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559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去了辽东,还能不能回来?”嘉禾可怜兮兮地说道。

  邵勋笑了,道:“可以的。若想念阿翁了,回来便是,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吃得了路上的苦。”

  “能。”嘉禾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

  “好啊,真好。”邵勋忍不住把孙子又抱了过来,道:“今日是看钓鱼还是猎鹿。”

  “我要看钓鱼。”

  “好,依你。就在这天渊池垂钓。”

  邵裕也找了张马扎坐了下来。

  父子祖孙三人难得地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时光。

  ******

  八月一晃而过,重阳已近在眼前。

  左髦、索绥二人同登芒山,体味佳节。

  当然,他俩的心思并没有放在这上面,所谈论的也多是与重阳无关的军政大事。

  “索公倒是好兴致,没去吊唁下你亲家?”左髦问道。

  “去过了。”索绥看着远方的旷野,说道。

  他有一个庶出的小女儿嫁给了前右金吾卫将军、散骑常侍黄彪之子黄虔。八月之时,黄彪因病去世,他上门吊唁了。

  见索绥兴致缺缺,不怎么想废话的模样,左髦便问道:“燕王何在?”

  “在府中居丧。”索绥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回道。

  “齐王得天子诏,转任平州刺史。明年二月赴任,故今岁腊月会回京,不知……”左髦试探道。

  索绥沉默片刻,道:“还得看燕王殿下的意思。”

  “此是自然。”左髦笑道。

  索绥犹豫片刻,问道:“齐王封建之事难道已经定下了?外间没什么风声啊。”

  “你知我知便行。若胡乱传扬,怕是要被抓进黄沙狱。”左髦开了句玩笑。

  索绥点了点头,然后又好奇地看了左髦一眼,问道:“你莫不是真要去平壤?”

  “平壤又不差的。”左髦说道:“乐浪王氏自汉以来便是名门,英才众多,文风鼎盛,正好去结交一番。”

  索绥无语,不过也没法反驳。

  乐浪王氏自称先祖是汉时为避诸吕之乱跑过去的王仲,祖籍琅琊。至后汉初年,已然逐渐起势,王闳杀王调,献乐浪,爵封列侯而辞之,汉光武奇而征之。

  其子王景又是后汉初年著名的治河专家,当过徐州刺史。

  王景之后,虽再没人当过州刺史一级高官,但太守、县令以及其他朝职却也没断过。

  真论起来,比前汉年间发配到敦煌的索家差很多吗?

  别人都可以反驳乐浪王氏的门第,就索绥不能,因为这两家的境况很类似。

  “乐浪终究差了些,土人比敦煌还多。”索绥叹了声,道。

  “慢慢来,总有进益的。”左髦说道:“再者,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去了乐浪,焉知我左氏不能如乐浪王氏一般,成为一地郡望么?”

  “你左家在文业上的名气已经够大了。”索绥摇了摇头,道:“也罢,待齐王回来再说吧。不过也别太张扬,被人看到了,多番非议,总是不美。”

  “君过虑了,天子巴不得看到齐王、燕王亲近呢。”左髦说道。

  索绥点了点头,本不想再说了,却补了一句:“你将来别后悔就好。”

  “绝不后悔。”左髦信誓旦旦道。

  当然,说这话时心中其实也是有点打鼓的。

  在幽州时,他奉齐王之命,派了一支商队前往乐浪、带方二郡,名义上是去买皮子、海货,实则兼有打探地方的任务。

  商队回来后,对乐浪王氏好一番吹嘘,说受到了他们热情的接待。这家人府第有数顷之大,还圈占了不少山林,以土人为部曲庄客,为其打猎、耕作、捕鱼。

  王氏子弟文风不辍,族中藏书数千卷,有些甚至是汉末以来中原少有的孤本残卷,本身开办了一个私塾,教授本族子弟外,还让土人进来学习,在当地名气很大。

  王家女子知书达理,堪为良人,便是在中原也不差了。

  说得很好,但左髦听出了一个致命点:乐浪郡就这么一家上得了台面的士族。

  但事已至此,还能如何?反正他宁为鸡头,不想当凤尾。乐浪郡难道还能比江南的某些地方差?可不见得。

  扬江交广四州的不少郡,连一个上台面的士族都没有,连乐浪郡都不如。

  再者,乐浪王氏从前汉诸吕之乱开始到现在,传了多少年了?

