟僚属,却事倍功半。”邵勋说道:“如此,或可改革官制。”

  “如何个改法?”裴宪来了兴趣,问道。

  “只是有个粗浅的想法,还得仔细斟酌。”邵勋一笑,道:“我意分九品为正从,最上者正一品,最下者从九品。”

  官品分正从后,就从原来的九级变成十八级——如果再加个上下之分,那就是三十六级。

  官品级别翻倍,并不意味着官位数量翻倍,这更多地是把各种官职细分。

  比如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以及诸曹尚书都是三品,事实上它们之间是有上下之分的,完全可以区分开来。

  当然,官员数量肯定也会适当增多一些,这就是邵勋的本意了——做大蛋糕。

  你们不是对武人、胡人抢官位不满么?那好,我早想改革这个一坨屎般的官制了,趁着此番攻破平阳,威望大涨的有利时机,将九级官变成十八级,适当增加一些官位,堵住你们的嘴。

  裴宪很显然想到了这一层。

  多年研究制度、仪礼的经验,让他下意识明白这里面有很多机会。

  他与卫展对视一眼。

  卫展微微颔首,似乎也看出来了,并较为满意。

  裴宪暗暗松了口气:梁公终于没有“倒行逆施”到底,终究还是知道士人支持的好处的,这不就给士人发官位了吗?

  就是这个扇一耳光再给点甜头的做事方式,实在有点——奇特!

  不过裴宪不得不承认,梁公这一手玩得漂亮,因为很明显会收获士人的感激之心。

  “景思,你向来精通朝仪、宪章,此事你要帮我。”邵勋又道。

  “遵命。”裴宪有些激动,应下了。

  对他这种不爱财、不好色的人来说,最喜欢青史留名了。

  撰写新朝典章制度,绝对戳中了他的爽点。

  卫展羡慕地看了他一眼。

  士人嘛,年少时或多或少都有点挥斥方遒、安邦定国、建立勋名的想法,陆机的《百年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裴宪得到了这个机会,必然会清誉大涨。而他却只能去五兵曹处理有关兵家子的俗务,高下立分矣。

  清职和役门,谁都知道选清贵之职啊!

  同时也有些满意,梁公虽然对士人多有打压之举,但好像多出于无奈,身不由己,并没有把士人一棍子打死的意思。

  今日这场会谈,极大安抚了河东人心。

  到裴景思开始参与创建官制之事时,此事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士人们对梁公的不满会大大减少。

  梁公是干大事的人。

  ******

  庄园后宅之内,裴氏女眷们围在裴灵雁身边,讨好意味甚浓。

  九岁的念柳(邵勖)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不少妇人已经在考虑是不是亲上加亲,让念柳长大后娶裴氏女了。

  裴灵雁对此心知肚明,嘴上没说什么,心里早就将此事否决了。

  “花奴,听闻梁公没处置和侍中,那么他对太原王氏会怎样?是不是到此为止了?”出身太原王氏的裴礼之妻将煮好的茶水端了过来,问道。

  和侍中名和苞,出身汝南和氏,就是那个被邵勋灭族的家族。攻破平阳后被俘,但并未被处置,因为他实在没什么劣迹,本身也是被匈奴人抓了后当官的,于是就放了。

  裴礼是裴宪的弟弟,其父裴楷是裴康的弟弟,曹魏名士,曾任侍中、北军中候、中书令,已逝世多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8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0/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