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468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钟离将军。”似乎看到了船队的抵达,远处行来一队骑士,为首一人高声大呼。

  钟离克定睛一看,却是燕王,于是站在甲板上大声回应道:“末将参见殿下。”

  骑士很快来到了岸边,看着一艘接一艘的船只,皆有喜色。

  “自得江东,水师良材便不缺了,舟楫通达各处,无往不利。”燕王邵裕下了马,大笑道:“早知战船可直通丸都,还费那个劲做什么?自辽东登船,一路浮海而来,岂不快哉?”

  钟离克苦笑道:“海上风波险恶,可不敢拿殿下开玩笑。末将这次活着来了,下次可不一定。”

  邵裕听完只是笑笑。

  他当然知道航海有风险、会死人,但说实话,陆路千里转运,还尽是沼泽、丘陵,十车粮能到两车吗?

  海上运粮,损耗有这么大吗?风险是有的,但总不能运气那么差,十批船沉八批吧?

  即便运气差到离谱,十批沉八批,还是比陆路转运划算,因为沉船死人少,比陆路转运死伤、逃亡的人少太多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没人能截断粮道,骑兵赖以成名的绕后袭扰,对船队来说是无效的。

  所以,此刻的他看着这些庞大的船只,心潮起伏,若有所思。

  有些事听别人说未必多么在意,但亲身经历了,印象是真的深刻。

  十万斛粮!你要费多大代价才能运到丸都城下?

  父亲那么重视海运,别人都不理解,现在应该无话可说了。

  “有水师相助,何愁丸都不破!”他感慨道。

  船只一艘接一艘靠岸,停在临时打制的木质栈桥旁边,开始了卸货。

  栈桥深入水中十步,确保船只不会搁浅,不过这会只有两条。

  不远处一批高句丽百姓被驱赶着下到河中,瑟瑟发抖地钉木桩、铺设栈桥,以利载卸。

  钟离克很快下到了岸上,问道:“殿下,丸都如何?”

  邵裕笑了笑,道:“有三千守军,能战者不到半数。昨日攻了一天,两度站上城头,贼兵不过尔尔,远不如昔年刘聪帐下兵马。待郑司马骁锐齐至,破之易也。”

  钟离克点了点头。

  他不怀疑梁军的战斗力,难处只在粮草罢了。只要粮草不缺,高句丽都城就要史上第四次被攻破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破城之策

  八月初六,天渐渐有些冷了,但还不至于穿上绵衣。

  钟离克登上了船只,最后看了一眼丸都山城。

  杨柳苍松之间,山峦起伏不定。

  城墙依山脊而建,整体似圆似方,东、西、北三面较高,南侧却很低,几乎低了百丈。

  正因为如此,东南侧的某座城门外修建了瓮城,以加强防守。

  据拷讯俘虏得知,这座山城就像一个内部凹陷下去的铁锅,城中水池、宫殿、官署、军营、作坊等一应俱全,这让钟离克有些惊讶,他本以为高句丽人的城池不会太好的。

  此刻山间鼓声隆隆。

  东南方的山道上,旌旗招展,吼声如雷,军士们远远看着攻打瓮城的己方士卒,大声助威。

  所有人都知道,攻破此城后,高句丽人累世积聚的财货将落入他们手中,即便要上交一部分,留下来充作赏赐的依然不在少数。

  千里远征不就是为了这个么?

  这个城守不久的。钟离克收回了目光,下令拔锚起航。

  他做出这个判断没有别的因素,只有一个:城大难守。

  城池越大,需要的守军越多,听闻高句丽只有三千守兵,前阵子还消耗了一些,这会大概只有两千多了,而他们需要防守近十六里长的城墙,以及多达七座城门。

  城南、城东、城北各两座城门,城西一个,而最初时丸都山城只有五个城门,最多时达九个,不同时代城门数量不一样。

  王师主攻的地方便是位于东南侧的城门,盖因其地势最为平坦,道路最为宽阔,方便进攻,甚至可以用攻城器械。

  正南方的两座城门相隔不远,分别位于一座山峰的两侧。既然开了门,当然是有路的,只不过是曲径小路罢了,只勉强容一车通过,非常险仄。

  这边亦有王师在攻,不过人数少,各数百兵罢了,也没有什么攻城器械,运不上来,纯纯蚁附强攻。

  城头的敌军还算严整,但依然大呼小叫不断,显然并非什么强兵,只不过占着地利之便,勉强守御罢了——听闻之前两次站上城头,都是位于此处。

  高句丽人应吓了一跳,从别处抽调人马过来了。明明一个不怎么好投入兵力,也不怎么好进攻的地方,生生堆得和东南侧瓮城的兵力相差无几,不知该怎么评价。

  这场仗,再这么磨下去,破城是迟早的事情,另外四个城门还没开始投入兵力进攻呢。一旦正儿八经强攻,高句丽人的可战之兵还得分散。

  “噹噹……”清脆的铃铛声响起,一艘又一艘船只离开丸都,顺流而下,开始返航。

  船上除伤病员之外,还载了三千余高句丽百姓,一起返回青州。

  削弱高句丽的战争潜力,他们是认真的。

  ******

  丸都城外,马蹄声阵阵。

  骑兵纷纷策马离开,前往盐难水北岸,归单于府左司马郑隆指挥。

  他们撤走的原因很简单:游骑截获了高句丽人的信使,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份文书。

