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415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而在晋灭以后,高句丽人终于与大梁朝接触了。

  双方之间最具共同利益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攻灭慕容鲜卑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使者与地缘

  高高的台阶之上,一头戴进贤冠,身披袍服的青年高举楛矢,一步一阶,渐渐来到台上。

  “拜见大梁皇帝。”楛矢被取走后,青年拜倒在地,沉声道。

  邵勋坐在正中间,伸手接过楛矢,仔细查看。

  看材质应该是长白山桦木做的箭杆,箭簇尖而长,呈三棱状,工艺不错。

  而且从进献楛矢这个行为来看,使者也不是泛泛之辈,很显然是读过书的,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肃慎人就曾进献楛矢给周武王,以示臣服。

  “给使者赐坐。”邵勋将楛矢交给坐在他侧后方的太子邵瑾,吩咐道。

  不能把高句丽人看做愚昧野人,他们的文明程度在东北地区显然是首屈一指的。

  使者坐下之后,看向邵勋,目光坦然。

  “使者既名高武,乃宗室耶?官居何职?”邵勋问道。

  “高武”肯定不是使者的本名,高句丽人有自己的语言,肯定还有个高句丽语名字,比如高句丽现任国王叫“斯由”,但慕容鲜卑治下的士人、官员称其为“高钊”。

  “居‘古雏加’一职。”高武说道。

  “使者可试写下。”邵勋拍了拍手,让人搬来案几和笔墨纸砚。

  高武也不推辞,直接写下了这三个字。

  给事中桓温上前取来,递给邵勋看。

  民部尚书裴湛在平州多年,低声解释道:“陛下,高句丽以军事起家,先者其国土分为五部,曰‘战区’,由五部首领统治,自委官吏,共尊某部首领为王。部族首领曰‘大加’,称王之部大加则曰‘古雏加’。”

  “原来如此。”邵勋微微点头。

  “古雏加”是稀有称号,“大加”是普通称号,这样就可以理解了嘛。

  裴湛又道:“高句丽有前、后、左、右、内五部,而今称王者便是内部,又称‘桂娄部’。”

  邵勋一怔,道:“难道此前还有别的部称王?”

  “陛下英明。”裴湛说道:“高句丽承古扶余遗俗,水旱不调、五谷不熟,辄归咎于王,或言当易,或言当杀。”

  卧槽!邵勋有些惊讶,这他妈不是魏博牙兵?选举一个部族首领当国王,一旦出现水旱灾害,或者粮食大规模歉收,温柔一点换国王,激进一点就杀国王。

  “而今呢?”邵勋又问道:“若朕是高句丽王,必然要想办法。”

  “桂娄部之前,乃涓奴部称王,曹魏时被桂娄部取代,及至今日。故涓奴部族长虽非国主,亦有‘古雏加’之称号。”裴湛说道:“高句丽历任国主也在想办法扩大中枢权力,新征服的国土往往不给予五部,而由朝廷直接管制。久而久之,五部所有之土虽未减少,然朝廷所有之土越来越多,攻守之势易也。高钊之父乙弗时期就开始筑城,以城统治周边百姓,大体可分为城、谷、村三级,各委官吏。”

  邵勋微微点头,和他查阅典籍得到的部分对应上了。

  这就对了嘛。从这点看来,高句丽国主一直在强化中央集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慢慢有成效了,不再是之前的五大军区制,听起来跟他妈东罗马一样,搞啥呢?

  不过看样子,高乙弗时代才开始大搞特搞,整体来说现在的高句丽还处于转型时期,内部矛盾一定不小。

  另外,邵勋这种政治老流氓还琢磨出了别的味道。

  高句丽国主出身桂娄部,但新得国土却不怎么分给桂娄部,这说明什么?说明即便是国王出身的部族,对王室而言也是竞争者,高氏家族在桂娄部内的权力定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谁都想家天下嘛,正常。如果不加以干涉,高句丽再这么转型下去,就是一个逐步中央集权的国家,顶多保留一点的旧有传统,毕竟“我大高句丽自有国情”,传统对一个国家制度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高武是现任国王高钊的弟弟,担任桂娄部族长,说明高氏家族的地位在强化之中。

  邵勋心念电转,很快又看向高武,道:“使者所献之国书朕已看过,慕容氏跳梁小丑耳,贵主既愿出兵,朕欢喜不已,却不知贵国能出兵几何?”

