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561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欢呼声刚刚起头,就被人伸手压下了,显示了此人极强的掌控力。

  数百骑自烟尘中走出,领头一人身披金甲,一手挽缰,一手抚剑。

  所至之处,人人都行注目礼。

  “陈公!”杨宝低语。

  “陈公出征了?”有人问道。

  “出征了。”杨宝轻叹一声,也不知道是在说陈公,还是身为陈公亲兵一员的杨勤、他的儿子。

  他不再说话,径直入了枋头南城,前往度支衙门设于此地的分院。

  比起他上一次抵达,枋头南城外整洁了许多。看样子,此地已经渡过了物资、人员最混乱的阶段。

  该送的资粮都送过来了,该集结的人马都集结了,各自委派任务完毕,剩下的就是静等大战结果。

  说实话,他是有些紧张的。

  易地而处,如果他在邵勋的位置上,觉得当个河南军阀就满足了,没有更多的想法,虽然他也知道困守河南不打出去的话死路一条,但他就是不想冒险,能混一天是一天。

  “怪不得他能有这么大的局面。”杨宝摇了摇头,准备去找留守的幕府文吏,交割物资。

  ******

  六月了,田野中的瓜豆已经成熟。

  桑叶长得极为茂盛,却无人采摘。

  有几个胆大的农人正在田间采摘果蔬,见得大军过路之时,战战兢兢,但并未远离。

  白沟水北岸并没有几个兵,偶有些许游骑路过,也匆匆忙忙,并未注意到他们。

  白沟水河面上,一艘接一艘的船只顺流而下。

  有人抬头望向西面,那里黑云密布,张牙舞爪,活似一头凶兽。

  船只从凶兽口中吐出,一艘艘、一队队,从不停息,无有止境。

  农人下意识伏低了身子,住口不言,仿佛怕过路大军听到他们的说话声一样。

  白沟水南岸,旌旗蔽日,烟尘漫天。

  车马、兵将如长龙一般,从东到西,充塞于天地之间。

  不亲眼看到,你很难相信世上竟然这么多人!

  是的,这几位农人一辈子加起来也就认识数百人罢了,但对面来了多少?

  黑压压的一大片,茫无际涯,数都数不清。

  “堡主养的羊都没这么多吧?”有人喃喃说道。

  “堡主最多养了千把只羊。”

  “放出去白花花一大片,我以为有几万只。”

  几个人都笑了。

  说话之人有点脸红,一千只、一万只在他看来都一样多,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谁的兵?”突然有人问道。

  “大胡的人吧?”

  “不像。如果是大胡的兵,肯定是羯骑,他们不会这么和善。”

  “确实没看到羯人。”

  羯人还是很好分辨的,虬髯、高鼻、深目,长相就和他们不一样。

  最关键的是,他们比较野蛮、凶残,杀人如麻,下手非常黑,便是大胡也没法很好地约束之。

  “走吧,可能是来打大胡的河南人。”有人害怕了,看了眼西边,黑云似乎更沉了。

  “走。”几人没有异议,收拾好农具、果蔬,消失在了田垄间。

  他们走后没多久,一队游骑冲到近前。

  领头军官伸手指了指,数十骑奔出,朝各个方向深入搜检、巡视。

  其他人就地驻马,休息一会。

  马儿低下头,啃食着田里的草料、菜蔬。

  对岸响起了鼓声。

  刚整队完毕的一批人再度前进,步伐整齐。

  进入敌占区了,银枪军的老兵们恢复了戒备态势,弓上弦、刀出鞘、长枪在手、盔甲穿上身,在偏厢车内侧行走着。

  累了之后就坐到车上休息,另一批休息完毕的人下车,继续保持警戒。

  每天太阳还在半空中呢,全军就停下来扎营屯驻,非常谨慎,为此不惜牺牲行军速度。

  前方传来了一阵箭矢破空声。

  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纷纷上马。

  片刻之后,杂乱的马蹄声响起,数名匈奴游骑狂奔而来,背上还插着箭矢。

  正在休息的晋军游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冲了上去,前后夹击,将敌方游骑斩落马下。

  菜地被践踏得一片狼藉,就连旁边的农田也被敌我双方数十骑给踩得体无完肤。

  这就是战争,没有任何怜悯可言。

  说句难听的,如果此刻遇到石勒大军,双方就地展开,列阵厮杀,远近的农田、菜畦都会被密密麻麻的军士站满,阻碍行动的桑林也会被砍伐一空。

  这不是应不应该的事情。

  即便是军纪天下第一好的军队,主将又非常爱护百姓,请问在这种情况他要不要让部队从行军状态展开,排列军阵?

