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470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黄彪还是有些不放心。

  北岸不知道打成什么样了,即便获胜,粮草够坚持多久?

  八月初送了十万斛、九月上旬送了十余万斛,新郑调拨了五万斛,算起来也就够吃不到四个月呢。

  即便征战死了一些人,伤损了部分马匹,最多也就够坚持到九月底。

  一旦战败,真的无法想象。

  而今石勒占据了黄河南岸,派骑兵沿河巡视,船渡资粮都要大受影响。

  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后续粮草从哪来!

  想到这里,他决定写一封信发往许昌,请曹公尽快想办法。朝廷这边,不要指望了,他怀疑天子压根不会给陈公发粮,更送不出去。

  出城的军士已经开始在大市周边构筑防线,徐朗看了一会,便下了皇女台,翻身上马,沿着西阳门御道巡视。

  距新安之战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洛阳禁军陆陆续续恢复到两万四五千人,与战前差不多。但也只是人数差不多罢了,成色却差了太多。

  他又看了看南边的西明门。

  军士同样出城了,但只在城门外筑营,甚至不敢像西阳门这边出城四里扎营。

  惊弓之鸟,一派愁云惨淡,夫复何言!

  ******

  正午,小雨。

  一支车队抵达了愍怀太子浮屠外,僧众早就接到通知,纷纷出迎乃至行礼。

  按制,方外之人无需对天家行礼。但如今是什么时候?法师们也是有脑子的,不赶紧跪舔点粮食回来?再搞下去,别说撞钟了,连念经都没力气了啊。

  皇后梁兰璧下了车,头戴惟帽,与僧众们寒暄一番后,便入了西北侧的一间佛堂。

  佛堂内早就准备好了一切,上香完毕后,便是诵经祈福了。

  殿中将军苗愿带兵在外护卫,偶尔看看寺庙景色。

  你别说,这帮法师还挺会享受的。

  虽处洛阳城中,但整饬得颇为不错,绿树竹林,池塘花园,更兼回廊百转,景致清幽。

  洛阳周边四十二佛寺,曰白马寺、菩萨寺、石塔寺、满水寺、大市寺、法始立寺、盘鵄山寺、愍怀太子浮屠等。

  老实说,这些佛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战火波及,日子有点难过。位于洛阳城内的愍怀太子浮屠更是只能靠皇室、公卿捐赠才能勉强维持下去。

  今日皇后前来祈福,法师们别提多高兴了。

  苗愿挽着佩刀,开始了认真巡视。

  佛堂之内,梁兰璧已经取出了一份份佛经。

  佛经以榆欓(dǎng)制成,珍贵异常,原存于白马寺中——“始以榆欓盛经,白马负图,表之中夏,故以白马为寺名。”

  木牍上的字密密麻麻,飘逸非常,梁兰璧仍然读得很顺畅,显然已看过很多遍了。

  读完一张,宫人们轻手轻脚地放好第二张,然后将前一张收起。

  梁兰璧读着读着,腿都要麻了,但她忍住了,坚持着读完最后一个字。

  宫人将最后一张木牍收好。

  梁兰璧闭上眼睛,默默祈福:“妾唯愿天下太平,君臣相得,百姓安康。此愿若遂,必潜心礼佛,供奉不辍……”

  祈福完毕,眼圈微红,在心中默念一句:“有什么灾害,冲着我来吧,天子他也只是太过担忧了,以至行止差错。”

  念完,平复了下心情,便在宫人的搀扶下,慢慢步出佛堂。

  秋风飒飒,落叶满地。

  见得如此萧瑟景象,梁兰璧心中更是难过。她紧了紧袖中的书信,踌躇难决。

  僧众们远远站着,皆低头合十。

  梁兰璧一一扫过,见得几个瘦弱的小沙弥时,轻叹一声。

  她唤来一名宫女,低声耳语一番,然后将信交给了她。

  宫女悄然离去。

  雨渐渐停了,乌云悄悄散开,露出了几道金黄色的光芒。

  梁兰璧脸上浮现出惊喜之色。

  原来我没有做错?上天也这般嘉许我吗?

  陈公的大军是洛阳最后的屏障了,若丢在大河北岸,甚至不用匈奴大军前来,单靠石勒、王弥就能攻破洛阳。

  但随即又有些惶恐,因为传播中的流言太吓人了,连她也动摇过。

  陈公不至于此吧?

