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网咖回1950年_分节阅读_第787节
小说作者:一斤小鳄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11 MB   上传时间:2025-08-21 10:37:52

  未来30年肯定还是电视的天下。李锐要将最大的这块平台切下来。他有一个雄心壮志,那就是在未来30年内统一彩色电视的信号制式,传播方式以及型号规格。

  要倒逼全世界共同使用中国制定的标准和系统。

  而这55寸的特丽珑彩色电视则是迈向这场宏图伟业的第一步台阶。

  时间匆匆流逝,建国5周年的倒计时越来越近。中国各大城市都开始纷纷在路边悬挂五星红旗,并且挂上横幅来热烈庆祝新中国建国五周年。

  而在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街道上早就已经开始张灯结彩。

  而现在这个时空中庆祝建国五周年的规模和仪式,自然比不得原时空几十年后的中国庆祝国庆的规模。

  毕竟生产力和生产体量完全不可与之相比。但是在长安街两旁插满的五星红旗却还是带动了不一样的气氛。所有人都感觉到国庆的脚步临近了。

  而整条王府井大街则是被装扮一新。因为在这里将要举行5年工农业展。整条街上的商铺门楼上都挂上了五星红旗打上了中国节。

  整条街上都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参观代表团走在王府井大街上,忍不住对这片红色的海洋指指点点。

  BBC的记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用钢笔写下:新中国强迫所有人民在道路两旁插满他们的五星红旗,根据某不愿意透漏姓名的人士传达的消息,这些五星红旗可能伴随着强迫购买和强迫劳动……

  而ABC的记者罗伯特则写道:由邪恶的李锐所洗脑的红色中国处处透漏着一种被集体主义洗脑的思维,这里所有的地方都被悬挂上红色的旗帜,以彰显马列党在此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

  走在两人后面的塞宾偶尔看到了他们两人写的东西,他白眼都快翻上天了。

  这写的什么玩意儿?和记者的职业操守有一毛钱关系吗?

  不过也对了,毕竟是ABC和BBC,不能期待太多。

  塞宾倒是对北京充满兴趣,他们这群记者代表团来到这里之后就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团会合了。

  来自苏联、各种斯坦、东德、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他们的代表团来参加中国五周年国庆。毕竟本时空之中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性直线上升,各国也非常给面子,派出的代表团规模也相当大。

  在五年工农业展正式对百姓开放前,先给各国代表团和中外媒体搞了一个媒体开放日。这是李锐从后世学来的经验之一。

  媒体开放日还是很重要的,真的让记者在全部开放日和老百姓挤在一起到时候他们想要拍照都找不到角度,没时间体验产品,更是写不出什么东西。

  在一众社会主义代表团中,东德、苏联、南斯拉夫三国代表团的工商贸易代表显得尤为有意思。

  因为在一众社会主义国家中,这三个国家和中国的贸易非常紧密。苏联不必说了,苏联现在有将近一半的出口贸易是面向中国的。同时中国也是苏联最大的进口国,进口大量民生用品。现在的中苏关系比元时空还要紧密,还要捆绑的深刻。

  而东德则是切实的从和中国的贸易中吃到了巨大的好处。作为东西方对峙的桥头堡,东柏林的中国商城居然成为了冷战的一把利剑。

  南斯拉夫就比较特别了,按照斯大林现在的分法,南斯拉夫已经修了一半了。而他的地理位置又让他成为了东西方的一个掮客。一些不太好买卖的设备可以通过南斯拉夫来进行交易。即便是冷战,东西方的贸易也没停过,有的时候就是需要一个转手。

  在亚洲这个地方是香港,在欧洲这个地方是南斯拉夫。

  苏联代表想的是有什么值得继续和中国交换,并且拉高国内民众幸福度。东德代表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地位,继续拉好中国关系。

  南斯拉夫代表则想的是这是不是又是一次发财的机会呢?

  这些代表团成员和一众国内外的新闻媒体代表们走入会场。

  他们算是非常分明的分成了几个派别,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自然是走在一起。

  他们懒洋洋的举着相机,时不时的拍摄着一些东西。他们不是很在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感觉没什么好拍的嘛。

  现在他们也大概猜到了,中国把他们找来就是想要让他们进行一波宣传的。但是有什么可宣传的呢?会场大楼里的一二楼就是各种日化百货。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来说,这些东西还充满了诱惑力。但是英美记者就哈气连天呢。

  中国糖果却是还不错,服装也不错,但是这些东西能和我们国家生产的东西拉开差距吗?

