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565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姚弋仲甩开了儿子,不满道:“我还没老呢。天子都没我生的孩儿多,要你扶?今年再给你添点弟弟妹妹。”

  姚襄哑然失笑。

  前方响起了“哚哚”的声音,姚襄抬头望去,却见一名小史带着两名军士在钉木桩。

  每一根木桩上都刻有字,代表着每一家田地的分界。

  颍阴荀氏带走了大部分人,留下了一些家口较多——其实是老弱妇孺较多——或身体不够强壮的民户。他们都被分了地,一个个喜气洋洋,千恩万谢。

  剩下的地怎么办呢?呵呵,有地还怕没人?邻近的左骁骑卫、左金吾卫大把人想过来,甚至稍远一些的右骁骑卫、左飞龙卫、左右羽林卫也有人想过来。没办法,家里人太多,能到颍川分地就偷着笑吧。

  “地契收好,总四十六亩又二十步,可传诸子孙后代。”小史登记完毕后,地契一式两份,一份交予民家,一份带回去上交到录事参军温毅那里汇总,同时也顺便为太子宣扬一下名声,只听他继续说道:“此乃覆田劝农使、太子瑾的恩德,莫要忘了。”

  “太子大恩,没齿难忘。”得了地的民家按照旁人教导,大声喊道。

  “太子大恩,没齿难忘。”声音一阵连着一阵,传出去很远。

  姚弋仲停下脚步,默默看着,最后在儿子面前感慨了一句:“天子给了殿下施恩的机会,真是不错。这把年纪了,控制住猜忌可不容易。”

  “父亲你就少说两句吧。”姚襄左右看了看,劝道。

  姚弋仲哂笑一声,不说话了。

  又走了一阵后,前方道旁出现了一支车队,在泥泞中冒雨前行。

  正中一辆车上,某中年男子掀开了车帘,四下扫视,与姚弋仲视线对上后,笑着拱了拱手,但没有下车,而是继续前行。

  姚襄不认识此人,暗暗猜测应是荀家的某人。

  姚弋仲也没说话,对其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身为左司马的他为何来到颍阴?不就是害怕出意外么?太子有东宫二卫,他也带了五百南安羌兵过来,自掏腰包,朝廷只需供给饭食即可。这么多人压在这里,荀氏在军事层面是翻不起大浪的。

  至于政治层面的后果,姚老羌管不着,那是天子和太子的事情,他们很显然已经准备承受这个后果了。

  “继续清点,加快点,殿下每晚都要查阅。”姚弋仲挥了挥手,继续往前。

  ******

  在颍阴的度田清理工作一直持续到了四月底。

  这一天,长史庾亮自河东返回,面见太子。

  “大舅,河东如何了?”正听着温毅汇报的太子见了,起身上前,将庾亮迎了进来。

  “已然完毕。”庾亮坐了下来,说道:“自太守以下,官吏无不配合。就连裴氏都自己散了,裴、柳、薛、卫、贾、董、乔、王、刘等族在河东有地的,要么按占田法来,不能的则自谋生路,自寻去处?”

  “怎么散的?”邵瑾也坐了下来,问道。

  “这几家还是能留一部分人在河东的,老宅也都能保下,剩下的分作两拨,一拨南下,一拨西行。”庾亮说道:“以裴氏为例,一支留下,大概两千余人。一支西行高昌,千五百余口。还有一批南下,人比较多,不下五千。”

  “裴家就这么点人了?”邵瑾有些惊讶:“还不如蜀薛人多。”

  “我闻裴氏在六年前已经派过一批人南下了,应是落脚丹阳了。”庾亮说道:“四年前又派了第二批,落脚临海郡了,当时似是与柳家一起去的。再者,裴家人没有薛家多很正常,人家能执河东牛耳,靠的不是人多、兵多。”

  邵瑾听完,点头道:“原来如此。西行的裴氏族人去了高昌,应能让三兄轻松许多。”

