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464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二、战争准备

  定下出兵决策后,出兵规模、时间、路线、后勤怎么安排呢?

  慕容翰又说了:“虏以常情料之,必谓大军从北道,当重北而轻南。王宜帅锐兵从南道击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别遣偏师出北道,纵有蹉跌,其腹心己溃,四支无能为也。”

  他的意思是北道相对好走,高句丽必然将主力汇集于北路,我们出其不意,从南道进发。

  慕容皝同意了。

  出兵时间定在下个月(农历十一月)。

  北路军(偏师)以太仆王寓为统帅,兵力1.5万;

  南路军(主力)由慕容皝亲领,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兵力4万(“皝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

  额外提一条,这里的北道和南道仅指慕容皝出兵时的南北两道,非地理意义上的北道、南道。

  从慕容鲜卑通往高句丽,事实上有五条道路,王寓走的北道其实是靠近扶余的那条路,是高句丽开凿的,史载其“平阔”,但较远。

  慕容皝带的4万主力大军走的南道没北道好走,但较近。

  出兵时间是农历十一月,差不多是最冷的时候,大雪纷飞,慕容皝这一把也是够拼的。

  至于后勤,肯定有一部分,但大部分靠抢。

  尤其是战马冬天需要粮食,光靠干草平时混混可以,但出战期间是不行的。

  高句丽方面的应对呢?

  国君高钊认为北道好走,敌人主力必从北道而来,于是令王弟高武“帅精兵五万,拒北道”,他自己则“自帅羸兵,以备南道”。

  现在双方兵力清楚了——

  北线,王寓1.5万兵VS高武5万兵;

  南线,慕容皝4万兵VS高钊,兵力不详,只知道是羸兵;

  三、战争过程

  ①北线,史书只有寥寥数笔,“王㝢等战于北道,皆败没”,北线慕容氏以偏师对上高句丽主力,大败;

  ②南线,先说结论:慕容皝大胜。

  先看看慕容氏一方的记载:“慕容翰等先至,与钊合战,皝以大众继之。”

  左常侍鲜于亮曰:“臣以俘虏蒙王国士之恩,不可以不报;今日,臣死日也!”独与数骑先犯高句丽阵,所向摧陷。高句丽阵动,大众因而乘之,高句丽兵大败。

  左长史韩寿斩高句丽将阿佛和度加(应该是大加),诸军乘胜追之,遂入丸都。”

  再看看高句丽一方的记载(其实照抄中国史料):“慕容翰等先至战,皝以大众继之,我兵大败。左长史韩寿,斩我将阿佛和度加,诸军乘胜,遂入丸都。王单骑走入断熊谷。”

  简单来说,南北双方都是野战,王寓于北线战败,慕容皝于南线大胜,穷追数百里,攻破丸都。

  高句丽王大败后,连丸都都不敢留,单骑逃入山谷,将首都扔给了敌人。

  我猜测可能是慕容鲜卑骑兵追得太急了,不给他留下来召集兵马、整顿残兵的机会,咬着屁股追。

  或许有人会问,高句丽怎么如此降智,一定要野战呢?

  很简单,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慕容鲜卑到哪里去搞补给?他们连年战争,和段辽打,和石虎打,还被围了一次都城,再和宇文鲜卑打,就没停过,后勤不可能全靠后方输送,大部分靠抢。

  抢谁?高句丽人。抢的过程大家自行脑补。

  高钊若依靠城池坚守,内部压力是相当大的,他不一定能顶住,再加上以为慕容皝这一路是偏师,北路才是主力,于是野战,结果大将被阵斩,自己单骑出逃。

  再者,高句丽国力就这样,40万的人口,一户出一丁也就七八万人,其中年纪不大不小、身强体壮且能武装起来的男丁,差不多就五万人,只够堵一路。

  但事实上有五条路可以进兵,慕容鲜卑选了其中两条,你若依靠城池坚守,他就走其他路,你怎么办?

  要是被慕容鲜卑屠戮、掠夺大量人口,起码让国家倒退十年、二十年,他承受不起。

  野战击败慕容鲜卑,是最好的保全己方的策略,只不过高钊赌错了慕容鲜卑主力的方向罢了。

  你看起来降智的野战,一定是多种因素共同合力的结果。

  或许还有人问,慕容鲜卑大肆烧杀抢掠获取补给,高句丽人为什么不反抗?

  我就奇怪了,历史上这种烧杀抢掠、以战养战的模式多了,那些人为什么不反抗?

  很简单,没那个能力。

  一是精壮被抽走了去打会战了,剩下的人老弱病残怎么反抗?

  二是慕容鲜卑就希望你从山城里、堡寨里出来呢,他好掠夺更多的奴隶。

  三,不要不切实际地认为会有人民战争,人民群众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未经组织、未经训练、没有装备的人民群众是没有力量的,大部分时候只会选择自保。

  慕容皝在南陕击败高钊后,一路追击数百里,没有见到任何困扰,甚至还大摇大摆带着俘虏财宝回家。

  李世民也差不多,历史上征高句丽不克,被迫撤退,但也是带着俘虏和掠夺来的奴隶撤的,高句丽人敢拦吗?

