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110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是有那么……几个郡。”张肃含糊道:“破之易如反掌。”

  诸部大人们面面相觑,有些不信。

  他们消息闭塞,但不意味着傻。

  都调动西海郡的兵马了,你告诉我“破之易如反掌”?

  “府君,不知匈奴汉何在?”折掘部大人折掘木闾头问道。

  “刘粲已经败亡。”张肃沉默片刻,说道。

  “被邵梁灭亡的吗?”乙弗莫贺问道。

  张肃无言以对,但看着众人的目光,又不能不回答,只能说道:“其自取灭亡耳。”

  诸部大人面面相觑,好像——有点明白了。

  张肃感觉到了不妙,于是不再多言,道:“今日休整一夜,最迟明日午时,诸部悉发。”

  “遵命。”声音稀稀拉拉,不太整齐。

  其实不光鲜卑人了,就连诸亭障汇集而来的汉兵都有些犹疑。

  事情好像不太对劲啊。

  ******

  五月初一,居延泽北群兽奔走,惊慌失措。

  北方的天际边,一道由沙尘构建的黄色长龙正在往南快速移动着。

  正在放牧的少年愣愣地看着这一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嘚嘚”马蹄声响起,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走了过来。

  眼力已经有所不济的他眯起了眼睛,仔细看向远方。

  黄龙呈东西向排列,绵延数里,十分壮观。

  而在黄龙前方,似乎还有许多黑乎乎的快速移动的“物体”。

  少年目光明亮,看了半天却看不出什么名堂,只能把疑惑的目光投向老人。

  “不好。”老人突然大叫一声,粗大的巴掌重重拍在马脖子之上,引起一阵嘶鸣。

  “怎么了?”少年察觉到了不对,下意识开始给角弓上弦,问道。

  “快走!”老人并不回答,只一把拽住少年,想带着他离开。

  “羊!羊还在那吃草。”少年挣扎道。

  “不要了,走!”老人坚决地说道。

  少年为其狠厉的目光所慑,一时间竟不敢反抗,只满脸痛惜地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一边走,还一边回头看。

  这个时候,许是进入到了水草丰美的区域,烟尘有所减少,少年赫然看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队伍,这让他吓了一大跳,心中再无对老人的怨忿。

  只是,他们从哪里来的?难道是东面的卑移山,抑或更远的阴山?

  两年前,少年随父亲一起被征发,护送部落大人之女远嫁。来回走了一趟后,才知道卑移山西麓还生活着不少部落。

  那边说是沙漠(阿拉善),其实存在许多水草丰美的湖泊,有部落在附近放牧。只不过,若无人带路,一般人很难知道该怎么走,说不定就迷路了,然后渴死、饿死在沙漠中。

  这些骑兵是有人引路带过来的?

  没人能回答他了,他也不想知道了,因为这会他只想逃命,逃得越远越好。

  汹涌的骑兵浪潮很快扑进了水草丰美的泽地。

  箭矢在空中飞舞,马刀在阳光下闪耀,濒死惨叫声不绝于耳,一场惨烈的屠杀瞬间展开。

  拓跋鲜卑骑兵将屠刀斩向了他们曾经的同族。

  精壮被抽走大半的河西鲜卑被打得狼奔豕突,哭喊连天。

  老弱妇孺呆呆地看着这一切。

  无数骑兵如魔神般纵马而入,加入这场血腥的饕餮盛宴。

  一支满脸风尘之色,但士气还算高昂的部队迅疾冲至居延城下。

  仅有的守兵大呼小叫,很快就被铁骑一冲而散。

  当先而至的左骁骑卫数百骑纷纷下马,然后抽出长枪大戟,粗粗排了一个阵列,冲进了城门。

  另有两千余骑从城东侧穿行而过,一路向南。

  五月初三,他们绕过了大部分亭障,奔袭夺取了空虚的塞上翁城——此城在居延城南四百里。

  初五,千余骑冲至两汊城外。

  守兵反应及时,关闭了城门,男女老少齐上阵,用惊惧的目光看着袭来的这支部队。

  所有人心中都有个问号:他们从哪来的?

