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137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而甫一入殿,司马裒就眼神微凝,琅琊王司马冲居然先来了!

  “参见太子、太子妃。”司马冲、诸葛文彪双双上前行礼。

  司马裒、山宜男回了一礼。

  “三弟,父亲如何了?”司马裒低声问道。

  “午后听闻败报,便有些晕眩,这会好多了。”司马冲说道。

  “琅琊王糊涂!”太子妃山宜男毫不客气地说道:“大晋刚于建邺中兴数月,一派勃勃生机,哪来的败报?”

  司马冲闻言一愣。

  琅琊王妃诸葛文彪本来安静地站在那里,一副不愿说话的样子,听得山宜男这般诘问,忍不住看了她一眼。

  山宜男也注意到了诸葛文彪。

  两人以前接触不算多,毕竟一个是司州士女(河内郡),一个是徐州士人(琅琊郡),本就不是一个圈子的。

  偶尔听得一些消息,也不过是诸葛道明生得二女,皆秀外慧中。

  她对此没什么感觉,偶尔心中会有一些不服气,难道我不美吗?只不过很快将这种情绪压了下去。

  她是太子妃,自不能和一般士女那般放纵性情,当端庄娴雅,做好太子的贤内助。

  将来做了皇后,母仪天下,其他人还不是要向她恭敬行礼?

  诸葛文彪很快收回了目光,没有说话。

  忽地一阵肉风袭来,贵嫔石氏步履匆匆而至。

  四人再度行礼。

  天子有制,诸王以母礼事之。理论上来说要晨昏定省,口称母亲,但司马裒实在喊不出口,故只行礼。

  毕竟,太子生母还活着呢,只不过在给别人当妻子罢了。

  “随我来吧。”石氏轻声说道。

  众人依言而行。

  司马睿已半倚靠着里侧的厢板坐了起来,气色不算很差,但看得出来没什么精神头。

  “太子、琅琊王留下。”说罢,看了看石氏。

  石氏会意,领着山宜男、诸葛文彪到外侧等待。

  走了几步之后,石氏轻轻拉住诸葛文彪的手。

  对这个儿媳,她是真的喜欢。

  身材高挑、匀称,比一般的士女都要高一个头,不愧是青徐那片出来的。

  美貌、文采并佳,就是性子有些冷,但她儿子也不差,一定可以慢慢好起来、情谊笃深的。将来生个王子,就更完美了。

  反观太子妃,成婚这么多年,只生得一女。

  太子另有一庶子,却是妾侍所生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想着想着,却感觉手中生出一股力,原来诸葛文彪想挣脱出去。

  石氏嗔怪地看了儿媳一眼,松开了。

  里间已经传来了说话声——

  “战事至此,非山彦林一人之过。”司马睿说道:“朕躺了一下午,也想了一下午,为今之计,只有四个字,‘相忍为国’。”

  司马裒、司马冲一副被雷击中的样子。

  这不是邵贼挂在嘴边的话么?

  相忍为国、夷夏俱安、与时俱进可谓伪梁的基本国策,其中尤以“相忍为国”喊的时间最长。

  “渡江之时,朕有‘百六掾’,多为北地士人。中兴之后,北人、吴人已各占一半。”司马睿继续说道:“朕给东宫、琅琊王府选用的属吏,吴人亦不在少数,你二人当体朕意。若想保得江东一隅,便得与吴人相忍为国。”

  朝官确实北人、吴人各占一半,但那只是人数而已,两者之间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北人往往身居高位,吴人多为下僚,这便是区别。

  再者,一个家族的地位高低,一看门第、二看婚姻,从太子、皇子的婚配情况就能看出很多端倪了。

  吴人地位有提高,但还不能与南渡士人分庭抗礼。

  “自东吴始,江东豪族便想着割据一隅。昔年若非庐江陈敏实在不像话,人望又太低,兴许早已据建邺自立了。我家这个江山,得来并不容易。朕居中调和,种种苦楚,难以对外言说,也只有石贵嫔可以倾诉一二罢了。”说到这里,司马睿的眼神极为复杂。

  有庆幸,有担忧,有愤懑,看向儿子之时,甚至带着几分期望。

  他这个主君,做得可不容易啊!

  从幕府时代开始,就先天不足,大小事务多由王导一手操持,毕竟当初王家看上他,可不就是因为“谦让冲退”?

  可七尺男儿,谁没点脾气?任你如此揉捏,时日久了,心中积累的不满几乎要让他疯狂,乃至不顾一切爆发。

  但他不能这么做。

  王导虽然擅权,满朝文武官将多出于其门,但终究表面功夫做得不错。

  而且他看得出来,王导并无取司马氏而代的野心。

  王茂弘其实过得也不舒心。

  缝缝补补,将半壁江山勉强捏合在一起,容易吗?

  为了讨好吴人,甚至主动学吴语,然后操着一口蹩脚的江东话,为人嘲笑,容易吗?

