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892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谁都想登上大唐月报,为历史所铭记。

  当唐军将士相信在李瑄的英明领导下付出会有回报的时候,每一次行军,都充满斗志。

  四夷部落面对此时的唐军,尽为鱼肉。

  不到两丈的城墙,张押官一个蓄力,就攀登而上。

  数十架登城梯摆开,已经有所损失的渤海士卒根本来不及去全面应对。

  唐军的神臂弩太犀利,在他们心中留下阴影。

  是以,张押官在渤海士卒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跳上垛口。

  渤海士卒想用长矛还击,但被张押官以盾牌挡住。

  然后张押官迅速抽刀,从垛口一跃而下。

  “噗嗤!”

  那名渤海士卒直接被砍破喉咙,血流如注。

  “快拦住他!”

  盖牟新城守将大喝一声。

  但张押官太神勇,他左劈右砍,刀刀犀利,总能用盾牌挡住要害部位,只是几名渤海士卒根本扛不住。

  转瞬之间,又有几名唐军登上城墙。

  盖牟新城守将不得不亲自出马,行悍勇之事。

  他咬牙挥出一刀,从夜色中劈来,直袭张押官的脖颈。

  张押官善于用盾牌,眼疾手快用盾牌挡住这一击。

  “铛!”

  稳住脚步,目露凶悍,张押官反手一刀,直击盖牟新城守将的脖颈。

  但被盖牟新城守将的脖护挡住这致命一击。

  刀披在脖护上发出金铁之音。

  “碰!”

  见刀难伤,张押官一脚将盖牟新城守将踹倒。

  “噗嗤!”

  他欺身而上,一把扯下盖牟新城守将的兜鍪,然后将他们脑袋砍下。

  盖牟新城的守军连受创伤,又见守将被杀,气势全泄。

  “不要杀我,我投降!”

  一名渤海士卒用汉语求饶道。

  这声话,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余活着的渤海士卒纷纷丢下兵器,向唐军投降。

  盖牟新城陷落!

  唐军杀死百人,俘虏百人。

  “将盖牟新城守将的脑袋送到渤海国的河州城,让他们明白负隅顽抗的下场。”

  仆固怀恩按照李光弼的军令。

  将盖牟新城守将的脑袋送到长岭府河州的主要原因是“疑兵之计”。

  让渤海国以为唐军会一座座城池强推至上京。

  而李光弼率领范阳军又舍近求远,进攻长岭府北面的扶余府。

  在暗地里,郭子仪率领太原军过契丹的领地,到达扶余府北方(今长岭)隐蔽行踪。

  王思礼的平卢军则渡过辽水,作为策应,视情况支援李光弼。

  消息传到上京后,大钦茂惊恐万状。

  他立刻召辅国公杨承庆来议事。

  此时的渤海国在大钦茂的治理下,彻底汉化,先进的制度下,无疑是东北的一霸。

  从唐诗到华夏史籍,全局都在渤海国内流传,许多渤海人都会汉人的语言。

  整个渤海国,超过十万户。

  国家是以靺鞨人为主建立,但国内的汉人、突厥人、契丹人等民族也拥有巨大势力,连大钦茂也得平衡。

  渤海国虽然汉化,但他们与扶桑国非常亲密,多次派遣使者到扶桑,其间贸易关系很深。

  “辅国公,唐军大举进攻,如何而战?”

  杨承庆到来后,大钦茂心急火燎地询问道。

  当初渤海向李隆基诏示:永为藩屏,长保忠信,效节本朝。

  但国与国之间,永远只有利益,忠也只是一时的。

  渤海国蒸蒸日上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其他想法。

  他本以为安禄山死后,再向大唐称臣,从贼之罪会不了了之。

  毕竟黑水靺鞨参与叛乱比渤海国还深。

  渤海国虽然一心向学习汉人文化,但他们受东北诸胡的影响,把叛与降看得太简单了。

  胡人自古都是反复无常。

  “李瑄谋逆继位,心狠手辣。这一次确实是我等失算。唐廷决心灭亡我们,求饶也没用了。只有将他们击退。”

  “契丹、奚、同罗已经彻底没了脊梁,成了李瑄的奴仆、傀儡。”

  “当立刻向黑水靺鞨、室韦求援。当前形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已经结为同盟。他们若不想去冰原上吃雪,到大海上饮冰,就必须来支援我们。”

  “昔日杨广百万大军征高句丽,最终弄的个国破家亡。李世民至死也未看到辽东归唐。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渤海并非没有机会。”

  杨承庆向大钦茂说明当前局势,并引经据典鼓励大钦茂。

  软弱妥协,只会败得更快。

  他了解李瑄的历史,看到的是如猛虎一样的君王。

  渤海国流传李瑄的诗歌,很难想象,那个大诗人会成为这样的人物,并发动灭亡渤海国的战争。

  “据探马来报,进攻我们的是大唐的平卢、太原、范阳都督府,我担心此次挡住这次进攻后,今后该如何呢?”

  大钦茂心有所动,但也有忧虑。

  他害怕将来李瑄御驾亲征。

  “大王,现在我们先要战胜郭子仪、李光弼,而不是担心以后。那郭子仪、李光弼在天宝年间,就是王忠嗣的麾下,骁勇善战。又通过安禄山叛乱屡建功勋,封为国公。李瑄一向有识人之明,让他们来进攻,是有灭亡我渤海之心。”

  “现要往好处去想,一旦打退郭子仪、李光弼,我们就可以趁此向大唐称臣。”

  杨承庆苦口婆心地说道。

  现大唐想让渤海国无条件投降,国王到长安请罪,而非象征意义的称臣。

  大祚荣、大武艺,两位先王的努力,建立如今辽阔繁荣的渤海国。

  为保住他们的心血,他们必须孤注一掷。

  “辅国公言之有理。寡人亲自书信室韦首领和黑水靺鞨首领来援。渤海要是被唐军占据,他们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大钦茂坚定信念,准备与大唐硬刚到底。

  “唐军是骑兵,不易攻城,我们可以坚壁清野。阻止唐军推进。把最主要的兵力安排在大城之中,发动百姓,一起守卫国家!”

  杨承庆又向大祚荣建言道。

  渤海采用的是五京制度,以上京龙泉府为中心,另有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西京鸭渌府、南京南海府。

  在两年前,渤海的中枢还在中京显德府,但为维护北面的统治,大钦茂迁徙中枢。

  在渤海君臣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

  上京内部也不安分。

  渤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靺鞨族不占大多数,又普遍汉化。

  自然有一些“慕唐者”。

  他们认为渤海当权者只懂一些中原王朝的皮毛,而不甚知晓礼仪。

  埋怨大钦茂和贵族们出兵参加安禄山叛乱。

  现在招惹天朝,是咎由自取。

  他们巴不得大唐将渤海占领,从此以后成为天朝人。

  有的渤海人已经开始缝制大唐玄龙旗了。

  这里面不乏渤海的贵族,

  时至今日,李瑄天将军的威名早已威震海内外。

  ……

  几日后。

  李光弼率领范阳军骑兵,契丹、奚仆从军,已经进入渤海的扶余府。

  他们一到扶余城下,就让神臂弩手向城墙上抛射。

  又砍伐树木,似乎准备打造更强大的攻城器械。

  渤海的探马皆认为唐军要强攻扶余城,纷纷将消息汇报给上京。

  但还未进攻的时候,李光弼下令唐军切断至扶余府的所有道路,让最精锐的斥候追击渤海探马。

  一连数日,扶余是否沦陷,大钦茂也不太清楚。

  现在渤海唯有招募新兵,坚壁清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8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92/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