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813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说罢,翻身上马,直接离去。数百人紧随其后,面色凝重。

  裴德厚暗暗松了口气。

  虞城大概有两千杂胡兵戍守。这些人只管打仗,但日常用度全靠周遭坞堡、庄园供给,久而久之,甚至连樵采做饭、洗刷马匹、割草晾晒之类的杂事都由各家坞堡轮番派人承担了。

  可以这么说,地头蛇们若起了坏心思,这些匈奴兵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阴他们一把太容易了。

  ******

  夜半时分,安邑静寂如水。

  城门洞内,百余兵士聚集了过来。

  领头的军校一咬牙,挥手道:“开门!”

  军士们脸色苍白,但军令之下,不敢违抗,只能硬着头皮打开了南门。

  早就等在外间的兵众如潮水般涌入。

  军校避让到一侧,悄悄擦了把汗。

  守城兵士都是本地人。

  生活在安邑,又有几个人能免受卫氏家族的影响呢?

  别说普通民户了,就是豪强也难免屈服啊。

  豪强有兵有粮,但政治上缺乏底蕴,遇到了事就得士族帮忙摆平。久而久之,基本就是依附状态了。

  卫氏是安邑的天,就这么简单。

  你得罪了县令,逃去中条山里,未必有事。但若得罪了卫氏,跑去山里躲藏,搞不好会被贾厚之类的坞堡帅擒获,献给卫家。

  世家大族的触角之深入,外人难以想象。

  本地兵士,除非被县令、太守施以厚恩,并把其家人、亲族接入城内保护起来,不然的话,他们真的顶不住地方上头面家族的迫害。

  以前安邑境内驻扎了不少匈奴及杂胡兵士,地方豪族还有所畏惧。现在兵都调走了,且前线连战连败,局势颇为不利,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说白了,卫家以前也能反,但不敢,承担不了后果,现在则无所顾忌。

  大队人马涌入城内之后,直接包围了太守府。

  杀声一浪高过一浪,很快,太守府的兵将便被杀散,卫氏部曲们冲进了府内。

  太守尹平披头散发,被从床上揪了下来。

  “卫道舒反了?”尹平强装镇定,看向冲入卧室的兵将们。

  没人和他废话,直接击倒在地,绑了起来,押出太守府。

  尹平之妻张氏颤颤巍巍地坐在床上,满眼恐惧。

  留下来的军士你看我我看你,争先恐后扑了上去,将张氏压在身下,轮番蹂躏,痛快发泄。

  安邑城内有一座军营,内有两千军士,以前是匈奴人,现在已被调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本地征集的丁壮。刚来没两天,这会匆匆起身,就看到街道上涌来了大批军兵。

  “赵黑,带好你的人,不要妄动。”外间响起了高亢的呼喝声。

  军营内一黑脸汉子愣了愣,大声回应道:“诺。”

  说罢,立刻转身,拿马鞭敲打着惶惑不安的自家庄客,嚷嚷道:“回营,回营!”

  “张柳,家主反正了,管好你家僮仆,勿要助纣为虐。”大街上又有人喊道。

  “遵命。”张柳领着自家三百余兵散了,回到营房之内,席地而坐,刀出鞘、弓上弦,作戒备状。

  “王猪儿……”

  喊声此起彼伏,顷刻之间,骚动的军士们便被安抚了下来,各自回营,等待天亮。

  刘聪若看到这场面,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这些地头蛇们,一夜之间就颠覆了刘汉朝廷的基层政权,让安邑这座郡城瞬间变色。

  当然,他应该早就知道世家大族的能量,但也不敢对他们动手,因为那样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给别人机会。

  在如今这个世道下,大家都要妥协,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没有谁能随心所欲。

  ******

  与安邑兵变不同,闻喜县几乎是兵不血刃拿下。

  县令自己撤了汉旗,换上晋旗。

  十一月初二午后,裴家信使至东垣县,县令没有丝毫废话,召集两千丁壮,将城内被灌得醉醺醺的数百杂胡兵通通斩首,然后关闭城门,反正归晋。

  几乎与此同时,裴氏出动了数千步骑,在闻喜至轵关的驿道上拦截信使,劝返辎重车队。

  往轵关输送粮草的车队多来自河东诸县。

  作为河东地界上的头号豪门,裴氏的命令不比太守差。见得裴氏如此作为,惊诧之余,若有所悟,于是各自打道回府——能少送一批粮食出去,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反正天塌下来自有裴家顶着。

