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网咖回1950年_分节阅读_第598节
小说作者:一斤小鳄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11 MB   上传时间:2025-08-21 10:37:52

夏荷花从独轮车上下来,帮自己男人把海带粉给调整好位置,她才说道:

“当家的,村长说这一斤能换三毛钱……我咋这没底啊。我看你这些日子下着牛马力,把这些海带磨成粉,你手上脚上长了多少水泡啊。”夏荷花说着有些不忍。

海边渔民本来就操劳,满身满脚都是老茧,这样的手脚上要长出新水泡,那是要多辛苦才会长出来啊。

并不是每一家农民家里都有牛马驴这样的牲口帮着干活。

现如今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农民自己就是最勤恳的黄牛老驴。

夏荷花道:“要是能换钱,你也别给我扯什么红布,咱结婚的衣裳还没补丁呢。给你换一双手套吧,听说现在的劳动手套质量好。”

小周嘿嘿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心里的忐忑和夏荷花心里的忐忑一直延续到县里专门收购海带海藻粉末的地方。 “七十斤,每斤三毛,一共是二十一块,师傅你点点。”收购站的工作人员数出二十一块钱。

小周看的眼睛都发直了。几百斤海带,操持着晒干,防鸟防坏,然后磨成粉,最后只得了七十斤海带粉。

自己每天出海打渔外,还忙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自己比老黄牛还要累。

可是这所有的辛苦都在这一刻值了。小 周激动的数着二十一块钱,他对着夏荷花道:“媳妇,挣钱了!” “看见了,瞧你那傻样!”

夏荷花内心的激动一点都不比小周少。

她抿着嘴在笑,但是手却在颤抖。 “走,媳妇,给你去买好东西去!”

小周拉着不愿意花钱的夏荷花去了镇上最大的国营杂货店。 “同志那是什么啊?”

小周学着县里镇上人说话的方式指着柜台货架上一排包装很漂亮的东西道。 “青岛食品厂新生产的产品,高钙高蛋白饼干。用牛奶、鸡蛋、蛋白粉做的。老有营养了,师傅我看你媳妇怀孕了?这个给孕妇吃了好,有营养!”柜员笑着说道。

夏荷花拽着小周,她小心翼翼的道: “同志,这个很贵吧。” “这个啊,一包饼干有半斤,三毛钱一包。” “啊?!”

夏荷花听着就嫌贵,她想要拉着小周走。

可是小周却从兜里掏出了三块钱丢在柜台上道:“同志,给我来十包。” “周志成,你日子不过了!” “过,当然过!咱卖牛马力不就是要过好日子吗?听我的,你好好吃好好养胎,以后生个白白胖胖的健康孩子比什么都强。”

小周从柜员的手上接过十包青食高钙高蛋白饼干。

就如数千公里之外的莫斯科百姓们从柜员手里接过一盒盒的鱼子酱一样。时空在这一刹那恍然交错。

第七十五章 良种

青岛食品厂生产的钙奶饼干是几代山东人的回忆。

尤其是泡着牛奶吃钙奶饼干,那更是很多山东孩子记忆里的美食。

不过这个时空中的钙奶饼干稍微有了一点变化。

那就是这个时空之中的钙奶饼干中增加了一些蛋白粉进去。

而这种蛋白粉,自然是李锐之前搞出来的养殖虫给弄出来的。

直接吃虫子很多人确实是无法接受,但是磨成粉再经过深加工成为食品添加剂,那就很少有人会反对了。

因为根本就吃不出来嘛。而之所以要这样搞虫子,原因也很简单。中国人现在缺乏蛋白质摄入。

黄粉虫的养殖不仅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它只需要吃一些农余下脚料就好了包括秸秆啊、麦麸啊、米糠麦糠之类的。

这些玩意儿直接拿去给人吃,那人吃的是很难受的。

虽然说困难时期中国人都吃过麦麸、米糠。

但是如果有得选,没人会选吃这些玩意儿。米糠有多啦嗓子,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拿来养虫子,把虫子做成蛋白粉,这玩意儿可以配合进很多副食品里,提高副食品的营养价值。

