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354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君侯打算怎么办?”

  “与朝廷的方略差不多,坚壁清野罢了。”邵勋说道:“宜阳那边,忠武军守好回溪坂,不让贼军窜入洛水河谷即可。豫州那边比较麻烦,幸好地里的粮豆已收完,诸营队百姓可躲进县城、坞堡之中,暂避一下。”

  其实,正如他评价朝廷无法做到完全坚壁清野一样,他也做不到。

  今年五六月间才开始收拢第一批难民,后面陆陆续续有人过来,耕种的时间并不一致。后来的那些人还不少,为了不白养他们,空耗粮食,邵勋让难民大量种植芜菁,以便冬天挖着吃。

  现在芜菁尚未长成,就此挖了有些可惜。

  他打算看一看,如果匈奴真的进入豫州,立刻组织百姓挖芜菁,无论长没长成,一律挖掉——几天时间就够了。

  匈奴骑兵多,机动性强,握着战场主动权,很难重挫他们。

  邵勋思来想去,觉得只能靠后勤来限制匈奴骑兵的活动范围。

  大冬天的,你上哪找马料去?

  如果不能就地筹措粮草,势必要带着辎重部队随军,那么骑兵也就失去了大半机动性,威胁锐减。

  这是他唯一的办法。

  恰好此时的社会形态与宋、明、清完全不同。

  此时乡间坞堡林立,力量相对集中,匈奴骑兵筹措粮草的难度大增。

  宋明清时社会相对原子化,豪强力量与这会不在一个等级上,乡间一盘散沙,坞堡庄园极少,大部分是不设防的村落,很容易让南下的草原骑兵获得补给,以战养战。

  只能靠这一招了。

  而这一招成功的基础在于士族豪强们不要向敌人低头,不要想着花钱消灾,这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

  人都是自私的,当敌人急怒攻心,威胁拼着承受巨大伤亡,也要把你家坞堡拆了时,你作为坞堡帅会怎么做?

  真不一定扛得住压力啊。

  “王如作乱,匈奴南下,真是多事之秋,唉。”乐凯故作伤感地叹了口气,然后试探问道:“君侯很快就要班师了吗?”

  “没那么快。”邵勋说道:“总得先看看王如、严嶷愿不愿与我野战。若他昏了头,敢与我在旷野中阵列厮杀,那么就将其剿灭后再行北上。若他坚守不出,就不打了,直接班师。”

  “这……”乐凯本来还有些欣喜,此时一听,却喜忧参半。

  陈侯急着班师,不仅仅是为了救洛阳,更可能是想挽救他在陈郡建立的基业。

  乐凯可以理解这点。易地而处,他也会优先救陈郡,而不是洛阳。

  陈侯急匆匆而走,南阳这边就愈发需要乐氏这种“妻族”来稳定,这是他的机会。但一听到可能连王如都没剿灭,就要急着班师,顿时不是滋味了。

  南阳那些个大家族,基本都被他鼓动了起来,对侯脱甚至王如的部众动手了。

  有的手段还很卑劣,比如骗杀、偷袭等等。

  邵勋一走,若王如来找他们算账,怎么办?这时候与王如可没得谈啦,人家不会再相信你了,双方已呈不死不休之势。

  乐凯只觉嘴里有些苦,好心情一下子就没了。

  “何必如此作态?”邵勋看了他一眼,笑道:“侯脱、庞实被俘,他手底下那些人,我会带走,南阳没什么隐患了。我再留一军镇守宛城,作为你等后援,应无大碍。”

  乐凯暗松一口气,问道:“不知君侯留兵几何?”

  “银枪军十一至十四幢,总计两千四百战兵,已经奉命南下,不日即抵宛城,放心。”邵勋说道。

  乐凯更放心了。

  银枪军的名气真的很大,至少在洛南这一片,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

  两千四百战兵,真的不少了,好好用能发挥很大作用。

  王如、严嶷手底下,也不过就三万余家流民罢了。

  邵勋暗自哂笑。

  后四幢银枪军以新兵为主,其中一半人训练了两年多,另一半人训练了一年多,技艺只能说马马虎虎,还算凑合。

  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打过仗,没有多少战阵经验。

  这样的新卒,若没老兵带着,邵勋是不放心他们与敌人野战的,不过拿来守城倒正合适。

  乐凯不识其中奥妙,以为是厮杀多年的老兵,大谬矣。

  “宛城近郊以及堵阳,我要各置一支屯田军,前期安置所需钱粮、农具、耕牛,我自己想办法筹措一部分,若有不足之处,还需弘绪帮忙想想办法。”邵勋又道。

  “此事易耳。”乐凯保证道。

  “有弘绪在,南阳定矣。”邵勋高兴道:“如此,我愿表弘绪为南阳内史。南阳士民之安危,皆由弘绪一肩挑着,重任在肩,不知……”

