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571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我做下此事,对得起后来者了。”邵勋看向王丰,笑道。

  王丰赔笑了一下。

  他没法理解天子这么说的深刻含义,因为他并未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

  “下山。”邵勋大袖一挥,说道。

  做了这些事,我接着奏乐接着舞不过分吧?

  ******

  回到精舍小院后,邵勋先抱着山宜男调笑轻薄了一会,然后便坐了下来,给念柳写回信。

  他前几个儿子,基本都熟读《管子》、《商君书》、《盐铁论》,对财政是有一定认知的,因此邵勋先以《管子》中一句话开篇:“币重则民死利,币轻则决而不用,故轻重调于数而止……”

  “高昌顷者银钱聚集,物值翔踊,势所必至也。欲纾其困,其法有三——”

  “其一乃斥银钱于外域,散其有余。”

  “其二曰敛泉货于官帑私箧,锢其流布。”

  “其三曰务本业,广田畴,蕃孳牧,俾粟麦充溢,脯酪丰盈,牛马充栏,布帛殷阜,铁冶缮治,资生之具饶衍,则物价自降。”

  “其二、三法可兼而行之,然汝当慎之哉!必以信义为本,苟失信则万民唾弃,祸莫大焉!”

  “其法简曰:立泉货府司,纳民间余银,授以凭券,号曰‘泉府兑券’,约期而取,付以利息。当其时也,汝可量取其十之五六以资用。”

  “至若用度,为父为汝指一途:可持此银入中原市奴婢,归高昌授以田亩,令其脱籍复良,得立天地之间。如此,则趋之者众矣。”

  “夫生齿既繁,农牧大兴,仓廪实而府库充,国用日丰矣。善政之本,在仁在信,汝其识之!”

  “终复有一策相告:若汝信义素孚于民,可以高昌岁入为质,颁债券于百姓,号曰‘泉府公券’,约期偿本付息。所集银泉,即可持入中原市买奴婢。”

  “然此法实乃取明日之赋充今日之用,非万不得已,断乎不可轻试!惟当强虏压境,府库空虚,悬赏募士而无资可恃之际,方为权宜之计耳。慎之!慎之!”

  “然吾儿素来聪慧,当已洞烛其机矣!今者波斯银钱汩汩而入,官炉鼓铸日增无已,则平准之钱,其值必渐趋轻贱。”

  “譬若今日举债,其值可易十万斛粟;然三载五稔之后,所偿之钱,其值恐弗能复当此数矣!此虽阴损债权之实,然亦智术之巧者也,或可上下咸宜。”

  “汝素知进退,善握枢机。惟愿谨守其度,勿为已甚。勉之!”

  写完最后一个字后,邵勋搁下了毛笔,待其晾干。

  山宜男坐在旁边看着,目瞪口呆。

  “你竟然有如许多敛财之术……”她喃喃道。

  “这只能用在高昌。”邵勋得意地笑道:“粮食天天涨价,银钱越来越不经用,有点脑子的人都得想办法。将官或许可做买卖,但升斗小民怎么办?有路子让他们的银钱生息就不错了。”

  邵勋判断,在丝绸之路贸易日益兴盛的情况下,高昌国的财政收入会迎来大幅度增长,而发行货币的数量也会与日俱增。

  存银行给利息、发债券筹钱这种手段,在铸钱炉子天天冒烟的情况下,说难听点就是一种赖账,存款贬值、债务稀释,太典了,典中典。

  但大梁朝其实不具备这种金融手段施行的基础。

  首先货币就不够,如果发行实物债券,同样有还不起的可能。

  但在高昌国,则初步具备了条件,而且筹集到的钱投入到了实体产业,比如买奴婢充实户口,比如修建关塞烽燧,比如开挖灌溉井渠,乃至募兵成军——军事资产也是资产,如果念柳狠一点,兴许能盘活很多时候被视为负资产的军队。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邵勋能为他兜底。

  即便丝绸之路贸易突然停止,外界金银不再大量流入高昌,导致爆雷了,邵勋也能收拾残局——不过六万多户口的高昌二郡罢了,在庞大的中原王朝体量面前根本不算什么事,更别说爆雷的可能性很小,盖因即便战乱最频繁的年代,丝路贸易都没有彻底中断。

