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183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反应过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多地囤积粮食、器械、守具,同时连连催促援军。

  消息同样很快传到了屯兵华容的陶侃那里。

  他面上没有任何异样表情,这不是本就应该想到的事情么?

  最近一段时日,他的精力又被牵扯到了东线。

  石城告破之后,竟陵、杨口暴露在敌军兵锋之下。

  他不得不率水陆兵马东进,声援那些江州兵。

  而且他运气也不错,居然逮着了一支比较冒进的梁军部伍,先用水师横于河上,弓弩齐发,将河北岸的梁军大队射得冲不过来,再调集主力,水陆夹攻,吃掉了这股兵马,获得了斩首七百余级的小胜。

  随后趁着大军士气正盛,挥师北上,与北岸的梁军厮杀一场,结果直接被赶回了南岸。

  通过这一连串的战斗,再一次证明晋军野战是打不过梁军的,即便是比较能打的荆州军团。

  所以,他只能尽可能利用熟悉地理以及水师战力强横的优势,时不时从侧翼发起偷袭,给黄彪所部制造麻烦,让他们无法全力攻城。

  至于西线,说实话他只派了少量兵马,突袭出外樵采的梁军,试图让他们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汤,士气降低。

  计划就是这么个计划。但正如邵勋曾经感慨战前制定的计划从来没能原样执行过一样,陶侃的计划也走样得厉害。

  纪南城失陷就是重重一击。

  此城没了,江陵保卫战就可以开打了。除竟陵、杨口外,陶侃又要兼顾江陵方向,简直没法分身。

  梁军给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仗打到现在,被动得要死,几乎生出无法抵御的感觉。

  将士们的士气也有些低落。甚至已经有人提出,该考虑沔水以南、长江以北的那些城塞了。那一片从东吴时代就有所开发,“土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吴人与魏晋在此相持,都靠这些地方提供资粮。

  陶侃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将佐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现在不是时候,现在需要拖,拖过敌军兵锋最锐的时间段。

  另外,现在还有人记得襄阳么?还有人想将襄阳守军救回来么?襄樊二城好像被所有人刻意遗忘了。

  ******

  腊月十五日,建邺下雪了。

  望日大朝会上,群臣们争论不休,最后也没争论出个结果来。

  唯一办成的一件事,大概就是确定了明年的年号:太常请天子在“咸和”、“永和”、“太和”中选一个。

  司马裒选了太和。

  他很纯孝,今年仅剩的三个多月都没改元,而是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改元太和。

  结束了半天无意义的争吵,司马裒回到了寝殿式乾殿。

  此殿是皇帝寝殿,几乎与太极殿同时动工,但进度很慢,因为没钱。直到司马睿临死前,才修得差不多了,勉强可住人。

  司马裒如今便搬到了此处居住,皇后山宜男亦寝于此处,因为独属于她的宫殿还没动工呢——宫城之内,皇帝与皇后同为“国君”,都有自己的专属寝殿。

  “今日——”司马裒犹豫再三,吞吞吐吐。

  “此间只有你我夫妻二人。”山宜男说道。

  司马裒想起了王导的话,有些纠结,最终还是决定向皇后问计:“今日殿中军议,有人纠劾陶士衡,以其丧师失地,无能至极为由,请褫夺其本兼各职。”

  山宜男没有发表自己的态度,只看着司马裒,轻声问道:“丞相何意?”

  司马裒立刻说道:“丞相未发一言,故有争论。”

  山宜男一听,心中了然,道:“丞相定然还是想用陶士衡。”

  “可朕听闻陶士衡与丞相不睦。”

  “此一时彼一时。丞相着眼大局,定然通盘考虑,些许不睦,他不会放在心上的。”山宜男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也不要过于苛责陶士衡。”

  “为何?”司马裒疑惑道:“群议汹汹,皆言贼兵围江陵、襄阳,迫降新城、上庸,当从重治罪。”

  “都哪些人?”山宜男霍然起身,加重了语气,问道。

  司马裒看着皇后脸上微微变色,心中一惊,赶忙说道:“以刘大连为首。”