毕竟这个年代中国人缺乏蛋白质、缺乏油脂,基本上热量都是靠碳水顶着的。

不过即便是碳水化合物,中国人其实也不是那么的满足。因为农田的收成有限。

割麦子不过一亩地三百斤,水稻能到六百斤亩产已经算是大丰收了。 “咱们国家还是缺粮食啊。”

刚从农校毕业没多久的袁隆平感慨万千的放下手上的报纸。

报纸上写着一则新闻【我国合成鱼子酱在苏联大获成功】……新闻配图上有关于苏联老百姓在超市抢购鱼子酱的画面。

而在这篇新闻后的几个版面,则写道【高蛋白饼干在全国引起抢购风潮】。

两张照片的取景角度几乎一样。

都是侧面拍摄看着一群顾客疯狂的向百货商场的柜员们购物的场景。

最大的不同则是苏联那边老百姓抢购的是作为高档调味品的鱼子酱。而中国这边则是在抢购作为主食之外的营养品——高蛋白饼干。听到袁隆平的念叨,和他一起出来的同学谭胖公一边收拾衣服一边道:

“行了,你也不看看人家苏联什么时候就实现工业化了。你看新闻里人家苏联的集体农庄。

好几千好几万亩地,人家开着联合收割机播种、收割。连喷洒农药都能让二战的老式飞机来撒。” “人家人均钢铁产量多少,我们钢铁产量才多少啊?咱还是个农业国家,没得比。”

谭胖公说着坐到了袁隆平的床边:“人家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不考虑吃饱,是要考虑吃好了。咱们不行啊。” 袁隆平点点头道:“是啊,还不行。咱们国家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工业化进程还不够。” “算可以的了。”

谭胖公拉开两人所住宿舍的窗帘,阳光挥洒了进来。

透过玻璃窗看去,远处拔地而起的正是一座座工厂。 “瞧瞧这片地方,前些年我来的时候还是野地呢。现在已经建了化肥厂、农机厂。诺,你瞧那个场子了没?洛阳拖拉机厂援建的,说是以后一年能生产一万台拖拉机。” “咱们还是先别羡慕苏联了,先把咱们的事情干好吧。”

袁隆平走到窗户前远远的眺望着那些工厂厂房还有进进出出的工人,他点点头,中国近两百年来的工业化几乎是停滞不前的。

到1949年之前,中国都只能算是一个部分封建部分买办、部分军阀、部分殖民、部分革命等拼凑起来的千奇百怪的缝合怪国家。 “落后太多了啊。要加快一切脚步追赶啊!”

袁隆平感慨一句,随后带上一顶蓝色的帽子跟着谭胖公出了门。

他现在和谭胖公等农校同学跑来这里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学农嘛自然是为了农业来的。

目前他和谭胖公在内的一些同学在湖南江西交界的地方开垦了上千亩的试验田。

而开垦这么多试验田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出未退化的优良稻种。李锐来到这个时空之后,网咖有收入后的第一笔开销就是购买后世的各种良种。

后世粮食产量激增是良种、化肥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优秀的水利灌溉四项合一达成的成果。

而非单一的成果。在这其中,良种算是有百分之五十的重要性。

因为化肥和水利和田间管理是提高上限,而良种是保证下限。

优秀的种子种植出来的水稻小麦不仅产量高,更重要的是抗倒伏、抗病抗虫能力更好、更加耐旱、也对极端气候适应能力更强等等。

这些对农业来说非常重要。不然一个黄叶病感染一下,能让一个村庄的农民体会到什么叫做颗粒无收的绝望。

农田疾病实在是太多了,后世各种农药可不仅仅是杀虫子的,还有专门为了植物治病的。

当然,理想的状态是提高农作物的本身抗病抗虫能力,以减少农药使用。

这就像是人一样,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来减少就医治病的问题。

网咖买了后世的良种,最大的问题就是直接用这些种子来培育下一代的话,它们的后代会不可逆的退化。(注:有的良种是不可繁殖已经做了基因绝育的,但是有的良种可以繁殖。)原本优势的高产、抗病虫害等等,只要多退化几代,那就和普通种子无异了。