  庾亮一窒,都不知该怎么接,只能说道:“听闻裴氏还在鼓动河东士民去高昌,如果成行,金满、蒲类二镇两千戍兵应该不难寻到。”

  “金满、蒲类二镇戍兵已经齐了。”邵瑾说道:“今岁应已在开荒。”

  庾亮一愣,这事他倒没关心过。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即便拖家带口,也就两千家罢了,事实上过去的多半是单身汉。

  “赵王手脚挺麻利的嘛。”庾亮笑道:“前番往西域运粮,在伊吾存了三十余万斛,一直未解送龟兹,想必就是给赵王留下的。”

  邵瑾点了点头,道:“三兄若能在高昌站稳脚跟,对朝廷而言是大喜事。西域之患,不在南,而在北。”

  庾亮更是无话可说,外甥城府更深了,他都看不出来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不过不重要,他本人其实不太看重西域,于是转移了话题,问道:“颍川如何了?”

  “有大舅亲笔手书,各家都比较痛快。已点出四十余万口人,四万四千余顷地。”说到这里时,邵瑾亦有些不敢置信,比河南府、魏郡户口都多,仅次于陈留,几乎是天下户口第二多的郡国了,非常吓人。

  庾亮看了外甥一眼,暗道最后一点老底子都被挖出来了。你父就比你清楚,他一点不会惊讶,要不然也不会把颍川放到最后面了。

  不过,这一次是真的把颍川士人大大地得罪了一番。便是安排了江南土地给他们,也不会所有人都满意的。

  但话又说回来了,庾亮自己就是颍川士人,他太清楚大家的德性了。过个十年二十年,一个个又都忘了,或者说不是忘了,而是接受现实了。到最后,还是得老老实实挤破头地想做官。

  “我听闻有人找上门来过?”庾亮又问道。

  提及这事,邵瑾脸上的笑容渐渐淡了下去。

  片刻之后,他摆了摆手,道:“他们好大的本事。孤甫至绿柳园,便有人找上门来,身边为他们说话的人一大堆,实在——”

  庾亮沉默。

  以前太子和颍川士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自然没问题。现在直接来度田,涉及到利益问题了,气氛自然就没那么融洽了。

  同时他也有些无奈,早就一一写信甚至上门拜访过,到头来还是有一大堆人跑到太子面前。

  聪明点的直接大义凛然,表示配合大政方针;不那么聪明的就哭诉卖惨,指望激起太子的同情心;最不聪明的人会试图讨价还价。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颍川士人的种种举动,其实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甚至别说太子了,就连庾亮都有些怒其不争。

  要想挽回在太子心目中的印象,只能后面再想办法了。

  “颍川度完田后,殿下移师何处?”庾亮问道。

  邵瑾收回思绪,道:“仍回绿柳园,清查豫州诸郡户口、田籍。陛下说了,晋武帝泰始以来的土地都要稽查。此事做不好——”

  他看向庾亮,轻声道:“后果恐很严重。”

  庾亮叹了口气,道:“兹事体大,得慢慢来。殿下是持节覆田劝农使,当令主簿草拟文书,发往豫州诸郡,令刺史、太守、县令乃至府兵部曲督一体协助。”

  邵瑾点了点头,道:“清查下来,也就府兵的田籍最为清楚,按章纳税,甚少偷奸耍滑。豪民藏匿户口、虚报田产、不纳赋役者多矣。”

  庾亮听得有些尴尬。

  太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不纳赋役之人有恶感很正常,问题是庾家其实也藏匿户口和田产了。

  外甥来此查了一个月,不可能不清楚。但他并未提起这件事,倒让庾亮有些捉摸不透了。

  妹夫和外甥这对父子啊……

  “清查田户,首在用人。不知一月下来,可有僚佐入得殿下之眼?”庾亮又问道。

  邵瑾似乎没注意到大舅内心是什么想法,脸上笑容重现,道:“祭酒毛修,清峻干练,有乃父之风。录事参军温毅,任事勤谨,滴水不漏,十分难得。门令史谢安,高风亮节,气度万千,不拘泥于俗务,然立意深远,直指人心。从事中郎王支,为人朴实,往往言之有物。”

