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网咖回1950年_分节阅读_第1105节
小说作者:一斤小鳄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11 MB   上传时间:2025-08-21 10:37:52

  钱学森往沙发靠背上一靠道:“这样啊。李主任你怎么看。”

  “还是让我先问问你怎么看吧。钱总觉得这份文件怎么样?"李锐先询问钱学森的意见。

  “想法很好,很有前瞻性。但是落地确实困难。先不论我们的基础建设是不是能跟得上这份理论中的配套。就单单说这份文件里涉及的各部委能否配合就是个难题。”

  钱学森实话实说道。钱学森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很清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道理。在李锐面前,他向来都是实话实说,因为李锐是可以信赖的领导。

  李锐耍食指按了按太阳穴,让自己昏沉的脑筋集中一下:“具体的困难能说下吗?”

  “首先是OGAS这套系统本身的设计者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对于计划经济的计算量缺少明确的概念,对电脑的计算能力过度相信。实际上想要达到OGAS里面最理想的状态,即便是我们给所有部门都配上现在网咖里的电脑,每个人都配上李主任你当初拿过来的那种手机终端。把两者相结合,依旧无法满足OGAS的最终形态所需要的计算量。”

  “需要,更强!更强!更强的计算终端!"钱学森说道这里的时候眼神异常严肃。

  “需要大规模的配比李主任你曾经说过的超级电脑才行。”

  “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接下来是全国网络的铺设。这一条其实难度到不算高了,如果有预算的话,在全国铺设电网的时候一并将网络处理好,可以大大的减少重复基础建设的费用。网线的生产虽然不算容易,但想要突破并不算很难。甚至我已经想到了可以预留十兆带宽的方法。这配合着各级部门的电话线━起进去,这也不难。”

  “但是现在的困难是配合问题。如何让各部门配合?苏联搞不下去OGAS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倒不是资金问题,而是部门之间的利益问题。”

  “数据问题可大可小,从基层统计数据到地方,在从地方到省厅,在从省厅到部委,在从部委集中到中央。这其中每一次的合计,都会造成数据的不准确。这对于经济发展未必是好事,但是在官场上未必是坏事。”

  钱学森如此说道。而能看到这些,也就是钱学森和大多数—心醉心于科学的科学家们最大的不同。

  钱学森知道官场上的蝇营狗苟,也知道各种不可明说的潜规则。

  “而这些不准确,就给了各部委各地方各基层一些活动的空间。"钱学森如此道:“我们这是世界和李主任你来的世界还不一样,斯大林同志去世的晚,赫鲁晓夫同志没有上位。也就没有赫鲁晓夫同志在上任的时候搞的去中心化的政策。”

  钱学森所说的去中心化政策算是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能上台,并且得到大量人支持的一个重要政策。

  因为苏联在之前已经被斯大林的高压政策搞的人人自危。慈父的酒不好喝,慈父的烤肉也不好吃,说不定哪天就会去西伯利亚种土豆。

  所以赫鲁晓夫的全面推翻斯大林,别看各个地方上有不同的声音出来,但是赫鲁晓夫真的给地方权力松绑的时候,又有哪个地方拒绝了?

  当官的总是希望权力更多一点的。

  在苏联去除权力中心化之后,地方掌握了更大的财权和更大的人事任命权。导致了地方实际上形成了割据势力。

  为什么元时空之中勃列日涅夫被推上台?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位苏勋宗不爱管事。地方上爱干嘛干嘛,只要还能维持苏联,只要还能基本维持国家运转,那么就这么凑合的过下去吧。

  地方财税政策真的给地方搞,地方很可能还会搞砸。那可真是,不需要的时候就说地方有自主权,需要的时候又向中央哭穷让中央救救地方。

  而OGAS是干嘛的?那可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

  中央直接访问地方精确到乡镇一级的数据。地方上的活动空间变得极小。

  一个地区的医保消耗过大会引起注意。一个地区的化肥使用量过少也会引起注意。一个地区的卡车运货量和钢铁厂钢材生产量对不上账,还是会引起注意。

  OGAS如果真的完美的按照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的规划去运转。那么就是天然的对权力的监管。

  把权力关进笼子,这不是任何一个官员想要看到的。因为那样的日子可是太难受了。

  “所以,即便是裹挟上百万名以此为生的普通人,这些人也不会同意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到时候百万曹工衣食所系,那就是煌煌大势,对抗的了吗?”