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央方面也只能采取广撒网的办法。

通过从每一代种植的水稻小麦中选取最优秀的,然后在优中选优,让良种稻米强强联合。

来延缓稻种 退化的时间。同时也积极研究自培育优良稻种的可能性。

现在已经七月了,到了早稻收割的时候了。袁隆平挽起裤脚看着丰收的农田,他心里是喜悦的。

这一片是他负责的试验田,前两天经过初步的估算,自己负责的这片试验田怕是能到亩产一千五百斤。 “袁技术员,你来了啊,咱们什么时候收稻子你说晚两天让稻子更成熟一点。我看这差不多啊了,这稻谷已经饱满的不行不行的。咱们快收割了吧不然过两天下雨了就糟蹋稻子了。”

在试验田边上,被请来帮着管理田地的当地老农看着丰收的稻田,只觉得心里痒痒。

五十岁的老农,种了一辈子的水稻,他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饱满挂穗这么多的水稻啊。

自从进入七月份水稻开始大熟的日子后……这个名叫老田的老农就把铺盖卷带到了试验田边上。

吃喝拉撒都在田边,吃饭直接让家里的婆娘给他送上来。 “袁技术员,割稻吧!”老田再次说道。

而把裤脚挽起来的袁隆平却道:“不急,今天我要把最后十几亩地在巡查一遍。谭胖公,帮我一起查一遍。” “行!”

谭胖公早就挽起裤脚带上草帽了。

只有老田和周围那些被农校请来的老农们看着这群农校出来的技术员不割稻子而着急。 “看那么多遍,看啥啊。这么好的稻子,再不割就晚了。”老田还在絮絮叨叨的。

他这些天不知道赶了多少次鸟,半夜多少次以为天要下雨而被惊醒。他看着下了农田的袁隆平和谭胖公,他还在一直碎碎念呢。

第七十六章 异株与菠萝

农校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和其他一些纯理论的学校不同,农校必须要让学生下到第一线去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

就像是袁隆平和谭胖公两人,七月份本该是他们三年级到四年级之间的最后一个暑假。

而到明年这个时候他们就该毕业了。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他们的老师就开始然他们进入田间地头了。

农校学习必须要产学结合,不然就是瞎胡闹。

尤其是李锐带着网咖来了这个时空之后,给全中国的农校都带来了很多新的知识。

不光唯独田间管理的,还有养殖、育苗、防病防害等等……

这些知识可是历史上的农业工作人员通过几十年积累才逐渐掌握的。

被李锐直接拿来用,可以说是相当开挂了。

不过虽然说农校和中国的农业科技已经在大跨步的前进了。

但是如同袁隆平这样的年轻人却依旧觉得不够,太慢了太慢了。

现在的他还不是那个笑眯眯做什么都不紧不慢的老爷爷,而是一个目光如火,身体矫健如猎豹一样的年轻人。

年轻人总是想要再快,更快,最快!中国人挨饿太久了。袁隆平和他的同学都是亲眼见过饿死人场景。 “千里饿浮,易子而食。”

袁隆平一边和谭胖公巡视他们两人一组负责的五亩水稻,一边说道:“孩子就是锅中的一块肉。”

谭胖公知道为什么袁隆平会突然聊这个。

因为前几日报纸报道了河南今年夏粮大丰收的消息。

袁隆平和学校里很多学生包括自己看到这个新闻后都潸然泪下。

因为就在河南夏粮大丰收的消息前,安江农校在内的国内各大高校都被主管文化教育工作的李部长搞了一次爱国教育。

不用走形式,李部长只是把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内容实打实的贴出来,刊印到全国各地的高校去,其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教育。 1942到1952,时间不过才过去十年,河南大饥荒的很多幸存者还健在呢。

不少高校的学生和老师甚至就是幸存者之一。

相比于其他学校仅仅是接受爱国教育不同……

如安江农校之类的农业学校的学生们在看过1942河南大饥荒的各种宣传图册、文字和影像资料后,他们身上更有一种迫切的使命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81页  当前第5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8/14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网咖回1950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