  邵勋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恶作剧的孩子,把高昌国作为他的玩具,涂涂抹抹,验证他的各种手段。

  当然,念柳大了,未必会完全遵从他的想法,他现在处于一种既缺“钱”又不缺“钱”的状态。这小子大概率只会派人来中原买奴婢,但不一定会搞泉货府(银行)、泉府公券(国债),因为他不熟悉,胆小。

  无所谓了,就这样吧。

  邵勋唤来女官阎氏,道:“将信抄录一份存档。”

  “是。”阎氏应道。

  本来今天应当是应氏当值的,但她昨天呕吐不止,经太医查验,已然有孕在身,于是便换人了。

  “以前的信编纂成册了吗?”邵勋问道。

  “已编了第一册。”阎氏回道:“少府还遣人询问要不要刻版。”

  “暂时不要。”邵勋犹豫了下,说道:“待第二册、第三册出来后再行刻版印刷。”

  “是。”阎氏行礼退去。

  邵勋满意地笑了。

  他和儿子的金融实操,有细节、有事例,甚至有实际执行中的反馈,可比干巴巴讲原理强多了。

  左侧的偏殿响起了一阵婴儿啼哭声。

  山宜男慌忙起身,又要给儿子喂奶了。

  去年八月的时候,她诞下一子,是她为邵勋生下的第二个孩子。

  而在此之前的七月,段弥娥生下一女。六月,诸葛文豹生一子,可惜夭折了。

  姚老羌那厮,在汴梁喝多了,夸口他有近五十个儿子,比天子还多,邵勋听闻后微觉不爽。

  但——不爽也就不爽了,邵勋自觉是比不上老姚了,也放弃比试了。

  小样,我能让刘汉、司马晋、拓跋鲜卑、慕容鲜卑的皇后可敦给我生儿育女,你行吗?

  摇头晃脑一阵后,邵勋站起了身,准备回洛阳城了。

第九十三章 年前年后(上)

  腊月的时候,兵部、枢密院、诸卫使者四出,令左龙虎卫出兵一千二百、右天武卫出兵九百、左神武卫出兵九百、右长直卫出兵一千二百,合四千二百。

  黄头军五营各出五百人,合二千五百。

  驻汴梁的银枪右营出一千二百人。

  侍卫亲军出动一千人,马铠、人甲齐备。

  总计九千九百步骑,于明年春耕后西行,屯驻焉耆、疏勒、于阗、姑墨等处。届时第二批出征的部队主力期满两年,就可以班师了——本月已有第一批班师了。

  从出兵数量上来看,第一批是真打仗的,人数高达五六万,第二批是稳定局势,只打了零零散散的小规模战斗,故只有一万六千余人,第三批甚至不足一万了,一批比一批少。而且这一批会让南疆诸国提供粮草,不再大规模转运了,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如果当地粮草不足,就去大宛国就食。

  大宛周边局势混乱,安全环境堪忧,这个国家从传统上来说还是相对亲近中原王朝的,杨勤这会就派了人马屯驻于大宛境内,说是要接应庾蔑使团回疏勒,奈何庾元度不甘心,犹犹豫豫,而今年葱岭大雪来得早,竟然九月就封山了!

  这样一搞,左右骁骑卫、万胜军第一、五二营以及侍卫亲军合计四千六百步骑就被隔绝在西边了,音讯不通,坑得不是一星半点,只能等明年雪化后再说了。

  北疆方面,连续两批派出落雁军、义从军一万人后,明年五月会抽调单于、卑移、安北三府三千精骑、镇兵二千,外加并州杂胡骑兵一千、拓跋鲜卑轻骑一千,合计七千步骑,兵力也减少了三成以上。

  为了给他们提供补给,尽量不麻烦高昌国,邵勋还下令宇文、慕容、段、拓跋四鲜卑及凉州杂胡部落拣选老弱妇孺五千人,带着牛羊马驼西迁,至山后择址放牧。

  至于这五千人的归期,则尚未定下,因为后续还有可能会派出人马。反正草原部落逐水草而居,没有多重的乡土观念,在哪放牧不是放牧啊?

