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308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刘颂,梁邹县侯,1500户。

  温羡,大陵县公,1800户。

  高光,延陵县公,1800户。

  傅畅,武乡亭侯,2200户。

  食邑数量不一,基本都有原因。

  有的是平吴时增封的,如张华、杜预等。

  有的是老爹本来可封郡公,坚辞不受,于是降一级,封县公1800户,剩下2200户给儿子,所以就出现了亭侯食封2200户的奇葩场面。

  正常受封的话,县公就是1800户,其他级别和264年版本差不多。

  265.1版本

  老实说,司马家搞的这套爵位系统,说是把以前只能受封列侯(最高县侯)的外姓功臣也纳入五等爵体系中。

  但后来人们发现,换汤不换药,有啥区别?食邑数量和列侯差不多——有的乡侯食邑就有1000户、亭侯七八百户,食邑数量居然在开国子、开国男之上。

  而且,晋朝自己也有列侯体系(最高乡侯),如乡侯、亭侯、关内侯、关中侯、关外侯等,十分杂乱。

  于是荀勖建议罢公侯以下爵位,也就是说除了郡公、县公、县侯以下就不封了。

  司马炎同意。

  但是——又有但是了,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读者们不要看到“罢XX”,就认为这个不存在了。大晋朝自有国情,诏令从来没好好被执行过,实际上还是封的,但数量确实大大减少了。

  按《晋书》,西晋一朝受封列侯的计有——

  乡侯5例、亭侯25例,

  乡侯之中,有2例有食邑记载,均为1000户。

  亭侯之中,有6例有食邑记载,分别是3000户1例(郡公、郡侯级别)、2200户1例(介于郡公、县公之间)、1000户3例(开国伯级别)、700户1例(开国子级别)。

  正常来看,西晋列侯中最高级的乡侯食邑应该就是1000户,亭侯则是700户,关内侯之类的不知道。

  所以,荀勖觉得这个制度设计得太扯淡了,别封了。

  但怎么说呢,列侯其实是出身寒微的武人获得上升的重要途径,你怎么能给取消了呢?

  但司马炎就是给取消了。

  司马炎之后,我印象中受封列侯的只有李矩,可能还有其他人,懒得找了。

  265.2版本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封爵体系一下子又敞开了口子。

  从司马伦给奴仆滥封开始,到大量武人因功封爵,爵位是越来越滥发。

  比如,苟晞得封西晋第二个郡侯,史书上记载他食邑10000户,我不敢相信——本书采用的是3000户。

  但你们别以为这是史书记错了,真的不好说,还是有可能的。

  最后说说西晋封土封国的事情。

  西晋有一条规定,诸侯不之国者,国内不设官,按国大小,置守士100、80、60人不等。

  如果之国,则置官。

  王国官最齐。

  公国少中尉、常侍、三军(将军)。

  侯国再少大农、侍郎。

  “伯子男唯典书以下。”

  西晋建立(265)后的“五百余国”具体国土大小如何,史书无载,姑且认为与264年版本一样——不知道大小,但国土是真的有,因为有“守士”。

  公侯伯子男国无中尉、三军将军,但有军队。

  “其公之制如五千户国,侯之制度如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千人。”

  “伯、子、男以下各有差”,但“不置军。”

  若未之国,“郡侯、县公亦如小国制度”,置守士六十人。”

  所以,之不之国是一个重要判别标准。

  之国,可以当一把土皇帝。

  不之国,那就只能享受租赋收益——食邑赋税的三分之一,东晋时降为九分之一。

  在西晋刚建立的时候,宗王甚少之国,而且他们也不愿意之国。

  去了能干什么呢?

