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35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整个坞堡内部分上下三层,密密麻麻建了近两千个房间,并且留有一定的新建余量。

  房间不大,挤一挤住一家五口人不成问题。

  士兵的房间稍大一些,居住条件更好。

  最好的当然还是邵勋的馆舍了,前后两进,甚至建造了花园。

  这……

  老子都没提这要求,裴家的“设计师”就给安排了?

  稍稍有些浪费,但看起来确实很爽啊,体现了他的地位。

  看完内部结构,邵勋又登上了门口,俯瞰远处。

  云中坞本身处在一处台地上,三面临沟,只有南侧有山道通行而下。

  上山的路狭窄逼仄,很难走。

  在邵勋看来,这个坞堡最大的优势不是有多坚固,而是地形限制了敌军,摆不开什么兵力。

  哪怕来了十万人,他也就只能派一两千兵,添油战术般一批批上,其他人只能干瞪眼看着。

  敌人倒是可以长期围困,但成本极为惊人。与其那样,还不如谈判呢。

  史上北方遍地坞堡,有的被敌人攻破,有的安然屹立数百年,奇迹般度过了整个南北朝。

  能长期生存下来的,要么战斗力强,有武勇优势,要么地势险要,让敌人无法发挥兵力优势,或者兼而有之。

  云中坞,至少占了个地势险要。只要守军敢打敢拼,匈奴人真不一定拿得下来。

  明年,金门坞要开工建设了,檀山坞也将起个头。

  财政压力很大,以至于邵勋都想卖一些武器、铠甲了。

  但终究舍不得,还是先借钱吧。实在不行,再动用准备扩军的钱。

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

  云中坞内,士兵们搬来了几大箱竹简、木牍,邵勋足足看了一下午。

  去年云中、金门、檀山三寨,共得粮六万五千斛,听起来很多,但由于建坞堡占用了大量人力、原本农田数量太少、沟渠太少等各种因素,远远不敷使用。

  从裴妃那弄来的一千五百匹河内绢、五百贯钱早就花光了,裴康后来送的五百匹蜀锦也用了个七七八八,可以说是花钱如流水。

  但乱世嘛,钱是最不值钱的,邵勋非常看得开。

  坞堡的存在,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后勤基地。

  后勤基地的存在,可以让他养活这六百名银枪军士卒,并支持他们持续训练,不断提高水平,提高战斗力。

  归根结底,人是最重要的财富。

  邵勋现在很有成就感。

  他的私兵从“零级”慢慢变成“一级兵”,再变成“二级兵”……

  最后再上阵厮杀,活下来的会变成“精英兵”。

  这才是他最大的财富,是他不会落入卸磨杀驴窘境的最大依仗——司马家的人最喜欢干这些事了,怎能没有防备?

  “1300余户并州流民,6300余口人,平均一户还不满五口,开辟了161顷农田,管理着大小174头牲畜。这家底,比邵园强得有限。”邵勋将一捆竹简卷起来,放入脚边的箱子里,眼睛看着窗外的一棵白樱桃树,默默思考。

  因为既要组织人手修建坞堡,又要派人开挖沟渠,平整田地,今年云中坞没有组织秋播,而是等到明年开春后再行春播。

  播种面积应该还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希望能到200顷甚至更多。

  新开辟的农田,即便原来并非纯粹的野地,而是被人抛荒的良田,第一年也不会有多高的产量。

  邵勋让檀山坞的毛二统计三个坞堡的农田收成。毛二算术不错,最后算出来的种子收获比也就1:4的样子。也就是说,你撒15斤种子,最后只能收获60斤粮食,十分蛋疼。

  第一年种粮,收成也就是图一乐。

  “我为什么这么穷?”邵勋叹了口气,起身离开了庭院,在坞堡内巡视起来。

  空旷的院场内,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竹匾,里面多为晾晒的山野货。

  邵勋拿起一枚干蘑菇看了看,不确定是否有毒。

  旁边一位老者正在给晾晒的蘑菇翻面,见到邵勋时立刻停下手,恭恭敬敬让到一旁。

  “杖翁无需害怕,我又不吃人。”邵勋放下蘑菇,笑道。

  没想到老者更害怕了,嘴角嗫嚅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敢。

  “此蕈都是尔等采摘的?”邵勋问道。

  “是。”老者答道。

  “卖了换钱还是自家吃?”

