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187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也就是在辖区划分一块土地,这块地的产出,就是衙门一年的开销和官吏的俸禄。

  至于怎么分,那就是地方衙门自己的事情了。

  但总体来说,是非常可观的。

  靠着职田,官吏都能养活全家,还能生活的很滋润。

  等到宋朝,才开始发放俸禄。

  在优待士大夫的总方针之下,宋朝的俸禄高的离谱。

  一品官,一个月的俸禄折合成铜钱是五十万文。

  大明的一品官,年俸九百石,按照当时的粮价,折合铜钱是四十五万文。

  一年还不如人家一个月多,差距有多大可想而知。

  再说满清,一品官一年的俸禄是银四百五十两,米九十石。

  看起来和大明的差不多,然而他们还有养廉银子。

  一品官一年的养廉银子是一万五千两。

  再以粮食为基准,计算各个朝代铜钱的购买力,看看具体情况如何。

  说起来,在控制粮价方面,大明是所有朝代里做的最好的。

  粮价最低,最稳定。

  洪武年间是五百文一石,到嘉靖年间还保持在四百八十文。

  最便宜的时候两百多文一石,最贵也就五百文。

  而用工的价格,也比较稳定。

  从洪武年间,一直到嘉靖时期,长工的价格都在九百文左右。

  一直在明末乱世,经济彻底乱套,才走向失控。

  与之相对应的,唐宋粮价变化就大了。

  初唐和北宋,粮价差不多两百到五百文一石左右。

  中晚唐和南宋,粮价飙升到了一两千文一石。

  而满清的粮价是最离谱的,从建国到亡国,就没有低于两千文的时候。

  所以满清百姓为啥总吃番薯,是因为粮食不好吃吗?

  但即便是考虑到物价波动,和铜钱的购买力差异,大明官员俸禄也是历朝历代最低的。

  靠官俸养活不了自己一家,真不是说笑的。

  现在经过马皇后这么一加,总算是赶上来了。

  至少保证了,想做清官的人,可以不错的活下去。

  而不用和前世的海瑞那样,不但没办法养活家里,还要靠母亲妻子织布补贴自己。

  涨俸的事情就此定下了,具体涨多少,还需要根据国库情况才能确定。

  但马皇后一锤定音,八九品涨五倍。

  这是基准,不能比这个数据更低了。

  之后就是乡衙门的事情理了,马皇后的态度自然也是支持。

  “元末乱世,将地方士绅宗族势力彻底打乱,现在他们还未恢复元气。”

  “是朝廷设置乡官最合适的时候。”

  “若等到他们实力恢复,乡村就真的水泼不进了。”

  “所以此事耽误不得,需尽快施行。”

  朱元璋也深以为然的道:“咱也是这般想的。”

  马皇后接着说道:“军改可以和乡衙门改制同时进行。”

  “从军中退下来的悍卒里选拔识字的,直接授予相应的官职。”

  “就算没办法当主官,去做吏头儿也行啊。”

  “像缉盗一类的职务,再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了。”

  “而且他们和地方士绅宗族,也没有联系。”

  “就算他们想勾结在一起,也需要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足以让朝廷完成改制工作。”

  朱元璋连连点头,道理他都懂,但经过马皇后这么一分析,他头脑就更清晰了。

  马秀英继续说道:“等到军改和政改完成,立即进行一次人口清查和土地丈量。”

  “大明刚立国的时候,人口六千万,土地八百五十万顷。”

  “现在都立国十七年了,户部报上来的人口还是六千万,土地不但没增多,还减少了。”

  “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朱元璋也一脸愤恨的道:“对,查,一定要狠狠的查。”

  “十五年就是一代人,大明立国十七年,咱就不信一点人口都没增加。”

  “天天都喊着开垦荒田,土地还减少了……这是拿咱当傻子哄骗呢。”

  马皇后点点头,说道:“等土地清查结束,金钞局那边也应该摸清了各地的经济情况。”

  “就可以着手对税务进行改革了,宝钞稽查司摇身一变,正式成为税务稽查司。”

  “这才是百年国策啊。”

  朱元璋连连点头,夸赞道:“妹子懂的比咱还要多,这个经济咱到现在都还迷糊着呢。”

  马秀英笑道:“我要是男儿身,哪轮得到你当皇帝。”

  “是是是,妹子你厉害。”朱元璋往她身边靠了靠,突然有感而发的道:

  “以前不是咱不想笑了,是实在笑不出来了啊。”

  “每天都是批不完的奏疏,处理一大堆事情。”

  “还要挖空心思为大明设计制度……”

  “咱又看不到未来,不知道设计的制度是好是坏。”

  “任何制度施行的时候,百官都会阻挠,会提各种意见。”

  “咱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私心,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不是咱想刚愎自用,是真的没有人可以给咱出主意啊。”

  马秀英靠在他身上,安慰道:“我知道,你心里比任何人都苦。”

  “你也想找个人给你分担,就选中了胡惟庸,对他委以重任。”

  “但他就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利用你的信任结党营私,还试图谋逆。”

  “也是他,让你再也不敢相信任何人。”

  朱元璋欣慰的道:“还是妹子你懂咱,听你这么说,咱心里暖和啊。”

  “现在好了,政务上有标儿帮我,还有你这个贤内助为我出谋划策。”

  “制度设计上,也有了陈景恪。”

  “他不是目光长远,想法独特吗?”

  “那咱就将大明的制度,交给他来设计。”

  “咱也轻松了,他也觉得自己受到了重用,一身才华有了施展空间。”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叫双赢。”

  “现在咱只需要盯着他们就好,有大把的时间,心也不用那么累了。”

  “心情好了,自然也就能开玩笑了。”

  马皇后也高兴的道:“是啊,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朱元璋振奋的道:“本来咱还想着,再过上十年就将皇位传给标儿。”

  “现在看来,等新都建成,咱就可以直接退位了。”

  “到那时,咱就带着你游历天下,好好看一看大明的大好河山。”

  马皇后很是向往的道:“好,真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

  关于军制改革的事情,越传越广,诸将心中都开始不安。

  谁都不知道朝廷会如何改,会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关键是,这次改制的时机实在太巧了。

  早不改晚不改,偏偏等到云南平定之后才改。

  拿下这里,代表着大明正式肃清了后方的敌人,就只剩下北方的北元了。

  说一声战事基本结束,也不为过。

  至于北元,实力很强大,非一朝一夕所能覆灭,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点一点蚕食。

  那么,就没必要维持一支,如此庞大的军队了。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会不会裁军呢?

  然后学习宋太祖,来一出杯酒退功臣?

  虽然有点遗憾,但能功成身退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怕的是皇帝学习汉高祖,来一个鸟尽弓藏。

  所以不论是舍不得权力也好,还是怕死也罢,军中将领们都有些惶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1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7/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