  许是锐气已失,又或者是马力不足,先锋大军稍稍放慢了脚步,开始劫掠附近的部落,补充战马、肉脯、干酪。

  一日后,另一支休整完毕的部队在麻秋的率领下,继续追击,往张掖方向而去。

  很明显,这是一支绕道居延泽,顺弱水而下的骑兵——又或者是奇兵。

  时至五月初六,西海郡基本已被他们淹没,接下来便是张掖,夺取此地后,大军转而向东,过西郡,直抵武威。

  初七清晨,消息很快送抵了正在南下的张肃部两万余步骑。

  这等消息,瞒不住人的。

  乙弗、折掘等部大哗,纷纷提兵回转,与自家部落汇合。他们只有一个奢望:敌人还没找到他们的牧地。

  与此同时,张肃病倒了。

  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双重的垮塌,药石难救。

第五十一章 只要坚守,就有希望

  其实,早在大军突入西海的时候,张掖郡就已经按兵不动了。

  他们曾经组织过援军,但在信使回报,西郡叛乱,太守赵奭率军阻住驿道后,他们就偃旗息鼓了。

  毫无疑问,他们是有忠心的,但不多。

  如果西郡没反,或许张掖援军已经开往武威了,但西郡反了,路不通,那就怪不了我们了,这就是他们的想法。

  张掖西边的酒泉、晋昌二郡一般无二。

  他们没有特别强烈的救援武威的想法。能救就救,不能救就算了,指望这三军集结重兵与西郡死磕那是想多了。

  另外,敦煌郡直接易帜,归顺大梁。

  这个郡位于西陲边鄙之处,但却是个大郡,在雍秦流民大举涌入之前,甚至比武威人口还多。

  凉州有名的豪族,大多聚集于此处。

  如龙勒索氏、广至盖氏、渊泉张氏(张氏在晋昌有分支,亦宗党旺盛)、效谷宋氏、曹氏、令狐氏、敦煌氾氏、马氏(马氏在酒泉有分支)、阴氏(阴氏在武威有分支)、段氏、侯氏、尹氏等。

  其中,尤以索、张、阴、宋四姓为最,在凉州幕府中占据了大多数职位。

  可以这么说,凉州幕府一半以上的将吏是敦煌人,由此可见敦煌郡在凉州十二郡三营中的重要地位。

  敦煌郡举义归正,其实是诸大族支持的,但他们一个都没出面,反正太守辛凭“一意孤行”,说要归顺大梁,大家也没法阻止是不是?

  他们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保证身在武威做官的族人的安全。

  能去那边当官的,肯定是族中比较出色的子弟或地位不俗的长者,你把他们坑了,像话吗?

  新设没多久的高昌郡太守杨宣是张骏心腹,敦煌一举义,立刻断了其入援通道。

  杨宣手中兵不多,除了戊己校尉府的赵贞残兵外,就只有当初张骏留给他的两千武威兵,其人收到消息后,立刻准备救援,并且移檄玉门营,后者不应。

  于是事情就消停下来了。

  西域长史李柏深受张轨大恩,又得张骏信重,在杨宣偃旗息鼓后,他去信一封,破口大骂,打算单独出兵救援武威,并且传令鄯善、龟兹等国,令其各派两千骑来会,但被手下文武将官劝阻了。

  西域长史府位于楼兰,非常依赖中原。

  别看他们去年会同高昌太守杨宣一起,征讨鄯善等国,威风不可一世。但说到底只有几千兵而已,西域城邦国家再小,真怕你这三五千人?

  人家怕的是中原朝廷震怒,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所以表示顺服,给个面子而已。

  西域长史府和高昌郡(原戊己校尉府)一样,面临着非常现实的问题,即他们需要寻求中原朝廷的支持。

  一旦凉州张骏被击败,而他们的立场又站在张骏一边,事后被清算时必然惨不可言。

  退一万步讲,人家没清算你,但也不支持你了,你还怎么号令西域诸国。

  说白了,他们需要扯中原朝廷的虎皮,无论这虎皮是汉、魏、晋还是梁,你总得有一张。

  他们没资格参与中原混战,静观其变,等待大军头们决出胜负即可。

  如此七算八算,凉州局势基本明晰了:

  金正统率的南路军与靳准统率的东路军已经会师于姑臧城下,岭南三郡一起造反,武威、武兴二郡外围势力基本被清扫一空——以金城太守窦涛、将军宋毅、董广败亡为标志。

  北路军在五月初抵达西海,一击即破。

  西海太守张肃率军南下,病倒于途。

  军士们彷徨无依,已决定投降。

  武威以西诸郡要么投降,要么按兵不动,要么想救援却被劝阻或道路不通。

  总之,张骏就剩一座姑臧城了。

  ******

  五月初三,就在北路军袭取塞上翁城之时,姑臧东侧、北侧的小城已被攻破。

  东城是金正驱赶胡兵攻破的。

  此城名曰“讲武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1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0/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