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锡_分节阅读_第282节
小说作者:上汤豆苗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1 MB   上传时间:2025-07-11 12:24:31

  李端摇摇头,然后直白地说道:“朕想在王爱卿之外另设一位上将军,由他们二人共领北衙六军。”

  王晏此刻反倒不好开口,否则有揽权之嫌。

  郭从义问道:“不知陛下准备提拔何人?”

  如果天子口中说出“陆沉”二字,郭从义反倒会松口气,因为这项任命绝对无法让满朝公卿同意。

  李端平静的目光扫过陆沉,在王晏身边停下,淡淡道:“大将军刘守光。”

  刘守光的资历足够胜任执掌北衙的上将军,而且这个人选基本不会引起朝臣的反对。

  问题在于,刘守光调任北衙,谁来接替他的南衙大将军之位?

  李端继续说道:“朕准备对南衙建制进行一番调整。刘卿家赴任北衙之后,南衙十二军改为三位大将军共领。南安侯侯玉掌虎威、宁威等四军。郭枢密暂时兼任大将军一职,辖制平威、强威等四军,等过段时间朝廷公推有了合适的人选,你再移交这四军之权。”

  侯玉的心情很烦躁,因为他原本和刘守光分掌十二军,如今却被天子一句话砍掉两军,可是经历过先前的出丑,眼下他委实没有底气出声反对。

  郭从义本应感到喜悦,他身为枢密已经位极人臣,如今天子又将京军一部分军权交到他手中,这可是无上的恩宠和信任。

  然而这位枢密使脸上的表情颇为沉重,问道:“陛下,此举——”

  李端再次打断他的话头,略显强硬地说道:“李景达将振威军带去定州都督府,第三位大将军暂时只负责辖制剩下的定威等三军。朕决意,由山阳侯陆沉暂领大将军一职,将来若有需要再做调整。”

  满殿死寂。

  下一刻,枢密使郭从义一拂袍袖,大礼参拜道:“陛下,京军建制关乎京畿之地的安危,更关系到京城的稳定,万万不可擅动。臣惶恐,臣死罪,叩请陛下收回成命!”

  上将军王晏同样跪地道:“郭枢密所言发自肺腑为国筹谋,臣叩请陛下三思!”

  侯玉紧随其后。

  六部尚书、翰林学士和国子监祭酒等人相继跪地劝谏。

  现任大将军刘守光心中喟叹,虽然没有出言劝谏,但也只能与其他重臣一样跪了下去。

  片刻之间,殿内群臣跪倒一片,无不恳切激动地祈求天子收回旨意。

  只有两位宰相和陆沉没有动作。

  李端望着眼前这一幕,只觉一股滔天巨浪扑面砸来,饶是他贵为九五之尊,此刻也不禁双唇紧抿,手指悄然刺进掌心。

第358章 【送君一程莫彷徨】

  从古至今的王朝,君臣之间的权力争斗便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一般而言,只要不是王朝末期,君王大多能占据一定的上风,这是皇权至上的基本体现,也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运转规则。

  大齐经历元嘉之变以后,皇权不可避免地遭受较为严重的打击,李端只能选择放低身段和江南世族合作,并且让渡出一部分权柄,以此保证大齐国祚的延续。

  这就是京军被江南世族掌控的缘由。

  便如那天在观云台上李端对陆沉所说,他十来年如履薄冰并不夸张。

  诚然,江南世族不是铁板一块,其中分为好多股泾渭分明的势力,李端可以利用他们相互制衡,从而确保自己的皇位稳固。

  但是历朝历代,哪位君王可以容忍京军长期握于他人之手?

  细究起来,李端这次对京军将帅的调整不算过分,毕竟大部分军权还会握在那些人手中。

  陆沉携收复大片故土之功,以国侯之爵晋升大将军,也不过是暂领三军、不到四万人而已。

  但是对于百官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若是这一步直接退让,后续会更加麻烦。

  满朝重臣悉数跪地劝谏,仿若李端做出一个无比荒唐的决定,以至于他们只能选择这种激烈的态度。

  至于实情究竟为何,两边心里都非常清楚。

  一片跪地的大臣中间,依旧站着的陆沉显得十分惹眼。

  他对这个局面有所预料,然而此刻亲眼目睹仍旧感到震惊,以及不由自主地对天子生出一抹同情。

  可他又能怎么做呢?

  当日在观云台上他便劝过天子徐徐图之,针对那些中下级将官的调换或许会遭遇一些曲折,但不至于引发集体性的反对。

  如果天子见好就收,想必今天这场议政会很顺利,但他急切想要改变京军的上层格局,这毫无疑问会激起这些重臣的抗拒。

  陆沉心里泛起一阵无力感,他的根基在边军,即便功劳再大也无法扭转这种强大的群体意志,总不能在文德殿上演全武行,用武力逼迫这么多重臣低头。

  朝堂是讲究规则的地方,今日他不讲规矩,他日旁人自然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他。

  除非陆沉拥有凌驾所有人之上的强悍实力。

  重臣们依然在劝谏,似乎天子不收回成命他们就不会起身。

  陆沉不禁看向那位坐在圆凳上的老人。

  此时纵然薛南亭出面支持天子,对于逆转局势也无法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唯有执江南世族牛耳的左相李道彦才有这个能力。

  至少他可以改变一部分文臣尤其是几位尚书的态度。

  李道彦似有感应,他扭头望着陆沉,给了这位年轻国侯一个晦涩难明的眼神。

  便在这时,一位内监的声音在殿门外响起。

  “启奏陛下,荆国公求见!”

