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151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没有黄河水压盐碱,会导致土地大面积盐碱化,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所以,当前最希望黄河回去的,就是山东。

  自从上次突然传出黄河改道的消息,当地人就开始关注。

  只是当时他们并不抱希望,毕竟黄河改道前所未有,他们也认为不可能。

  直到朱标亲自去考察,临走还放出风声,山东人就沸腾了。

  皇太子不是需要更多的证据吗,那我们就给你整。

  于是当地官员动员了所有懂水利的人,收集各种证据。

  然后一个天才般的人物就脱颖而出。

  此人自费考察了河南和山东的环境,规划出了详细的改道路线。

  并且还拿出了两种不同的改道方案。

  他的方案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

  山东布政使更是不惜以身家性命作保,将这套方案上报给朱标。

  看到这里,朱标更加的惊讶。

  竟然发生了这种事情?突然就冒出一个治水天才?

  莫非真的是苍天也想让黄河改道?

  还是说山东官吏在欺骗自己?

  他放下奏疏,拿起下面的纸,是介绍黄河改道的好处的。

  不外乎就是有黄河的时候,山东河南等地是多么的富庶,现在是多么的困苦。

  附上了更加详细的数据资料。

  这些朱标早就知道了,所以只是扫了一眼就翻过去了。

  再后面,就是改道方案了。

  先是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标注了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文字。

  只看线条就知道,这是新规划的黄河河道。

  拿起文字介绍,确实非常的细致。

  大意就是可以借用现有河道,减少改道的工作量。

  并对具体可以借用哪些河道,做出了详细讲述。

  对照地图来看,更是一目了然。

  不过朱标并不懂治水,看不出是否可行。

  但至少这份规划很让他满意。

  新河道介绍完,就是两种具体的事实方案了。

  第一种比较快,但有危险性。

  就是先弄好河道,然后趁枯水期直接进行改道。

  第二种比较慢,但胜在安全。

  就是在黄河上修一道水闸,先少量往新河道放水。

  一边放水一边加固河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渐加大放水量。

  最终彻底完成黄河改道工作。

  缺点就是可能要用几年时间才能完成。

  看到第二种方案,朱标大喜。

  “好好好,我怎么就没想到,还能这么做呢。”

  “快,去叫陈伴读来见我。”

  很快陈景恪就赶来,看到这份详细的规划,也是惊喜不已。

  “真是天才般的设计啊。”

  朱标高兴的道:“你觉得此法可行吗?”

  陈景恪点点头,又摇头道:“我并不懂如何治水,但只从纸面上来看,这个计划可行性很大。”

  “不过黄河改道事关重大,还需要多方验证才行。”

  朱标颔首赞同的道:“不错,此事再谨慎都不为过。”

  陈景恪翻到最后,看到了制作这份计划的人的名字。

  白英。

  嗯?白英?

  这名字为何这么熟悉?

  只是一时间想不起在什么地方听说过。

  陈景恪很清楚,大概率是自己在前世听过这个名字,但又不是很熟悉。

  想到这里,他不禁上了心。

  能在史上留名的,没几个是简单人物。

  而且白英还是治水的,很可能是以治水留名史书……

  治水,白英……

  卧槽,不会是他吧。

  陈景恪终于想起在哪听过这个名字了。

  这不是人……准确说,他活着的时候是人,死了之后成神了。

  他是山东土生土长的水利专家,永乐年间协助朝廷治理大运河。

  大运河‘汶上济宁段’,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就是出自他的设计。

  大运河修好,他也因劳累呕血而亡。

  运河沿岸百姓闻讯,自发修建神祠祭奠于他。

  正德年间正式追封为功漕神,满清封其为永济神。

  前世陈景恪多次听过他的事迹。

  只是专业不一样,他都是当做故事来听的,并没有放在心上。

  所以一时间没有想起了。

  直到亲眼见到这份方案,他才想起这位明初的水利专家。

  当确定了白英的身份,陈景恪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

  大事成矣。



第142章 我能力有限

  在确定了白英的身份之后,陈景恪当即就说道:

  “殿下,不若将白英招来,由他亲自讲解改道之事。”

  “若他有真才实学,可授予官职,让其负责改道之事。”

  朱标也没有犹豫,立即下旨召白英前来见驾。

  在等待的时间,陈景恪仔细研究了白英的计划,越看就越觉得可行。

  尤其是第二种改道方法,让他想起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治水之法:

  束水攻沙。

  明末潘季驯发明创造,影响了之后数百年。

  即便到了新世纪,这种方法依然被广泛使用。

  就是不知道束水攻沙法,能不能和白英提出的第二种改道之法相融合。

  如果可以的话,那将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接下来几天,他一直在完善自己的方法。

  只是他并不懂得如何治水,不知道自己想出来的法子可不可行。

  朱标见他如此上心,更是欣慰不已。

  这也是他对陈景恪,最满意的地方之一。

  谦虚谨慎。

  不论什么事情,不懂就从不胡言。

  遇到不懂的事情,又肯虚心学习研究。

  这样的人才,下嫁一个女儿给他,也不是不行啊。

  他脑海里不禁回想起,当初老三朱棡的提议。

  不过不着急,还有的是时间,再等等再说。

  七日后,白英终于赶到。

  一个身材高大的壮年汉子,这体格一看就是山东大汉。

  皮肤黢黑,浑身肌肉坟起。

  这也符合他现在的身份,为了谋生,在大运河当河工。

  看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就知道,定然是日夜兼程赶来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1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