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630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普通人看的,压缩成晦涩的文言文,有几个百姓能看的懂?”

  “不过你也不用发愁,这是加刊,属于特例。”

  “既然是特例,那选稿就不能用以前的老标准。”

  “而且这一期的加刊以半价发售,尽可能多的铺货,要让更多人看到。”

  “至于成本……赔了多少钱你写个条子,我让户部给你补上。”

  有了这个保证,解缙啥都不说了。

  回去之后连忙找人,把水平在线但以前没能刊登的稿件,全都翻了出来。

  陈伴读说是特刊,标准不一样。

  我这也是严格执行他的意志。

  至于加刊的内容是正常版本的三四倍……都说了是加刊,能不能体会上级精神?

  于是,当加刊出版后,大家发现这一期的报纸特别厚。

  内容比以前多了四倍。

  关键价格只有正常的一半。

  于是,很多人就冲着这个分量,也选择买一份回家。

  古代字是很珍贵的,比如有人亡故,条件允许就会用写满字的纸做一套纸衣穿上。

  当然了,最普遍的用法,还是糊墙糊窗户。

  报纸糊墙糊窗户,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了潮流。

  回收废旧报纸卖给别人糊墙,已经形成了生意。

  而这一期加量不加价,上面还有皇帝的罪己诏,大家可太喜欢了。

  销量直接增加了好几倍。

  陈景恪听说了此事,简直哭笑不得。

  解缙这家伙,是真会找机会啊。

  不过也无所谓了,朝廷财政富裕,也不差那几千贯。

  而销量的增加,也意味着报纸内容传播的更广。

  南洋惨案很快就传遍了大明每一个角落。

  而罪己诏和朝廷要出兵复仇的消息,让百姓首次感受到了族群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家都接受了一次洗礼,对华夏、对大明有了更深的归属感。

  就连大明本土的少数族群,也同样如此。

  只不过,在认同华夏身份的同时,他们还多了一层羡慕。

  为何我不是汉人?

  朝廷派遣到各个部落的宣政使,突然发现自己的工作变得好做了许多。

  很多人都跑过来问,他们算不算华夏人。

  如果自己被欺负了,大明会不会替他们报仇。

  宣政使又不蠢,自然知道是为什么。

  立即就把《华夏简史》拿出来,翻到关于他们族群的记载。

  看看,书上都写了,你们也是华夏子孙。

  再看看你们的身份牌,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你们就是大明子民。

  于是,这些人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华夏人’这个概念,不知不觉深入了他们内心。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现在朝廷愿意为了万里之外的华夏人复仇。

  那么将来我受到了欺凌,朝廷也会为我复仇的。

  以前有人这么说,他们肯定会嗤之以鼻。

  皇帝知道我家的门朝哪开吗?给我报仇,别搞笑了。

  但现在,罪己诏和出兵南洋,却让这个问题有了最好的答案。

  同仇敌忾这四个字,在这一刻有了最好的注脚。

  读书人的感触是最深的,因为书中所写的内容,照入了现实。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秦风·无衣》这首诗歌大家耳熟能详,可是并没有人相信里面的内容。

  因为不论是史书上写的,还是现实中发生的,都和诗歌中描写的完全不一样。

  争霸天下,百姓是为了混口饭吃,君主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什么为了天下万民,那不过是忽悠人的口号罢了。

  什么与子同袍?什么与子同仇?

  扯淡吧。

  然而现在,他们终于知道了这首诗的真正含义。

  不是为了实现某个人的野望,也不是为了某个小群体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族群的生存而战。

  也只有站在整个族群的高度,大家才会同仇敌忾。

  这才是秦风·无衣。

  这一刻,即便是最保守的人,都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出兵。

  目标,南洋。



第399章 这个锅必须要有人背

  在皇帝下达罪己诏,并下旨南洋水师征讨不臣之后,关于此事的讨论依然没有停歇。

  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反而更加的高涨。

  只要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关于华夏族群的讨论。

  读书人,尤其是有志于仕途的读书人,对这个话题更是热衷。

  毕竟明年就是科举,用脚底板想都知道,明年的考题大概率和此事有关。

  现在讨论研究这个问题,明年科举就能占大便宜。

  大明周报一半的版面都留给了相关文章,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秦风·无衣》也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诗歌。

  军队要求人人都会唱,平时集合都要求大家集体大合唱。

  读书人也动不动就将其挂在嘴边。

  秦楼楚馆的娼妓,也紧跟潮流,将其改编成了各种小调进行演唱。

  以前逛青楼,大家喜欢听十八摸,现在必听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走在路上,听着街头孩童用稚嫩的声音唱着秦风·无衣,陈景恪由衷的感到开心。

  前世评价一首歌火不火,去大街上走一走就知道了。

  满大街都在放的,一定是最火的之一。

  这个道理在古代也一样适用,街头孩童玩耍时唱的童谣,基本就是时下最主流的声音。

  “没想到,我们宣传华夏概念这么久,都不如南洋事故有效果。”

  朱雄英嗤笑道:“嘁,第六个饼子吃饱了,前五个就是白吃的是吧?”

  “没有咱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哪有今日的爆发?”

  陈景恪失笑道:“确实是这个道理,宣传了这么多年,华夏概念其实已经为大家所熟知。”

  “只是缺少一个契机,把大家的情绪点燃。”

  “就算没有南洋事变,也会有别的事情来引爆这一切。”

  徐允恭点点头,不禁回想起军中的舆论变化。

  以前宣慰使天天给大家上课,讲到国家政策方面,大家确实很喜欢听。

  毕竟这东西关乎切身利益。

  但说到什么华夏、族群、保家卫国之类的概念,效果就不是太好了。

  这从平日里聊天就能听得出来。

  什么保家卫国保护万民,你还真信呐?

  要不是为了捞军功,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当兵啊。

  但现在舆论变了,保家卫国、为了族群而战,成了大家口头最常听到的话语。

  别管他们心里相不相信这些话,当说这些话成为‘正确’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已经改变了。

  更何况,他能看得出来,大家对战争的热情明显更高了。

  “我从未见过,将士们会如此积极的想要打仗……”

  “由此可知,他们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已经开始相信这些话了。”

  “我相信,神机营的将士们上了战场,会比以前勇敢十倍百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6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0/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