  当然也有人留了下来,这是上进心较强的家族。

  裴氏派人将他们归拢在一起,然后在驿道上挖掘壕沟,伐木设栅,修筑营垒,作长期坚守状。

  从军事角度来说,这就是断轵关守军的粮道了。

  初二傍晚,来自闻喜裴氏老宅的千余铁甲武士抵达含口,在此筑垒设营,是为第二道防线。

  如此一来,在王屋山中拼死抵抗晋军的万余匈奴大军,不但没了粮草、器械补充,似乎还被关在了一个巨大的牢笼之中。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

  裴氏控制闻喜、东垣二县,在含口驻兵,切断曲阳王刘贤粮道;

  卫氏控制郡城安邑,并攻取中条山孔道之中的总粮台虞城,卫氏家主卫展更是亲自南下,在中条山上筑垒,阻止大阳、弘农方向的敌军回援河东;

  汾阴薛氏、解县柳氏目前还没发动,但也快了,差不多就这几天……

  刘汉的河东、弘农战局,呈现糜烂之势。

第一百八十三章 归正(下)

  浮桥之上,人喊马嘶。

  一群又一群的胡汉百姓扶老携幼,自东向西,抵达黄河西岸的关城后方。

  这里建了个临时营地,草棚、木屋密密麻麻,炊具、卧具一应齐全。

  营地建立的时间不长,也就两三个月吧,乃刘粲施恩之举,意在收取西渡军民之心。

  关城所在的位置本属冯翊临晋县。

  汉末,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夜渡蒲坂津,就是此处。

  只不过那时候黄河岸边的临晋关早已废弃。

  关中兵出关渡河至并州,随便渡,没人管。

  关东兵渡河入侵关中,随便渡,也没人管。

  但到了东西魏时期,可就不一样了。

  最晚大统八年,河中沙洲之上已筑起中潬城。

  九年,东西两岸重筑东西关城,恃险以为重防之地。

  至此,蒲坂津就没那么容易渡河了,不像之前徐晃、高欢等人随便渡来渡去——总体而言,战争是越来越卷的,卷得越厉害,守御越严密,关城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关城有守军。

  东城有步兵四千余、骑兵千人。

  西城稍大,有步卒五千、骑兵两千。

  中潬城最小,只有步卒一千五百。

  这会正在撤的,主要是蒲津关三城军士家人。

  数年内冯翊氐羌两度叛乱,被镇压之后,打散安置。再加上之前连续多年征发冯翊氐羌东出打仗,死伤颇多,因此冯翊空出了不少土地,按照刘聪、刘粲父子的安排,尽皆给了三城守军家属。

  蒲津三城守将为火线晋爵河南郡公的刘汉宗室刘昶,同时还兼任河西、蒲坂二县之令。

  蒲坂属河东郡。

  河西县新设,属冯翊郡,析临晋县黄河西岸之地而置。

  看得出来,刘昶的主要任务就是守住蒲津关,兼任两县令长纯粹是为了充分调动资源,毕竟军政一把抓更方便,效率比军政分离高出不止一个层次。

  巡视完营地之后,刘昶接到了一份军报,看过之后,脸色大变,于是带着亲兵前往浮桥。

  浮桥上人头攒动,车辆、牲畜挤做一团,乱得无以复加。

  刘昶拉住了正要上前鞭挞西迁军民,清出通道的亲兵,步行到西关城外的渡口,搜罗了几条渡船,向东划去。

  来到河上之后,似乎更能看清东岸的全貌了。

  滞留在东关城外的百姓黑压压的,粗粗一看,怕不是有数万人!

  浮桥之上,人员、牲畜、车辆络绎不绝。

  黄河之中,渡舟、渔船甚至木排来来往往,同样满载人员、财货、牲畜。

  “大势已去矣!”刘昶默默叹息,神伤不已。

  渡船靠岸之后,刘昶抬头看了看东关城。

  城头守军严阵以待,没有丝毫松懈之态。

  这是他带了多年的老部队。数年之中,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血,散掉了多少财货、姬妾,又不知道多少次与部将们推心置腹,如今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败之际,儿郎们或有些许动摇,但真不至于将无战心、兵无士气。

  这样就很好。

  上岸之后,守将刘贯走了过来,低声汇报新打听到的消息:“消息比较杂乱。目前可确认的,只有河东已乱、郡城已陷,轵关大军后路被断。”

  “薛氏、柳氏呢?”刘昶问道。

  “还不清楚,太乱了。”刘贯说道:“汾阴薛氏叛了,目前已占汾阴县,并派兵北上,攻皮氏。太原王氏自皮氏出兵,与薛氏隔河相望。薛氏没有强攻,调头南下,收取残兵、人丁、财货、粮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8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3/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