  “吃。”

  邵勋皱了皱眉,语言交流能力有点弱啊,于是他尽量想好要问的话,让对方回答是或者否就行了。

  “青黄不接时吃吗?”

  “是。”

  “除了蕈还吃什么?”

  “野菜、野果、榆树叶、桑葚。”

  邵勋点了点头。

  后世21世纪,一个人一天吃一斤多粮食,他很可能吃不下去。

  但往前推个几十年则不然,一个干重体力活的成年男子一天吃三斤粮食都不稀奇,因为肚里没油水。

  他还记得村里有个在码头上船挑货的男人,回家后拿着脸盆在吃面,还能连汤带面吃个精光,都不知道他的胃怎么装得下的。

  邵勋曾与他攀谈过。

  他说早上出门吃三大碗粥,挑几担货后,撒一泡尿就感觉到有点饿了。

  吃不到肉奶制品,光摄入碳水化合物的人,如果恰巧还是干重体力活的,就是这么可怕。

  野菜、野果、树叶、桑葚、蔬菜以及一切能弄得到的吃食,都是他们补充营养的途径。

  “今年地里收成怎样?”邵勋又问道。

  “不成。”老者摇了摇头。

  “有两斛吗?”

  老者点了点头。

  “你家分到几亩地?”

  “十一亩。”

  “明年好好种,会有更多地的。”邵勋从怀里摸出一把铜钱,塞到老者手里,然后离开了。

  云中坞还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今年完全就是配给制。全坞的老百姓,光日常劳作、生活,6300口人每年就要吃掉七八万斛粮食,考虑到他们还要建坞堡、挖沟渠、平整田地,消耗更大,今年云中坞的亏损着实厉害。

  明年他的要求不高,不奢望扭亏为盈——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只要把亏损幅度大大降低就可以了。

  第三年,达到盈亏平衡,或者略有些盈余。

  第四年,有相当的盈余。

  这还是在他开了农业金手指情况下的最好情况了。古代集体开荒,前三年基本是纯投入,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而说到农业金手指,邵勋很快来到了山脚下某处。

  这里有一座座“土山”,更准确地说是粪土山,成分为人畜粪便和以泥土后形成的混合物,气味十分感人。

  最“熟”的一批粪土已堆放大半年。这会已经有人将其挑走,撒到农田里。

  最“新”的粪土山还在慢慢长高。

  渠谷水畔,趁着冬季枯水期清淤的丁壮将一车车的淤泥拉过来,与新鲜粪土不断搅拌,然后堆积起来。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只是听命行事罢了。

  金三执行命令十分坚决,而且管理起来很严酷。他人虽然不在,运铠甲去了,但各项命令依然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下去。

  以军法治民,或许不太科学,不太人性化,但乱世之中,你还想怎样?

  并州流民们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没经历过饥饿的绝望,就不会珍惜安定的生活。

  他们现在不是流民了,而是正儿八经的堡户、坞民,干活、种地、吃饭,虽然辛苦,但能活下去,一家老小能够团圆,这比什么都好。

  邵勋最后看了看那些牲畜。

  整体数量有所增加,明年会更多。

  云中坞附近的丘陵缓坡,不适合种田,但很适合放牧。牛羊马的数量会一年年增加,每年还会固定产出大量的鲜奶。

  魏晋以来,上层官员公卿的食谱中存在大量的奶制品,普通百姓受此风影响,也多有食用。

  比如奶粥。

  这是一种混合着粟、奶、野菜熬煮而成的粥,风靡大江南北,是很常见的食物。

  即便到了唐代,人们仍然经常食用奶制品,并发明了诸多品种,如干酪、酸浆等等。

  白居易就很喜欢自己煮奶粥喝。

  但不知道为何越往后,奶制品食用就越少。

  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人地矛盾,人口增长过于迅速,人均资源占有量反而少了。

  就比如邵勋看到的那些丘陵缓坡,甚至是山间的平地,时人完全没兴趣去耕作,因为其他地方有更多、更好的农田。

  膏腴之地你不耕,去改造贫瘠的丘陵?

  这些丘陵缓坡、山间细碎小盆地乃至林间空地,作为牧场最合适,无需改造成农田,你也没那么多人手去耕作。

  牲畜产出的奶主要制成各类干酪、奶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