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132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还是妒忌他不劳而获身居高位?

  总之这件事糟透了!

  “贤弟啊,某就这么跟你说吧。

  自我大唐开国以来,也确实不缺那些自命清高,不接受圣人任命的官员。

  他们事后,一般也不会立刻就被惩治。但……你聪慧如此,应该是明白事理的吧?”

  萧炅不动声色问道。

  听到这话,方重勇瞬间了然。

  一个人在官场上混,想说“是”那确实很难,因为这需要这个人有处理问题的能力与迎难而上的胆魄。

  但同样的,挺起胸膛说“不”,也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

  因为正常情况下,一个名正言顺的诏书需要经过中书省起草,皇帝画敕,门下复核三道手续,缺一不可。其中包括官员的任命。

  少了哪一项都不能称为诏敕。手续不全的诏书如果被下放,尚书省是有权拒绝执行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项任命经过了如此多的手续,那么方重勇拒绝的话,打脸的就不是李隆基一人了。

  假如说中书省和门下省都不同意,而是皇帝强推这项任命呢?

  那方重勇一旦拒绝,则是会把基哥狠狠的得罪!

  皇帝不顾众臣反对,强行提拔你当官,拒绝任命的后果是什么,还需要多说么?

  方重勇一点都不敢高估李隆基的耐心。对方要是真讲规矩,就不会顶风扒灰恶臭千里了!

  “听说,这件事朝野上下非议很大。但圣人的意见很坚决。”

  萧炅低下头,凑到方重勇耳边小声说道。

  因为顺气锁阳茶的合作,他跟方重勇有一分香火情,说这么多话,给这么多暗示,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明白了。”

  方重勇长叹一声说道,已经打算躺平,不去想后面会如何了。

  基哥的执念,那不是他可以拒绝的。

  二人一边往河西节度府而去,一边闲聊。方重勇心有所感,忽然开口询问道:“圣人何以忽然为某加官呢?”

  “这个某不太清楚,但听闻,好像是你父正屯兵碛口,打算对突厥用兵,圣人或许是不好给你父加官,所以把赏赐落在你身上吧。”

  萧炅无奈感慨道。

  为什么他没有这样一个牛逼的爹啊!

  可恶!

  “碛口……”

  这名字方重勇第一次听到。

  “就是河套以北,我大唐选择与突厥和铁勒诸部互市的地点。”

  萧炅颇通兵事,自然不会对大唐边镇要害一无所知。

  “河套那不是朔方节度使的防区么?”

  方重勇一脸古怪,实在是搞不懂渣爹到底又是在作什么妖!

  “朝廷军机,这个某就不知道了。”

  萧炅随口打哈哈说道。

  方重勇懂了,这是基哥在搞“项目激励”呢,反正朝廷的官位和爵位又不像是真金白银,给了也就给了,事后还可以收回去!

  反正一个十岁孩子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用这样惠而不费的手段来收买人心,来以示恩宠,实在是算计得明明白白。

  方重勇忍不住心中感慨,自家渣爹是幽州节度使,跟旁边的契丹人好好玩玩就行了呀,跑朔方那边去做什么呢?朔方防区的是是非非,也跟幽州节度使没有半毛钱关系啊!

  这人脑子里到底想的什么呢!

  一想起这些鬼事情都是渣爹折腾出来的,方重勇就气不打一处来!

  二人来到河西节度府,萧炅将朝廷的委任状交给方重勇,并言明他可以自行组建数量多达十余人的幕僚团队。这些人的俸禄,都从甘州官府所经营的官田里面出,待遇比正式官员差了不少。

  把这份委任状看了又看,方重勇不禁感慨:这才两年不到,自己的官位居然赶上老郑了!

  真是太踏马荒诞了!

  刺史这个官职,来历久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刺史便成为州一级行政长官,地位在郡太守之上。

  这一时期的刺史,大致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地方军事长官持节都督兼任,带将军之号,总揽地方军政大权。

  这些人有府、州两套僚属,实权很重。也就是所谓的“大都督”武职伴随的文职,一套班子两套牌子。

  而另一种则是单纯的行政长官,不带将军之号,只有一套僚属,当时称为“单车刺史”。

  大唐开元时期,情况则变得更复杂了。

  州不仅分等级,每一级差别极大,而且节度使一般情况下会兼任所驻州的刺史,其辖区内的各州刺史均为下属,这些刺史仅能管理一些行政事务,其地位与权力比从前的单车刺史还要低。

  比如说河西节度使萧炅,现在就兼任凉州刺史。而前任甘州刺史苏知廉担任凉州司马,他不仅没有贬职,而且还算是被破格提拔!

  因为凉州是“府”,是超规格的巨州。而甘州只是中州,人口数千户,总人口也就几万人而已。

  凉州司马,属于“节度府”和“州府”双系统中的一环,而甘州刺史就是穷人版的“单车刺史”。

  屯扎在甘州境内的建康军,其军使可以兼任甘州刺史,但后者却无法兼任建康军使。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很多东西来了。

  基哥说是让方重勇“体验民情”,倒也不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但不管怎么说吧,现在方重勇也是大唐头一个打破常规,前无古人,大概也是后无来者的未成年刺史了!

