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934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不过在朱雄英公布专项行动之前,另一个消息先一步传扬了出去。

  博物院的研究员,应用理科知识合成了一种肥料,可以让农作物产量提升一倍。

  这个数据是周王朱橚亲自试验得出的。

  现在朱橚在医学界的名声,还要高过陈景恪。

  毕竟陈景恪已经不再为人看病,反倒是朱橚一直在致力于医学发展。

  建立医学院培养大批的医师,还和朝廷配合,在全国各地建立医学院。

  外科手术方面,全国所有外科医师,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还建立植物研究所、医药研究所,研发了许多新药。

  而且他的药方还都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他拿出来的数据,基本上没人会怀疑真假。

  但这次不一样,粮食增产一倍,实在太夸张了。

  要知道,朝廷在东三省建立了八个寒稻研究所。

  用了十几年时间也才把寒稻的亩产从一百二三十斤,提高到两百斤左右。

  现在只是施个肥,就能把亩产提高一倍?

  而且还是小麦产量,还是从两百斤提高到四百斤。

  不敢信。

  倒也不能怪大家,主要这事儿太过不可思议了。

  就这,大家还是比较淡定的了。

  如果不是经历过殷薯的冲击,如果不是提供数据的周王朱橚。

  大家早就吐唾沫了,根本就不会有怀疑这个过程。

  但大家在怀疑的同时,心中也不禁有些小小的期待,如果是真的呢。

  不敢想啊。

  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他们想的还是太保守了。

  这种肥料可以无限生产?家家户户都有机会能用得上?

  用了这肥料,土地就不用轮耕了?

  这……这……这……

  这增产已经不是一倍,而是三倍啊。

  假的,肯定是假的,这怎么可能啊。

  周王提供的数据?

  周王是老天爷吗,他说啥就是啥?

  圣皇、太上皇、皇上、几十位公卿贵族亲眼所见?

  那也是假的,他们被骗了。

  天命贤臣、医神、文曲星下凡……陈景恪提供的技术?

  嘶……那……那也难保不是……

  巨卜木曹,难道这事儿是真的?

  随着一条条证据传出,一个个大人物被牵扯进来。

  再加上老朱带着那么多人去武器研究院,也是瞒不住人的。

  大家没有了之前的笃定,再次怀疑起来。

  这个事儿,可能也许是真的呢?

  然后一个个去过武器研究院的人现身说法,他们在那里亲眼看到了周王的试验大棚。

  里面的庄稼确实长的非常旺盛,一看就能高产。

  而且他们还说,这肥料是研究新式火药时候发现的。

  这就让大家嗤之以鼻了。

  以为我们没见过火药是吧?

  种过地的都知道,鞭炮不能在耕地里面燃放。

  少放一点还行,要是那种特别长的鞭炮,放完之后那块地几年长不好庄稼。

  得把那一块土挖出来,用新土填上才能恢复正常。

  你说制作火药的原料,能当肥料,那不是扯淡吗?

  周王把实验大棚放在武器研究所,肯定是为了保密。

  说肥料是造火药的原料,也肯定是为了迷惑人。

  这反而让大家更加笃信,这事儿可能是真的。

  否则,周王何至于如此小心翼翼。

  这是怕有人搞破坏啊。

  早就憋不住的官员们,直接找到了朱雄英和陈景恪面前,询问肥料之事是不是真的。

  他们两个并没有大夸特夸,说的非常谨慎。

  朱雄英略带一些开心,但总体平静的道:

  “确有其事……但这只是实验室数据,且只试种了一年,具体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景恪接话道:“就算最后证明肥料是真的,想要大规模推广,也非常的麻烦。”

  “从挖矿到冶炼再到运输等等,需要建设一整套的体系。”

  “投入的人力物力,可是非常巨大的啊。”

  投入巨大?群臣直接忽略了这句话,满脑子只有一个声音。

  竟然是真的……竟然是真的……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在群臣的请求下,朝廷建造了专门的试验田,用来验证肥料的种种数据。

  这无异于告诉天下人,肥料的事情是真的。

  一时间京城沸腾了,消息以惊人的速度向全国传递。

  大明周报为此出了加刊。

  这一刊内容很少只有六页,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详细的介绍了华夏农耕技术的进步。

  并详细论述了,每一次技术进步对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最后告诉大家,这一次的事情如果验证是真的,那就是功德无量。

  朝廷该给他们史无前例的封赏,甚至可以破例为他们封侯。

  然后报纸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全国各地,天下为之沸腾。

  关于研究出肥料的研究员,要不要给予封赏,大家一致认为该封赏。

  封侯行不行?

  那太行了,不给他们封侯,那所有勋爵的含金量都将下降。

  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一旦破了这个例,必将导致功勋体系崩溃,对国家来说并不是好事。

  甚至可能带来内乱。

  大家都刚从战乱中走过来,总不想继续回到那种日子吧?

  两派各有各的理由,难免吵了起来。

  不过讨论封赏的毕竟是少数,而且多集中在读书人和官僚阶层。

  多数人还是更关注肥料本身,迫切希望此事是真的。

  以至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百姓去庙观祈祷,都会加一句希望肥料是真的。

  关于神农等先贤的祭祀,也在小范围火了起来。

  约翰·胡斯也买了一份报纸阅读,对于肥料的事情他自然很震惊。

  “如若报纸上所言为真,这将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对于报纸上其它内容,他也颇为感叹:

  “华夏真的太伟大了,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他们为何崇拜祖先了。”

  “而也正是他们重视祖先、重视传承,才让他们诞生了如此多的大德之士。”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会被遗忘。”

  “他们生命虽然终结,姓名却会被后人永远传唱,这才是真正的永生啊。”

  一旁的楚大保不禁挺直了胸膛,咱华夏就是这么厉害。

  他是退役军人,被泉州那边指派给约翰·胡斯的向导。

  说是向导,其实就是监视人员。

  大明除了几个开放口岸,不允许外国人随意进入。

  只有某些学者才能获准自有行动,但也会被派遣专人监视,防止其做违法犯罪之事。

  对此约翰·胡斯虽然有些不满,但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后来他发现,只要他不触犯规定,这个向导是真的不会干涉他的行动。

  反而会为他的行程提供很多帮助。

  比如遇到身份检查、入住旅店等等,都可以由楚大保代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9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4/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