  “义之所至,何敢辞耶?”乐凯慨然道。

  邵勋举着酒杯,二人一饮而尽,皆大笑不已。

  利益交换,就这么完成了。

  邵勋没有能力统治南阳,他甚至连管理郡城的人员都不够,更别说县乡了。

  与其把力量分散,不如集中到洛南、襄城、陈郡的基业上。

  如今南顿郡也开始了深入控制,更不能分散力量了。

  十月十九日,邵勋南下淯阳。

  也是在这一天,匈奴一部自富平津渡河,出现在大河以南。

  弘农方向,太守垣延来报,有匈奴游骑四处活动,似有所图。

  汲郡守庾琛写了一封信,提及伪冀州刺史石超、安北将军赵固、平北将军王桑聚集兵众,图攻汲郡,继而南下兖州。

  南北两线,一刻不得平静。

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军

  南阳到襄阳之间的距离并不近,有足足三百里之遥。

  一来一回六百里,更是耗费时间。

  直到已经出征上路了,“战地记者”胡毋辅之依然在劝邵勋不要南下,赶紧回师。

  邵勋承认他说得有道理,但不予采纳。

  从宛城南下后,道路状况出乎意料地好:主要是够宽。

  看得出来,从曹魏时代开始,对于荆襄地区就非常重视。

  这同时也是条商业大道,汉末以来便是,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发家致富——石崇当荆州刺史时,大概是他一生中财富积累最快的阶段。

  二十日夜,大军抵达淯阳,邵勋入住乐氏祖宅,顺便拜会了一下岚姬之母刘氏。

  “桃奴是个苦命人,君侯一定要好好待她。”刘氏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本要入睡了,听到大名鼎鼎的陈侯来了,非要见上一面。

  她让邵勋坐在烛火旁边,仔仔细细看了许久,这才叹了口气,絮絮叨叨说个不停:“桃奴遇人不淑啊,成都王那会……”

  邵勋耐心地听着,面露微笑。

  他和岚姬夜话之时,偶尔也会提到成都王。每到这时候,岚姬便会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紧……张得要死,不知道多可爱。

  “襄阳那边,君侯就别去了。”刘氏突然说道。

  “为何?”邵勋有些惊异。

  “君侯之兵,多为北人,去了那边未必能适应。若一场疫病袭来,百战之兵可就没了。”刘氏说道:“某知道君侯常年习练武艺,身强体健,但疫病这东西说不清,说不清的……”

  邵勋一听,肃然起敬。

  刘老夫人果然是有见识的,而且还点出了他所忽略之事。

  南阳还好,算是开发成熟的地区了。但襄阳地区水网纵横,开发程度并不高,大军南下,或许无事,或许有事,谁说得准呢?

  “多谢老夫人提点。”邵勋拱了拱手,说道。

  刘氏叹了口气,眯着眼睛,仔细端详着邵勋,道:“君侯有大志,行事亦有分寸,将来若遂志向,好好待吾女便是了。”

  邵勋连忙说道:“老夫人勿忧。桃奴风采照人,又侍奉翁婆勤谨,我亦爱得紧。”

  刘氏点了点头,随后便告辞离去了。

  邵勋随后便伏在案前,随手处理几件重要的公务。

  这是一间颇为素雅的书斋,但墙上居然还挂着一张弓,或许体现了此时士人的生活状态:读书、练武都要兼顾。

  乐广可是成语“杯弓蛇影”的男主角啊。

  邵勋又看了眼那张弓,果然是骑兵用的角弓。

  南阳乐氏看样子是有一定骑射功夫底子的,怪不得之前乐凯直接说集结了两千余“步骑”呢。

  淮颍突骑的故乡之一啊,有点意思。

  唐剑在门外徘徊着。邵勋写完一封信后,便将他喊了进来,把这封信发出去。

  信是发给裴纯的。

  邵勋让他遣郡兵一千,再征发丁壮两千至成皋县,占据关城。

  成皋在大伾山上,本春秋郑之制邑。县西南十里有旋门坂,坂道上有关城,曰“旋门关”,为汉末洛阳八关之一——此关城堵住了坂道的南峡口。

  后废弃,转而在县东南二里处筑新关城,曰“虎牢关”——关城位于坂道中段。

  此虎牢关在后世被称为“虎牢故关”,因为隋大业元年又在汜水边建造了新的虎牢关,亦名“汜水关”。

  新关城移到了大伾山下,北滨黄河,南靠大山,同时也堵住了坂道的北峡口。

  之所以在此建新关城,大概是因为黄河淤积,在大伾山北麓形成了一片陆地,东西往来可以沿着河滨走了,无需再上山走坂道。

  此时这条河滨路尚未出现,洛阳、荥阳之间还是得走山道,所以虎牢关或成皋关是重中之重。

  控制虎牢关,就控制了洛阳东出的最便捷的道路。

  也不是不可以绕路,但比较麻烦,也比较冒险。

  历史上高欢就曾翻山越岭,绕道偷袭,可见虎牢关丢失后,对东魏造成了多么巨大的不便,逼得双方在此打主力会战。

  这是个要害之地。

  “等等。”邵勋拉住了唐剑,道:“让信使带一句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3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