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872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正所谓君忧臣辱,见皇帝忧愁百姓生计,宰相卢奂向李瑄启奏道。

  他两袖清风,无置家业,对这种事情双手赞成。

  他相信至尊的英明,不怕去得罪人。

  “仅籍外之田,还是不够啊……”

  李瑄微微摇头。

  那天他与宰相商议过,宰相皆知他要除贱为良。

  他所要的,可不只是籍外之田。

  “启奏陛下,臣族中有良田十顷,愿意舍弃,分给百姓,只叹杯水车薪。”

  这时,事先与李瑄通过气的刘晏起身拱手道。

  “卿有此心,朕甚慰之。然诸卿为国操劳,还要养家糊口,并不容易,不能如此。”

  “籍外之田,为不当来源,不具合法性。朕认为得永业田宗室数以百计,分得关中良田何止万顷?然许多宗室子弟留恋于烟花柳巷,在长安赌坊之中挥金如土。朕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敢去增加后宫妃嫔,他们一无是处,却浪费民脂民膏。朕不想用蠹虫去形容,但没有更好去解释了。如果要削,也是去削弱宗室的永业田。”

  有刘晏作为引子后,李瑄将心中的计划向文武大臣全盘托出。

  大唐建国以来,宗室可太多了。毕竟连李渊的堂兄弟都算。

  偌大的宗室,出一些废物也是不可避免的。

  就如李瑄的五兄李琅,浪子回头前,也差不多一无是处。

  文武大臣也终于明白李瑄的意思,不仅要没收籍外之田,还要向宗室的永业田动刀。

  这会触动宗室的大利益。

  但李瑄小宗代大宗都干了。现最大的宗室是睿宗皇帝的后代,和李瑄基本是不可化解的矛盾。

  而李隆基的儿孙、重孙加起来过百。

  有大臣猜测,至尊是否是在搞李隆基的儿子,是以其他宗室殃及池鱼。

  事实上,李瑄没那么小心眼,他就是要搞整个宗室。

  一个亲王,一万亩地。

  亲王的儿子五千亩。

  随着新帝登基,新的亲王会不断诞生。

  即便能在推恩令中收回一些土地,但对关中的损害越来越大。

  在大臣中,宗室除了他的亲兄弟,就只有他的亲信李岘、李纾、李勉、李廙等人。

  李瑄又没有去削文武百官的俸禄和赐田,不关他们的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大臣站出来劝李瑄收回成命。

  “臣身为宗室宰相,认为陛下圣言合理。国家疲惫之际,他们坐享其成,已是天恩。若再占着大量土地,于国于民皆不利。”

  李岘带头向李瑄说道。

  曾经李隆基过天长节的时候,文武百官在天下搜罗宝物,力图献上最好,但李岘只献出一匹彩锻。

  宗室的风气不对。

  他已经看出,李瑄不按套路出牌,把能得罪的都得罪了,只为创造盛世。

  但李瑄牢牢抓住三样东西,就能握住天下。

  一是军权,二是民心,三是四夷胡酋的敬畏。

  李岘不明白李瑄所言的“螺旋上升”为何物,但他愿意跟随李瑄去完成。

  对李瑄来说,完不成历史的跨越,不过是被清算后人。

  如果完成,他就是神话!

  “好!立刻拟定诏书,由右仆射主导对宗室田产的彻查。不论是谁,胆敢抗拒,先绳之以法,再由刑部、大理寺审判。朕以身作则,朕的儿女将名下永业田只留一成。”

  李瑄将此件大事交给李岘统筹。

  从收田,到分田,相信李岘会弄妥当。

  李瑄的暗示已经很明白,他的儿女如此尊贵,都只留一成,你们这些诸王公主还想留多少?

  “臣遵旨!”

  李岘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文武大臣在心中为宗室子弟默哀。

  李瑄不清算李隆基一脉,算是他们的幸运。

  李隆基的儿女、孙子、重孙丢失一些土地,又哪敢言不幸?

  须知,在高宗武后时代,宗室的命运是无比悲惨的。

  朝会结束,宗室版本的“除贱为良”火速传遍长安。

  李瑄在这个时候动宗室,是为除贱为良打前站。

  让豪强大族明白李瑄的决心,不要做无意义的抵抗。

  特别是东西江南两道,人口加起来比河北还恐怖,却收不上赋税。

  这是挑战李瑄的忍耐。

  三万名锦衣卫,四个都督府建立在江南,随时准备出击平叛。

  当天,就有不少宗室成员关起门骂李瑄六亲不认。

  像汉代的时候,宗室侯爵都有食邑,现没食邑就算了,连永业田都要剥夺大半。

  最有战斗力的宗室,还被李瑄关在兴庆宫呢!

  在除贱为良结束前,李瑄不会释放他们。

  万一李隆基的儿孙,跑一两个到江南,对李瑄有不必要的麻烦。

  那些损失利益的人,想入宫求见太上皇李适之。

  但李适之不会过问这样的事,他只想做一个闲情逸致的老人,享天伦之乐。

  他知道李瑄的目光看得很远,都不是只放眼当下。

  “禅让才多久,就动我儿孙?”

  消息传到兴庆宫后,李隆基怒不可遏。

  这一定是在针对他。

  他感觉自己被欺骗了。

  说好的富贵哪去呢?

  “三郎息怒,李七郎有分寸的,皇子皇孙们妥善经营,足够富贵了。”

  高力士宽慰李隆基。

  现在李隆基老了,开始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担心。

  前几天还问高力士他的后代之中,会不会出现李七郎这样的人物,将他的江山重新夺回来,让他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

  对此高力士只是安慰,毕竟李七郎是古往今来才出现一次的人物。

  “我担心他得寸进尺,将来我的儿孙连立锥之地都没有。”

  李隆基还是无法掩饰怒气。

  “只要他们安份守己,李七郎应不会此,他是有德之人。”

  高力士也不知怎么说。

  自从能去太真观后,李隆基隔段时间都要到观前,希望玉环娘子能回心转意。

  但每一次杨玉环都闭门不见,使李隆基越来越急躁。

  “有德的人还会篡位吗?我的儿孙连兴庆宫都出不去,谁会记得他们?”

  李隆基的心中异常后悔。

  早知如此,就该将儿孙们派到诸道,去锻炼他们的能力。

  从十六王宅到百孙院,连太子都不居东宫之中,李隆基一直防着儿子,把儿子们当金丝雀养着。

  最大的问题是他禁止文武百官与儿孙们联系,以至于自己的儿孙没有党羽拥护。

  “唉!三郎你不要再操心这些了,应该颐养天年。永王的幼子刚出生,老奴让他们带来给你看看。”

  高力士也很无奈,明明已经没有机会了。

  圣人为什么老是想那些有的没的。

  以李七郎的人格魅力,随着执政事件越长,权力越会稳固。

  他通过变法,为底层百姓带来利益,得到民心。

  又提高募兵制下士卒的待遇,掌握军心。

  自古任何阴谋诡计,都会撞在军权这座大山上。

  “看看吧!我以前都忘了我孙儿叫什么。”

  李隆基也清楚,他不会有机会撼动李瑄。

  玉环娘子又不见他,他不过是在愁闷之际发发牢骚罢了。

  ……

  五月十五日,上午,长安城明德门外数里,出现一批不一样的人。

  这些人金发碧眼,鼻梁高挺。

  但来来往往的平民百姓对此习以为常,他们还以为这是西域哪里来的大商队呢。

  重辟丝绸之路后,由西域来大唐的胡人更多了。

  虽然官方以“蕃”这种不带歧视的字称呼四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8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2/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