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340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前后已运数十万斛粮豆入京,洛阳军民先吃着吧。”邵勋说道:“豫州漕运有我盯着,朝廷无忧也。”

  王玄却有些不信,追问道:“下一批真无事?”

  “无大事。”邵勋含糊道。

  王玄叹了口气。

  他算是体会到父亲的心情了,这人怎么就油盐不进呢?关键他还懂得见好就收,摸清楚你的底线后,还要再揩一把油,真他妈的!

  王玄都想爆粗口了。

  风度、风度,他暗暗默念,平复了心情。

  邵勋悄悄收回落在王玄脸上的目光,心中有数了。于是拉着他的手,笑道:“眉子,冬日再来,请你吃赤豆粥。”

  我吃个屁的赤豆粥!王玄在心中狂骂,暗道要不把大妹送过来,让她和陈侯胡搅蛮缠。

  当然,也就是想想而已。

  邵勋已拉着王玄来到了田埂上。

  见到几个队主、营正时,随口打招呼,道:“这是王太尉之子,琅琊名士,平生最喜赤豆粥。腊日之时,我将他请来一起喝粥。尔等可要好好干,莫要丢了我的脸。”

  “君侯,这地肥着呢,赤豆长得可好了。”有人笑道。

  “太尉是天上人,亦知道我等?”

  “我等落难之时,却不知太尉在何处。”

  “张黑皮,噤声,莫要乱说话。”

  众人吵吵嚷嚷,在邵勋面前亦敢嬉皮笑脸,看样子最近的集体劳作让他们与邵勋都混熟了,不再拘谨。

  是啊,陈侯现在也是天上人,居然能放下架子一起锄草,这样的主君到哪去找?

  况且,大伙的命都是陈侯给的,这就更难得了。

  王玄轻轻挣开了邵勋的手,看着他走在田埂上,到哪里都有人行礼、打招呼,心中很是复杂。

  他不是傻子,他能看出许多事情。

  陈侯在这些流民之中,威望渐著。

  腊日一起吃赤豆粥,可能并不是随口说说,而是来真的。

  他完全可以想象,隆冬腊日之时,众人围坐在一起,想起半年前易子而食的惨状,痛哭流涕,再看看碗里厚实的赤豆粥,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威望,就是这么来的啊。

  或许,等到这些流民首领们老的时候,仍会清晰地记得这件事,然后一遍遍地讲给子孙们听。

  陈侯的遗泽,也能藉此传给他的子孙。

  世世代代,这不就是一个稳定的封国?

  什么叫根基?这就是根基。

  唉!他轻轻叹了口气。

  士族子弟玩来玩去,到头来都没一个兵家子会玩。

  此人要成气候了啊。

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过去了?

  王玄在八月初离开了陈县,亲自“押运”着新一批漕船返回洛阳。

  行至浚仪之时,听乞活帅陈午提及司马越之事。

  原来,在战事告一段落之后,可能觉得濮阳国不安全,于是下令徙至东平国范县,以为幕府驻地。

  同时,对外宣称从曹嶷手中收复失地,幕府上下弹冠相庆。

  诚然,东平国曾被曹嶷占领。但在他转攻琅琊之时,早就谈不上对此地的控制了。

  地方上基本被士族豪强控制着,他们倾向谁,谁就是东平的实际控制者。

  当司马越带着三万多大军抵达范县时,东平上下纷纷前来拜会。司马越本想静养病躯的,奈何兹事体大,不得不强打精神,接见各路官员、士人。

  如此持续数日,不出意外,再一次病倒了。

  听这消息时,王玄下意识观察陈午等人的表情,分析他们的心思。

  不知何依,或许大家都很彷徨吧?

  八月十五,王玄随漕船一起返回了洛阳。

  洛郊诸县,诸般杂粮已接近收获,最多再有旬日,便可组织收割了。

  没有遭遇兵灾就这点好处,提前下种,提前收获。

  但去年冬天的大战,农田被军士、战马反复践踏,五月又闹蝗灾,冬小麦收成十分可怜,即便加上这批杂粮,整体算下来仍然亏得很。

  六、七月间,先后运进来两批三十四万斛粮豆,这一批又是二十五万斛,九月、十月还各有一批,全年下来大概也就百万斛上下。

  荆州还从南阳方向陆地转运了二十多万斛粮食进京。

  这便是全部收获了。

  肯定是不太够的,但至少能保证皇宫、百官、公卿吃得好,禁军、工匠等比较重要的人群吃得饱,其他人饿肚子,又不至于饿死多少人。

  王玄先回了趟家,等了片刻后,父亲王衍结束了入宫问对,也回来了。

  “阿爷,方才在路上碰到南阳王的军谘祭酒韦辅,他在范阳王府外徘徊,却被仆役所阻。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他们还没死心,还想夺回家业?”王玄起身,给父亲倒了碗茶后,问道。

  “听闻当年范阳王虓在河北刮地皮很厉害,家中起码有数万匹贯的财货。”王衍随口说道。

  “难怪纠缠不休。”王玄感慨一声,旋又说道:“但这些财货怕是早已入了陈侯囊中,他又怎么可能吐出来?如此纠缠,多半没好下场。对了,南阳王妃为何一直住在范阳王府?她的随从却都在城东马市后面的南阳王府住着,这是为何?”