  王国内有品级的官员都是朝廷选的,还负责监督宗王们,去了没意思啊,没实权啊。

  但到290年的时候,情况变了,司马炎去世前,有人上奏,请以宗王“藩卫帝室”。

  于是宗王们大部分都之国了。

  史书对此记载不是很多,但大概率在制度上松了口子,王国内史、中尉、大农、三军将军全面倒向宗王,成为近乎家臣的存在。

  八王之乱中,宗王们除了调动各个都督区的世兵外,也大量调用本国兵马,任用本国官员、将领为亲信,可见一斑。

  外姓功臣有没有之国的呢?当然有。

  最近剧情提到豫州,豫州有一个鲁国,这是贾充后代的封地,现在是贾湛,他就之国了。

  河东卫氏的封国在江夏,匈奴占领河东后没多久,印象中卫玠还是谁,带着老母亲南下江夏了。

  最后说一点,西晋“五百余国”,绝大多数没有史料记载,在写书的时候,只能当他们不存在,或者当他们没之国,封地内只有几十个守士。

  有明确记载的封国,会写,比如诸宗王国,以及豫州贾氏的鲁国。

  就这么多,想到哪写到哪,可能不成系统,诸位将就着看。

  最后再强调一点,我写上本书的时候,就经常提到每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喜欢说“古代怎么怎么样”,这时候你要喊一声停!“古代”到底是哪个“古代”?

  不同朝代的制度、风气、生产力完全不一样,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即便同一个朝代,前期、中期、后期都可能有翻天覆地的风气变化。

  比如,有人说“唐代什么什么”,这时候你要辨别下了,初唐、中唐、晚唐几乎像三个朝代,差异太大了。

  很多人对唐代的印象只停留在安史之乱前,然后把这一百年当做整个唐代,但唐代将近三百年呢,后面的去哪了?

  初唐是租庸调制,中唐以后是两税制。

  初唐是府兵制,中唐以后是募兵制。

  初唐农业社会色彩比较重,晚唐则商业大繁荣。

  等等。

  西晋是西晋,不是大而化之的“古代”。

  完全拿汉魏来套西晋,会出错。

  拿东晋南朝来套,也会出错。

  就像世家政治,起源于东汉后期,于三国、西晋开始大发展,东晋达到顶峰,南朝宋以后慢慢下降,至隋唐彻底衰亡。

  书里的西晋末年,是世家政治爬坡到接近顶峰的阶段——东晋则彻底达到巅峰。

  仅这一条,就造成了社会风气的不同。

  在这条长达数百年的抛物线上,不同时间段的世家不是一回事。

  有些读者喜欢说隋唐世家,但老实说唐代的世家和魏晋世家一比,弱爆了好吗?

  唐中宗年间的崔行功就说了,他们已经不聚居会食了。

  土地数量也减少得很厉害,可能减少了七八成以上。

  奴婢数量不知道有没有之前的十分之一,极端点的可能百分之一都不到。

  唐代的世家,已经不具备魏晋世家那么强大的影响力了。

  说他们是官僚世家可能更准确些,不是魏晋时期掌控着兵力、钱财、官位的“海陆空三栖”世家,有本质的区别。

  先写这么多吧。

  对了,司马越还是做了件好事,他把宗王们收拾了,整到了洛阳。

  地方上王国内史、郡太守并存,甚至于光有太守,没有王国内史。

  豫州的现任谯王司马邃、梁王司马禧、汝南王司马祐、沛王司马滋、新蔡王司马确历史上基本被石勒一锅端,只有汝南王司马祐成功逃脱。

  鲁郡公贾湛下场不明,但鲁国在晋末除国,应该不太妙。

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

  一眨眼到了腊八节,范阳王府内高朋满座。

  与士人聚会三宝(五石散、美女、音乐)不同,武人聚会就粗犷多了。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吃喝得高兴了,还会有节目,比如——

  徐朗、金三二人在地毯上角力。

  徐朗身材高,但比较“细狗”。

  金三矮壮敦实,下盘极稳,力大无穷,于是很快把细狗击败了。

  徐朗笑呵呵的,不以为意。

  他是士人,出身东海徐氏,与金三这类从底层一步步走出来的将领不同。

  一为儒将,一为勇将,角力这种游戏玩玩就行了,没必要当真。

  “金正胜。”充当裁判的唐剑高声喊道。

  金正是金三的大名,邵勋给他取的,希望他做人方正,战场上以堂堂正正的武勇破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3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8/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