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778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王安石变法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宋神宗着急弄钱,逼的王安石急于求成。

  关键是,宋神宗自己也很清楚,他的行为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

  他甚至还拿着这些恶果,去问王安石有没有这样的事情,能不能解决。

  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改变一下自己,继续逼着王安石搞钱,这才是最致命的。

  这一点上,朱雄英的表现,是相当让大家满意的。

  在大家心里他是具备明君气象的。

  否则,群臣又怎么可能会对他心服口服。

  不会有人以为,他是太子、皇帝,所以大家就会尊敬他吧?

  不过即便如此,朱雄英的第一条正式行政命令是招贤令,还是非常的让人惊喜。

  因为招贤令不但代表着皇帝的远大理想抱负,还意味着对人才的重视。

  古往今来,重视人才的君主,很少有不能开创大事业的。

  而人才在这样的君主手下,也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说白了,重视人才一般就不会随意残害人才。

  这对群臣可不就是一个好消息吗。

  按理说,有了科举,这种招贤令影响不至于这么大。

  问题是,去年老朱才暂停科举,大批的读书人出仕无门。

  现在朝廷要招贤,可不立即就引起了轰动。

  而且朱雄英还规定,每个省举荐五十人,府举荐十人,县举荐两人。

  且被举荐的人之间,不能有亲戚、师生之类的关系。

  这一点大家都很支持,防止举荐上来的都是一家人,导致某一个家族在地方坐大。

  皇帝要是连这点防范之心都没有,那群臣反而要担心了。

  太天真的皇帝,也是群臣的噩梦。

  大明目前拥有二十三省,三百余府,两千百余县,加起来要举荐八千余人。

  这八千多人自然要经过考核的,不是来了就给官。

  但这种招贤比科举简单多了,只要不是特别差都能授官。

  区别是,考核成绩好的当大官,成绩一般的当小官小吏。

  要搁正常时候,皇帝要一口气招用这么多人,必然会遭到群臣反对。

  可还是去年,老朱杀了太多人。

  虽然靠着朱标留下的家底,维持住了朝廷运转。

  可官吏数量方面还是有些捉襟见肘,人才储备也见了底儿。

  朱雄英的招贤令,能极大的缓解这方面的压力。

  可以说,这个招贤令,来的太是时候了。

  朝野上下一片称赞,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招贤令也在极短的时间,就帮朱雄英树立了威信。

  额……用树立不准确,而是他之前就积累起来的威信,在这一刻爆发兑现了。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皇宫里朱雄英也非常开心。

  “哈哈……被卖了还帮着数钱,就是这样子吧。”

  陈景恪好笑的道:“别说是他们,我都没想到你会来这一手。”

  “话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一招的?”

  朱雄英得意的道:“你要是能想到才怪,这可是我和妙锦商量了许久才想到的。”

  “大明已经有近十年没有迁徙过富户,现在民间富户可是不少。”

  “我爹当政那几年,推行国家计划,也让不少人发了大财。”

  “关键是,能在国家计划里面发财的,必然和官府有所勾连。”

  “这样的人家,往往对地方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能架空地方衙门。”

  陈景恪深以为然。

  朝廷和地方豪强的斗争,贯穿了整个帝制时代。

  朝廷强势的时候,通过迁徙富户削弱地方势力,确保中央权威能延伸到基层。

  朝廷弱势的时候,无力施行这个政策。

  富户就会壮大成为豪强,垄断地方权力,让皇权很难下到地方。

  大明目前自然没有地方豪强,尤其是陈景恪刚出山那几年,朝廷调整人口分布。

  宗族势力遭到巨大打击。

  但上千年形成的人口结构,不是短期就能瓦解的。

  依然有很多小家族聚居在一起,只不过影响力非常小了。

  可时间长了,这种小家族又能演变成大宗族。

  尤其是朱标执政后,施行国家计划,更是让一大批有门路的人富了起来。

  这些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家族成员众多。

  人多力量大,家族人口少是很难在地方上站稳脚跟的。

  其二,在衙门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加入国家计划工程中去。

  其三,在地方上具有一定影响力。

  百姓的工作有多难做,接触过的才知道。

  没有地头蛇或者地方上的遮奢人物出面,什么事儿都干不成。

  这样的人家,如果长期放任不管,是必然会发展成士绅豪强的。

  但如果朝廷明牌迁徙这些富户,他们肯定会想办法隐藏自己,把别的人推出来当替罪羊。

  他们有衙门的关系,很容易就能做到。

  所以朱雄英就变换了一下思路,让他们主动跳出来。

  招贤令发布之后,各地衙门必须要推举贤才入京。

  那么,地方衙门会推举谁?

  不排除有清官好官,出于公心推举地方上真正的贤良。

  可对于大多数官吏来说,推举的肯定是有关系的富户。

  而面对出仕的诱惑,地方富户也必然会心动。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有钱了必然会对政治提出诉求。

  古今中外都不例外。

  到时候朱雄英只要按照名单,将他们背后的家族全部迁走,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朱雄英兴致勃勃的,诉说着自己的全套计划:

  “我准备在今年,分两批向全国招纳民间贤才,再额外向南方招募两批贤才。”

  “总共招募三万贤才出仕。”

  “如此一来,当能对全国的大户有个大致的了解。”

  “待明年,将这些家族全部迁徙到几个固定的地方居住。”

  陈景恪笑道:“你就不怕这些官吏心怀怨言?”

  朱雄英毫不在意的道:“那怎么办?事实就是,人才大多都是从这些富户家里产生的。”

  “除非我们不顾后果,坚决不用富户出身的人才,但这是不可能的。”

  陈景恪点点头,这就是现实。

  倒不是富户子弟更聪明,而是只有富户,才有资源去系统的培育人才。

  朱雄英继续说道:“迁徙富户,本就是历朝历代都在采用的措施。”

  “那些朝代也是一边打压富户,一边任用富户出身的人才,也没见谁出问题。”

  “事实证明,这些人被迁徙固然难受,但还不至于过不下去。”

  “人,只要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就不会主动寻死。”

  “况且,在自己的仕途和家族利益面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的。”

  尤其是大明鼓励分户,很多大家族被拆分成一个个小家庭。

  自己小家庭的利益和大家族的利益,哪个更重要这还用说吗。

  更何况,又不是一开始就让他们掌握实权。

  大明的用人制度已经固定,新出仕的官吏,必须去基层观政两年。

  两年后再次考核,根据平时表现和考核成绩,正式分配职务。

  而且也多是从基层做起。

  就算这些人心有怨言,等他们有能力破坏朝纲,都到啥时候去了。

  这么长时间,心里的怨气也早就没了。

  更何况一旦加入这个体系,成为利益共同体的一部分,又有几个人会去毁灭这个体系?

  所以,完全没必要担心这个问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7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8/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