  “听闻王妃病了。”王衍摇了摇头,说道:“裴妃将其安顿在范阳王府之中,经常探视。”

  “什么病?连家臣都不能见?”王玄疑惑道。

  “眉子,你若整日关心这些无谓之事,一辈子也别想出息。”王衍加重了语气,问道:“陈县之行,结果如何?”

  “正如阿爷所料,陈侯答应下不为例。”王玄说道:“此人心思诡谲,为人狡诈,真不似赳赳武夫,倒像个唯利是图的商人。”

  王衍暗暗松了口气。

  王氏姐妹恰好也走了进来,王惠风还没说什么,王景风却道:“阿兄说甚胡话。陈侯若唯利是图,大约和石勒一样,只收精壮入伍屯田了。他之所以这么做,多半野心极大。”

  王玄懒得和妹妹掰扯,看向父亲,问道:“天子打算怎么做?到此为止,还是继续追究?”

  “色厉内荏罢了。”王衍冷笑一声,道:“表面作色,大约也是真的愤怒,但心底却惴惴不安,不敢真怎么样。他也就只能玩些小手段罢了。”

  “什么手段?”王玄好奇地问道。

  王衍不答,事实上他也是猜测,心中没谱。

  王玄看向二妹王惠风。

  王惠风摇了摇头,道:“阿兄,我亦不知。陛下这几日在拉拢禁军将校,多有赏赐发下,或许他现在也没把握吧,还得再等一等。”

  拉拢禁军将校,大概是今上最喜欢做的事情了。

  司马越第一次出镇外藩之时,他就在干这事,而且成果不小。

  毕竟他是天子,拥有大义,天然吸引别人投靠。

  但他又没有实力,以至于司马越回京之后,轻易将被天子拉拢的将校给清洗了一个遍,让天子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化为泡影,甚至变成了笼中鸟。

  此番故技重施,大概是天子觉得邵勋没有司马越那么大的名气,没有宗王的身份,拉拢的难度比司马越掌权那会更低。

  这倒也不算完全瞎说。

  邵勋能力强、能打、威望高、会做人,但出身太差,总觉得差了那么点意思。

  天子应该是有点收获的。

  “只是拉拢将校?没做别的?”王玄有点不相信。

  “大兄,你又不是皇后,没睡在天子枕边,怎么知道天子做了什么呢?”王景风白了王玄一眼,打了个哈欠,道:“尽问些奇怪的问题。”

  被傻乎乎的大妹鄙视,王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吓唬她道:“陈侯请你腊日去吃赤豆粥。看看,他对你虎视眈眈呢,你早晚落入他手中。”

  王惠风咳嗽了一下,似乎对兄长如此吓唬姐姐不满。

  王景风听了有些发呆。

  王衍听不下去了,斥责了一下儿子,道:“年纪不小了,还这般胡闹。”

  王玄哈哈一笑,心情好多了。

  “老夫今日入宫,天子问以匈奴之事。”王衍说道:“和前些时日收自平阳的消息对上了,刘元海确实死了。伪太子刘和继位,数日内便被刘聪攻杀,现在刘聪是汉主了。”

  刘渊死后的这场权力之争,连内乱都谈不上,因为没死多少人,范围也多局限于平阳,说宫廷政变可能更准确一些。

  当七月中,刘渊卧床不起的时候,他心里预感到这次不对了,于是立刻安排后事。

  先任命了一堆宗室为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尚书令等。

  然后最关键的是——

  以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于平阳西。

  “录尚书事”这个职务很明显要总揽朝政了,同时又允许刘聪置单于台,等于把匈奴本部都交给了他。

  单于台类似于大行台,这个机构除了汉人不能管外,匈奴及诸部杂胡理论上皆由其管辖,位高权重。

  当然,刘渊也做了一定的制衡:以始安王曜为征讨大都督、领单于左辅,廷尉乔智明为冠军大将军、领单于右辅。

  也就是说,他给了刘聪两个副手,一个是宗室侄儿,一个是匈奴贵族,分割部分权力。

  但效果如何,委实很难说。

  刘渊还给政务系统进行了分配:光禄大夫刘殷为左仆射,王育为右仆射,任顗为吏部尚书,朱纪为中书监……

  看得出来,晋人出身的降官、士族掌握了刘汉国内官员的选拔、任免、分派。

  军权方面,护军马景领左卫将军,永安王安国领右卫将军,安昌王盛、安邑王饮、西阳王璿皆领武卫将军,分典禁兵。

  最关键的禁军,绝大部分都在宗室手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3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0/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