  中原的战争影响不到他们,就连卫氏朝鲜都大量任用王氏子弟为官。两汉交替,一声令下,以郡降附,强如汉光武也得列侯拉拢他们。

  便是高句丽一度拿下二郡,也没有让王氏覆灭。

  一部分族人退入平州,投靠慕容廆,一部分则留在当地,高句丽权贵甚至还想和他们联姻。

  比起中原覆灭的大族,不知道强了多少。

  对,左髦的思路就是这么“奇特”,他觉得边边角角最安全。在当地当了“鸡头”,谁来了都要拉拢,富贵不倒。

  左、索二人谈完正事后,便默契地转移了话题,聊起了风花雪月,及至天色渐晚,方才尽兴告别。

第七十九章 主持

  十月中旬,洛阳便大雪纷飞。

  气温经历了之前的小反弹,并稍稍横盘了一段时间后,似乎再度进入下行通道。

  今年江南也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气候异常,给了部分初次南下的北方士民当头一击。

  说来可能惹人发笑,朝廷鼓励北地豪族南下不少年头了,但根据民部的推算,这么些年下来,总共南下的也就二十万人左右。

  今年稍多一些,可能因为关东没被卷入战争,一口气南下了五万人,但算上这批也就二十余万,真的有点少。

  明年应该会多一些,因为要开始对颍川、河东等地动手了。

  朝廷并未正式下旨,但风声传出来后,很多人难免感到焦虑。

  十六日,邵勋召太子入宫,并未言明是何事。

  太子邵瑾有些忐忑,入宫之前还在和幕僚商议,待见到邵勋时,反而平静了下来。

  邵勋放下手里的书卷,先问了句没头没脑的话:“梁奴,若想号令天下,以何为要?”

  虽然有些奇怪,但邵瑾立刻答道:“无非钱、权、人三事耳。”

  “倒也没错。”邵勋笑道:“钱从何来?”

  “赋税。”

  “何人缴税?”

  “天下士民。”

  “那么是不是缴税的人越多越好?越容易拿捏?”

  “是。”

  道理很浅显,很明白。升斗小民想避税都难,更容易拿捏。豪族富户关系盘根错节,没那么好拿捏,征税麻烦。

  “那么,颍川、河东这类所在,征税容易吗?”邵勋又问道。

  其实不难,因为邵勋与他们都是摊派关系,所得不一定比正常征税少,但这不是正常制度,邵瑾很清楚他不一定能从这些地方征到多少税,于是回道:“户口不清,官吏暧昧,未易也。”

  “那你知道怎么做了?”邵勋问道。

  邵瑾心下一惊,立刻答道:“当清查户口,撤换庸吏,申明税法。”

  “说得好。”邵勋说道:“修书之事,先放一放吧。《晋书》我看了,大体无差,只需再修改一番即可,不着急。今给你个差遣,颍川、河东二郡度田之事,就由你来主持吧。”

  “儿遵命。”邵瑾沉声应道。

  “此二郡完备之后,明年要清查晋以来田籍,亦由你来主持。”邵勋又道。

  “是。”邵瑾脑海中急速转动,思考父亲这么做的用意。

  度田是国之大政,多年以来,虽然进行得断断续续,其实就没怎么停过。

  他也赞成度田,任何有利于他将来接掌大位的事他都赞成,只是这个事由他来做,却总感觉有些奇怪。

  这可是得罪人的活计啊。以往这种得罪人的事情,父亲从来都是亲自揽下的,因为他不怕得罪人,但现在由他来操办了,却不知为何。

  一瞬间,邵瑾想了很多,甚至怀疑父亲是不是在试探他。

  “无事了,去看看你母亲,陪她用过午膳再走。”邵勋挥了挥手,说道。

  “是。”邵瑾行了一礼,躬身告退。

  出得太极殿后,他看着漫天雪花,舒了口气,朝昭阳殿而去。

  ******

  昭阳殿中,王妃卢氏正带着钧衡过来看望祖母。

  虽然孙子已经五岁了,但被喊做祖母依然让庾文君有些不适应,毕竟她才四十五岁。

  邵瑾坐下来后,先观察了一下,然后找了个合适的机会,说了方才入觐之事。

  庾文君有些忧虑。

  当然,也仅仅只是忧虑而已。夫君决定做的事情,如果与娘家利益冲突了,逼她做一个抉择的话,虽然很痛苦,但她最终还是会站在夫君一边。

  她不能想象身边没有夫君的日子。

  邵瑾在悄悄揣摩母亲的态度,看了一会后,感觉果如往常,便放下了心,道:“阿娘,江东也有好地方。丹阳、毗陵、会稽、吴郡、吴兴都有开垦多年的熟地,想办法买下来后,当年就有进账,不会亏的。”

  “至于颍川那边,粮食想办法运到许昌,然后走睢阳渠运至建邺,浮财、农具、耕牛等一并如此处置。有水运,花费不了几个钱。”

  “人丁能撤走的就撤走,实在老弱病残不能走的,就留在颍川,照料剩下的农田、果园、菜畦、桑林,到时候派个人留守就是。”

  庾文君听了微微点头,旋又道:“你大舅闲下来了,年前会回洛阳,届时你安抚一下他,别弄得生分了。”

  “好。”邵瑾点头应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5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59/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