  高武闻言,立刻答道:“精兵五万。”

  供军监金正站在邵勋身后,闻言瞟了一眼高武,若非场合不对,他就要出言相讥了。

  你懂不懂什么叫“精兵”?

  邵勋也不太信,就在此时,童千斤从另一侧台阶上了丽春台,走到邵勋耳边,附耳道:“高句丽使者随从数十人在台下,多配以良马、精甲,马铠制式与中原略异,然可用。”

  邵勋轻嗯一声。

  老童的意思是高句丽的具装甲骑与中原风格不一样,但功能是没差的。

  这很正常,历史上吐蕃人攻入中亚、印度,抢了很多盔甲、工匠回来,吐蕃兵甚至戴过带牛角的铁盔,鬼知道是哪国工匠造出来的。

  “若真有五万精兵,拊背而击,鲜卑旦夕可破也。”邵勋也不拆穿,直接说道:“可贵国屡败于慕容之手,可还敢出兵?”

  高武立刻答道:“大国出兵,敝国愿附骥尾。”

  邵勋点了点头,道:“使者且先下去歇息,朕自有计较。”

  高武无奈,只能行礼告退,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下了丽春台。

  邵勋扫了一圈众人,目光首先落在兵部尚书侯飞虎身上,道:“卿可有见解?”

  侯飞虎沉吟片刻,道:“陛下,高句丽应无多少兵马,五万众定然已是其极限。”

  “如此,连慕容带高氏一起灭了,可有把握?”邵勋问道。

  侯飞虎回道:“败高句丽易,灭之难也。纵然一时灭了,也占不住其土,故自汉以来,多行册封之事。便是高句丽忤逆上国,教训一番后,还是继续册封。”

  邵勋又看向太子邵瑾,问道:“吾儿怎么看?”

  邵瑾方才听了半天,心中已有计较,遂道:“陛下,攻慕容鲜卑便不知需要几时,若拖到八月,便得撤兵了,迟恐遭遇不测之祸。而今平州陷虏已久,民情不附,钱粮多有短缺,几无可能长期遣兵戍守。纵然能攻破高句丽王城,也不过掳掠一番罢了,后面还是得招抚、册封。”

  邵瑾这是从统治基础的角度来说的。

  你有长期占领高句丽的基础吗?至少目前没有。

  打败他们容易,撤兵之后,人家说反就反,你是不是还要再来打一次?那代价可不小。

  更何况,便是连续两次击败他们也没用,人家顶多老实一些年,后面还是会反。

  长期用兵下来,国内反对的人可就多了,届时还是用“土人治土人”的政策,册封了事。

  在这种事情上,父亲控制拓跋鲜卑的手段可谓高妙,但那是不可复制的,而且拓跋鲜卑离并州、冀州很近,高句丽就太远了,中间还有广阔的辽泽阻隔,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卢龙道)可供通行。

  其实不独高句丽了,平州都有孤悬于外的味道。一旦慕容鲜卑死灰复燃,平州再度沦陷的可能性不小。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想到这里,他用眼角余光看了下燕王邵裕,不知道四兄将来去了辽东,能不能顶住鲜卑、高句丽势力。

  邵勋也在看邵裕,道:“虎头,你长居幽州,通晓虏情,且试言之。”

  邵裕沉默片刻,道:“阿爷,没了高句丽,还有低句丽。辽地扶余、濊貊之众满坑满谷,中夏百姓反倒是少数,且与胡人杂居多年,胡化甚烈。而今能稳住柳城,沟通幽州就不错了,远则鞭长莫及。”

  邵勋被四子的话逗乐了,道:“都知道难,可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你也看到了,高句丽不是没有章法的野人,高武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着士人袍服,书法不比你差,人家还种五谷,非游牧之人,若让他们稳住阵脚,不断蚕食,恐为边患。”

  “阿爷说得是。”虎头说道:“或许可将高句丽削弱一番,再行招抚,如此当可安稳一些年头。朝廷也有了时间收拾平州残局。自司马懿屠辽以来,平州早已不是汉时的平州了。”

