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网咖回1950年_分节阅读_第1425节
小说作者:一斤小鳄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11 MB   上传时间:2025-08-21 10:37:52

  菜里没有买肉,就是各种素菜。但是没有关系,有豆制品有蘑菇,放在这种汤里沸滚一会儿后就会有鲜味一起释放出来。

  李青媳妇乱七八糟的买了不少菜。张福让他们俩一锅煮一半。

  等到食材都熬煮的差不多了,张福掀开盖子,雾气蒸腾下浓烈的香味飘散开来。

  左邻右舍都闻到味道了。

  “好香啊,李青你家离今天开荤啊?”隔壁领居,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好奇的看了过来。

  “没有没有,这是张福哥给咱带来了一些新食物做法。说是日本口味和四川口味的东西,给咱们开开眼。”李青连忙说道:“王哥,你来一口?”

  戴眼镜的男人吞了口口水,其实他不饿,中午刚在食堂吃了一大份午餐呢。但是这一锅飘散出来耳朵浓烈香味却刺激着他的味蕾。

  让他忍不住想要再来一口。

  叫王哥的中年男人道:“这不太好意思吧……”

  他话还没说完呢,李青媳妇拿了一副碗筷,给他捞了一块豆腐,一块萝卜,一结海带。

  王哥嘴巴上说着不好意思,但是嘴巴的动作却没有慢。王哥的单位比较好,是市里烟酒管理部门的。单位的饭时不时能吃点荤腥。

  这一碗清汤寡水的萝卜豆腐他原本是看不在眼里的。但是一口萝卜下去,他眼睛都瞪圆了。

  因为这是他没有吃过的味道,可是真鲜啊!能不鲜嘛,张福带着小组调配关东煮商用浓汤的时候都不知道往里面调了多少谷氨酸钠盐呢。试错了很多次,才调整出鲜味强烈,同时伴有木鱼花和海带风味,同时不刺激的汤底口味。

  认真要说的话,这一包现代化食品工业的产品,胜过百分之八九十日本关东煮店的所谓秘方。

  这种没有吃过的口味,显然是刺激到了王哥。他三下五除二就把东西吃完了,还把一碗汤都给喝干了。

  喝干了之后他盯着鸳鸯锅里那红彤彤的那一份,道:“那红的是四川火锅吧。上次单位里招待四川来的兄弟单位的领导,去了四川饭店。好像就有一个这个。”

  张福到是稀奇:“哟,王哥你还吃过四川饭店,吃了四川火锅呢!”

  王哥尴尬但是又有些自豪的说道:“吃那是没吃过。那是请领导的,我哪有资格上座啊。我就是去负责送东西的。就看了一眼,闻了个味。那可是喷香啊,和咱老北京涮肉就是不一样啊。”

  老北京涮肉也是火锅,但是底汤基本上就是清水加大葱大枣,再加上一些花椒粒和生姜片之类的。是正儿八经的清水锅,主要吃的是羊肉的品质鲜嫩。

  不过王哥说是说老北京涮肉如何如何,但他这辈子也就在五五年和六四年各吃过一回老北京涮肉。小老百姓动辄去吃涮肉还是太奢侈了。

  一次涮肉一次火锅,很多人能记一辈子。

  “李青,给王哥再来一碗麻辣烫。”

  在张福的招呼下,李青又给王哥来了一碗麻辣烫。小碗里装着熬煮了一段时间的花菜、萝卜、豆皮、海带等。

  对于这一碗,王哥就觉得比刚刚那个海鲜味的玩意儿(关东煮)实惠多了。

  因为麻辣烫是有很多红油的,所以素菜捞起来的时候会包裹一层红油。本时空国人的生活要比元时空的六十年代好。但是也没好到和后世油水敞开吃的程度。很多人加用油都是精打细算的。到现在为止,很多地方都把油炸的食物当一道荤菜。不管是炸油条还是炸豆腐还是炸米果。

  麻辣烫在碗里,那股子强烈的香味刺激着王哥的鼻头煽动。

  “好香啊。”

  王哥忍不住吃了一口豆皮,麻辣鲜香的味道直冲脑门。比刚刚的海鲜煮的味道强烈多了。

  虽然辣,但是味道好吃啊。王哥三两口吃掉豆皮,额头都冒汗了。

  “呼呼~这真不愧是四川口味啊,好辣。但是~斯哈~好吃啊。”王哥都被辣的斯哈了,但还是把一碗麻辣烫给吃完了。

  不仅仅是他,李青两口子的见识还不如王哥呢。王哥的单位好,他工作年限也高,工资级别也就高了。他还能一年有那么两次机会带一家人下馆子吃点好的,吃点家里做不出来的东西。

