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423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不是他们懂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而是对邵勋有信心。

  跟着陈公打了这么多仗,屡战屡胜,各种奇妙战法层出不穷,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都对,这已经渐渐成了思想钢印。

  “及至高平,若有匈奴大队阻拦,以乞活军为先锋,骁骑军继之。”邵勋对跟在身后的诸将说道。

  “骁骑军打开缺口后,儿郎们一拥而上,不要有丝毫犹豫,冲就是了。”

  “这一仗,有我无敌,杀他个片甲不留。”

  “诺。”诸将轰然应命。

  半个时辰后,远处的大地上响起了铺天盖地的马蹄声。

  很快,乔洪策马奔来,禀报道:“明公,路上遇到了贼子骚扰,折损了一些人手,丢马千余匹。”

  “无妨。”邵勋安慰了一下。

  自出发以来,跑死跑废、遭敌袭击而损失的马不下两千,他早习惯了。

  “营地交给你了。”邵勋看着乔洪,道:“你天明后带人赶上来。”

  “诺。”

  邵勋随后让诸将挑选部伍,将一些疲累已极的人和马留在营地休息,状态相对不错的带走。

  不一会儿,整顿完毕的两千余骑牵马列阵完毕。

  “出发!”邵勋一夹马腹,当先而走。

  蔡承、刘灵、垣喜等亲将带着三百余亲兵紧随其后。

  两千余各军混编的马队小步快跑。

  大军很快就消失在了高平的旷野之中。

  ******

  已经是初十正午了,吃过午饭的靳准登上了城头,犹豫不决。

  城内已经聚集了约九千步兵。

  其中五千人是他带过来的,另外四千则是在东平、高平、任城三地征发入伍的丁壮。

  骑兵陆陆续续收拢了五千余人,其实绝大部分本就在附近,另有千余是从济阴、沛国两地撤回来的。

  至于跑得最远的那批,似乎在陈郡、梁国乃至谯国一带活动,却还没来得及赶回来。

  这么点兵,似乎可以一战,又似乎不太够,靳准很纠结。

  他已经收到消息,邵勋在济阴城下大破张越,五千人全军覆没——这还是石勒遣人通知的,他还附送了一个撤往青州就食的建议。

  石勒来这么一手,靳准立刻就明白了。

  粮道被断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军心完全动摇了。

  但石勒可以撤,他暂时还不能撤,还需要等待刘雅、呼延晏、赵固、曹嶷等人的消息。

  邵贼来得太快了,一点不给他反应的时间。

  从济阴到高平,冲破重重阻截,眼下离这里都不到十里地了吧?

