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179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遣人知会一下安陆,问问左飞龙卫那帮人还要拖延到几时。”黄彪唤来信使,吩咐道。

  信使转身离去。

  黄彪则扭头看向水寨。

  守营的晋军水师正在墙头与黑矟左营互射,战场上矢石横飞,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黄彪想起了昨天有鲜卑将领向他进言,沿途遇到的城市,如果一次打不下,就全部绕过不打,派人监视就好了,主力部队大举南下,饮马长江。

  黄彪对此有些吃惊,鲜卑人都喜欢这么打仗呢?

  如果南下主力是骑兵,确实可以派一部分精骑监视城内守军,然后绕城而过,大举南下,但那样隐患太大了。

  进攻时看不出来,撤退时各部皆无战心,那就遭罪了——可别想当然,马是一种比人更娇贵、对环境更敏感的动物,当它们在南方水网密布地带生病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两条腿跑路被人追杀的感觉了。

  黄彪不敢放过这些沿途城池,劝降不果后就开始进攻。

  石城他不敢说什么时候能打下,但水寨里没多少水军,而且营垒也不坚固,拿下不难。

  北边已经有一个襄阳围而不打了,南方石城、竟陵、杨口你都不打?

  没办法,该狠下心来就得狠下心来。

  ******

  杨口大营之中,陶侃正在为蔡谟送行。

  “士衡,我心中还是有些不安。”蔡谟已经上了船,又看向岸边的陶侃,忍不住说道。

  陶侃哈哈大笑,道:“事至此也,悔亦无用。”

  两人说话间,从各处抽调而来的兵马正在分批登船。

  陶侃最近调整了一下部署,从武昌、夏口抽调兵马,手头聚集起了一万五千步军、万余水师,这是荆州最强大的机动兵团了,也是唯一的机动兵团。

  竟陵、杨口及附近区域的防务,基本都委托给了蔡谟带来的一万江州水陆兵马,并严令其不得浪战,但水陆配合,固守而已。

  他手下这两三万人,可利用杨水、夏水甚至不太好走的涌水增援各处。

  四个字:以拖待变。

  拖到梁军受不了攻城伤亡,受不了无穷无尽的河道和烂泥地,受不了粮草补给时常失期,乃至等到明年开春后,水土不服的北兵越来越多,战马、役畜大批量死亡,被迫撤退。

  被迫撤退和主动撤退可是两回事。

  他就不信那时候梁军还能在追杀下全身而退,一个不好,大败亏输也是大有可能之事,届时不但江陵之围自解,襄阳可能都得吐出来。

  他心中最为遗憾之事,就是朝廷一开始胡乱指挥,让他被迫丢了一万余兵在襄樊二地。

  如果此时手头能再多一万余精兵,使得有阵列野战能力的步军主力达到二万七千人,他甚至可以行军至江陵北侧,来个大迂回,彻底截断正往江陵聚集的梁军主力后路。

  但现在不过一万五千余兵,却冒险多了,因为梁军很可能也调整部署了,两面夹击之下有些不太够。

  不过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连蔡谟都不能多讲。

  你总不能怪天子、丞相和朝堂衮衮诸公吧?

  蔡谟不知道陶侃心里怎么想的,见得陶侃大笑,无奈道:“士衡!”

  陶侃收起了笑容,朝蔡谟拱了拱手,道:“君若有心,不如再帮我寻些兵马过来,无需多厉害,能守城就行。最好是湘州兵,他们离得近。不要夷兵,他们守城都守不好。如果只有蛮夷,最好是经过整训会守城的。如此,我便能抽调武昌、夏口驻军,把握大增。”

  说完,又叹了口气,道:“如果实在不行,蛮夷亦可,老夫把他们带身边出战就行。”

  “这……”蔡谟想了想,道:“我这便回京,士衡静候佳音即可。”

  陶侃拱了拱手,上船去了。

  朝廷为了防方镇真是入魔了,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肯把湘州交给他。

  陶侃的座舰渐渐远去,河面上鼓声不绝,樯橹如林。

  而在河畔附近的驿道上,大队步军也在赶路,浩浩荡荡,直奔华容。

  华容城南聚集着一支水师,可乘船进入云梦泽,再经夏水前往江陵。

  蔡谟看不懂这些军事部署和调动,他只知道陶侃在“八十万”梁军的大举侵袭下勉力维持,苦苦等待天时。

  摇了摇头之后,他忧心忡忡地吩咐开船。

  从杨口下长江,再回建邺,快得很,他要尽快与朝中重臣商议。

  来之前的路上,隐隐听闻淮南方向有梁军南下,围攻合肥新城,却不知道怎样了。

  徐州那边应该也动手了吧?