  驿道就那么宽,一排兵布阵,马上就站到农田里去了。

  大军前进后退之时,方圆数里乃至十余里的庄稼可就全毁了。

  河对岸又响起了击鼓进军之声。

  “走吧,到下一个地头休整。”领头之人一挥手,策马而去。

  “诺。”其余人紧跟在后面,穿过菜地,本土原野,绕过坞堡,跨过河流,跟着大军一路前行。

  ******

  六月初六夜,大军屯于宿胥口附近。

  所谓宿胥口,即古黄河决口处(位于今浚县西南),位于枋头以东二十里、黎阳西南五十里。

  禹河(大禹治水时代的黄河,今黄河下游河段)本由此北流,周定王五年始东流。

  曹操筑枋头,引淇水东流,疏浚白沟,这个白沟其实就是古黄河河道。

  六月初七,大军沿着白沟向东北进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担任先锋的两千骑已抵达黎阳城外。

  一千义从军骑兵就地散开,绕城一周。

  已扩充到千人的骡子军将士纷纷下了乘骡,又从另一头骡子背上取下甲仗,两两互相穿戴起来。

  原银枪军第八幢幢主、现骡子军督军蒋恪站在城外,看着这座破败不堪的城池。

  诸王混战以来,黎阳数易其手。

  最惨烈的一次是匈奴灭晋大将军刘景攻黎阳,破城之后,将县城及周边百姓、流民三万人沉河。

  这个地方,已经从一座河防重镇,变成了残破废墟。

  “呜——”角声骤然响起。

  义从军副督乔洪吓了一跳,扭头望去,却见骡子军千名士卒已在城下列阵。

  当先百人身着皮甲,身轻如燕,瞄准城墙上的缺口,飞爪一扔,便攀援而上。

  飞爪,即前段是抓钩,后面系着绳索的攀援器械。自古以来便列于军中,至唐时非常流行,宋以后少见。

  唐末之时,滑州内讧,兵无战心。时逢大雪漫天,严寒无比,朱珍不准士兵休息,雪夜奔袭,一日直趋城下,攀援而上,执义成节度使安师儒。

  这并不是什么特种兵武器,与长梯、云梯车一样,算是攻城的诸般手段之一。

  骡子军将士攀援之时,城头探出几个脑袋,看到他们利用城墙豁口攀援,大声惊呼。

  骡子军后续人马上前,抽出长垛箭,披甲步射。

  他们的准头远远不如银枪军,但胜在人多,数百人齐射之下,城头探出脑袋的敌军纷纷惨叫。

  先登的百人大吼一声,登上城头,双方展开了激战。

  片刻之后,又是百人顺着绳索攀援而上。

  杀声渐渐往城内转移。

  “吱嘎——”破破烂烂、镶嵌着几块“补丁”的黎阳西门洞开,早就等得不耐烦的骡子军一拥而入,沿着街道向内冲杀。

  骑兵跃跃欲试,在确定安全之后,小步快跑,也跟着冲进了城内。

  城内数百丁壮抵敌不住,大部投降,剩下的夺门而出,消失在旷野中。

  黎阳,一日易手。

  “遣人进占渡口,搜罗船只回南岸报讯。”获得破城首功的蒋恪意气风发,下令道。

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军神速(下)

  邵勋的大队人马压根就没进黎阳城,因为不在进军路线上。

  先锋将此城拿下,也是担心侧翼会有威胁,故试探一番。结果这一试探,就直接试探进了城内。

  黎阳就没有正规军士,这座城池好像被桃豹放弃了一般,空空荡荡,粮食都没有几粒。残存的百姓更是战战兢兢,害怕沉河的命运再度降临到他们头上。

  河对岸修建起了临时浮桥。

  邵勋正式下令:刘洽率军五千,北渡黄河,进驻黎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5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1/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