  这个时候已然没法撤了,只能先打一打。

  城外已经有骑兵在列阵。

  他们牵着马,席地而坐,静静等待着大战的来临。

  靳准高坐城头,仿佛局外人一般,默默审视着这场大战。

  未时初刻,西边烟尘漫起,蹄声如雷。

  靳准打起精神,眺望远方。

  西边的骑兵远远下了马。

  一部分人开始收拢多余的马匹,并迅速向后退去。

  另外一部分人则抓紧时间休息,准备接下来的大战。

  靳准下意识握紧了拳头,随后长舒一口气。

  靳明是会打仗的,他没有给敌人休息的机会,当场下令骑兵上马,朝敌人驻马方向冲去。

  晋军发现了这边的动静,并立刻做出了回应。

  旷野之中,先是一面旗向左边引去,数百骑跟在后头。

  一面旗又向右边引去,还是数百骑紧随其后。

  正前方,三百轻骑已经纵马前冲。

  轻骑身后,大约有一千多骑兵正在小步快跑。

  这一千多人身后,似乎还有千人——烟尘太大了……

  靳明瞪大了眼睛,试图瞧个清楚。

  充作先锋的三百轻骑弓弦连响,与己方骑兵开始了对射。

  一看就是乌桓人了,估计是乞活军的吧。

  靳明啐了一口,乌桓野狗,谁给吃的就跟谁。

  不过,野狗们的打仗手艺还是很不错的。

  弓弦连响之中,双方都有人落马,死伤不轻。

  许是忍受不住伤亡,乌桓人很快向两边散去,拉扯得匈奴骑兵的阵型有些散乱。

  就在此时,漫天烟尘之中,数百骑兵冲了出来。

  靳明猛然起身。

  这支骑军人数在三百左右,盔甲明亮,威武不凡。

  铁兜盔之下,银色的面帘覆盖在脸上,唯露两窍。

  身上是厚实的铠甲,看着比步兵身上的还坚固,也更沉重。

  马亦有面帘,狰狞无比。

  马脖子之上有鸡颈,身上铺着身甲,臀部覆盖着搭后,就连马尻后方都有连接固定到马鞍上的寄生,防止流矢射中马尻,甚至还能为人遮蔽从背后射来的流矢。

  三百骑冲起来震天动地,速度还不慢,借着前阵乌桓“野狗”造成的轻微混乱,将马速提到极致,在匈奴骑兵惊恐的眼神中,一撞而入,如摧朽木!

  完了!靳明跌跌撞撞退后几步,只觉一阵眼晕。

  这是骁骑军的幽州突骑督!

简单介绍下南北朝骑兵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具装甲骑最黄金的年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和东汉有关。

  (一)东汉非常爱用具装甲骑。

  开国初年,吴汉帐下有三千多乌桓骑兵,屡屡冲锋陷阵,曰“突骑”。

  当然,刘秀帐下不止三千多骑兵,但主要来源是幽州。

  幽州胡汉杂处,内迁的胡人开始学习中原肉搏骑兵的套路,汉人也大量学习骑马射箭,相互交融,成了刘秀骑兵的主要来源地。

  东汉立国后,幽州突骑被南迁至洛阳。

  此时洛阳共有两支突骑部队,其一是长水校尉统率的乌桓突骑,其二是屯骑校尉统率的幽州突骑,编制为:

  屯骑校尉营,有员吏128人,领士700人——兵源地为幽州,胡汉都有。

  长水校尉营,有员吏57人,领乌桓胡骑720人。

  当时北军五校帐下总共3526名士兵,突骑计有1420人,比例相当之高,几乎是40%。

  洛阳之外,重镇黎阳有一支幽州突骑,人数不详,大概率和屯骑、长水差不多,七八百骑。

  这三支之外,东汉边郡还有一些突骑,单个郡数量相对较少,但加起来总数不少。

  这几部分之间其实是有等级差的。

  一般而言,东汉政府从边郡突骑中挑选精锐补入黎阳营。

  黎阳营经常参加外部战争、镇压内部叛乱,其精锐骁勇者补入屯骑校尉所统之军。

  内附胡人部落中的骁勇者,直接补入长水营。

  又因为乌桓时不时叛乱,以幽州土著为兵员的黎阳营、屯骑营地位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这支部队的兵员不一定是胡人,而是“幽州土著”——可能是汉人,也可能是胡人。

  比如,邓训就曾将黎阳营屯狐奴,镇抚乌桓叛乱,最后成功升任护乌桓校尉。

  或许有人会问,东汉的骑兵编制也太小,禁军+黎阳营不过两千余骑,边郡突骑规模比这大得有限,而胡人骑兵动辄以万计,人家是傻子吗?为什么不造反?

  很简单,刘秀建国后对突骑进行了具装化。

  江苏徐州十里铺出土的东汉墓中,出现了精锐具装甲骑攻击轻装刀盾步兵的画面。

  另外,山东嘉祥出土的东汉水陆攻战画像石中,多处出现了刀盾步兵攻击手持长兵器的具装甲骑的画面。

  河南南阳王庄汉墓出土的河伯出行图中,河伯的侍从要么扛刀盾步行,要么骑“鱼”,再看其装备,完全是具装甲“鱼”——其实把鱼换成马就是了。

  具装甲骑属于重骑兵,但重骑兵不仅仅是具装甲骑。

  人、马都披铠甲的,叫具装甲骑,算是重骑兵的一种高阶版本。

  人披铠,马不披铠的,只能称为重骑兵,是普通版本。

  两者战斗力是有差距的。

  东汉靠着这一套,还是玩了很久的。

  一旦有事,就出动具装甲骑,征发属国骑兵,外加中原步兵,四处平乱。

  东汉的正规军兵力真的少得可怜,完全就是走精兵路线,因为开支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4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3/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