  山宜男深吸一口气,饱满的胸部随之起伏不定,道:“陛下只需记得一句话,陶士衡纵有千般不是,却没有野心。他在,荆州局面还能维持,既不会降敌,也不会叛乱。有陶士衡在,荆湘二州安矣。”

  司马裒听了连连点头,道:“皇后所言甚是。”

  忠心比什么都重要,尤其当下。

  山宜男不再看他,双手拢于腹前,在殿中踱着步子。

  片刻之后,说道:“妾料邵贼已在招抚荆州豪族。朝廷只能依靠襄阳、纪南、江陵、石城等地苦苦坚守,以待转机。陶士衡这仗打得难看,却未必用错了兵。”

  司马裒出神地听着。

  “妾不通军事。”山宜男停下脚步,说道:“然观东吴旧图,发现其与曹魏、国朝就在安陆、石城、华容一带相持。安陆、石城反复易手,然仅止于此,深入南下至长江也不可能。孙吴于沔水以南、长江以北广建城塞、广开圩田,故兵得以饱食,民得以殷富。积蓄了几年财货后,甚至还能北上收复失地。妾觉得,南北双方僵持于此定然是有原因的,只是不好妄加猜度。”

  司马裒最近天天听大臣们讨论军事,素养提升较快,对军争已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有时候甚至能插话整两句,虽然也不知道说的是对是错。

  此刻听了山宜男的话,觉得有道理,又道:“陶士衡连连飞札,请益兵马。蔡谟直言荆州凶险,襄阳守军形同人质,更请益兵。然贼寿春将张硕围攻合肥新城,大言要下东关,克历阳,饮马瓜步,这一路亦很紧要,皇后……”

  山宜男的手下意识捏在一起,无意识搓揉着,半晌后才道:“陛下,历阳、广陵两地,尤为紧要。邵贼一旦攻取此处,看似还有大江阻隔,实则大势已去,建邺左近必有人投降附逆,故万不能让贼人于此得手。”

  说完,轻声叹了口气,道:“诸葛道明坐镇淮阴,水陆将士奋力厮杀,堪堪将李重阻隔于淮北。山都督亲自领兵至合肥,声援新城,大战数场,方将邵兵阻于施水北岸。若要益兵,当以淮阴、合肥为佳。荆州只能靠陶士衡勉力支撑了。”

  说完,看着司马裒的眼睛,说道:“尽量将贼兵推离建邺,越远越好。陶士衡固然兵少,然何处之兵可称丰足?实在不行,可檄调湘州诸郡兵马,北上增援陶士衡。建邺乃要害,人心是根本,陛下不应有疑。”

  其实,建邺还是有点兵力的,主要是王舒掌控的禁军。但这支部队不能轻易动用,更何况眼见着荆州战局危殆,江南豪族沈氏居然“不顾大局”,悍然造反,朝廷已经抽调了万人前去镇压。

  好在沈氏的造反没得到其他江东豪族响应,且纷纷派人劝说,让他赶紧归顺朝廷,可既往不咎。

  目前禁军、叛军已经开始交战,王师初战不利,不过钱氏突然从背后捅了沈氏一刀,战局逐渐明朗了起来,很快就能平定。

  “只能如此了。”司马裒也轻叹道。

  建邺是绝对不能有事的,一旦出事,局势立刻急转直下。

  而要保建邺,合肥、淮阴两个方向就不能出问题。即便筹到了兵马、器械、钱粮,也要紧着这两处用。

  “成都李氏鼠目寸光,悍然侵夺晋土,陛下也不要过于忧心。”山宜男又道:“南中本就未开化之地,令刺史、郡守勉力维持便是。”

  李成确实有点鼠目寸光。

  他们居然趁着梁晋大战的时机,出兵攻取尚在大晋手里的宁州诸郡,让人愤恨不已。

  更有人指出,攻打南中不需要多少兵马,李雄更是以拉拢当地酋帅为主。真正值得担忧的,其实是他们兵出峡内,攻打巴东。

  朝廷还能抽出兵马支援巴东吗?很难。

  想到这里,山宜男只觉有些累,身上仿佛有千斤重担一般,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每一天都在战战兢兢,每一天都在安抚人心,每一天都在忧心忡忡……

