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799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刘曜万念俱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继续吟唱。

  “五十时,荷旄仗节镇邦家,鼓钟嘈囋赵女歌……”

  鼓声之中,第三批人冲了上来,这次是陈留府兵及部曲。

  这些人当府兵时间不长,不存在多少技艺,胜在装备不错,士气高昂,冲上城头之后,如同猛虎一般,直冲直打,将潞县丁壮及刘曜的亲兵一起向下赶。

  这一次,匈奴人是真的强弩之末了。

  无论怎么厮杀,无论抱有多少必死之心,就是无法将这些人赶下城头。

  双方不断惨叫,不断有人倒下,但仔细看看,守军人数如同骄阳下的冰雪一般,快速消融着。

  “六十时,年亦耆艾业亦隆,骖驾四牡入紫宫……”

  热烈的欢呼声中,守军终于溃了。

  涌上城头的晋军之中,一体态雄壮的汉子手持大砍刀,一边追杀,一边大笑:“谁敢挡我冯八尺!”

  蓦地,他突然看到了刘曜所在的位置。

  几名袍泽也看到了,于是争着冲了过去,意欲夺此泼天大功。

  刘曜饮尽最后一杯酒,哈哈大笑:“唱不下去了。”

  说罢,扔下一柄火把,熊熊烈火立刻燃烧了起来,将整个城楼笼罩。

  冯八尺等人下意识停住脚步,目视火光之中的刘曜,尽皆不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大火中传来了依稀的歌声。

  火势越来越猛,噼啪作响。

  片刻之后,城楼已不堪重负,轰然倒塌,将刘曜的整个身形淹没。

  冯八尺叹了口气,道:“我还不屑于斩死人头颅,去城下耍耍。”

  其他人你看我,我看你,也都走了。

  城内还有最后的抵抗,但已经无关大局了。

  入夜之后,所有战事归于平静,潞县被三万余围城大军攻克。

  汉中山王刘曜自焚于城楼。

第一百六十九章 败势难止

  五月初的三垂冈,柳色青青。

  瓢泼大雨之中,各路豪族、部落酋帅们纷至沓来。

  雨再大,路再难行,这一次也要过来。不然的话,迎接他们的就是箭雨了。

  一行人中,最耀眼的就是郭荣了。

  他的功劳可大可小,完全看你如何解读了。

  往小了解读,不过就策反了一个县罢了。

  往大了解读,这可是全局胜利的突破点啊。

  若真让王修去了上艾县,当地豪族出于惯性服从或其他什么原因,多半会征集丁壮东行,吕涯那一路就不一定过得来,更别说后面夹攻井陉关之事了。

  井陉关克不了,匈奴士气未必受影响,丹朱岭不一定能那么快攻克。

  如果这么算的话,郭荣的功劳是真的不小。

  “君在乐平立功,可任乐平太守。”草亭之内,邵勋手执马鞭,看着外界阴沉的天色,说道。

  “谢梁公隆恩。”郭荣大喜,跪拜于地。

  邵勋低头看了他一眼,道:“起来吧。官印稍后便会发给,尽快赶回乐平,也不要你们打仗,征发人手帮忙转运资粮便是了。”

  “遵命。”郭荣起身应道。

  九万兵马入并州,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粮草、军资供给。

  并州连年灾害,战事不断,早就穷得叮当响了。去年一年算是风调雨顺,稍稍积攒了些粮草,但今年一打仗,又消耗得差不多了。指望在并州就地筹集粮草,可谓缘木求鱼。

  就目前而言,自滏口陉入并州的部队,其粮草三分之二自枋头船运,再转陆路,另外三分之一由河北征调。

  井陉关那一路的粮草更是全部来自冀州。

  丹朱岭侯飞虎部的转运也相当困难,大体是船运至河内,再转陆路,距离漫长,消耗极大。

  粮食还只是一方面消耗,发役则是另一项巨大的负担,毕竟有了粮食还得靠人来运啊。

  邵勋之意,便是让郭荣回去发役,帮忙转运粮草、器械,减轻河北百姓的负担。

  转运之余,可能还需要他们分出一部分人手,帮着放牧。

  随着大军迅速推进,已经开始有大量牲畜进入并州了。

  这些牲畜在长途“行军”之后,必然会掉膘,需要郭荣在乐平寻找草木茂盛的丘陵河谷,用作放牧之地。

  事情还是很多的。

  “张——”邵勋看着紧跟在郭荣身侧的一名乌桓酋帅,一时记不起那个复杂的胡名。

  “卑贱之名,岂敢污贵人之耳,还请明公赐下美名。”酋帅跪伏于地,说道。

  邵勋沉吟了下,道:“听闻令妹张氏乃桃豹之妻。桃安世忠勇有加,你亦不能落于其后,可名‘张忠志’,起来吧。”