  李青两口子家庭条件一般,家里的电视是金陵电视厂最便宜的那款,就这还是家里老人资助了一点钱给李青他们俩结婚撑场面用才买的。

  这关东煮和麻辣烫的味道他们都没吃过,他们的吃相比王哥还不如呢。

  这里大家吃的正欢,附近的其他领居也闻着味就过来了。他们都好奇李青家里煮的什么。

  李青就把刚刚给王哥的那套说词在说一遍。很多人都好奇关东煮和麻辣烫的味道。

  不过看着李青媳妇买的菜不多,大家也不好意思吃白食啊。就有旁边的阿姨问道:“那个我回家拿点菜,用你们汤煮一煮可以不?不白煮,你们留下点。”

  这倒是提醒了王哥,领居们都给东西,自己不能吃白食。尤其是李青最近还没正经工作,就是干劳动队的事儿。

  王哥从家里拿来了两大块面饼,是上次出差的时候从广东带回来的特产伊面。伊面和方便面很像,或者说方便面就是脱胎于伊面。

  他道:“这伊面我还剩下两饼,给你们尝尝味道。我觉得住在这汤里肯定好吃。”

  就在领居们研究者麻辣烫和关东煮的时候,张福扯了一下李青的袖子,示意李青现在就做宣传。

  李青有些羞涩,又有些颤颤巍巍的开口道:“各位邻里,这今天的关东煮和麻辣烫是张福哥给我以后找的一个出路。今天要是大家没有吃尽兴,没有关系。我以后要出摊,专门卖这个。到时候大家伙要是喜欢吃,都能吃的开心吃的尽兴!”

  当即就要有人开口道:“行啊,李青你小子是山不转水转,这张福给你送来新路子了。”

  还有人道:“那感情好。这麻辣烫我喜欢,下次你出摊子记得备一些面条,烫着吃肯定好吃又顶饱。”

  “好好好,食堂的老三样我都吃腻了。李哥你开摊子了,我肯定时不时的就来吃。但是你可别卖太贵了。”

  房间里传来一片笑声。

  正如张福所估计的一样,现在这个时候,大家对于新花样的需求越来越多。

  新的需求,新的时代。

  李青看着沸腾的汤锅,他似乎看到一个张福口中所说的沸腾年代。

第二百六十五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六周年。北京市政府全体工作人员也祝广大市民节日快乐。】

  【本次国庆将开启第一次长假模式,国庆休息三天,连上周日休息。本次国庆小长假将有四天连休。】

  【全国大中小城市均确保此次长假物资供应充足,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一个踏实舒服的小长假。】

  【接下来播放新闻短信,国家三五计划超额度圆满完成。经中央经济研究所与计划经济委员会与国务院等相关单位开会研究。我国将要加快力度调整工资额度上调。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物资需求……】

  伴随着收音机喇叭里传来的声音,李青将要开始自己第一次的出摊生涯。

  张福给李青的料子口味不错,关东煮的味道凸出一个鲜味,麻辣烫则是麻辣鲜香。这种小吃出摊有很多好处。

  比如说张福根据自己在四川见到的情况,让李青把需要烫煮的食材都用竹签子穿好来,然后一起放进汤锅里半浸煮着。只要把手拿的签子把手的位置露出来就行。

  这样给食客食物的时候,只要把签子给别人就好了。不需要提供碗筷之类的餐具。现在这个时候还没办法搞一次性碗筷呢。而携带大量碗筷出摊又太困难,关键是没有固定水源也不好清洗。

  不仅是没有一次性碗筷,这种竹签子吃完之后都是要回收清洗,然后下次继续使用的。毕竟现在新中国才发展十六年。

  就算是李锐给新中国开挂了,但是也没有办法做到和元时空后世一样。各种物资如山如海一样多,各种一次性产品随便生产。甚至是需要一次性产品才能推动经济的持续运行。

  本时空这个年代,新中国还是以节约为主,不要浪费。

  支持李青开摊子,张福给李青找来了两个大的鸳鸯锅。那是四川饭店淘汰下来的锅子,把手烧的变形了,锅子也有一点变形。最主要是底部熏黑的很难看钢丝球都刷不出来。放在国营四川饭店这种大饭店上来说,这玩意儿没办法端上客人的餐桌。

  但是给李青这种小摊子使用,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去小摊子吃东西的顾客,谁在乎你的锅子好看不好看啊。东西好吃还便宜,那才是真的。

