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645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其一是马上就要新年了,作为华夏最重要的节日,其意义是不一样的。

  大家刚刚迁徙到这里,心中难免会有些惶恐不适应。

  过年的喜庆,能让人忘却很多负面情绪。

  也能通过节日,让人对新环境产生一定的归属感。

  其二,也能利用节日麻痹次大陆上的那些人,让他们误以为燕国没有别的野心。

  其三,自然是等待大明那边的资源全部到位。

  燕王府初来乍到,是没有能力自己生产战争物资的,只能从大明运送过来。

  这需要时间。

  “主要是南洋乱局,导致往来西洋的船只比往年少了一半还多,这也影响到了我们收集物资的速度。”

  “不过即便是按照现在的速度,也能确保在明年初,储备到足够的物资。”

  朱高炽想起南洋乱局,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凝重了一些,说道:

  “不知道大明那边的情况如何了,大分封计划是否顺利。”



第407章 尊王攘夷

  洛水旁的一家酒楼,里面坐满了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

  一般情况下,参加科举都会提前几个月动身,然后提前一两个月甚至更久到达洛阳。

  一来是为了应对意外情况,比如路上耽搁了,比如水土不服生病。

  二来也是想和其他士子交流一番,既能增长学问,也能多结识一些人脉。

  读书人嘛,最喜欢发表意见,尤其是喜欢扎堆讨论国家大事。

  所以,各酒楼就成了他们经常出没的地方。

  最近热门话题有两个,一个是大华夏概念,一个是南洋分封。

  “今年的策论考题,我以为十有八九和华夏有关……”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以为至少有一两道题和华夏有关。”

  “我以为可以更大胆一点,题目应该有华夷之辩。”

  “我也以为当有此题,破题的方向都想好了。”

  “如果没有更好的破题方向,就抓住‘出则夷狄、入则华夏’来答,至少不会偏题。”

  “我觉得,配合南洋来答题,更容易得高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赞同。

  蹭热门话题来答题,这是自古以来的考试习惯。

  而且但凡有一点政治敏锐度,都能意识到南洋分封不只是分封那么简单。

  很可能是一次政策大调整,甚至是某些历史性大事件的转折点。

  这种热度要是不蹭,拿不到高分也怪不得别人。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畅所欲言,发表着自己对政治的看法。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

  “卖报卖报……南洋分封波澜再起……”

  “卖报卖报……方唯物最新文章,论南洋分封与周礼复兴……”

  方唯物就是方孝孺的雅号,因唯物学而得。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辩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唯物学。

  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者,都认可了他的能力和唯物学。

  确实是一家之言,有可取之处。

  理学大儒视其为大敌,但在地位上却将双方放在了同等位置。

  说白了,他们已经认可了方孝孺大儒的身份。

  普通读书人反而不那么敌视他了。

  毕竟学问不到一定层次,是无法理解两者深层次差异的。

  至于什么道统之争,和他们关系也不大。

  学习谁的道统都没关系,重点是学到了。

  目前,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学习唯物学唯一的障碍,就是科举。

  毕竟现在科举依然掌握在理学派手里。

  而唯物学,在朝堂也缺少代言人。

  用唯物学答题,那纯属作死。

  如果科举允许以唯物学思想答题,读书人马上就会去学习研究。

  正因为大家不再敌视他,所以听到他又写文章了,还是关于南洋分封与周礼的,就忍不住想要买来看看。

  万一提供了新的答题思路呢。

  更何况南洋分封又出了问题,大家也很好奇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所以,听到报童的叫卖声,马上就有几个士子出去买了几份回来。

  然后大家就围坐在一起,翻看上面的文章。

  前面没什么好看的,都是一些政策方面的讲解。

  唯一让大家心中不适的,是太上皇在蜀地又杀了好多人。

  六百多人被杀,一万多人被流放。

  而且标题是用红色的大号字体印刷,特别的刺眼。

  虽然不至于感同身受,但依然让大家心中沉甸甸的。

  换成别人这么干,肯定被大家喷残暴之类的。

  即便杀的都是贪官污吏,那也不行。

  可干这事儿的是朱元璋,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然后牢牢的将这些事情记在心里。

  以后自己当官了,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

  就算贪,有些钱也不能动,而且最好干一些政绩出来。

  有政绩护身,只要不是天怒民怨的大罪,有很大概率能得到减刑。

  这是大家根据朱元璋处理贪官的实际案例,总结出来的规律。

  只能说,在利益相关的时候,永远不要小瞧人的主观能动性。

  摸索上位者的喜好,根据实际发生的事情,推测上位者做事的规律,在官场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能力了。

  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很难晋升高位。

  很快众人就翻到了想要看的那篇文章。

  一个很陌生的作者写的,前面的分析吹捧就略过不提,在文章末尾该作者提出了一个质疑:

  现在的南洋可不是当初的莽荒之地,从开海的角度来考虑,这里就是大明的大门。

  如果这里出现实力强大的国家,就会从海上堵住大明的出海口。

  所以,从战略角度考虑,南洋不宜出现特别强的封国。

  这也就意味着,要分封至少十个亲王过去。

  可是大明的成年亲王不够用,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

  看完这篇文章,众士子不禁为这个作者的胆量感到敬佩。

  这番分析,直接对亲王的忠诚发起了质疑。

  当年朱元璋为了推行分封,可是杀了很多人的。

  殷鉴不远啊。

  所以即便是支持分封,大家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质疑亲王的忠诚。

  而是鼓吹,亲王能力出众,封到外面能开疆拓土,为大明屏障。

  现在不但有人质疑了,还敢发表在报纸上。

  实在是胆大包天。

  不过大家马上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能刊登在大明周报上,就说明得到了上面的允许。

  也就是说……

  众人都露出了然之色。

  太上皇不会怀疑自己的儿子,可当今皇上却会怀疑自己的兄弟啊。

  这大概率是皇帝故意让人放出的风声。

  这才对吗,皇权面前无父子,更何况是兄弟。

  众人越想就越觉得这个猜测是正确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皇帝可以吹风敲打自家兄弟,并不意味着别人就能借风生事。

  太上皇可还活着呢,头版就是他杀人的报道。

  他不会拿皇帝怎么样,却可以拿下面的人泄愤。

  谁都不想触碰老朱的逆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6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5/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