  山宜男甚至怀念起了当初还是王妃的那段时光,轻松、自在、安逸,每天想的是打理庭院,栽种花草,或遣人行田,经营产业,甚至是和士族女子们书信往来,畅谈诗赋乐理。

  她不是天生喜欢军国大事。

  她也和陶士衡一样,在勉力维持罢了。

  “若实在不放心。”山宜男最后说道:“待平定沈氏后,可抽调数千禁军西行,增援荆州。”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两座城市

  临近年底时,诸府衙的节日气氛愈发浓厚。

  打仗么,和南渡士人有关系,但关系又没那么大,正所谓过一天算一天,哪怕明天就要死了,也得先把今天的日子过完。

  山玮又一次入宫跑官,不但没能成功,还被那个气势日盛的从妹给训斥了一通。

  她先苦口婆心地说起丹阳尹之职如何重要,然后再谈及朝中并无合适的官位,总之就一句话:没戏。

  自家人知自家事,山玮很清楚,从妹还有一句话没讲:他才具平平,不适合担任台阁重臣,搞不好就为山氏家族带来灾祸。

  训斥结束后,山玮就灰溜溜地回到了衙署之中,与一天到晚闲得发慌的杜乂诉苦:“便是降了邵贼,他给的官都比丹阳尹大。”

  说话间,小吏们进进出出,捧进一堆堆公函,又取走已经处理完毕的。

  难得山公在衙署上直,积攒多日的公务得赶紧处理了,尤其是和军务相关的,免得明天又找不着他人。

  事情就是这么离谱,战事都火烧眉毛了,山玮要么想着跑官,要么直接去饮酒作乐,以至于六十万斛军粮、十万支箭矢都拖延了旬日才装船发走。

  “你家被抽丁没?”山玮笔走龙蛇,一目十行,飞快地将公函处理完毕,随口问道。

  其实,大部分公函都没怎么看,直接就准了。这种处理公务的速度传出去,又要被人吹捧为“能臣”了——我十天不见人影,回来一天就把积压的公务处理完了,任谁都得赞一句“大才”啊。

  “抽了一队五十人。”杜乂说道。

  “我家抽了百人。”山玮叹道:“送去荆州,不知道能回来几个。”

  “府君,荆州到底如何了?”杜乂忍不住问道。

  他职级有点低,郡丞又没有具体职掌,难免消息闭塞,于是逮着机会就问。

  山玮搁下笔,挥了挥手,让小吏们都退出去,然后说道:“实不相瞒,丧师失地,一塌糊涂。我看最好的结局就是保住江陵,襄阳是丢定了。不过,就算保住了江陵,那也就是一座城而已,城外不知道被祸害成什么样呢。经此一遭,南郡不知要多久才能缓过气来。你没在江陵治产业吧?”

  “没有。”杜乂苦笑道。

  “没有就好。”山玮说道。

  他也不是随便问的,因为有太多关西人南下后去了襄阳、江陵了。襄阳乱起之后,这些人又跑去江陵、武昌。若杜乂在江陵、武昌有产业,山玮一点不奇怪。

  “陶士衡其实是个明白人。”山玮又道:“守襄阳就是条死路。让围攻襄阳的邵贼大军南下又如何?十万和二十万有区别吗?人多了也施展不开啊,反倒还有疫病、断粮之忧。朝中有些人啊——”

  说到这里,山玮摇头笑了笑,旋又似乎想到了什么,道:“慕容氏已经开始攻打宇文鲜卑了。”

  “这么快?”杜乂惊讶道。

  “与朝廷无关。他们自己要打。”山玮说道:“十月间就大肆抄掠高句丽,所获颇丰。现在回过头来打宇文氏,高句丽人不敢动的,被打怕了。”

  “我看邵……邵贼也不会管宇文氏死活。”杜乂说道。

  “难说。”山玮想了想后,笑道:“管他呢,后天备车,随我出城,带你去个好地方。”

  “多谢明公提携。”杜乂谄笑道。

  山玮哈哈一笑,将手头最后一份公文批完、用印。

  许是最后一份了,他稍稍看了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1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3/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