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804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五月麦收已毕,库里还是有不少存粮的,今挪用一部分,剩下的仍会发往前线。只要女婿暂停军事行动,就能减少粮食消耗,撑到八月,河南杂粮收获,就能缓过来不少。

  信件于六月二十日送达了晋阳,彼时邵勋正趟着泥水,在汾水两岸巡视。

  看完之后,沉默片刻,然后找来了李重,问道:“之前你说新兴降水较少,也没爆发洪灾,可真?”

  李重想了想,道:“其实新兴降水比往年多,但和太原、西河比起来,真算不上多。或许不独新兴雨水少,可能越往北越少吧。”

  邵勋点了点头。

  降雨线摆在那里,确实越往北越少。

  可能以往新兴、雁门等地偏干旱一些,今年却刚刚好。

  于是他很快下达了命令:“霖雨连绵,浸毁道途,反正也打不了仗,你即刻带三万人北上新兴,选取撂荒的土地,种豆子。能收多少是多少,能把种子赚回来就不亏。”

  “太原这边,很多粟田都毁了,可惜,赈灾难以避免。拣选些干燥的高田,也种些杂粮吧。”

  “给河南、河北传令,尽可能搜罗牛羊,送过来放牧。粮食来不及长,洪水退去后,草却异常肥美,正合放牧。”

  “另,遣使北上草原,以金帛市牛羊,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如果不愿,问问怎么样才愿意,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开价。”

  说完,又补充道:“给我留十亩地,我也要种,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第一百七十四章 筹集

  神龟三年(319)七月初一。

  一睁眼醒来,又是淅淅沥沥的雨天。

  侍女们在窗外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雨水太多,瓜都烂了。”

  “上月种下的黍豆能活吗?”

  “看这雨下多久了。”

  “唉,若再下个不停,明年还有吃的么?眼下都吃不饱了。”

  侍女们说了一会,便满是忧愁地离去了。

  崔氏自榻上坐起,略略清醒了些。

  回清河两月有余,今天便是回去的日子了。

  只是——回去又能做什么呢?

  崔氏低头看着自己凹凸有致的身体,又摸了摸自己娇嫩的脸,暗叹一声。

  这般美色,还捆不住那个男人。

  他不是和曹孟德一样,很喜欢征服别人的妻子吗?

  少数几次来找她,也粗鲁得很,用力之时,把她捏得很痛。

  可惜了,那几次没能怀上。

  崔氏暗暗叹息,起身唤来了侍女。

  一番盥洗更衣、梳妆打扮之后,去外间用了早饭,随后便见从伯父崔谅、崔京联袂而来。

  崔氏立刻上前行礼。

  “坐下,坐下。”崔谅伸手指着坐榻,笑道。

  崔京亦含笑点头。

  这两人中,以曾当过大鸿胪的崔谅为主,崔京一直在家乡治学,并未出仕。

  “贤侄女回家两月了,可还习惯?”崔谅笑眯眯地问道。

  这里是清河,是崔氏从小长大的地方,而崔谅、崔京二人一直住在东武城。

  崔氏回乡之后,崔谅、崔京二人就一开始露了下面,随后便没来,有事都有其他族人通传。这会要离开了,两人又再次露面。

  “出嫁远方之后,总是挂念家中。”崔氏笑了笑,看起来就像个心性恬静、温婉的女子,只听她说道:“回来看到少时的一草一木,颇有些感怀。”

  “听闻贤侄女还做了两首归乡诗赋?”崔谅颇感兴趣地问道。

  崔氏害羞地低下了头,道:“做得不好,恐贻笑大方。”

  崔谅、崔京对视一眼,皆大笑。

  “青娥侄女的才气,我是服的,不比族中那些子弟差。”崔京说道:“梁公在并州屡战屡胜,摧枯拉朽之势已成。与青娥侄女甚是般配。”

  “是极。”崔谅轻捋胡须,笑道:“贤侄女得良人矣。”

  崔氏脸红彤彤的,羞不可抑。

  崔谅、崔京再度对视一眼。

  这个侄女是什么心性,别人不知道,他们还不知道么?

