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773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日后用人,由皇帝一言而决,唯有吏部和内阁学士有推举之权。”

  “其余官吏无诏不得插手,否则以擅权结党罪论处。”

  对于此事,群臣接受良好,只有少数人心里有些遗憾,却也没有上蹿下跳反对。

  廷推本就不符合传统礼法,再加上有理学这个前车之鉴,朱元璋废除此策恢复古法是很正常的。

  朱元璋眼见弊政被这样悄无声息的废除,心中也很高兴。

  甚至还有点得意。

  你们这群人,天天自以为聪明。

  恐怕从头到尾都没有意识到,廷推之法意味着什么。

  完全忘记了,他也是经过别人提醒,才发现问题所在的这一现实。

  有了老朱的支持,再加上廷议之法的废除,朱雄英的人事调整就更加顺利了。

  大大小小的人员,几乎都是他一言而决。

  陈景恪都觉得有点惊讶,也太和谐了。

  和之前喊打喊杀的,完全是两个极端。

  马娘娘就说道:“这都是标儿打下的基础啊。”

  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朱元璋是造系统的那个人,朱标才是将这个系统落实的人。

  就好像是一台机器,朱元璋根据想象画出了结构图,并造出了部分零件。

  但这个结构图并不完善,零件合不合适谁也不知道。

  朱标是把零件组装在一起,让机器运转起来的人。

  他还打造了大批备用零件,某个零件损坏了,直接就能换一个。

  算上监国那两年,他执政时间只有七年,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这一次朝廷前前后后动了那么多人,还将理学给废了,却并未引起系统性混乱。

  朱元璋的威望是其一。

  最主要的,还是朱标打下的基础够牢固。

  不过这话老朱听了却觉得很委屈,咋又变着花样埋汰咱呢。

  陈景恪笑道:“其实这次群臣之所以那么配合,还是因为太上皇的威慑。”

  朱元璋顿时就乐了:“还是景恪懂咱啊……”

  然而,陈景恪紧接着就说道:“现在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好好配合太子,别再让太上皇出来溜达啦。”

  “哈哈……”马娘娘大笑起来。

  老朱:“……”

  “好好好,你们都变着花样埋汰咱是吧……哼,咱心胸宽广,不和你们一般见识。”

  众人说笑了一会儿,马娘娘才开始谈正事:

  “标儿准备传位给雄英,你们觉得现在合适吗?”

  陈景恪心道,难怪没把朱雄英喊过来,原来是商量这事儿。

  对于朱标退位,他早有心理准备,并没有大惊小怪。

  也没有发表看法,而是等着听老朱拿主意。

  哪知,老朱也是等了好一会儿,见他一直不说话,就呵斥道:

  “你说话啊,盯着咱做什么?”

  “额……”陈景恪那叫一个大无语:“这事儿不得您老人家拿主意吗?”

  老朱没好气的道:“咱能有啥意见?就是看你有没有什么大计划,别冲突了。”

  陈景恪并不觉得感动,只觉得头很疼。

  这老朱,是真的好用就往死里用啊。

  不过他还是认真的盘算了一下全局,最终说道: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西域方向会有大战,这场战争可能要持续数年之久。”

  “东边的日本,计划中也是这两年动手。”

  “在大战期间发生皇位更替,有可能会影响军心士气。”

  “我的建议是……尽快,最好不要耽误明年开春出兵。”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帖木儿出兵攻打别人了?咱怎么没有听到动静?”

  陈景恪摇头说道:“帖木儿出不出兵都无所谓,咱们的布局已成,不论他怎么做,咱们只需按计划行事即可。”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那就放在年底吧。”

  马娘娘迟疑的道:“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了,时间会不会仓促?要不放在明年二月如何?”

  朱元璋解释道:“出兵西域和出兵辽东有些类似,年前军队就得做准备,最迟二月份就得出发。”

  西域的路途太远,必须早出发。

  辽东是路途遥远冬天太冷,过年前后出发,走到地方恰好四五月份天气转暖,正好作战。

  打到十月份天气转凉就开始撤兵。

  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以目前的生产力,还无法逆着气候发动大战。

  “既然我们考虑到明年开春出兵,那皇位更替最好年前就要完成。”

  “如此,将士们才可无后顾之忧,安心作战。”

  还有一点大家都没说,那就是有啥仓促不仓促的。

  历朝历代都是先皇驾崩,继任者当场登基。

  完成登基仪式之后,才着手处理先皇的后事。

  要说起来,那才是真仓促。

  朱雄英这起码还有二十来天准备时间呢。

  更何况正好过年,各封疆大吏、藩属国的使臣,也都到京城了。

  也省的再单独让他们跑一趟。

  于是,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有人要说了,这么大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太儿戏了。

  正常来说,皇位交替确实很麻烦。

  主要麻烦在,新皇登基后必然要更换大批的文臣武将,人事调整带来的短暂混乱是在所难免的。

  可大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啊,他是一套班子三代人用。

  当然,最主要原因,还是朱雄英早早就开始理政。

  文臣武将他都熟悉,该提拔的心腹也早就提拔起来了。

  没必要对目前的格局进行调整。

  他登基只是从代理皇帝,变成真正的皇帝。

  除此之外没啥区别,大家该干啥干啥。

  不过即便如此,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不但不能少,还必须要做到尽善尽美。

  原因很简单,皇位交替但凡有一点流程不完美,都可能被人整出阴谋论来。

  没必要在这种地方,给人留下造谣的把柄。

  朱元璋和朱标先是召见了勋贵大佬们,比如李善长、徐达、蓝玉、傅有德等人。

  和他们进行了一番沟通,确定了皇位更替之事。

  众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立即发誓会效忠皇室辅佐太子云云。

  取得了这些大佬们的支持之后,朱标就开始了他的表演。

  接下来几天,他连续下了好几条命令。

  是他以皇帝的身份下达的命令,不是老朱下的。

  毕竟现在他才是法礼上的一国之主。

  这些命令,都是为了解决之前被耽搁的事情。

  比如,改封朱允炆为虞王,封国放在了炎洲西南部,并让他年后出发就藩。

  这个册封,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正常的。

  开发炎洲,皇家派亲王当表率。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朱标这是在排雷。

  毕竟吕氏死的不明不白,谁都不知道朱允炆会不会听到什么风声。

  将他放的远远的,永远都回不来,对谁都有好处。

  而且,朱允炆封国的地点,也非常的有讲究。

  炎洲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是东南部,可以养活千把万人没问题。

  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干旱半干旱无人区。

  沿海也有宜居土地,但比较零星,很难连成片。

  西南角那一块,是除了东南之外,少有的可以连成片的宜居区。

  养活几十万人是没问题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7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3/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