  短短一句话九个字便压制住殿内重臣的声音。

  李端心中松了一口气,连忙点头道:“宣。”

  片刻过后,一位老态龙钟的武勋在一名中年男人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进文德殿。

  李端和李道彦几乎同时起身。

  天子往前走出两步旋即停下,转而对陆沉说道:“山阳侯,替朕搀扶荆国公。”

  陆沉应下,快步走到那位满头稀疏白发的老人跟前,搀起他的左臂。

  老人看了一眼陆沉,微微一笑。

  他便是荆国公韩灵符,时年七十七岁,是大齐朝如今仅有的两位国公之一。

  在萧望之因功晋升之前,韩灵符是唯一凭借扶保江山之功加封国公的武勋。

  陆沉对这位老人的履历很了解。

  十五年前河洛失陷之时,韩灵符身为江南道行军总管,第一时间拥护李端登基即位,他麾下的七万多厢军也成为如今大齐京军的前身与骨架。

  简而言之,韩灵符是京军南北两衙的奠基人。

  只不过这位老人因为身体抱恙,多年前便退出朝堂,很久不曾过问朝政。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因为自身的资历就对朝廷军务指手画脚,亦不许家中子弟从军,只准他们参加科举谋个一官半职。

  也是因为这种种高义之举,韩灵符在京军将士心中的地位很崇高。

  看到这位老人出现后,郭从义和王晏等人后背忽地泛起细密的汗珠。

  “老臣参见陛下。”

  韩灵符颤颤巍巍地躬身行礼,李端连忙开口阻止。

  韩灵符却坚持行礼,缓缓道:“陛下,老臣怕是没有多少时日,今日若不行礼,或许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了。”

  李端面上不由得浮现伤感的神情。

  韩灵符又看向满面感慨的李道彦,微笑道:“明达公,近来可好?”

  李道彦连声道:“好,好,有劳国公记挂。”

  韩灵符看了一眼仍旧跪在地上的重臣们,轻叹一声道:“诸位大人,老朽自从七年前乞骸骨,便打定主意不再涉足朝堂。老朽亦知,诸位皆是忠心耿耿的重臣,论理不该老朽来多嘴朝中大事。只不过……陛下,能否先让他们起来说话?”

  李端颔首道:“韩公开口,自无不可。众位爱卿都平身吧。”

  “谢陛下。”

  枢密使郭从义第一个站起来,其他人纷纷起身。

  韩灵符扶着陆沉的手臂,往侧前方走了两步,来到郭从义身前。

  堂堂枢密使躬身垂首,见礼道:“末将拜见国公爷!”

  当年郭从义能从一介厢军都指挥使进入大齐军方中枢,除了他本身是江南大族出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韩灵符的提携。

  其实不光他一人如此,王晏、刘守光和李景达等军方大人物,或多或少都受过韩灵符的恩惠。

  时光倥偬,当年的晚辈已经成为大齐的中流砥柱,在军中各有一大批拥趸,而曾经和李道彦并称江南双壁的韩灵符垂垂老矣,除了家中那点亲兵之外,在军中再无嫡系势力。

  当年的恩情还有多少人记得?

  韩灵符望着面前恭敬的枢密使,缓缓道:“郭枢密,老朽乃是将死之人,有些话可能没什么道理,你且姑妄听之。”

  郭从义汗颜道:“国公爷此言让末将无地自容,还请国公爷直言吩咐。”

  韩灵符苍老的面庞上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道:“关于京军改制一事,陛下前几日派人相问,老朽仔细想过,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道理相信你们都能明白,一味故步自封只会造成沉疴痼疾的结果。”

  郭从义颔首道:“国公爷所言极是。”

  韩灵符又看向王晏说道:“上将军,老朽明白你的顾虑,但是你也该替陛下考虑一番。不光这两年的北伐之战,在过去那些年的边疆冲突当中,京军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如今陛下有这样的规划,又有边军将士入京的契机,不妨稍作调整以观后效。”

  王晏心中一叹,垂首道:“是。”

  其实韩灵符说的这些道理不重要,关键在于他今天拖着老迈的身躯入宫,用他积攒了大半辈子的香火情帮项。

  无论郭从义还是王晏,他们当然可以继续坚持硬顶,但是这件事传出去之后,他们在京军将士心目中的威望将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从古至今,忘恩负义之辈自然会被人戳脊梁骨。

  今日之后,如果韩灵符再向他们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便有理由拒绝。

  但是今天不行。

  实际上在李端请动韩灵符入宫的时候,京军改制便已成为定局。

  殿内重臣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尤其是郭从义和王晏低头之后,其他人便没有继续做无用功。

  韩灵符又看向李道彦说道:“明达公意下如何?”

  在韩灵符入宫之前,李道彦一直在思考天子的决策。

  陆沉先前所提之中下级军官调换,这对京军的未来的确有长远的影响,但这是一门水磨工夫,短时间内不会造成特别明显的变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61页  当前第2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2/8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锡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