  昔年幽州之变,卢子道可是找上门来,让清河崔氏交通青娥侄女,让她迷惑住王浚的。

  她可不是什么单纯的蠢妇人。

  当然,这不是说二老对崔氏有什么意见。事实上,他们很希望这个侄女有点心计,最好能固宠,得到梁公喜爱。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即便再有意见,也必须正视现实了。

  三月以来的战事,着实让清河崔氏有些惊讶。

  战前,他们私下里觉得梁公能赢,但也是一场漫长、艰苦且伤亡巨大的战争。可没想到啊,六月初基本就攻占了上党、乐平、太原、新兴四郡。如果不是天降豪雨,梁公很可能一鼓作气打到平阳,将匈奴人赶到河西去。

  这说明什么?说明天下间已无人能制梁公了。

  天下大乱二十年后,似乎要再度归于一统,诞生一个新的王朝。

  或许有人担心这个王朝会二世而亡,天下再度碎成一地,但说实话,那个太远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绝对值得搏一把。

  你不搏,有人搏。此长彼消之下,清河崔氏可吃得消?

  作为冀州冠族,清河崔固然经常有人做到九卿之类的高官——如前大鸿胪崔谅——但整体还是不如闻喜裴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泰山羊氏之类的耀眼,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但就这“一点点”,往往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跨越过去,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如果能走捷径,那当然再好不过了。

  “侄女回邺城之后,可要去晋阳陪侍梁公?”崔谅又问道。

  崔氏摇了摇头,道:“梁公出征之时,军中禁有妇人。”

  “哦?”崔谅、崔京二人有些惊讶。

  三国以来,军中带着女乐、舞姬的事情比比皆是,此乃士人风雅之事,有什么可忌讳的?过了,过了啊。

  “梁公确实有这个规矩,为此还斥责过将校,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此靡靡之音坏我大军士气。”崔氏说道:“自此过后,军中妇人绝迹。要想见到梁公,还得等他回邺城。”

  崔谅、崔京对邵勋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个狠人。

  别人躬耕就做做样子,他曾在梁县力耕,胡毋辅之为此大肆宣扬。

  听闻他大部分时候都会晨起练武,不曾丢下技艺,故身强力壮,精力过人。

  今出征之时禁绝妇人,专心战事,又让人刮目相看。

  凡事就怕对比。这一比,可把士人将领都比下去了啊。

  崔谅食指轻敲案几,沉吟良久。

  崔京闭嘴不语,默默思考。

  崔氏则安静地等待着。

  良久之后,崔谅叹了口气,道:“拔匈奴之地,置之中华。此志亦深得我心。唉,日子再难过,逢此盛事,也该慷慨解囊。”

  “兄长说得是。”崔京微微颔首。

  “这两年三熟之制,亦是梁公推而广之。”崔谅又道:“也罢,老夫这就走一趟,去各地转转,想办法为梁公筹集些粮草。而今青徐蝗灾遍地,豫兖亦有波及,想必梁公也很难。对了,他想要牛羊杂畜?”

  崔氏心下暗喜,但面色不变,只道:“正是,而今洪水未退,于晋阳种粮已是不及,放牧却可稍稍弥补些吃食。梁公英武睿敏,定能看到伯父的辛苦。”

  崔谅摆了摆手,道:“为天下苍生、中夏道统罢了,无关私心。”

  “士文如此,老夫又如何能安坐于家?”崔京说道:“说不得也得走动走动,问问我的门生,可愿赞此盛事。”

  说完,与崔谅相视一笑。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侄女一回来,就婉转地透露了个消息:梁公要纳她入府。

  现在是夫人,称帝后可就是嫔妃,地位完全不一样了。

  有这个名分,那么也不是不可以出点钱粮。

  慷慨解囊一次后,他们还会观察,梁公会不会投桃报李。

  如果还有后续的好处,那么以后就更加支持他,无论是帮他安抚冀州诸郡,还是筹措钱粮,抑或是出动私兵助战,都不是不可以考虑。

  梁公在河北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啊,难道不需要扭转?不需要别人帮他粉饰、鼓吹?

  这就是他们擅长的部分了。

  ******

  七月初一的大朝会比较微妙,天子上到一半就走人了。

  下朝之后,王衍办公到傍晚时分,便回了家。

  入夜之后,府中宾客盈门,好不热闹。

  他现在有资格如此。

  正月里,女儿景风诞下一女。

  二月间,女儿惠风诞下一子。

  高兴的同时,王老登有时候也会有些小小的情绪:臭小子,老夫两个女儿都不小了,你还这般不知怜惜,真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8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4/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