  “在你看来,辽地最终会怎样?”邵勋问道。

  “儿查阅典籍,发现自春秋以来,中夏百姓多居于辽地南侧傍海地带,城邑分布呈一字长蛇状,一不留神就被人割裂,首尾不能相顾。”虎头说道:“此线以北,则为东胡、肃慎、濊貊之辈,千年未改,想必事出有因。以我之见,当以稳固平州诸郡为首要之务。在平州站稳脚跟后,再图其他。”

  “朕还是想将高句丽国废藩置郡。”邵勋有些犹豫不决,最后叹道:“卿等再议一议吧。”

  “是。”众人齐声应道。

  邵勋起身之后,顿了一顿,最终什么都没说。

  其实纵观历史,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分界线一直很明晰,即以山脉为界。

  长白山脉以西的平原地带,包括沈阳、辽阳在内,多为中原王朝所据。

  以东的丘陵山区,则为高句丽控制,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核心地盘。

  辽东半岛的山地可不少,历史上多为高句丽控制,而今他们也和慕容鲜卑反复争夺,双方之间的越境袭扰多不胜数。

  虎头要想稳固住辽东半岛的封地,首要敌人其实就是高句丽,而不是什么鲜卑。后者是朝廷控制的昌黎、玄菟二郡最头疼的势力,纵然明年灭了慕容鲜卑,但将来总会有什么部落死灰复燃,寇边之事不会少的。

  这片土地,从来就没消停过。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人

  接见完高句丽使者后,邵勋又收到了辽东的消息。

  看落款应是九月中旬发出的,那会应该已经接近停止大规模海运了。九月以后,辽海风高浪急,就只有重金悬赏的通讯船来往辽东、东莱两地了——此时渤海其实是分成几个区域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名字,邵勋令统一称为辽海。

  九月初的时候,慕容仁、慕容皝在安市一带爆发激战,后无果而终,各自罢兵。

  关键时刻,左飞龙卫二千四百骑自马石津出发,奔至平郭城外驻扎,帮慕容仁稳住了人心,战事结束后退回马石津,以黄头军五千人相代。

  经历了三个多月时间的运输,马石津已存有八十余万斛粮食,营房也基本造好了。

  渡海之兵计左飞龙卫府兵及部曲九千余、万胜军第一营万人,总计约两万众——青州丁壮已然回返。

  不是不想渡更多的人,而是这年头跨海运输能力就这个水平,差不多已是极限了。

  前有汉武帝攻卫氏朝鲜,楼船将军杨仆率七千人登陆列口(大同江入海口)。

  后有唐太宗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帅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登陆辽东。

  两者相差数百年,组织跨海登陆的规模从七千人变成了四万多人,反映了航海技术的进步——当然,从山东跨海至大同江口和至辽东半岛,两者难度本来就不在一个等级上,去辽东容易太多了。

  邵勋夹在两者中间,也就只能组织起这个规模的登陆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只要道德水平足够低,更大规模的跨海登陆也不是不可以,赌命罢了。

  历史上石虎派横海将军桃豹、渡辽将军王华率十万水陆军士自漂渝津(天津附近)出发,攻击辽西的段部鲜卑——却不知有没有成行。

  又以渡辽将军曹伏率军士戍守海岛,前后运送三百万斛粮食供食用,还用三百艘船只运送了三十万斛粮食给高句丽,资助其攻打慕容鲜卑。

  典农中郎将王典率一万多军士常年在海滨垦荒屯田,于青州督造船只一千艘,随时准备攻打前燕。

  只能说石兽是真的没数,也不在乎人命。在他眼里,渡海死个万儿八千人可能真不是事,他一次发神经屠戮的人都不止这个数。

  邵勋虽然是灵活的道德底线,但真不至于堕落到石兽的程度,他甚至不要求在十月后强渡辽海,目前只打算在辽东半岛保持军事存在,辅助支援慕容仁罢了。

  哦,对了,慕容仁已经接受玄菟郡公的册封,老实了,或者说他的情况比较危急,慕容皝是真的要他死。

  邵勋在阅览这些消息的时候,身边跟着汉王邵渥、燕王邵裕二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4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15/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