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71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这估计也是朱元璋自己没想到的。

  直到朱棣起兵靖难,推翻了朱允炆重塑朝堂,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

  总之,科举选官为正途,这种思维在宋朝就已经形成,几百年下来更是深入人心。

  今年科举重启,国子监这群官二代们的压力,比一般人还要大。

  之前废除科举,他们在国子监学习几年,就可以靠恩荫直接出仕。

  也没人会嘲笑他们。

  现在科举恢复,他们再走恩荫,就要永远低进士一头。

  还有就是,在国子监他们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要是科举还考不过地方来的读书人。

  那这个人就丢大了。

  不光学生自己丢人,国子监也跟着丢脸。

  所以,压力来到了国子监这一边。

  新任国子监祭酒龚敩,吃住都在学校,每天都在督促师生努力学习。

  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个时辰。

  在这种情况下,陈景恪预想中的,国子监儒生为难算经编撰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就连之前排挤算学的儒生,也消停了许多。

  这让陈景恪放心了许多。

  一路来到位于算学班的《洪武算经》编纂办公,这里聚了上百人,大家都在忙碌着。

  算学班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进来。

  编写算书的过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且能直接学到第一手的知识,比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更多。

  所以也不存在耽误学业的说法。

  陈景恪也不是第一次来算学班了,大家都认识他。

  也都知道他的算学水平高超,洪武算经就是依照他的算学书为蓝本编写。

  所以对他很是尊敬。

  马上就有人带他找到了程一民。

  见到他,程一民大笑着迎上来:“哈哈,陈伴读你来了。”

  陈景恪还礼道:“程博士,没有打扰到你们吧?”

  “没有没有,你不来我也要找你呢。”

  “哦?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咱们里面说。”

  两人来到位于里面的办公室,各自坐好。

  程一民才说道:“陛下让我参与算科考卷编写,我在想……”

  陈景恪惊讶的道:“等等,陛下让你出算科考卷?你是国子监算学班博士,这……”

  就不怕作弊吗?

  就算程一民道德高尚,不会私下泄露考题给学生,可瓜田李下总是会惹人闲言碎语的。

  出试卷,怎么也要找不相干的人来啊。

  程一民不无得意的道:“编写考卷之人,不只是要求算学高明,为人还要可靠。”

  “符合身份的人,大都参与了《洪武算经》编撰。”

  “一时半会儿,陛下恐怕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出卷人选了。”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算科是突然加进来的,准备时间不足。

  “邱侍郎告诉我,朝廷对计官的缺口很大。”

  “为了多招一些人,陛下同意降低录用的标准。”

  “我估摸着今年参考的人,只要不是太差都能被选中。”

  陈景恪皱眉道:“这样的人能胜任工作吗?”

  程一民说道:“能来参考的,都是有一定算学基础的,稍加培养就能胜任。”

  “也就这两届会如此,往后就会恢复正常。”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邱广安没有告诉他。

  那就是,朱元璋这么做也是迫于无奈。

  这几年他大开屠刀,查办的官吏数以万计。

  一个官员贪腐,他手底下的计官十有八九也逃不了干系。

  再加上前几年的空印案,杀的很大一部分也是计官。

  所以,真正懂算学的计官,已经被杀的十不存一。

  加上科举被废有十来年了,缺少正规的补充途径。

  空缺的位置,基本都是普通读书人在担任。

  之前朱元璋没有关注过这一块,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最近朱标在搞货币改革,每天和钱粮打交道,终于了解了当前计官体系的真实情况。

  就俩字,混乱。



第78章 扩招的缘由

  好多所谓计官,算盘都不会用,三位数加减法都要算半天,账目全靠手下的吏员去写。

  这种情况必然会滋生贪腐。

  更严重的是,基层数据混乱一旦蔓延开来,国家将彻底失去对基层的了解。

  比如最基本的人口数据、土地数量等等,都很难再统计上来。

  朝廷下令统计人口、丈量田亩,那些人就直接将以前的数据略微改动一下上报。

  这种情况已经显露端倪。

  别的行政官员,可以通过大规模征召读书人,或者让地方州县推举人才来缓解。

  计官属于专业人才,有技术门槛的。

  民间懂算学的本就少,还要排除商贾,可用的人就更少了。

  自己培养需要时间,只能通过扩招来缓解这个问题。

  试卷简单一点,评卷的时候标准宽松一点,有一定算学基础都可以招进来。

  国子监算学班,作为大明唯一一个专业培养计官的地方。

  这里的学生纵使再差,简单的记账总还是懂的。

  朱元璋已经决定,将培养两年以上的算学生,全部授官。

  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才会让程一民这个算学博士,参与到算科考卷编写中来。

  放在正常情况下,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这些消息涉及到朝廷机密,邱广安不敢随意透露,所以程一民也不知道。

  陈景恪虽然在宫里,却几乎没有获取消息的渠道,同样不知道这一点。

  所以,他根本就无法理解,朱元璋怎么会让程一民参与编写考卷。

  但纵使再疑惑也无用,以他的身份什么都做不了。

  见他一直不说话,程一民继续说道:“我在想,要不要在本次科举采用新式算学符号,书写方式也改为横写。”

  古代书籍都是从左往右翻页,文字也是竖着写的。

  但理科需要大量计算,竖着写确实不方便,陈景恪就改成了横着写。

  不过从左往右翻页他没改。

  左翻还是右翻并不影响阅读和书写,没必要非模仿前世习惯。

  这一习惯,很快就被程一民等人接受,并在算学班推广。

  新编写的《洪武算经》,采用的就是横写。

  只是他没想到,程一民竟然如此激进,竟然想在算科考试采用新规则。

  他的理由是:“科举是推行新规则最快的地方,只需一次,新的算学符号和书写习惯,就能推广开来。”

  陈景恪心道,还好你只是算学博士,若让你主政绝对是国家的灾难。

  “今年的恩科和明年的正科,还是按照之前的规则来进行的好,否则对别的考生太不公平了。”

  程一民解释道:“你说的事情我也想过,只是除了国子监算学班,参加算科的人非常少。”

  “我让人去查了一下,只有不足百人。”

  陈景恪惊讶的道:“算科考生竟然这么少吗?”

  要知道,明经科可是来了一万多人。

  就这还是很多考生得到消息太晚,来不及参与本次恩科。

  预计明年二月份参与正科的明经考生,将会超过两万人。

  两相对比,差距实在太大了。

  程一民叹道:“算学没落啊,民间学算学的多是商贾,是不允许出仕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