  若惹恼了他,才真是万劫不复。

  梁兰璧低声叹气一番,神思不属地出了愍怀太子浮屠,上车离开了。

  ******

  傍晚,霞满西天。

  王衍坐在案几后,慢慢读着一封信。

  信是邵勋写的,五日前写于遮马堤匈奴大营,辗转遣人送来洛阳。

  读完之后,王衍闭上眼睛,默默思考。

  京中尚未有人知道遮马堤之战的结果,大部分公卿只知道那边开战了,还是从朝会上得知的。

  对于此战,王衍一直没发表意见。

  冷眼旁观之下,他发现朝堂已经事实上分裂了。

  如果说以前大家只是碍于身家性命,不得不与陈公合作,虚与委蛇的话,现在可不一样了。

  有些人是真的想要陈公秉政啊。

  行司马越故事,执掌禁军、朝堂,总督对匈奴的战事。

  遮马堤之战的结果尚未传回,就有不少人支持陈公,如果打赢了,又会怎样?

  王衍只觉有些可笑,既笑这些人,也笑自己。

  这个时候就不提邵勋的出身了,能容忍他爬到自己头上去了,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唉!”王衍将信放下。

  现实最教育人。

  一次两次能扛住,不会改变自己年少以来的看法。

  三次四次呢?恐怕就有点动摇了。

  好,你三四次还能扛住,现在五六次了,还能扛住吗?

  洛阳城中,即便公卿之家亦无多少存粮了,更别说百姓。

  这一战结束,无论陈公打没打赢,又会是一波南下高潮。

  不愿意南渡的人,就该好好思考了,谁更能保障自己的利益?朝廷还是陈公?

  叹息完后,王衍拿来纸笔,写了一封信,令仆役送往陈郡度支分院。

  眉子正在陈郡督办漕运,这会差不多又有一批漕船过来了。

  有了这封信,他定然会去找曹馥商议,两人协同之下,事情就好办了。

  天子可真是胡闹!也不看看什么时候。再搞下去,众叛亲离,没人能救得了你了——在这件事上,王衍不会理解天子的担忧,也不愿去理解。

  信送出去后,他又拿起案上的另外一封,开始读第二遍,仔细咂摸其中的味道。

  信是茂弘(王导)写来的,多关建邺之事。

  读完之后,王衍非常感慨,茂弘在那边也不容易啊。

  刚刚南渡之时,吴人不买账,甚至冷眼相对。偏偏带过去的人又很多,开销极大,入不敷出。

  最难的时候,琅琊王幕府僚佐们得到一豚都要奔走相告,欣喜不已。

  几年过去了,如今的局面已然大为改观。

  茂弘四处拉关系、交朋友,甚至不顾身份,参加江东门第较低的士人、豪强的聚会,渐渐让江东豪族对琅琊王有了改观,慢慢支持他了。

  随后又拉拢吴地豪强,给其官位、实权,替他们吹嘘,给以顾陆朱张四家为首的吴地世族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到了现在,江东士族、豪强都投靠了过来,根基日益稳固,日子好过多了。

  接下来,茂弘需要平衡好南渡士人、江东士人、新贵豪强之间的关系。

  这是王衍擅长的,也是王家绝技,他一点不担心。

  他更担忧的是建邺幕府对邵勋的态度。

  茂弘在信中询问邵勋会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持朝政,行废立之事。

  对此,王衍只能苦笑。

  什么时候了,还要内斗!

  难道内斗是我大晋朝特色吗?

  他很清楚茂弘问这句话的意思,无非是琅琊王以及他背后逐渐成型的三股势力(南渡士族、江东老钱、豪强新贵)在关注洛阳朝局,试探还有没有必要尊奉这个朝廷。

  如果觉得有必要,那就捏着鼻子继续输送钱粮物资。

  如果没必要,那就让琅琊王在建邺“承制监国”。

  至于承谁的制监国,那都不重要,只要江东势力认你就可以了。

  自陈敏作乱以来,江东士族就在自立与不自立之间徘徊,离心倾向十分严重。

  如今朝廷威望远不如陈敏作乱那会,支持自立的人就更多了。

  一个不留神,大晋朝就散了。

  王衍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觉得还是得进宫为天子“话疗”一番,打消他的忧虑,别生生把人逼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4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0/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