  这场全面入侵,声势浩大,邵贼定然没那么容易收手,现在就看谁能坚持了。

  ******

  十一月二十日的时候,西路军都督蒋恪已经坐镇当阳,开始频频调集兵马了。

  当阳南北,车马一路看不到头。

  南方水网密布地带,即便是开发完善的地区,河流也是一条接一条。

  辎重车队往往淤积在仅有的几张木桥前,排队等候。

  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桥梁被毁掉了,这极大拖延了进兵的速度。

  丁壮们被驱赶下河,修建临时浮桥,时而忙得满头大汗,时而冻得嘴唇发紫,哆哆嗦嗦。

  马车旁躺满了一地人。

  有的人身体无力,有的人严重发烧,有的人上吐下泻。

  军官们派人将他们集中到临时设置的营地内。

  医者简单救治一下,如果还好不了,那就等死。

  急着过路的战兵与丁壮们争抢道路,终日骂声不绝,纠纷不断,混乱无比。

  后方听闻有辎重部伍入夜休息时,被从湖荡中上岸的吴人偷袭,损失不轻,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

  于是乎,这几天当阳方面又派出多股轻骑,沿途巡视粮道。

  但他们并不能杜绝这种现象,只能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一直到二十一日,从东路军、中路军抽调而来的先锋一部抵达,并配属给辎重部伍后,这种现象才趋近于无。

  不过,初来乍到的鲜卑骑兵还是吃了一次亏,被人抓住机会,围在一个四面环水的村落中,损失了百余骑。

  从空中俯瞰而下,自江陵到襄阳,数百里的道途上旌旗林立,车马如云。

  各色部伍穿插其间,仿佛全天下的男人都聚集到了此处一般。

  这一刻,战场中心已转移到了江陵。

  也是在这一刻,再傻的人都知道,襄阳只是附带的,邵贼心里最重要的目标是江陵。

  而江陵,是没法断绝外援的,除非没人来救。

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陵城外

  大军南下不过两个月,就直抵江陵城下,可谓邵贼用兵以来打得最顺的两次战争——另外一次很显然是西征凉州了。

  西路军都督蒋恪数了数手头的部队,已经有战辅兵七万余人了,抵达前线的也有四万多。

  不是不想全拉来前线,一是后勤压力太大,二是地形就那样,没法全部展开。

  比如江陵城西北、东北的那些池沼、湖泊,他就很想填了。

  按照《风土病》的说法,池沼离城这么近招蚊子啊,容易孳生疟病,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他第一步对付的并非江陵,而是纪南城。

  太守陶臻没有跟陶侃挤在一座城里,而是选了江陵旧城纪南作为南郡郡治。

  城内有三千兵,似乎还临时征发了部分僮仆,猬集一团,坚决不出击。

  二十二日,蒋恪登高瞭望纪南、江陵二城,最终决定先攻打更靠北的纪南城。

  他的风格和邵慎不一样。

  邵慎一直试图引诱襄樊守城出战,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挖长壕围困。

  蒋恪似乎并不指望守军出来送人头,于是第一件事就是在城外开挖壕沟,挖出来的土原地夯实堆成墙。

  看到梁人这么做后,纪南城头的陶臻内心是有点慌的。

  人家这是要把你围起来,再慢慢整治。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外部援兵的话,单靠内部强冲溃围真的有点难。

  不过,他是主将,不能把内心的担忧传递给别人。

  “诸君勿忧。”陶臻看了看跟在身边的将校、士人,强笑道:“贼兵远道而来,耗费甚大,必不能久持。从今日起,我等只需勠力同心,定能守稳此城。”

  “谨遵府君之命。”众人先是对视一眼,然后便有人大声应道。

  而第一个人跳了出来之后,其他人也不再说什么,纷纷表态。

  陶臻很满意。

  不过他很清醒,这会敌军初来乍到,还没动真格的。城内众人还没来得及暴露自己的想法,只能随大流表态。

  时日一长,必然会有分化,那时候就比较复杂了。

  这场仗,比的就是谁更能坚持啊。

  诚然,他们是打不过梁兵,但有东西能消灭他们,比如水土不服。

  陶臻的目光又在马氏、向氏子弟身上留意了一番,方才就是他们前后脚表态,是最快的两个人。

  敌军大至之前,宜城那边有马氏仆役赶来告哀,说邵兵军纪极差,攻破宜城县后索要粮草,马氏族人稍稍推脱了一下,便被贼人攻破庄园。

  可怜马氏本就实力不济,有晋一朝过得颇为挣扎,结果现在全毁了——马氏、向氏都是襄阳郡宜城县豪族,前者出过马良、马谡,后者出过向朗、向宠。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刘备的原因,马、向两家在晋朝混得不太行,还不如庞家。

  陶臻祖父是东吴扬武将军,陶、马、向三家聚在一起,直让人感慨,三国过去那么多年了,到头来还是这么些人在和“新曹贼”对抗。

  陶臻很快下了城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1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79/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