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525节
小说作者:当年明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6-02 11:35:10

  事实上,这是很有可能的,鉴于地球人都知道,魏公公一向惯于假传圣旨,所以愤怒的孙承宗必定会拒绝这个无理的命令,进入九门,光荣被捕。

  然而他整整等了一夜,也没有看到这一幕。

  孙承宗十分愤怒,他急匆匆地赶到了通州,却接到让他返回的命令。他的愤怒到达了顶点,于是他没有丝毫犹豫——返回了。

  孙承宗实在聪明绝顶,虽然他知道魏忠贤有假传圣旨的习惯,但这道让他返回的谕令,却不可能是假的。

  因为魏忠贤知道他和皇帝的关系,他见皇帝,就跟到邻居家串门一样,说来就来了,胡说八道是没用的。

  然而现在他收到了谕令,这就代表着皇帝听从了魏忠贤的忽悠,如果继续前进,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跑路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一,回去睡觉,老老实实呆着。

  二,索性带兵进京,干他娘一票,解决问题。

  孙承宗是一个几乎毫无缺陷的人,政治上面很会来事,谁也动不了,军事上稳扎稳打,眼光独到,且一贯小心谨慎,老谋深算,所以多年来,他都是魏忠贤和努尔哈赤最为害怕的敌人。

  但在这一刻,他暴露出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大弱点——犹豫。

  孙承宗是典型的谋略型统帅,他的处事习惯是如无把握,绝不应战,所以他到辽东几年,收复无数失地,却很少打仗。

  而眼前的这一仗,他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他放弃。

  无论这个决定正确与否,东林党已再无回天之力。

  三十年前,面对黑暗污浊的现实,意志坚定的吏部员外郎顾宪成相信,对的终究是对的,错的终究是错的。于是他决心,建立一个合理的秩序,维护世上的公义,使那些身居高位者,不能随意践踏他人,让那些平凡的人,有生存的权利。

  为了这个理想,他励精图治,忍辱负重,从那个小小的书院开始,经历几十年起起落落,坚持道统,至死不渝。在他的身后,有无数的追随者杀身成仁。

  然而杀身固然成仁,却不能成事。

  以天下为己任的东林党,终究再无回天之力。

  其实我并不喜欢东林党,因为这些人都是书呆子,自命清高,还空谈阔论,缺乏实干能力。

  小时候,历史老师讲到东林党时,曾说道:东林党人并不是进步的象征,因为他们都是封建士大夫。

  我曾问:何谓封建士大夫?

  老师答:封建士大夫,就是封建社会里,局限、落后,腐朽的势力,而他们的精神,绝不代表历史的发展方向。

  多年以后,我亲手翻开历史,看到了另一个真相。

  所谓封建士大夫,如王安石、如张居正、如杨涟、如林则徐。

  所谓封建士大夫精神,就是没落,守旧,不懂变通,不识时务,给脸不要脸,瞧不起劳动人民,自命清高,即使一穷二白,被误解,污蔑,依然坚持原则、坚持信念、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他们坚信自己的一生与众不同,高高在上,无论对方反不反感。

  坚信自己生来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怀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无论对方接不接受。

  坚信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挺身而出,去捍卫那些自己不认识,或许永远不会认识的芸芸众生,并为之奋斗一生,无论对方是否知道,是否理解。

  坚信无论经过多少黑暗与苦难,那传说了无数次,忽悠了无数回,却始终未见的太平盛世,终会到来。

  【遗弃】

  孙承宗失望而归,他没有能够拯救东林党,只能拯救辽东。

  魏忠贤曾经想把孙老师一同干掉,可他反复游说,皇帝就是不松口,还曾经表示,如果孙老师出了事,就唯你是问。

  魏公公只好放弃了,但让孙老师呆在辽东,手里握着十几万人,实在有点睡不安稳,就开始拿辽东战局说事,还找了几十个言官,日夜不停告黑状。

  孙承宗撑不下去了。

  天启五年(1625)十月,他提出了辞呈。

  可是他提了N次,也没得到批准。

  倒不是魏忠贤不想他走,是他实在走不了,因为没人愿意接班。

  按魏忠贤的意思,接替辽东经略的人,应该是高第。

  高第,万历十七年进士,是个相当厉害的人。

  明代的官员,如果没有经济问题,进士出身,十几年下来,至少也能混个四品。而高先生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混了整整三十三年,熬死两个皇帝,连作风问题都没有,到天启三年(1623),也才当了个兵部侍郎,非常人所能及。

  更厉害的是,高先生只当了一年副部长,第二年就退休了。

  魏忠贤本不想用这人,但算来算去,兵部混过的,阉党里也只有他了。于是二话不说,把他找来,说,我要提你的官,去当辽东经略。

  高先生一贯胆小,但这次也胆大了,当即回复:不干,死都不干。

  为说明他死都不干的决心,他当众给魏忠贤下跪,往死了磕头(叩头岂免):我都这把老骨头了,就让我在家养老吧。

  魏忠贤觉得很空虚。

  费了那么多精神,给钱给官,就拉来这么个废物。所以他气愤了:必须去!

  混吃等死不可能了,高第擦干眼泪,打起精神,到辽东赴任了。

  在辽东,高第用实际行动证实,他既胆小,也很无耻。

  到地方后,高先生立即上了第一封奏疏:弹劾孙承宗,罪名:吃空额。

  经过孙承宗的整顿,当时辽东部队,已达十余万人,对此高第是有数的,但这位兄弟睁眼说瞎话,说他数下来,只有五万人。其余那几万人的工资,都是孙承宗领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1页  当前第5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5/6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