  不能啊!我们国家也有啊。

  有什么值得我们拍摄的呢?外面搭建的临时展台到好像有些很厉害的东西。但是负责带队的大李却说外面的东西只能等全面开放日的时候一起看,不能提前发。

  里面这些日化百货,也就是苏联、各种斯坦的人有兴趣罢了。

  ABC记者罗伯特写道:中国人的创造力看起来也就只能集中在吃吃喝喝上面了,他们是优秀的厨子……

  虽然罗伯特等人都知道中国可不仅仅有吃吃喝喝,但是这不妨碍他们这样写,这样写多了就会造成刻板印象。

  相比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对一二楼民生用品的热情,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是真的觉得无聊。

  在他们的反复催促下,大李和展会负责人打了个招呼,直接把他们拉去了三楼。电子科技与影像音响展区。

  这展区标识牌还用了多国文字,除了中文外,还有俄文、德文、英语、法文等。

  这些记者看到这个标题后,后有的人摇摇头不知可否。中国到目前为止拿出了一个随身听很厉害,还有什么?难道整个三楼全都展示随身听吗?

  伴随着他们上楼,他们很快发现自己错的离谱。

  因为上楼后他们面前就有两个巨大的展台,一个展台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手表模型,而另一个展台上则悬挂着一个用泡沫制作的大音箱模型。

  “手表算电子?中国人有病吧?”ABC记者罗伯特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塞宾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开口道:“虽然现在市面上的手表都是机械制品,但是在1952年你们美国的实验室可就研究出了电子表的实验室产品。你身为美国人都不知道吗?”

  罗伯特被塞宾抢白一顿,显得他特别无知。他强行给自己找场子:“我当然知道!(实际真的不知道)但是这世上有哪个国家真的把电子制作成产品了吗?这些表该不是都是模型和假的吧!”

  两人有分歧和争执,但是电子表展台真的引起了众人的兴趣。五十年代,手表还属于一种刚需产品。尤其是记者们人手一块机械表。没有手表,你怎么看时间?怎么知道自己和别人约定的时间到没到?

  而机械表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是很多的,比如说怕水,比如说时间不准,很多机械表还不抗震,怕被冲撞等等。所以这年头手表可贵了。而在一众手表品牌中,劳力士因为皮实耐操走时准确,成为了众多人的选择。

  大李听到这群欧美记者的话,他微微一笑,然后对电子表展台的工作人员耳语几句。

  工作人员笑了,他从柜台里取出了一块纯黑色外壳,表型比其他表都大上一整圈的手表。

  和传统机械表采用金属外壳不同这个表的外壳更像是塑料件。表壳和表带看起来是一体的.

  工作人员站在这群记者面前说道“诸位,这是一块表,正在正常走时对吧?”

  伴随随队翻译给他们的翻译,一众记者点点头,不知道这个中国人要干什么。

  而接下来,工作人员做的事情颠覆了他们的想象。

  他直接爬上一个台子,高高举着手表。手表至少从三点五米高的地方直接摔了下来。

  啪!

  手表掉在地上,想象中的四分五裂没有发生。还没等这群记者反应过来。工作人员捡起手表,将其丢入站台上的一个水箱内,在里面疯狂摇晃手表。

  这群记者张大了嘴巴,要是机械表,这一通操作下来可以直接报废了,最好的修表匠也修不好他们的表了。

  可是当工作人员将摔了,丢进水里的手表拿起来,放到众人眼前。大家震惊的看向手表,表盘内指针还在转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有人看了看的手表,忍不住道:“时间居然是准的!”

  而刚刚和罗伯特争论的塞宾突然开口:“这表卖吗?多少钱?我想要来一块!”

  一众记者看向塞宾,大家突然意识到这种手表对他们这种东奔西跑的记者还真的是必备工具啊。大家都忍不住想要购买这样的手表了,好不好看不说,稳定可靠的工作伙伴更重要。

  可是就在他们准备开口的时候忽然一拍口袋想到:妈的!老子没兑换人民币啊!