  绷吊拷讯之后,得知高句丽又分出了一部分人马,往纥升骨城方向而来,似有异动。

  郑隆手头本有宇文氏轻骑两千、并州骑兵两千,外加单于府镇兵四千余、河北镇兵四千,而今他把镇兵几乎都留给了邵裕,自领四千骑严阵以待。

  邵裕则把宇文家的近三千骑拨给郑隆,令其帐下骑兵数量高达七千。

  他自己只保留了燕王府护军两千余骑屯于丸都城下,以策万全,其余诸部如左飞龙卫七千余人、镇兵八千余近一万六千步卒围攻丸都。

  另外剩下的零散兵马,则押运劫掠来的财货、人丁,沿着来时路,返回襄平。

  各部分司其职,忙而不乱。

  八月初七,又是一天攻势下来。

  邵裕盘腿坐在一处山坡上,写写画画。

  这几乎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了,有别于父亲征战的习惯,即把战场上各种要素写在纸上,然后看着思考。

  属吏们来来去去,不断汇报着各种情况。

  “敌东南门瓮城上还是四百来人,有一批人和他们轮换,打‘于’字将旗。”舍人郭时走了过来,禀报道:“旬日来,阵列整肃、敢打敢拼之人益少,而今这数百人里充斥着不少丁壮。”

  话音刚落,东南门外响起了一阵喧哗,二人寻声望去,却见河北来的上白镇兵弓弩齐发,将一群乱哄哄朝后溃散的高句丽百姓尽数射杀。

  二人又收回了目光,不再关注。

  丸都城位于山上,人其实没那么多,听闻城中不满万人,兴许只有七八千。

  国内城位于山下平原中,虽然被毁掉了,但人还在,且人烟稠密。

  梁军抵达后,将未及逃走的人围了起来,然后一批批驱使其攻城,约定每个丁壮冲两次就可以得免。

  老实说,能冲完两次下战场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在蚁附攻城之中死掉了,尸体被扔到旁边的深谷之中,层层叠叠,看着甚是吓人。

  大前天国内城甚至发生了一次暴乱,被看守他们的梁军血腥镇压,屠戮了不少人。

  郭时离去之后,王友裴满又来了,禀报道:“大王,西南门的贼兵现在三天才轮换一次,看样子贼人兵力甚是吃紧。”

  邵裕点了点头,然后在纸上记下。

  西南门的贼将姓周,手下本有一千兵,装具、甲胄都不错,厮杀也有一定的章法。

  他将部伍一分为二,一批累了就下城头,换另一批。

  据梁军观察,这两批人的战斗力也是有差距的,之前轮换了一次,很快就被左飞龙卫攻上城头,不得已之下又把换下去休息的人顶了上来。

  邵裕与属吏们判断,这位周姓敌将一定在城中拉了壮丁,而壮丁的战斗力是非常不稳定的,故差点被左飞龙卫的老兵得手。

  所以到了后来,这批能打的贼兵干脆睡在墙头了,连续三天没下城轮换。

  邵裕又和裴满讨论了一番,直到中尉司马吕罕来报。

  “大王!”吕罕低声道:“斥候来报,贼军偷偷将北城的兵抽走了一部分。”

  “哦?”邵裕眼睛一亮,道:“如何看出来的?”

  “甲具。”吕罕说道:“许是当年被毌丘俭从北面偷袭破城,故贼人在此布下了重兵。斥候连续观察了多日,城头巡视之人披铁铠者在四一之数,另有四一之人着皮甲,而今上城之人多麻衣,甚至还看到了着水藻衣之人。”

  邵裕一怔:“水藻衣?”

  “昔年高句丽开国之君朱蒙行至毛屯谷,就遇到着水藻衣之人,此必是从鸭渌水左岸调来的东沃沮人。”吕罕说道:“高句丽对东沃沮行羁縻之策,并不怎么信任他们,而今连这些人都上城头了,可见其兵力紧缺。”

  裴满正待离去,听了这话,亦道:“大王,贼人这会死伤之精兵多半早就超过一千,不得不大量征发丁壮羸兵上城。”

  邵裕嗯了一声,道:“先前斥候在城西林中窥探,亦提及墙头巡逻之兵少了许多。”

  正常来说,防守一段城墙,首先有沿着城垛排布的军士,城墙下方则有随时增援而上的援军——一般是轮换下去休息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沿着固定路线巡逻的人,这是机动增援兵力。

  这些人少了,必然是被用到了其他地方。

  邵裕轻笑一声。

  父亲常说凡事有利有弊,丸都山城几乎把所有险要之处都圈了进去,固然让进攻方十分难受,展不开兵力,只能一点点磨,但代价呢?当然是城池太大了啊。

  中原很多郡城都没十六里的城周,你搞这么大,自然需要更多的兵力来防守了——唐时州城(相当于魏晋的郡城)城周大部分上了二十里,生产力进步了。

  “先别急。”邵裕伸手止住了裴、吕二人下面的话,道:“而今粮草不缺,先急攻数日,让高句丽把更多的精兵调来东城、南城。”

  二人会意,齐声赞道:“殿下英明。”

  这是真心实意。攻丸都之战,说难难,说简单也简单。但燕王慢慢找到了对付敌人的办法,并且听起来颇有可行之处,这便不容易了。

  此番征辽,他的成长有目共睹。

  从八月初八开始,一连五天,梁军在东城、南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日夜不停,十分凶猛。

  国内城的壮丁、健妇被拉过去攻了三天后,尸如山积,实在受不了了,再次鼓噪作乱,被燕王府骑兵及左飞龙卫府兵大杀一通,血流成河。

  到了后两天,连镇兵也被拉了上去,猛攻不休。

  双方的伤亡急剧增加,不独梁军死伤惨重,就连城头的高句丽人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4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68/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