  钱学森说道这里已经很明白了,他说的是苏联,但是何尝不是中国呢?

  即便是现在的中国官僚主义气息还没苏联那么严重。但是建国十余年,已经开展了两次整风运动了。

  革命和保持队伍的纯洁性是最难的。

  钱学森的话其实也是在告诫李锐,这个事情很难,很难。

  最难的是技术吗?反正钱学森不这么觉得。因为以钱学森的聪明才智,他觉得所有的技术屏障最终都会因为时间的前进而被打破。他压根不相信什么技术屏障能困住人永生永世。

  但是人心的向背确实最难的。就算是他这样一个顶级天才都难以考量。

  李锐坐在沙发里沉默了五分钟,钱学森也安静的看着他五分钟。

  “总要试―试吧。"李锐的声音低沉却坚定:“你不做,我不做,难道指望上天送来革命成功?”

  “有的人会绊脚,有的人会使坏。革命者如果没有革自己命的觉悟,怕是也做不成任何事情。”

  钱学森平静的看着李锐:“主任做好了打算?”“嗯,总要试一试。”

  钱学森深吸了一口气:“好,那就试试吧。决定好了,要邀请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来吗?”

  “嗯,我会以公务函的名义邀请。刚好他们在苏联负责中国基建项目,正好有一个合理的理由让他们来。”

  “几天后到?”

  “三天。”

  “行,三天后我赶回北京。”

  “嗯。”

  “那我还是先去一趟于敏那边了。三天后回来。”

  看着钱学森要离开办公室,李锐拿起他放在茶几上的茶叶:“老钱。”

  “嗯?“

  “茶叶别忘了。"李锐将茶叶罐抛了过去。

  钱学森稳稳接住,他举起茶叶罐晃了晃,笑道:“走了。”

  “走吧。”

第三百一十六章 画饼与发财

  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来到中国的时候心情还是比较忐忑的。

  这从他们从南苑机场的飞机上下来的表情就能看得出来。

  “格鲁什科夫,看起来北京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荒凉一些。"基托夫看着南苑机场的景色,他如此说道。

  基托夫是一个情商相对较低的人。说话直接,甚至有的时候不动脑子。

  元时空之中,他就因为OGAS的计划被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被否决这件事而怒骂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且专门写信给赫鲁晓夫,在信里还不断的痛骂安全委员会的几个领导。

  那信骂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那叫一个直抒胸臆。一般人肯定觉得这样很爽。

  没错,确实是很爽。赫鲁晓夫也觉得基托夫说的很有道理,然后这信就发还给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让他们好好审视自己的问题,在好好的重审OGAS的问题。

  想━想吧,基托夫怒骂安全委员会的信落到了安全委员会人的手上,基托夫能有好?

  别说什么宰相肚里好撑船,那是你没被人当面骂过,如果一个当权者真的能唾面自干,那高低要给他竖起一个大拇指。因为翻遍翻历史书,这种人都少之又少。可称之为人杰。

  果然,基托夫没有讨什么好。元时空之中高低也是被安全委员会给磨的没脾气了。

  当然,有人说这事儿要怪赫鲁晓夫,说赫鲁晓夫不该把这信给安全委员会。

  其实赫鲁晓夫这么做也没有太大的毛病。毕竟流程是这么走的。而且你基托夫一面之词,总要让安全委员会的人对质一下吧。

  所以基托夫这人虽然科研能力不错,但是却很难得到重用。相比较之下,还是他的好友格鲁什科夫更加长袖善舞一些,他在性格和能力上和钱学森很像。

  可以说他的各方面能力比钱学森都稍微弱—点。(更大的可能是格鲁什科夫终身都没有能站在钱学森一样的高度上进行历练,钱学森是真正知晓中央决策并且影响中央决策的人,还参与制定了中央决策的战略科学家。)