  除了大鸳鸯锅之外,还要搞个三轮车。因为用三轮车才是最方便的,把煤球炉子往三轮车上一放,再把锅子架上去一烧。直接就能当一个摊位。

  等到要收摊移动的时候,再把锅子一下,李青骑车就走。方便的不行。

  这三轮车也是淘换了一个二手的。街坊里有在粮食站上班的,那人告诉李青和张福,他们站点刚好最近要淘汰一批三轮车。

  “都是一九五九年的车,用了五六年了。你也别嫌弃这车老,但用着可皮实着呢。也就是站里进了两台摩托三轮车,要不然这车还能再用五六年呢。”

  还真如这人所说,虽然三轮车是用了五六年耳朵二手车,但是车子很皮实。以三十五元的低价到手之后李青鼓捣了一个晚上,又是上链条油,又是除锈,又是弄来油漆刷漆。

  整个三轮车被他一收拾,还挺像样子的,看着就和新车一样。

  十月一号国庆节,也是小长假的第一天,李青骑着三轮车心怀忐忑的出摊了。

  他已经和居委会申请了。他的摆摊点是居委会指定的。就在南门菜市场附近。

  到了地方,他就把摊子给支上了。而如他一样在纳闷菜市场附近摆摊子的还有好几个。

  基本上都是居委会那边通过申请后,安排过来的。他们这些人有一个居委会盖章的文件,给南门菜市场的管理人员看,人家才不会过来赶人。

  “只能在这一块摆摊,不能来回流窜不能堵塞道路,不能强买强卖。我们有巡视员会来回巡视。发现违规,你这摊子就不能摆了。另外,每天要交三毛钱的卫生清理费。这不是我收的,这大门上挂着菜市场管理规范,三毛钱是上面的定价,你自己看。”菜市场负责管理的巡查人员道。

  李青给人递了根烟:“您受累,您受累。”

  巡查人员接了烟,和气了一些道:“你这是卖吃的?这块靠着墙能背风,省的沙土吹进锅里。”

  等到李青把摊子支起来,把火烧起来的时候正是上午十点来钟。

  因为这是第一次国庆放假这么长,很多人还没适应。

  中国传统三大节是端午、中秋、春节。一般人说过节吃顿好的,也是指这三个大节。国庆和劳动节在现在还不算。

  不过今年这个国庆节稍微有些不一样。在李锐的主导下,新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可控通胀。第一步就是上调工资。

  三十级工资制度,现在上调了不少。之前新中国就已经经历过两次工资上调,以应对越来越多的商品。要让广大老百姓的收入能买得起这些商品。

  今年十月,很多人的工资直接上调了十几块钱。

  这让不少人在这个国庆节可以过上一个相对舒适的日子。

  南门菜市场里熙熙攘攘,买的东西也是比建国时期多多了。

  “新上市的海带,一毛五一斤。”

  “天津新上市的沙窝萝卜,八分钱一斤。”

  “同志,这炒花生怎么卖的?”

  “盐炒的五毛钱一斤,干炒的四毛钱一斤。”

  东西不少,但是有的人还是嫌这市场没什么玩意儿。

  “哎,都是老三样。”一群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年轻人看着菜市场的东西,有些不知道从何买起。

  现在物流技术技、大棚温室技术还都不够发达。每个季节能有什么菜,那都是固定的。卖的东西也大多数是固定的。

  像是北京现在就很难吃到带鱼,只有偶尔会有一些冰鲜带鱼从天津港上岸,然后运来北京。

  就像是江浙沪地区现在都能吃到的黄鱼,在北京这就很难吃到。

  这也是现在全国各地菜市场(也是大家饭店、食堂等等)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那就是缺乏流通性。

  但是这事情不是朝夕可以解决的。这需要强大的道路网络和运输能力才能解决。这需要以十年为单位的发展才行。

  这些年轻人在菜市场转了一圈,没啥可买的。国营卤肉店的卤肉到是好吃,但是贵,而且排队的人也太多了。

  他们现在去排队,等轮到他的时候怕是连卤猪皮都买不到。

  “哎呀,国庆休息四天是好。可是这一休息,单位食堂也不开张啊。我这上那吃饭啊?”年轻人也是撇撇嘴,和他一起的年轻同事不少。

  那些家住在北京的还好说,放假了回家吃饭呗。但是有些是大学、大专考到北京来读书的。然后就留在北京工作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81页  当前第14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5/14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网咖回1950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