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642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唯一算是亮点的就是孝顺了,母亲改嫁后他在继父家里撮土为香祭奠亡父。

  因为这个行为,他得以恢复本姓。

  除此之外,他的那些什么‘穷且益坚’的特性,在朱雄英眼里就算不了什么了。

  只是没想到,这个人竟然入了翰林院。

  这不禁朱雄英起了一点兴趣。

  才大半年就能从白身混到这一步,看来这个杨士奇还是有些能力的。

  陈景恪则丝毫不觉得奇怪,杨士奇要是做不到这一点,那才愧对他三杨的名声。

  他感到有趣的是,编写反腐书籍的事儿,竟然落到了杨士奇头上。

  要知道,上辈子杨士奇是个忠臣,也是个能臣,可绝对不是什么清官。

  他干过的那些事儿,放在朱元璋时期灭九族都是轻的。

  现在让这样一个人来编写这部书,属实充满了喜感。

  不过他也没有反对,正如他之前所说。

  不会给杨士奇任何帮助,但也不会刻意设置障碍。

  现在翰林院派他来接手这个工作,那是他的造化。

  只希望他能从这本书里得到一些经验教训,约束好自己和家人,不要步了前世的后尘。

  前世有人给他兜底,这辈子可没有。

  事实上,得知自己要替太上皇编书,杨士奇激动的差点晕过去。

  即便是现在,他也有点晕乎乎的。

  变化来的实在太快也太大,他有点不敢相信。

  靠着攻击唯物学,他又有两篇文章登上了大明周报。

  这一下他彻底扬名。

  很多保守派大儒,主动向他表示了友善。

  靠着这些人的关系,加上扎实的历史功底,他成功加入了《建章大典》编纂团队,获得了官身。

  然后没多久,又因为通俗务办事有章法,开始管理一部分行政工作。

  至此,他完成了三级跳。

  从白身到技术官僚,再到行政官僚。

  但此时的他,仅仅只是个八品下的芝麻小官。

  而且翰林院也不再是进士养望之地,变成了单纯的文宣机构。

  离真正的出人头地,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本来的打算是,好好编写建章大典,等这部书编成,自己有了政绩才好谋求别的职务。

  然而,谁都没想到,一个大馅饼直接落在身前了。

  太子要编写一部书,翰林院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这意味着他可以直接接触到太子。

  一旦入了太子的眼,那才是终南捷径啊。

  他自然知道,这个工作为什么会落在自己头上。

  不是自己人缘好,也不是上头的人心善,而是没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

  编写一部太上皇的反腐书籍。

  表面看这是替太上皇歌功颂德,但仔细想想,这就是一部贰臣传。

  大明每年发生那么多事情,被查出的贪官污吏那么多,谁也没心情天天关注这个。

  过上几年没人提,大家也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但被写成书就不一样了。

  凡是上了这本书的人,等于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们的后人也会因此抬不起头。

  对于讲究身后名的华夏人来说,这后果太严重了。

  谁编写这部书,谁就是他们的死敌。

  被太上皇处死的人太多了,这些人的亲朋好友、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负责编写这部书的人,会受到什么样的责难,可想而知。

  翰林院那帮子人,都不愿意干这个得罪人的活儿,所以才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对此杨士奇的认识非常清楚。

  然后,他毫不犹豫的就接下了这个活儿。

  或许这就是此生仅有的机会,一旦错过可能就是蹉跎一生一事无成。

  些许的阻碍又算得了什么?

  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又如何能成大事。

  见到太子之后,他目不敢斜视,甚至都不敢抬头仔细打量。

  只是隐蔽的看了一眼,就将朱雄英的样子牢牢记在心里。

  他关注更多的,反倒是太子下首坐着的那个人,看年龄比自己还年轻。

  但他却一点都不敢轻视对方。

  能坐在这个位置的,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陈景恪陈伴读。

  即便是和大明开国集团相比,都毫不逊色的一个传奇人物。

  虽然明面上的职务只是太子伴读,然而谁都知道,他干的是宰相的活儿。

  在民间关于他的传说不知凡几。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驸马传系列。

  民间自行演绎的版本,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版本。

  通行天下的整理版,也已经出到了第十五部 。

  当然了,驸马传的故事都是杜撰的,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

  一般杜撰,都会夸大主角的能力。

  杨士奇研究过陈景恪,所以他知道,驸马传连对方百分之一的功绩都没写出来。

  什么侦破案件、为民请命,与奸贼斗智斗勇,都太小儿科了。

  真正的能人,是操纵天下。

  眼前这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做到了。

  未来自己能有多大的成就,除了要看皇帝和太子的态度,这个年轻人也有决定权。

  所以,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以这本书为契机讨好太子,同时也和陈伴读建立一定的联系。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回头就借着探讨编书事宜,去陈府拜访。

  等熟悉了之后,就展露对新政的理解,从而获得举荐。

  陈景恪还不知道,这个叫杨士奇的人,已经开始讲注意打到了自己身上。

  不过就算知道了也无所谓。

  每天挖空心思讨好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多杨士奇一个也不多。

  只要真的有能力,自然会将他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

  没能力,说再多也没用。

  两人询问了一下杨士奇对反腐的看法,得到的结果自然毫无意外。

  蠹虫可耻,该杀。

  又问了他对于这本书的看法,杨士奇的回答依然是斩钉截铁,必须如实记录。

  将之作为史书的补充,流传天下。

  “要让那些蠹虫遗臭万年,如此才可以警示他人。”

  对于他的态度,朱雄英非常满意,当场下了一道诏书,正式任命他编撰此书。

  还下了一道特旨,允许他翻阅各部卷宗,所有官吏一律不得阻拦。

  杨士奇自然非常的兴奋,连忙谢恩。

  对于这部书的名字,朱雄英和陈景恪商议之后,暂定为《蠹虫传》。

  正式名字,待朱元璋回来之后再做定夺。

  不过一般情况下,老朱是不会驳他们两人的面子的。

  这个名字大概率也是最终名字。

  拿到了旨意,杨士奇非常的兴奋,终于踏上了终南捷径。

  等回到翰林院,他发现大家对他的态度变了。

  不论以前关系多么要好,此事都变得客气而疏远。

  很显然,是想和他划清界限。

  但他并不在意,在翰林院待了几个月,他已经发现这里工作的基本都是单纯的文人。

  道德素养没的说,至于做事能力吗,不提也罢。

  很明显,朝廷也没打算让这些人去治理一方。

  既然如此,这些人的态度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6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2/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