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400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但接下来的一条就很重要了。

  土地不超过五百亩,家中有六十岁老人要赡养的,可免一成田税。

  有超过三名子女要养活的,亦可免一成田税。

  如果既有老人,又有超过三名子女的,可累加减免两成田税。

  这条措施一出天下沸腾。

  百官和万民齐呼太子圣明。

  朱标的仁厚之名,得到了天下公认。

  陈景恪也不例外,对朱标心生敬意。

  这一举措就是实打实的惠民政策啊,而且惠及的还是真正的普通百姓。

  毕竟有五百亩田这个标准在。

  很多人会说了,五百亩地那是大地主了好吧。

  并不是。

  在古代是轮耕的,一半的地种庄稼,一半的地休息恢复肥力。

  五百亩地,实际产粮的只有二百五十亩。

  而且当时的产量很低,良田的亩产也就两石左右。

  除去成本和要缴纳的税还能剩下多少?

  那时候五百亩地充其量算是富农。

  真正的大地主,土地不是按亩计算的,而是按里计算的。

  方圆几十上百里,一草一木都是人家的,这才是大地主。

  总之,朱标的这个政策,真正惠及万民。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二十年大明的人口将要迎来爆炸式增长。

  朱标的第四个举措是兴修水利。

  元末战乱,导致很多水利设施被破坏,至今没有修复。

  而且黄河改道和淮水重新梳理,也导致以前的水利设施无法使用,必须重新开挖。

  以前没有那个时间,现在终于可以弄一下了。

  第五条是垦荒令。

  五年内无人耕种的土地则视为荒地,任何人都有权力去开垦。

  新开垦的土地,五年内免除赋税。

  这个举措遭到了官僚士大夫集团的强烈反对,就连勋贵集团都罕见的保留了意见。

  很简单,拥有土地最多的就是他们。

  因为找不到足够的人手耕种,大片的土地荒芜在那里。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家里产业多,不在乎那点荒地。

  可我在不在乎是一回事儿,被别人开垦又是另一回事儿。

  他们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面对群臣的反对,朱标似乎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将这条命令修改了一下。

  鼓励百姓去开垦无主的荒地,有主的荒地不能动。

  但与此同时他还下达了一条政令,要求官僚勋贵群体,尽快将自己的荒地开垦出来。

  如果地太多种不过来,可以转卖给朝廷。

  群臣哪还不知道,这才是太子的本意,自己等人被骗了。

  不过知道也晚了,之前已经反对过一次,现在再反对就是不给太子面子了。

  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了命令。

  要么想办法弄人过来开垦自家的荒地,要么只能将一些荒地卖给朝廷。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大明出现了很多昆仑奴以及日本奴。

  都是被大地主买来种地的。

  日本奴听名字就知道,是从日本买来的奴隶。

  昆仑奴这个名字来源于唐朝,是对黑人奴隶的称呼。

  但大明的昆仑奴并不是黑人,而是东南亚以及天竺那里的人,因为皮肤黑被取名昆仑奴。

  这事一度让陈景恪很头疼,想了很多办法才解决。

  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朱标的这五条举措一出,基本确定了接下来几年大明的政策走向。

  各个衙门机构开始重新调整工作重点,以配合新政。

  而也就在这时,军方似乎不甘寂寞一般,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预备役法案。



第277章 海盗代表自由?

  “终于完成了。”陈景恪长出了口气,高兴的说道。

  其他人也差不多都是如此,这三个月实在太辛苦了,比打仗都累。

  徐达笑道:“诸位辛苦了,为了犒劳诸位,今日我请大家喝酒。”

  平日里大家没少让他请客吃饭,今日众人却一改常态。

  冯胜摇头道:“谁稀罕你的酒,别想再占用我的时间,我要回家好好睡一觉。”

  蓝玉也表示没空,要回家看儿子:“天天早出晚归,儿子都不和我亲了。”

  陈景恪看的有趣,这颇有点前世社畜反对公司聚餐一样。

  说起来是福利,实际上就是变着花样侵占我的休息时间,谁稀罕你那顿饭是咋的。

  徐达假装生气道:“这点薄面都不给是吧,好好好,以后想让我请都没机会了。”

  “哈哈……”众人哄然大笑。

  这一次制定新军制,着实拉近了大家的关系。

  主要是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关系反而比较好处。

  笑过之后,傅有德说道:“现在怎么办?给陛下审核过后就颁布实施吗?”

  汤和迟疑的道:“现在太子那边大动作不断,此时推行新军制,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要不再等等?”

  冯胜说道:“宜早不宜迟,不能再等了。”

  蓝玉也说道:“最近两年没有大的战事,是最好的改制时期,再往后拖就不好说了。”

  徐达颔首道:“殿下的革新比较温和,且主要内容是休养生息,并不影响军制变革。”

  关键朱标的举措还都是长期政策,不是短时间就能结束的。

  深化革新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成效的。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垦荒令,这个政策可以延续数十年之久。

  反倒是安抚流民、减免赋税更加简单一些。

  前两年才刚刚清查过人口,流民本就不多。

  而且朝廷还给出了特别宽松的政策,可以就地落户分配土地。

  有这个政策在,所有麻烦问题就都解决了。

  减免赋税这个看起来比较麻烦。

  赡养老人和抚养超过三名子女的,减免一到两成赋税。

  问题在于,以古代的效率很难准确的掌握人口情况。

  而且还有很多事情,是理不清的。

  比如家里有四五个子女,轮流赡养老人的,这个怎么算?

  所以,在实际执行中很难落实。

  然而人最擅长的就是偷懒。

  人口情况不好掌握,那干脆就不看人口,只看土地。

  五百亩地以下的,自己报人数,报上来就给你减税。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所有五百亩地以下的人家,都能减税。

  当然了,主要还是看上面的意思。

  如果上面也支持,那下面必然会是这个结果。

  朱标是什么意见呢?

  他自然是默许的,或者说这就是他的本意。

  给百姓减税。

  然而,减税要有合适的理由。

  没有理由随意减,就是君主带头破坏税法。

  于是,就想了这个法子。

  鼓励世人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这本身就是很正统的理由。

  用这个理由减税,完全符合当时的规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4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0/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