  当然,也有人怀疑邵勋是想将这五千人及携带的牛羊马驼骗走,但他们没有证据。

  使者出动的同时,布告亦张贴于各处,晓谕天下。

  洛阳百姓看到、听闻后,似乎没什么感觉。

  西边打仗,和他们关系不大啊,想那么多作甚?要苦也是苦关西人甚至巴蜀人,与他们何干?就连粮食都没动用关东的,撑死了出了一批武器和兵员罢了。

  所以,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快过年了,别想太多。

  但凡事总有例外,太学生彭炽就是了。

  他已经试通二经,得授缑氏县学博士,教书育人。不过经过多番努力,他终于得到了前往西域任职的机会:明年开春后西行,出任金满镇下面的一员巡官(共二员),主要负责巡视各处屯田,职正八品。

  对于这个消息,他又喜又忧。

  喜的是多年夙愿成真,忧的是妻子已经怀孕了,他却不能留在家中照看。

  好在张氏比较通情达理,今天还陪夫君上街采买过年用的各色物事,全程笑意不断。回到家中后,更是不顾身体不便,亲自指挥仆婢张罗酒食,直到彭炽看不下去了,把她拉了回来好好坐下。

  “夫君是不是还缺几个随从?”张氏坐下来后,蹙着眉头问道。

  “缺就缺吧。”彭炽摆了摆手,用无所谓的语气说道。

  平心而论,即便只是一个小官,去了西域之后,身边还是需要帮手的。

  高昌国可能会通过发役的方式遴选小吏,配给给他使唤——是的,当县吏其实也是一种徭役,只不过有好有坏,坏的容易倾家荡产,一般人不愿意当,灰色收入多的则抢破头,不能一概而论。

  可万一高昌没给他配呢?

  再者,外人用着也不放心啊。出去巡视,动辄百余里、数百里,身边要不要护卫?要不要马夫?要不要处理杂事之人?

  这些人都需要自掏腰包养着,朝廷是不可能给他们发俸禄的,只能用灰色收入和土人孝敬维持。

  彭家没有乡党,仆婢也没几个,底蕴太差了,所以他之前想去集市上买几个奴仆,再通过父亲的老关系,招募几个护卫,差不多就齐了,但第一步就遭到了失败:传闻吏部尚书沈陵遣族人在洛阳大肆采买奴婢,无论胡汉,只要年纪不超过四十,全都要,一下子让市面上的青壮奴隶极为紧缺,很难买了。

  彭炽大概猜到了原因,这是为赵王准备的,但一口气拿出两千匹绢买人还真是少见。

  “夫君,实在不行,妾遣人回一趟河内,总能挑几个过来的,男女皆可。都是跟了我们家几代的僮仆了,本来要悉数带到江南,留一些下来也不是难事。”张氏说道。

  彭炽张了张嘴,想说可以,又有些不好意思。

  大家族的僮仆来源可能不一,但如今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了,一般是内部婚配,乃主人家的私有财产。

  当兵、伺候人的都有,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身份比庄客还低,但地位、待遇可能更高一些。

  一般而言,别人家的僮仆用着不放心,当年张方不就是收了长安富商郅辅的僮仆,最后稀里糊涂被人摘了脑袋么?

  但彭炽没办法了,似乎只能利用妻族的资源。

  张氏见他那个样子,便明白该怎么做了,然后又询问道:“河内那边世代积累了一些人、钱,若跑去西域货殖,夫君以为如何?”

  彭炽皱了皱眉,下意识有些不高兴。

  河内张氏的情况他是了解的,有人有钱有名气,但没官没权没地位。当年匈奴人攻来,张氏还能给僮仆发放器械,操练成军,然后依靠坞堡与人讨价还价。真论起来,和汉末投入曹操阵营的许多豪强类似,比如带着几千食客投军的李乾、李典叔侄,又类似江南的义兴周氏、长城钱氏、武康沈氏等家族。

  北地深入度田,清查司马晋以来的田亩。作为出过张春华的河内张氏,你猜他们有没有在司马晋成立后攫取土地?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已是邵梁,以前的老关系做不得数了。

  彭炽不高兴是出于性格因素。

  他担心这样会影响彭家,会影响他的风评,因为河内张氏去西域做买卖,少不得要担任武威度支校尉的父亲彭陵帮忙照拂,可能还要他在高昌提供便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5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71/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