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415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陈景恪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完全是倾囊相授。

  这种学识,这种胸襟,让他们为之心折。

  其实陈景恪也同样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对眼前这群人非常佩服。

  上辈子他就是个医生,很多东西都是网上冲浪看到的,了解并不深。

  这一世从政之后,他就一直在思索,去理解前世看到的各种信息。

  可时间太短,能力有限,能被解读的信息并不多。

  他把自认为有用的信息挑出来,说给大家听,然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去解读并应用。

  对他自己来说,这也同样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消化了许多前世的知识。

  并对治国有了更深的了解,甚至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

  一套借鉴了前世的见识,又能适应当前时代,且具有前瞻性的施政体系。

  这套体系眼下还只停留在纸面上,是否可行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可不管怎么说,对陈景恪自己来说,已经完成了一次蜕变。

  以前他提出的改革方案,基本都是借鉴了前世现成的方案。

  实际上,他对未来该如何走,心中也没有底。

  除了要坚定走工业化,别的其实他也很迷茫。

  强行套前世的路,走资本主义?走兔子的道路?

  他不知道。

  现在他知道了。

  大明注定要走一条与前世不同的路。

  什么主义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带领华夏文明攀向更高峰。

  -----------------

  朱标拿到这份计划后叹为观止,然后呈送给了朱元璋。

  老朱只是瞅了一眼,就嫌弃的扔了回来:

  “看你爹的笑话是不?”

  朱标心下莞尔,说道:“我哪敢啊,就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要和您商量一下。”

  朱元璋严肃的道:“过了年你就是皇帝了,以后这种东西就不要再拿给咱看了。”

  “你是个有主见的人,不能被咱的意见干扰了想法,况且这东西咱也看不懂。”

  朱标认真的道:“景恪以前和我说过,让我当您的魏征。”

  “现在不过是情况反过来了,您帮我查漏补缺。”

  “当然,以前您是皇帝,咱们有分歧了,以您的意见为主。”

  “以后我当了皇帝,咱们有分歧了就得听我的。”

  朱元璋心下很是欣慰,儿子还是很尊敬他这个当爹的。

  “哈哈……你这臭小子,就见不得咱歇着。”

  “行行行,就依你说的办,以后咱当你的魏征。”

  朱标这才放下心来,不过还是解释道:

  “不是我不想让您歇着,实在是这份计划牵扯的面太多。”

  “以现在大明的行政管理体系,不足以推行这个计划。”

  “所以,接下来几年我们必须对这套体系做出改革,重建一套全新的,能够适应新要求的管理系统。”

  “但这个新系统是什么样子的,谁都不知道,我们只能一点点摸索。”

  “这期间会出现一些混乱,有您在既能震慑宵小,又可以帮我查漏补缺。”

  “我们父子携手,重新建立一套管理体系,为后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表情也凝重了许多,说道:“陈景恪呢,他没有什么建议?”

  朱标叹道:“他有想法,但心有顾虑不敢说。”

  朱元璋气道:“混账东西,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还藏着掖着的。”

  “将他叫过来,咱好好骂他一顿。”

  朱标苦笑道:“其实此事也不怪他,该如何改大家心里都清楚。”

  “他只是遵守约定,不和您对着来。”

  朱元璋表情一僵,过了一会儿长叹一声道:

  “罢了罢了,分吧。”

  “这么多计划靠咱们爷俩……爷仨累死也忙不过来。”

  “不过有个前提,不能再出现丞相。”

  朱标心中一喜,说道:“您放心,我知道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不会走前人的老路。”

  “但这份工作计划,又要求朝廷必须有能力调动全国资源……”

  “用景恪的话来说,就是举国体制。”

  “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朝廷。”

  “正如您所顾虑的那样,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我的想法是加强内阁,将丞相的权力分给内阁学士,由内阁统领六部等衙门。”

  “内阁学士七人,相互协作共同处理政务。”

  “又相互制约,防止某个人权力过大。”

  “君主掌握决策权,依然是国家的最高决策者。”

  “而且,军队不归内阁管,五军都督府只效忠于皇帝。”

  “决策权和军权在手,也不怕内阁出什么乱子。”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然后他又疑惑的道:“你不是准备给内阁票拟之权吗?还不够吗?”

  朱标正色道:“不够,拥有票拟权的内阁,实际上依然只是君主的幕僚机构。”

  “执行,监督执行,跟进计划的进展……这些事情依然落在了君主一个人身上。”

  “按照以前的方法治理国家,君主是能忙的过来的,甚至还有时间偷偷懒。”

  “可现在不行了,君主就算三头六臂都处理不过来。”

  “这份计划十四万字,但依然只是框架。”

  “因为数据的缺失,因为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因为朝廷对地方管控能力不强……”

  “很多需要做的事情,都没有添加进来。”

  “如果将所有的计划都罗列出来,这份计划可能需要五十万字。”

  “如此繁多的事务,君主就算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

  “况且君主还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要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

  “这就要求他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去思考。”

  “如果将所有的重担都压在自己身上,每天政务都处理不完,哪还有时间去思考这些?”

  “所以,以后君主要做的是指明方向,对事情做出最终决策,具体的执行要交给下面的人。”

  “如此才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应对未知的变化,思考国家的走向。”

  朱元璋表情变幻不停,过了许久才叹道:

  “如果说这番话是别人说的,哪怕是陈景恪给咱说,咱都会认为他居心叵测。”

  “如果是咱当皇帝,任由你们说破天,咱也不会同意的。”

  “但……还记得咱方才说的话吗,以后你才是皇帝,国家大事你说了算。”

  “咱可以不相信任何人,唯独不能不相信你。”

  “去吧,按照你想的去做,咱永远支持你。”

  目送满怀感动离开的儿子,朱元璋的表情非常的复杂。

  虽然不是重立丞相,可扩大内阁的权力,依然是他不愿意见到的。

  胡惟庸给他留下的阴影实在太深了。

  只有将一切权力抓在自己手里,他才能放心。

  好不容易顶着压力废除了丞相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权独揽。

  没想到转眼儿子就有了别的想法。

  这更让他感到无力。

  以前他想着,自己确立一套制度,子子孙孙执行。

  谁知,最器重的儿子,起手就要与他背道而驰。

  自己还活着都尚且如此,等自己不在了,后世子孙又岂会真的遵守那些死规矩。

  此时他终于体会到了历代开国之君的无奈。

  他想要反对,可面对雄心勃勃,想要开创一个全新时代的儿子,他实在张不开那个口。

  如果朱标能力一般……不,哪怕他的能力仅仅是优秀。

  朱元璋都会采取强硬措施,强行让一切回到熟悉的轨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4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5/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