第三百二十二章 降临

  钱到用时方恨少。

  这句话用在这群外国记者身上真的是太合适了。

  他们真的没有钱啊!现在手上有钱的只有赛宾一人。他兑换了一千法郎,换到了大约一千两百人民币。

  这笔钱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也算是笔大钱了。

  而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说道:“卖的。我们光华电子现在生产的电子表有五个不同的系列。有适合学生的小方块表,有适合年轻女工的优雅腕表【海】系列,有适合成熟稳重男性的【山】系列腕表……”

  工作人员侃侃而谈。

  这个从前都不知道名字,甚至听都没有听过的光华电子似乎发表了世界上第一块电子表?不!不是第一块!他们是直接干出了一个电子表产业。

  从最便宜的方块电子表【始】系列开始,到主流产品定位,【山】系列和【海】系列。竞赛专用的竞速用表系列。一直到自己等人刚刚看到的,定位于野外恶劣环境使用的【开拓者】系列。

  这块被命名为开拓者·01的手表,目前是在售的旗舰表,其价格仅为600人民币。

  这个价格对于中国人来说自然是惊为天人的天文数字。元时空之中到六十年代,大家所追求的三转一响中就有手表。而当时购买一块上海牌手表价格也就在一百元人民币左右。

  五十年代六百元人民币真的是天价了。这个价格贵不贵?

  当然是贵的,要知道在场的记者全都有手表或怀表,而其中十个人里就有八个用的是劳力士。现在的劳力士已经算是世界知名名表了。就以赛宾使用的是劳力士主售的钢壳表系列为例,其价格是三十英镑,大约相当于480块人民

  币了。

  中国这个光华电子售卖的电子表却要600人民币,对比世界名表还要贵!

  不过赛宾却毫不犹豫的掏出六百人民币道:“我要一个。”他没有觉得不值,其他同行也没觉得赛宾傻子。因为他们见识过了这块表的可靠性了。目前所有市售机械表,没有一款可以做到如此。

  现在的劳力士和帝舵被追捧,首先是因为它们做工好走时准而且备项防水抗震都比其他牌子表好,所以才有很多人买。

  是因为它们的技术好,它们才成了名表。而不是因为它们有名,所以大家才买。

  而现在,光华电子推出的开拓者系列在工具属性上已经远超劳力士系列了。以后劳力士退出工具表舞台已经可以预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光华电子就是破晓基地重点技术扶持的工厂之一。电子表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手机占据人们生活之前,手表都算的上是刚需属性工具,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一只。

  而根据后世的经验,李锐和网咖专家都清楚,电子表一经问世很快就打的机械表找不着北。瑞士传统高端机械表厂很多都快被挤兑的破产了。劳力士、帝舵、梅花等表厂迅速转向生产奢侈品工艺表,彻底退出工具表舞台。

  真以为劳力士等名表是不屑于生产工具表吗?劳力士全球销量最好时,一年卖一百万只表,而这还是在七十年后才达成的销量。

  电子表占据工具表市场后,巅峰时期一年内全球电子表需求超过三亿只。电子表即便是单价利润不如劳力士等奢侈品表。但是超过去劳力士等奢侈品一百倍的销量,所拉动的就业岗位、创造的生产价值远不是让一小部分人过上顶尖富裕的奢侈品表可比。

  而劳力士等奢侈品表进入转型时期.它们还要经历自己长达数年的转型阵痛。而在这个时空之中,它们能不能转型成功还是未知数。

  当赛宾拿过工作人员精心包装的手表后,几乎是迫不及待的,赛宾直接打开包装换掉了自巴手上用了几年的劳力士。

  周围的记者们有些眼馋,这个年代,象征着世界最新技术的电子表看着可比机械表高档多了。

  在车上曾经嘲讽过赛宾是拿法郎换废纸的BBC记者麦克有些不甘心的问带队的大李:“我们现在能换点人民币吗?”

  大李摇摇头:“恐怕不行,我们是有规定的。当时和你们说了,你们当时不换就没机会换。这我又不是没说?”

  大李油盐不进,怎么说都不给他们兑换人民币了。

  他又厚着脸皮找唯一有人民币的赛宾,他说道:“赛宾,我用英镑换你点人民币如何?”

  “一英镑一人民币吗?”赛宾相当狠。

  “过分了!”

  “是吗?我觉得不算很过分。这块表在中国卖六百。但是运去欧洲,哪怕是一百五十英镑都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的。”赛宾笑道,他觉得自己赚到了。

  而一众记者没有注意到,他们的翻译小声的将他们的对话翻译给了大李听。大李拿出笔记本飞快的记下:开拓者01在欧洲定价一百五十英镑,其他表可按其定价逐次递减。

  兑换人民币失败的麦克心有不甘,其他记者也多少有些不甘心。

  但是他们还自我安慰,不过是块表罢了,我去年买的表还很新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81页  当前第7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87/14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网咖回1950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