  庾亮听得心中一咯噔。

  短短一两个月,就有这么多人得太子青睐……

  他仔细咀嚼了下这些名字。

  温毅虽然不是河南人,但却是他看着长大的。

  谢安虽然落籍会稽,但终究是陈郡人,离颍川很近。

  这两人以后可多多拉拢。

  至于毛修、王支,就不太了解了,前者是武学生一系的,后者是乌桓出身,他下意识有些不喜,但想到之前宋纤说的那番话,又叹了口气。

  将来要做宰相甚至是政事堂首相的人,不能太有畛域之见,抽空见见这两个晚辈,看他们识趣不识趣了。

第八十六章 逼王

  邵瑾没有立刻返回绿柳园,而是临时改变主意,于五月上旬抵达了陈县,巡视他父亲曾经发家的地方。

  没说的,大部分幕府僚佐也跟了过来。

  考虑到过去一段时间比较辛苦,太子给众人放了假,可在睢阳渠畔休息三日。

  谢安特地回了趟阳夏,带着新交的朋友桓冲。

  阳夏其实还有谢家人,但几乎都不认识谢安,毕竟当初谢氏大部分子弟都去江东了,留下来的也多年没有联系,关系淡漠得很。

  叙了一番家谊之后,得知他是谢裒的儿子,总算有几个老人想起了这么一号人,出面招待了谢安,并安排了住处。

  天色渐晚之后,谢安离开了临时居住的小院,来到了睢阳渠畔,似乎有些沉默。

  桓冲跟在他后面,轻声说道:“安石,何须如此?昔年我长兄回谯郡,老宅都没人住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些族人,一听是从江东回来的,都没什么好脸色,纷纷说吴兵劫掠得太狠了。”

  谢安哑然失笑,回过头来,看向桓冲,说道:“吾观此渠水,奔流不息,昼夜不舍。然流经之处,岸石草木,识此水乎?”

  桓冲摇头道:“不识也。”

  谢安点了点头,道:“人事代谢,亦如是耳。吾心若水,何有波澜?”

  桓冲又无奈了。谢安石,你真会装!明明失落都写在脸上了。

  “昨日庾公召见,欢谈半日,扶摇直上之日不远矣,确实不必太过在意这些。”桓冲说道:“就是不知安石你怎么想的了。陈郡谢氏、鄢陵庾氏本就离之不远……”

  说这话时,还不断看向谢安,打量着他的神色。

  谢安闻言,一振衣袖,倒背着双手,踩着木屐,缓步行走在河岸边,口中说道:“但见青山在眼,便向青山行耳。”

  “安石,此言何意?难道是答应了?”桓冲问道。

  谢安笑而不语。

  桓冲只有十五岁,到底城府不行,有点想打他,让你装!

  “幼子(桓冲)听说过鹓鶵吗?”晚风渐渐大了起来,谢安恰到好处地停下了脚步,凭风而立,飘飘欲仙。

  “可是‘惠子相梁’故事中提及的鹓鶵?”桓冲迟疑道。

  “正是。”谢安点头道:“夫鹓鶵发于南海,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桓冲正听得入神呢,谢安的话音戛然而止,没下文了。

  “想什么呢?”谢安扭头看向他,笑道:“回去吧,走了一圈,我又饿了,去将胡饼烤了,你我一人一半。”

  桓冲哑然。

  谢安方才还是一副高人形象,这会格调又下来了,让人无所适从。同时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谢安收放自如,他不及也。

  在太子面前,大抵是风度翩翩的有道君子形象。

  在他们这些朝夕相处的人面前,则是一副下棋都要赌钱的凡夫俗子形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5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65/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