  撮合多桩婚姻,调解南渡士人的矛盾,并代表他们与江东豪族扯皮,容易吗?

  推己及人,司马睿觉得王导心中肯定也有愤懑。

  所以,他不该向王导发火,还是继续扮演好“谦让冲退”的角色吧。

  相忍为国么,邵贼二十年前喊出的这句话,越琢磨越有味道。

  “经过淮南一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晋王师还缺几分火候。”司马睿又道:“今需补救,不补则断无幸理。”

  司马裒、司马冲二人出神地听着。

  “一曰‘安民’,二曰‘富国’,三曰‘强兵’,三者其实本就一体。”司马睿说道。

  “今已于江北堂邑郡置尉氏、挺、掖三县,安得万余户民人。”

  “丹阳郡则有琅琊国、临沂县,有民千五百余户。山彦林将淮南民人及祖部降众发往芜湖,那便就地安置,查清其原籍,于芜湖侨置郡县。”

  “京口有两万余户青徐百姓,都是当年跟随朕南渡之官民,今户几何,须得查清。”

  “此辈非那豫兖司冀流民,乃我家柱石,万不可轻忽。可于京口筑城,置徐州属郡。”

  “建邺亦有不下两万户,亦可酌情侨置郡县。”

  “流民多矣。早渡之人已有子孙,繁衍不息。编户齐民之后,可为朝廷供给资粮,朕也不用每次都舍下面皮,向吴人求请了。”

  “流民成军之事,早已行之。然能战否,颇为可疑。今后定得用心操练,以补不足。”

  “江东豪族部曲守御尚可,进取极难。异日若想誓师北伐,还于旧都,还得倚靠朝廷兵马,切记。”

  说了这仿佛交代后事的一大通后,司马睿便停了下来,微微喘息。

  司马裒、司马冲二人定定地站在那里,好好消化这番话。

  外厅的石氏、山氏、诸葛氏三女听了,各有所思。

  石氏有些惶恐。

  不过淮南一场失利而已,难道这么严重?

  她悄悄看了山氏一眼。山宜男面色也有变化,不过还算镇定,神情更是有些坚毅,仿佛不愿就此认输,要辅佐太子力挽狂澜一般。

  诸葛文彪暗叹一声。

  虽说她有诸多不满,但万一真到了那一天,皎皎之躯,又怎能为敌人所辱?大不了一死而已。

  里间司马睿休息片刻,声音再起:“东宫多有不足,委屈吾儿了。台城西南侧运渎边上已建起崇正殿并东西二厢堂,可为东宫,过几日就搬过去吧。”

  “道让,琅琊国不过千余户,亦委屈你了。今以会稽、宣城二郡五万二千户为尔封邑,但你不要之国了,就留在建邺。地方军政事务,自有二郡内史为你打理。”

  “建邺东西有二锁钥之地。自建邺往东至京口,江面宽阔,风高浪急,南岸则矶石绵延,高岗逼岸,宛如长城,未易登犯。京口往下,则江面逾阔,风浪逾急,沿岸或高峰横亘,或江泥沙淖,或洲渚错列,皆浅涩短狭,难以通行,故紧要处唯京口一地。其后又有秦汉旧河,东吴更开破冈渎,过江则至广陵,直入中渎水(邗沟),诚为京东重镇,非宗亲或重臣,不得出镇。”

  “京西则有历阳。东西二梁山夹江而峙,俯瞰洪流。此处江面束狭,更有牛渚山、采石矶深入江中,利于登犯。贼若自寿春、合肥而来,必经此渡江。昔年孙策破刘繇,全取江东六郡,便自此济。历阳之重,甚于京口,亦得宗室、外戚镇之。”

  “山彦林丧师失地,唉!就让他留在芜湖,料理完流民后,可移治历阳,为朕监镇一方,此事朕会与丞相商讨的。”

  “还有广陵……”

  司马睿絮絮叨叨,反复交代个不停。

  很显然,经历白天这事,他产生危机感了。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身体了。

第七十五章 土断与商(上)

  司马睿既然有所明悟,动作一下子就加快了。

  整个七月,一系列的任命以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下发,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桩。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禁军的调整了。

  刘琨偌大的名气,却无法当中领军,最终给了个太尉,属于高高挂起,不给实权。

  其实司马睿很想用他,但大晋朝国情如此,不是皇帝想怎样就怎样的。

  王舒王处明出任中领军,成为整个禁军名义上的主帅。

  山遐任谯国内史、西中郎将,监谯、历阳、庐江、淮南四郡诸军事,暂治芜湖。

  他保留了开府的权力,又驻京西重地,故被时人称为“西府”。

  王舒住进了当年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时的府邸,掌禁军,故曰“东府”。

  诸葛恢罢侍中职,出任镇北大将军,驻京口,领徐州刺史,监青、徐二州诸军事,被称为“北府”。

  山遐、诸葛恢这两个人选几乎是必然的。

  司马睿本心想宗室甚至自己儿子出镇,以便掌握兵权,但凡事都要讲力量对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1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7/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