  你以为是晚唐五代呢?民团都能打跑耶律德光。

  四、战果及战后

  大胜后,慕容皝收到北路偏师战败的消息,准备班师。

  韩寿曰:“高句丽之地,不可戍守。今其主亡民散,潜伏山谷;大军既去,必复鸠聚,收其余烬,犹足为患。请载其父尸、囚其生母而归,俟其束身自归,然后返之,抚以恩信,策之上也。”

  慕容皝同意了,派兵继续追击——轻车将军慕舆泥追获其(高钊)母周氏及妻而还,即抓了高句丽王的母亲和妻子。

  临走前,①收其府库累世之宝,虏男女五万余口,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

  ②发钊父乙弗利墓,载其尸。

  班师之后,343年2月,高句丽王高钊派其弟高武称臣入朝于燕,贡珍异以千数。燕王(慕容皝)乃还其父尸,犹留其母为质。

  355年冬十二月,高钊遣使诣燕,纳质修贡,以请其母。燕王(慕容儁)许之,送周氏归国。

  奇怪的是,从头到尾没提高钊老婆的事情,可能父亲的尸体和母亲比较重要,老婆不重要……

  大体就是如此,不多写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平顶

  南岸大胜之后,北岸也开始了行动。

  游骑远远散开,侦察纥升骨城及自安山城的情况,骑兵主力严阵以待,伺机与可能赶过来增援的敌人交手。

  部分府兵部曲则开始收割野外残存的粮食,以为军需。

  邵裕也在属吏的簇拥下过了河。

  进入盐难城时,他收到军报:单于府左司马郑隆先锋已过黑沟山城,三日后即可抵达此处。

  闻听此报,崔景化、潘诞对视一眼。

  有些事情心照不宣,燕王也是狠狠地利用了这些人一把。

  他若渡河南下,郑隆就不敢再拖拖拉拉,必然拣选劲骑,火速南下,汇合燕王大军。

  邵裕正在亲手给郭时裹伤。

  其实没什么大碍,就手臂中了一支流矢罢了,这会已然锯断箭杆,取出箭头,正在上药。

  郭时嘴里还在絮絮叨叨:“丸都想必有兵,殿下可尝试攻一下,第一批就要投入劲兵,不可驱使百姓攻城。”

  邵裕嗯了一声。

  不驱使百姓攻城不是爱惜百姓,而是怕他们能力太差,给守军以调整的时间,所以需要第一批就投入精锐。

  如果前面的精兵拿不下来,待敌人缓过来、调整好,那他也就拿不下来了,只能等待大军猛攻。

  “若取不了丸都,殿下该为封国长久考虑了。”郭时说道:“就藩之后,敌强我弱,高句丽必不会放过辽东,定倾众来攻,此时便要尽可能杀伤贼兵、夺其资财、掠其户口,让其二十年内无力进犯。”

  邵裕深以为然。

  辽东国对外扩张?短期来看可能性不大。

  他的首要任务是整饬好辽东诸县,恢复撂荒的农田,营建破败的城池,充实衰败的户口,稳固散乱的人心。

  尤其是封国内胡汉杂处,语言、风俗迥异,生活方式也大不一样,他的大半精力注定要花费在内部上。

  这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而高句丽是最大的威胁。

  “为今之计,只在两条。”郭时说道:“其一,趁着王师大至,想尽办法削弱高句丽,削弱得越狠越好。此辈狼子野心,自汉以来就屡次越境筑城,不可能不对外扩张。此为辽东国生死之敌,一定要抓住此次机会,令其精锐尽丧,民间疲敝,贵人群起反对高氏,内部乱做一团,如此辽东乃安。待数十年后高句丽实力渐复,辽东国亦羽翼渐丰,可堪一战了。”

  “其二,趁着陛下春秋鼎盛,想办法索要资粮、牲畜、户口、工匠、器械。有机会的话,赴中原招募府兵余丁,能招几个算几个。殿下可暂居旅顺、北丰、平郭三县,劝课农桑,积蓄钱粮。有功之将士,多多赏赐土地,再掠一些高句丽人,赐其为奴婢。今上有府兵之制,辽东人少地多,未必不可尝试。臣请置于此三县,盖其远离前线,不易受到贼人滋扰,有时间召集。”

  “郭公真国士也。”邵裕赞叹道。

  双方都没提占领高句丽的事情,那不可能,至少短期内不可能。

  天子也没要求灭其国,只要求打痛高句丽,至于侵占平州土地、收容慕容残众都是现成的借口罢了,即便没这些事,这仗还是会打。

  邵、郭商谈间,潘、崔二人来到近前,先静静听了一会,然后由崔景化问道:“殿下,接下来怎么办?”

  “此地离丸都已是不远,可拣选精骑一千、左飞龙卫府兵两千,多携马匹,试探下丸都防务。”邵裕说道:“对了,西边如何了?”

  “好久没来军报了。”崔景化说道:“半月前还在平顶山山城,王师攻城不克,高钊率军来援,于城后数里列栅。前后两战,丽兵战不利,故深沟高垒,以避王师锋锐。”

  “慕容氏呢?”

  “有众万余,与高氏合兵一处,计五六万步骑。”

  “慕容稚到何处了?”

  “未有消息传来。”

  “孤知道了。”邵裕点头道。

  平顶山位于梁貊水(太子河)流域,因山顶较平而得名,乃高句丽通往襄平的门户,西大门之一,此前便驻有重兵,又汇合了高钊、慕容儁、慕容彪的人马,总兵力应当超过六万了。

  王师由徐煜统率,不过三万多人,野战足以破敌,攻城却有些勉强。

  不过这也是半个月的兵力数字了,这会兴许又增兵了。

  这一路主力之外,便是他和慕容稚的两路偏师了,他有一万多人,慕容稚有五千骑,分布于主力南北方,侧翼迂回而来。

  慕容稚全是骑兵,邵裕不看好他们能夺占什么城池,但造成声势,烧杀抢掠一番却不难,定然能吸引相当部分敌军兵力。

  仗打到这个份上,邵裕其实有点明白从兄的意图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4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64/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