  “谢明公赐名。”张忠志立刻起身谢道。

  草亭内还有几名士人,邵勋一一抚慰。

  草亭边缘,还站着一些身份地位较低之辈,半个身子在亭内,半个身子在外面淋雨,却不敢稍动。

  邵勋倒背着手,一一看向这些人。

  每个被他注意到的,皆拜伏于地,不敢有丝毫桀骜之举。

  甚至于,十余名部落酋帅直接跪在亭外的泥水中,一动不动。

  “今日来此的,皆已录名。”邵勋站到草亭边缘,看着越来越密的乌云,说道:“回去各安生业,莫要胡思乱想。朝廷征兵发役之时,当顺从有司之命。若有推拒者,便是上天入地,也要追索而回,明正典刑。”

  “遵命。”郭荣带头,众人齐声答道。

  雨越来越大,场中一时间沉静了下来。

  邵勋看着茫茫雨幕,沉吟不语。

  降人们或站或跪,不敢稍动。

  草亭外的驿道上,一列列军士冒雨行军,向北而去。

  并州迎来了新的征服者。

  九万儿郎是他挥斥方遒的底气,他无需说什么重话,只一个眼神,就能让平日里烧杀抢掠惯了的胡汉豪强们战战兢兢,甚至跪在雨中等待问话。

  他也无需反复强调,每一句话都会被人仔细记在心中,不敢阳奉阴违。

  这就是最让男人迷醉的权力。

  “走了。”邵勋让杨勤拿来蓑衣,又道:“直去祁县。”

  ******

  温峤没去三垂冈,因为他觉得有一件大事要做。

  四月底,他集结了三县兵马四千人,南下介休,与占据县城的太原郭氏千余人合兵,抵挡住了匈奴人发起的一场凶猛的攻势。

  匈奴集结了上万步骑,偷城无果之后,便四处劫掠,同时派出步兵攻城,最后撂下了千余具尸体,攻势无疾而终。

  今天已是五月初七,野外的匈奴人少了很多。

  兴许是粮草不济,又或许是连日阴雨,骑兵跑不起来了,总之除留下少数人马监视介休外,大部散去,不知所踪。

  介休是西河属县。

  战国时乃魏赵边界,故名“界休”。

  至本朝,因界休有介子推隐居之所,故更名为“介休”,乃太原郭氏最早的发祥地。

  “有樵夫来报,匈奴贼子在南边冷泉水一带修筑城塞。”介休郭氏的郭悟遥指南方,说道。

  冷泉水位于介休县西南二十里处,因泉水清冷而得名。

  而在介休西南十里外,平坦开阔的地形就慢慢收束成一个小口,变得崎岖狭窄,驿道出其中,左山右水,较为艰险。

  这个口被称为“冠爵津北口”——冠爵津就是南北朝时大名鼎鼎的雀鼠谷。

  冷泉水位于北口内十里,地势较为险要,故修筑城塞,以为固守计。

  从北口往西南方向行,总计约一百一十里,可抵平阳永安县界(今霍州),这就是雀鼠谷山路了,整体“两山夹峙”、“汾水中流”、“上戴山阜”、“下临绝涧”。

  简单来说,自北往南穿越雀鼠谷的话,驿道左边是高山,右边是深邃的汾水河谷,河对岸又是高山。一百一十里长的路段中,有数十里尤为险要,本来没有路,乃开山凿石硬生生搞出了一条阁道——阁道高于水面五六尺到一丈不等,如同秦岭巴山一样,是北方极其罕见的木质栈道。

  匈奴人在冷泉水修城塞,目的不言自明——南北朝及隋唐,这里就置冷泉关、驿,派兵戍守,晋时没有激烈的战争催化,还没修建关城。

  “太真,要不要去打一下?若让匈奴人在冷泉水修起土城,可就难办了。”郭悟说道。

  “你啊,功利心太重了。”温峤看了他一眼,笑道:“我素来好赌,但在这件事上,不敢赌。京陵、中都、邬、介休四县在手,功劳已是不小,你还想赌?”

  郭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那就算了。”

  “攻平阳,这条路太难走了。”温峤看着雨雾迷蒙的南方,摇了摇头,道:“不如迂回绕道,先取西河,再以泰山压顶之势南下。”

  “西河山势连绵(吕梁山),人烟稀少,恐难补给。”郭悟叹道:“昔年拓跋普根自西河而下,为刘聪阻于山间,粮尽退兵,损失惨重。梁公若自此迂回,恐招致大败。”

  “此事就不用你我操心了,梁公用兵稳得很。”温峤说道:“来太原大半年了,有此功绩,够了。太原诸土族之中,郭氏之功当居首位,梁公必有嘉赏,勿忧。”

  郭悟听了喜上眉梢,旋又说道:“太原那边,刘雅生可能要跑了。不过这大雨连绵的天气,想跑却也没那么容易。可不跑又没办法,无粮无械,能坚持几日?”

  “他早就想跑了。”温峤笑道:“遣一万兵南下增援刘曜,几乎全丢了。手头能有四五千人就不错了。在此之前,他已将老弱妇孺撤回平阳,显无坚守之意。也就这几天吧,看刘灵能不能抓住了。”

  晋阳或者说整个太原最大的问题还是粮草。

  刘琨、匈奴拉锯十几年的地方,能有几多资粮?刘雅生初来之时,直接带了上万落诸部牧人,随便放牧,可见地广人稀到了何种程度。

  仅有的粮食种植都在太原豪族手里,他们的态度如何不言而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7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9/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