  没有和钱学森一样的经历,导致格鲁什科夫缺少了一段历练,也就缺乏了一些眼光,进而影响他整个人的思考模式。

  不过格鲁什科夫好歹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他低声对基托夫说道:“这里的中国同志能听懂俄语,你最好不要把那些话说出来。”

  基托夫乖乖闭嘴。

  虽然OGAS是基托夫最早提出来的,但是把它完善起来的是格鲁什科夫。所以基托夫非常佩服他。

  也愿意接受他的领导,这两人是至交好友。在事情的决策上,基托夫更加相信格鲁什科夫的判断。(元时空之中,两人最后还成了儿女亲家,两家人关系好的不得了。)

  “我们需要在中国得到支持,如果那位年轻的李主任不支持我们的话,我们就不好说了。中国够大,如果我们能在中国搞成我们的事业,那么我们才有可能回去苏联,在苏联搞好我们的事情。”

  格鲁什科夫要基托夫以大局为重。

  基托夫点点头,但是神情有些严肃。因为北京相比于莫斯科,确实是显得那么的破旧。

  虽然说这十年来新中国焕发了勃勃生机的活力。

  但是和莫斯科相比,北京依旧是不够繁华。毕竟到现在位置,北京也不能确保一年中所有时候都电力充足。而这时候的莫斯科的夜晚已经是灯火辉煌了。在莫斯科郊外眺望莫斯科的话,会感觉莫斯科是一座日不落的城市,永远那么光明。

  “往好的方面想,至少中国用电脑应该便宜。"格鲁什科夫打趣的说道。

  “连苏联的电脑都是他们搞的呢。他们肯定能用上比苏联更便宜甚至更好的电脑,这对完成我们的事业很有帮助。”

  基托夫听到这里的时候,他才松口气点头:“是的,至少这一点不错。”

  虽然他们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们和李锐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

  现在的李锐已经完全掌握了俄语,毕竟来本时空恶补了将近十年呢。他的英语和俄语已经很溜了。

  在李锐的办公室里,他和钱学森接待了这两位远方来的同志。

  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在见到钱学森的时候激动万分。“钱同志,我拜读过你写的控制论相关书籍。不得不说您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是啊,钱同志。你在控制论上的高度和对科研工作者的启迪是至关重要的。”

  这两名科学家抓着钱学森的手使劲摇晃,钱学森都快被他们给摇晃的散架了。

  “好了,好了。两位,两位我给你们引荐一下,这是我们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同时也是负责我国多项重要课题项目的负责人,李锐同志。”

  钱学森急忙把手挣脱开,向两人介绍道。

  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壮年男人,一米八几的个头,宽阔挺直的肩膀,大背头发型搭理的一丝不苟。眉毛浓郁,眼神犀利,端庄大气的国字脸。不笑的时候自有一股难以言说的威严感。

  眼前这人的生理年龄不小了,是男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最平衡的黄金年龄。而这段生理上的黄金期大概将持续二十余年。

  但是作为这样一个大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又显得年轻的过分。

  格鲁什科夫和基托夫向李锐行礼并握手。他们并不敢因为李锐的年轻而轻慢他。

  相反他们很尊重李锐,甚至于他们提出的要求都有些太看得起李锐了。

  “只需要两百亿卢布,我们就能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OGAS系统,在未来的十五年里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回报。这份回报将是两百亿卢布的五倍十倍乃至十五倍。而且后续的好处将会多的不得了!“格鲁什科夫的口才确实比基托夫好。

  两人在和李锐、钱学森寒暄过后,他们开始介绍OGAS,并且开始为李锐画大饼了。

  李锐和钱学森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是相视一笑。

  真的是,谁说科学家不会画大饼了?其实钱学森也很会画大饼的。格鲁什科夫也会,只不过画饼的能力比钱学森差一点。

  李锐叫停了还在构建美好蓝图,画着巨大馅饼的格鲁什科夫。

  “停一停,格鲁什科夫同志。没错,我对OGAS系统确实很感兴趣。但是你们的蓝图过于宏伟,过于伟大了。我们觉得实现起来很困难。”

  这不是李锐的推词,而是他和钱学森,以及网咖里一班技术员们好好讨论得出来的结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81页  当前第11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05/14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网咖回1950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