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375节
小说作者:当年明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6-02 11:35:10

  杨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战斗力却一点不减,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准备为高拱说情。

  但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我还着实有点好奇,因为这位仁兄几十年来都是属于看客一族,徐阶也好,严嵩也罢,任谁倒霉他都没伸过手,而根据史料记载,他和高拱并无关系,这次竟然良心发现,准备插一杠子,莫不是脑筋突然开了窍?

  于是怀着对他的崇敬,我找了许多资料,排了一下他的家谱,才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杨博和高拱确实没有关系,但他有个儿子,名叫杨俊卿,而很巧的是,杨俊卿找了个老婆,岳父大人偏偏就是王崇古。

  王崇古和高拱就不必说了,同学兼死党,王总督的这份工作还是高拱介绍的,不说两句话实在不够意思。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信了。

  杨大人开门见山,奔着张居正就去了:

  “你何苦做这件事情?”

  这句话就有点伤自尊了,张居正立刻反驳: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你认为是我安排的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杨博终究还是说了句实诚话,“但只有你,才能解决这件事。”

  张居正沉默了,他明白,杨博是对的,高拱的生死只在自己的手中。

  于是在送走了杨博之后,他决定用一个特殊的方法做出抉择——求签。

  良久跪拜之后,张居正在庙里拿到了属于他的那一支签,当他看到上面内容的那一刻,便当即下定了决心。

  据说在那支签上,只刻着八个字——所求不善,何必祷神!

  但事情已经出了,收手也不可能了,于是他决定不参与其中,让冯保自己去审,并特意指定锦衣卫都督朱希孝一同会审。

  事实证明,这个安排充分体现了张居正卓越的政治天才,却苦了他的朋友冯保,因为很快,这位冯太监就将成为中国司法史上的著名笑柄。

  万历元年(1573)正月二十九日,对王大臣的审讯正式开始,一场笑话也即将揭幕。

  案件的主审官,是东厂管事太监冯保和锦衣卫都督朱希孝,这二位应该算是大明王朝的两大邪恶特务头子,可不巧的是,那位朱都督偏偏就是个好人。

  这位朱兄来头很大,他的祖上,就是跟随永乐大帝朱棣打天下,几十个人就敢追几千人的超级名将朱能,到他这辈,虽说打仗是不大行了,但这个人品行不错,也还算个好人,觉得冯保干得不地道,打算拉高拱一把。

  所以在审问以前,他仔细看了讯问笔录,惊奇地发现,王大臣的第一次口供与第二次口供有很多细节不对,明显经过涂改,但更让他惊奇的是,这样两份漏洞百出的笔录,卷尾处得出的结论竟然是证据确凿。

  于是他当即找来了当场负责审问的两个千户,拿着笔录笑着对他们说:这样的笔录,你们竟然也敢写上证据确凿?

  那两名千户却丝毫不慌,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朱大人笑不出来了:

  “原文本是没有的,那几个字,是张阁老(张居正)加上去的。”

  朱希孝当即大惊失色,因为根据惯例,东厂的案卷笔录非经皇帝许可,不得向外人泄露,如若自行篡改,就是必死之罪!

  张居正虽然牛,但牛到这么无法无天,也实在有点耸人听闻。

  所以在正式审问之前,朱希孝十分紧张,冯保和他一起主审,张居正是后台,如此看来,高拱这条命十有八九要下课了。

  然而当审讯开始后,朱希孝才发现自己错了,错得十分搞笑。

  明代的人审案,具体形式和今天差不多,原告被告往堂上一站(当年要跪),有钱请律师的,律师也要到场(当年叫讼师),然后你来我往,展开辩论,基本上全国都一样。

  只有两个地方不一样,一个是锦衣卫,另一个是东厂。因为他们是特务机关,为显示实力,开审前,无论犯人是谁,全都有个特殊招待——打板子。

  这顿板子,行话叫做杀威棍,历史十分悠久,管你贵族乞丐,有罪没罪,先打一顿再说,这叫规矩。

  事情坏就坏在这个规矩上。

  案台上朱大臣还没想出对策,下面的王大臣却不干了,这人脑筋虽有点迟钝,但一看见衙役卷袖子抄家伙,也还明白自己就要挨打了,于是说时迟那时快,他对着堂上突然大喊一声:

  “说好了给我官做,怎么又要打我!”

  这句话很有趣,朱希孝马上反应过来,知道好戏就要开场,也不说话,转头就看冯保。

  冯太监明显是被喊懵了,但毕竟是多年的老油条,很快做出了回应,对着王大臣大吼道:

  “是谁指使你来行刺的!?”

  话讲到这里,识趣的应该开始说台词了,偏偏这位王大臣非但不识趣,还突然变成了王大胆,用同样的语调对着冯保喝道:

  “不就是你指使我的吗,你怎么不知道?干嘛还要问我?”

  朱希孝十分辛苦,因为他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憋住自己,没有笑出声,而他现在唯一感兴趣的,是冯保大人怎么收这个场。

  自打从政以来,冯保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尴尬的事情,事已至此,演戏也得演到底了,于是他再次大吼:

  “你昨天说是高阁老指使你来的,为什么今天不说!?”

  王大臣却突然恢复了平静,用一句更狠的话让冯保又跳了起来:

  “这都是你让我说的,我哪里认识什么高阁老?”

  丢脸了,彻底丢脸了,这句话一出来,连堂上的衙役都憋不住了,审案竟然审到这个份上,冯保寻死的心都有了。

  关键时刻,还是朱大臣够意思,眼看搞下去冯太监就得去跳河,他也大喝一声:

  “混蛋,竟敢胡说八道,诬陷审官,给我拖下去!”

  这位兄弟还真是个好人,回头又笑着对冯保说了一句:

  “冯公公,你不用理他,我相信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1页  当前第3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5/6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