  只是在方重勇看来,这名为高官,实则童工,怎一个惨字了得啊!

  “圣人还专门给你写了亲笔信哟。”

  一个身材不高,说话声音尖细的宦官,从袖口中掏出一个竹筒递给方重勇说道。

  “谢圣人恩典!”

  方重勇面上感激涕零接过竹筒,心中却将基哥狠狠的骂了一顿。

  等朝廷派来“劳军”的宦官离开后,方重勇这才神情恍惚的松了口气,恍如隔世。

  他似乎什么都没做,却一下子当了甘州的刺史。虽然身边并无亲信僚佐可以痛痛快快的行使权力,但光这名头便已经足够吓人了!

  方重勇刚刚走出河西节度府,一出门便碰到了似乎等候已久的郭子仪。

  “朝廷要重建张掖守捉,满员六千五百人,托郎君的福,某要去甘州担任守捉使。听闻郎君担任甘州刺史,此番正好同去。”

  郭子仪笑呵呵的说道,明明是故意在这里等着对方,却非得表现出一副偶遇的样子。

  “张掖守捉,不是才五百人么,听说一匹马也没有。”

  方重勇一脸古怪说道。

  河西走廊的军队分布他早就搞明白了,张掖守捉负责保卫甘州城,兵员不过五百而已。

  “圣人下了秋防令,动员六千团结兵,秋冬在甘州整训。王军使还特意调拨给某一千匹马呢。”

  郭子仪凑过来小声说道。

  看到方重勇不信,他还特意强调道:“因为甘州在河西四面都没有贼寇接壤,所以朝廷打算在这里整训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对吐蕃人用兵,不是这一两年的事情。”

  郭子仪继续强调道。

  虽然他没有提,语气也听不出什么问题来,但方重勇还是能从某些细枝末节当中,感受到他的失落。

  有功不赏也就罢了,还被明升暗降。郭子仪如此淡定已经是涵养惊人了。

  “听闻郭将军这次在对阵突厥人的战斗中有奇功,何故被转调别处投闲置散呢?”

  方重勇也没跟郭子仪客气,直接指出对方刚才那番话里面最大的破绽!

  郭子仪跟王忠嗣有私人关系,两人不仅祖籍一样,而且还是同乡。凭借之前断突厥人后路的战功,郭子仪应该升官,并且有权管理更多军队。

  可以想象,他若是继续留在赤水军中,在和吐蕃人对阵的时候,应该很容易建立功勋,甚至在战后一步跨越到担任实权军使的地步。

  然而,郭子仪却被明升暗降了!

  去甘州训练什么非正规的团结兵,只有五百人是曾经边军。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更何况甘州根本没有仗可以打,说穿了,就是给河西诸军提供优质兵员的。唐军在与吐蕃人对阵的时候,一定会有士卒折损的情况。

  为了快速补充兵力,从甘州这个后方抽调部分士卒,也是应有之义。

  郭子仪这回是典型的被人坑了还没话说。

  “嘿嘿,郭某这次是抢了本地赤水军某些人的功劳,那些人看不惯郭某,王军使也只能把郭某调离赤水军,到别处任职了。

  好歹,这次要管理六千五百人呢,也不算是贬职。”

  郭子仪语气里颇有些无奈。

  他是王忠嗣从河东节度使那边借调过来的人,战事结束后,还要回归原部队。当然了,如果在河西这边升官发财了,那自然便是在这里落户。

  开元时期大唐边将的服役地点并未固化,边将是大唐的边将,而不是哪一个节度使麾下的私军将领。

  边将跨防区调度的事情司空见惯,一点也不稀奇。到别处任职后被抵制也是屡见不鲜。

  总之,赤水军那帮高层就是不希望郭子仪插足其间而已。将其排挤到甘州去训练团结兵,倒也属于常规做法,不算什么稀奇事。毕竟郭子仪将门出身有背景,真爬上去了也令人忌惮。

  这跟崔乾佑有本质区别。

  方重勇前世历史上,天宝时期边将调度到异地后被排挤的事情,几乎都已经成为各大节度使的潜规则。郭子仪与李光弼更是公开爆发矛盾,互相抵制。

  现在还只是出现了这样的苗头而已,算不得什么严重的事情。

  当然了,像郭子仪这种可以把赤水军中将领挤走的人,对方肯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抵制。但像方重勇这种热心给边军乃至边将写家信的,他们则是热烈欢迎高度配合。

  某种程度上说,方衙内在河西比郭子仪受欢迎多了!

  “那就麻烦郭将军护送在下去甘州了。某还没去过甘州,人生地不熟的,心中颇为忐忑。”

  方重勇对郭子仪拱手行礼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1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2/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